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如何给周期性行业公司估值?欢迎探讨(2004-10-10 转多彩)

09-01-22 01:46 3471次浏览
股网金来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股网金来于2004-10-10 16:20发表主帖:
  --------------------------------------------------------------------------------------------------
  如何给周期性行业公司估值?欢迎探讨

题记:当我写下这个标题时,我很清楚,这不是我能够回答的问题。本贴的唯一目的是抛砖引玉。因讨论的需要,必然涉及到具体的行业和企业,所有探讨均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

一,为什么要关注周期性行业与公司?
二,当前周期性行业与公司估值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三,如何给周期性行业与公司估值?
四,寻找价值重估的契机

一,为什么要关注周期性行业与公司?

一个简单的回答是:A股市场太缺少高成长股了(非指股价的“成长性”)。

我倾向于这样定义高成长股:能够以两倍于GDP增长率的速度,连续复利增长五年以上的企业。资本市场的巨大魅力,通常主要体现在高成长性公司上。只是可惜,在A股市场的微观层面上,应有的高成长群体通常仅表现为股价和报表利润在有限的两三年内的伪“成长性”。

在2003年以来的从通货紧缩转向通货膨胀的经济周期的一个片段中,企业经营业绩表现最佳的大多数属于制造业、资源工业等周期性行业,能够在会计利润上实现连续年度的持续、稳健、高增长的,大部分都是传统产业,如,部分中国具有产能和成本优势的制造业、公用事业,以及近期板块走势相当引人注目的中成药行业。

从A股市场价值投资的现实性出发,周期性行业的投资分析,有其必要性。同时,钢铁、有色金属、原油煤炭等采掘业、石化、电子元器件、农产品、海运、。。。A股市场拥有大量的周期性行业公司,值得期待的投资机会为数众多。

二,当前周期性行业与公司估值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这两年来一直认真阅读几大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一个感受是:当前的研究机构,在周期性行业估值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倾向:

1)在行业的上升期,显得过度乐观;而在经历了4月份的宏观调控之后,又显得(相对其数个月之前)过于谨慎;
2)对于公司业绩的预测过于贴近商品价格,在每次的商品价格调整后都进行估值修正,使得估值预期和商品价格的变动一样的频繁。我认为,应区分哪些是商品价格的短期小波动,哪些才是周期性的趋势变化,否则,估值报告同样成为一种投机游戏,成为机构间的一种博弈理由。

我非常怀疑某些行业研究员,在他们毕业之后,或是在(博士生阶段)独立开始研究之后,并没有经历过自己所研究行业的一次完整的周期,他们对自己所属行业的周期性认识,同样是停留在书本上而不是亲身经历之中的;在他们的专业优势之外,欠缺足够的阅历支撑。

在经历了今年的行业起伏之后,当前研究员通常有三类反应:
1)频繁修正:跟随商品价格不断修正短期预期,不再热衷做三年以上的长期预测,并给中长期预测值留出一定的安全边际;
2)咬定青山不放松:虽然在做出“增持”的投资建议以后股价出现了超过指数的跌幅,但这很可能是市场的过度反应,在跌势中一口咬定“增持”的投资评级不变;
3)转不过弯:4月份之前是“增持”,7月份最难受的时候降级为“中性”,问题是现在无论股价还是商品价格都大幅度的回升了,怎么办?一时转不过弯来了。特别是一些得过奖的大牌分析师,不能频繁转弯,否则,无异于拿自己的职业名声和饭碗开玩笑,恼怒的基金经理在跟着报告追涨杀跌之后,难免将被市场愚弄后的一腔怒火找人发泄。

近期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波动过于剧烈,客观上造成和加大了估值的困难,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研究员,这都是一个学和成长的过程,适度的摇摆应属正常,不宜求全责备。只是这样一来,研究员本身成了投资者在商品、企业之外的第三个观察与跟踪的研究对象了:)我想,只有跟踪了这一两年的研究报告之后,才能真正寻找到自己信任的研究员。

三,如何给周期性行业与公司估值?

