股网金来于2004-10-12 21:40发表跟帖:
--------------------------------------------------------------------------------------------------
既然要探讨估值问题,我想,必然需要找一两个行业,这样讨论才能够比较具体一些。为了缩小讨论的方向,以下引用GTJA钢铁行业的明星研究员ZD的一篇文章。
在2004年8月号的新财富杂志上,能够看到ZD的介绍:44岁,1983年至1998年任职冶金工业部,1999年起进入券商做行业研究。我注意到他15年的行业经历,在那些研究员中应属于罕见的。这也是我特别认真学他的文章的原因之一。
ZD的文章写于3月份,宏观调控之前。文中对钢铁行业做了比较乐观的预测,在经历过宏观调控的大跌之后,似乎显得并不很完美。但我认为,不应以一时的涨跌简单对待研究员的长期价值判断。后面的路,还长着呢。
《钢铁 需求拓展空间》
http://www.my0578.com/news/2004/03/16/1274097.htm
钢铁板块应重新定位
钢铁板块应重新定位合理市盈率水平应在20倍左右
发达国家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钢铁需求下降,其钢铁行业景气度远不如中国,按美国钢铁行业现状所对应的34倍市盈率而言,中国钢铁行业的平均市盈率至少应在20倍左右。
钢铁行业重新定位是投资钢铁板块的基本前提。统计表明:目前钢铁行业的平均市盈率仅14倍左右,而国外市场(美国)达34倍,从行业成长性预期来看,钢铁行业的合理市盈率水平应在20倍左右。
可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相对市盈率较低。以国际三大主要钢铁公司宝钢、浦项和纽柯做对比,各自证券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分别是42倍、8倍和38倍,而3家公司的市盈率分别为10倍、9倍和27倍。而
宝钢股份在销售收入、净利润、毛利率,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宝钢股份的成长性最好,但市盈率相对市场本身明显太低;二是目前钢铁板块市盈率未能正确反映行业的成长性预期。具体体现在,各国的经济状况及钢铁行业的发展阶段不同,三大钢铁企业所在国家的GDP增长分别为8%、4%和3%,且中国的钢铁工业正处于高成长阶段,而美国、韩国、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同时发达国家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钢铁需求下降,其钢铁行业景气度远不如中国,按美国钢铁行业现状所对应的34倍市盈率而言,中国钢铁行业的平均市盈率至少应在20倍左右,作为行业龙头的宝钢股份市盈率溢价应为25倍。
各国钢铁企业的效益决定于其所处的不同工业化发展阶段。美日和欧洲的钢铁企业在结束工业化进程以后,需求和产能保持在稳定的水平上。同国际大钢铁制造商们相比,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钢铁行业发展,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显著。
从1990至1994年美国钢铁行业指数急速攀升,而后指数逐步回调下落。但自2002年以后,钢铁行业受益于全球经济转暖,随着钢铁价格的上升,钢铁指数也逐渐走高。
也许全球钢产量2002年排名第12位的纽柯公司股价走势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1980-1987年,道琼斯指数从900点涨到2500点,纽柯公司股价从2.5美元-12美元,价格涨幅大于指数涨幅。1988-1994年,道指从2000涨至4000点,纽柯公司股价从8元涨到70元,涨幅远远大于指数。主要是汽车、房地产等行业的强劲需求拉动钢铁业高增长;1994年之后,纽柯公司股价滞涨,而道琼斯指数则从4000点涨到万点之上,计算机、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美国经济增长的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2002年后,纽柯股价再度走强,纽柯最新的市盈率是51.74倍!
因此,正确评估现阶段及未来支撑经济的主要动力来源,是我们估值的首要问题。我国正在经历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前期的高速发展阶段,根据国情,应将钢铁行业定位于成长性行业,而不能照搬国外对成熟行业的评估。目前我国钢铁上市公司整体市盈率低估,主要源于没能正确摆正钢铁行业的位置,处在工业化初期的中国,没有“工业的粮食”———钢铁,将难以想象。
资料显示,美国股市中基础材料板块市盈率为34倍,位于科技(38倍)和医药(35倍)之后,排在第三位,高于交通运输,能源,金融和纺织等行业。在基础材料板块中,钢铁行业市盈率(36倍)高于化纤、化学制造和造纸等行业。在新一轮经济复苏的带动下,投资者们对其未来的成长性颇为看好。除去对新兴市场风险溢价的考虑,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市盈率还不足以反映钢铁企业盈利的良好前景和潜在成长性,其市盈率比值仍有大幅增长空间。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性缺陷以及投资性资金的规模较小,价值投资理念还难以真正形成市场主导性的投资理念,因此要达到钢铁板块的合理市盈率还需有一个过程,目前按15倍市盈率考虑较为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