A 估值之前

1)估值目标公司的选择

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尽管行业可能是周期性的,但是,很多企业的生命周期却是如此之短,如果不重组,当它们从这个周期的顶峰下来后,无法活到下次周期性的高涨期就死去了;或者,它们缺少应有的跟上行业趋势的基本能力,虽然在本次行业的景气时期活得挺风光,但到了下次行业景气时期时,它们只能分享部分边缘利润,无法再次成为行业的主角。

长周期的行业与短命的企业,成了周期性行业估值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我想,值得认真研究的企业,至少应该让投资者能够主观预期到,它至少还能再存活并分享三个行业周期吧。

对于短生命周期的企业,是不能用周期性行业的永续经营标准来衡量和估值的。

2)周期性行业的非周期性因素

包括美元因素,因消费升级、技术进步等因素引发的周期性行业的衰亡,因国际产业格局转移而在国内产生的局部周期,等等。

B估值标准

1)巴菲特是如何给周期性行业估值的?

既然是价值投资,言必称巴菲特了哈:)曾经看到过老巴“为景气高点支付6倍市盈率”的表述,但出处仍需要考证。倒是在一本关于巴菲特的书中看到这么一段:

《How to pick stocks like warren buffet》,By timothy vick
《巴菲特怎样选择成长股》刘磊等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3,第138页:

“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告诉巴菲特,定价周期性的公司要依据它们的“平均利润率”,一定不要为某一年的利润支付过高的溢价。通过计算公司在过去7~10年间的年度平均利润,你同样可以对未来的平均利润有一个相当准确的估计。格雷厄姆同时也建议,决不应该以超过公司平均利润16倍的价格买入股票。”

格雷厄姆的原话、以及是在什么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讲这番话的,仍需要进一步考证。不过,我斗胆认为,这样的标准只适用于不再扩张的企业,也没有考虑非周期性的因素。

2)市盈率

动态市盈率仍是最直观与常用的估值方法和标准。既然是动态,便包含了预期。等到了2005年一季度,2004年年报公布之后,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不少的钢铁、有色金属等周期性行业公司的股价,在04年三季度的时候曾经跌到只有6倍市盈率的水平。问题是,你认同这样的估值标准么?你愿意以此价格长期投资么?

3)估值的国际比较

申万研究所认为,当前蓝筹股估值国际化的趋势,是估值方法的国际化,并非估值标准的国际化。估值方法的国际法,并不仅仅意味着EV/EBITDA、RNAV等一长串的令散户看不懂的英文缩写吧。

以国际市场的估值水平衡量A股公司的估值,仍是海龟们写报告时常用而有说服力的一种方法,如H股,国际相似企业估值,成熟市场估值等。但是,如果忽视了不同市场的差异性,有时会导致一些美丽的错误。这个,有机会再展开。

四,寻找价值重估的契机

我们的视野,很多时候局限于自己的国内,考虑的是中国的消费升级对资源型行业的需求拉动、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对需求的中短期抑制。但是,就像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资格一样,工业化并非发达国家的专利。当人口众多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埃及、印尼等,如果这些国家也相继谋求进入重工业化时期,那么,全球的资源将承担怎样的压力?

原油价格突破50美元的暴涨,在很大程度上确应归因于国际游资的炒作。但是,当原油价格暴涨到足以威胁全球经济复苏的高价时,不受伊拉克战争和飓风直接影响的、但却和宏观经济预期高度相关的钢铁、有色金属等的几大品种也都在创2004年的新高,此时中国依然没有对宏观调控松口,难道,这些大品种全部都仅仅是投机力量炒作上去的?

美元因素和全球资源因素,已经是一个必须长远考虑的非周期性因素了。从投资的角度出发,如果市场误判了周期性行业的周期峰值和时间跨度,如果非周期性因素干扰或改变了周期的某些特征,这便构成了价值重估的契机。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86)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股网金来

09-01-22 01:46

0
股网金来于2004-10-12 21:40发表跟帖:
  --------------------------------------------------------------------------------------------------
  既然要探讨估值问题,我想,必然需要找一两个行业,这样讨论才能够比较具体一些。为了缩小讨论的方向,以下引用GTJA钢铁行业的明星研究员ZD的一篇文章。

在2004年8月号的新财富杂志上,能够看到ZD的介绍:44岁,1983年至1998年任职冶金工业部,1999年起进入券商做行业研究。我注意到他15年的行业经历,在那些研究员中应属于罕见的。这也是我特别认真学他的文章的原因之一。

ZD的文章写于3月份,宏观调控之前。文中对钢铁行业做了比较乐观的预测,在经历过宏观调控的大跌之后,似乎显得并不很完美。但我认为,不应以一时的涨跌简单对待研究员的长期价值判断。后面的路,还长着呢。

《钢铁 需求拓展空间》
http://www.my0578.com/news/2004/03/16/1274097.htm

钢铁板块应重新定位
钢铁板块应重新定位合理市盈率水平应在20倍左右
发达国家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钢铁需求下降,其钢铁行业景气度远不如中国,按美国钢铁行业现状所对应的34倍市盈率而言,中国钢铁行业的平均市盈率至少应在20倍左右。
钢铁行业重新定位是投资钢铁板块的基本前提。统计表明:目前钢铁行业的平均市盈率仅14倍左右,而国外市场(美国)达34倍,从行业成长性预期来看,钢铁行业的合理市盈率水平应在20倍左右。
可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相对市盈率较低。以国际三大主要钢铁公司宝钢、浦项和纽柯做对比,各自证券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分别是42倍、8倍和38倍,而3家公司的市盈率分别为10倍、9倍和27倍。而宝钢股份在销售收入、净利润、毛利率,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宝钢股份的成长性最好,但市盈率相对市场本身明显太低;二是目前钢铁板块市盈率未能正确反映行业的成长性预期。具体体现在,各国的经济状况及钢铁行业的发展阶段不同,三大钢铁企业所在国家的GDP增长分别为8%、4%和3%,且中国的钢铁工业正处于高成长阶段,而美国、韩国、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同时发达国家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钢铁需求下降,其钢铁行业景气度远不如中国,按美国钢铁行业现状所对应的34倍市盈率而言,中国钢铁行业的平均市盈率至少应在20倍左右,作为行业龙头的宝钢股份市盈率溢价应为25倍。
各国钢铁企业的效益决定于其所处的不同工业化发展阶段。美日和欧洲的钢铁企业在结束工业化进程以后,需求和产能保持在稳定的水平上。同国际大钢铁制造商们相比,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钢铁行业发展,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显著。
从1990至1994年美国钢铁行业指数急速攀升,而后指数逐步回调下落。但自2002年以后,钢铁行业受益于全球经济转暖,随着钢铁价格的上升,钢铁指数也逐渐走高。
也许全球钢产量2002年排名第12位的纽柯公司股价走势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1980-1987年,道琼斯指数从900点涨到2500点,纽柯公司股价从2.5美元-12美元,价格涨幅大于指数涨幅。1988-1994年,道指从2000涨至4000点,纽柯公司股价从8元涨到70元,涨幅远远大于指数。主要是汽车、房地产等行业的强劲需求拉动钢铁业高增长;1994年之后,纽柯公司股价滞涨,而道琼斯指数则从4000点涨到万点之上,计算机、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美国经济增长的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2002年后,纽柯股价再度走强,纽柯最新的市盈率是51.74倍!
因此,正确评估现阶段及未来支撑经济的主要动力来源,是我们估值的首要问题。我国正在经历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前期的高速发展阶段,根据国情,应将钢铁行业定位于成长性行业,而不能照搬国外对成熟行业的评估。目前我国钢铁上市公司整体市盈率低估,主要源于没能正确摆正钢铁行业的位置,处在工业化初期的中国,没有“工业的粮食”———钢铁,将难以想象。
资料显示,美国股市中基础材料板块市盈率为34倍,位于科技(38倍)和医药(35倍)之后,排在第三位,高于交通运输,能源,金融和纺织等行业。在基础材料板块中,钢铁行业市盈率(36倍)高于化纤、化学制造和造纸等行业。在新一轮经济复苏的带动下,投资者们对其未来的成长性颇为看好。除去对新兴市场风险溢价的考虑,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市盈率还不足以反映钢铁企业盈利的良好前景和潜在成长性,其市盈率比值仍有大幅增长空间。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性缺陷以及投资性资金的规模较小,价值投资理念还难以真正形成市场主导性的投资理念,因此要达到钢铁板块的合理市盈率还需有一个过程,目前按15倍市盈率考虑较为实际。

股网金来

09-01-22 01:46

0
股网金来于2004-10-12 21:24发表跟帖:
  --------------------------------------------------------------------------------------------------
  回信雅达
关于巴菲特的研究,俺做得还很不够,不敢多说。只是俺知道,老巴不仅持有可口可乐和吉列,还持有多家的家具公司、鞋业公司、珠宝公司,并且曾大量购买白银。恕我眼拙,这些好像都不太像连续N年内在价值能够始终保持15%以上增长率的成长型投资吧?

回下岗工人:
市场风险和测不准永远都是存在的,只好硬着头皮试着估值了:(

股网金来

09-01-22 01:46

0
股网金来于2004-10-12 21:15发表跟帖:
  --------------------------------------------------------------------------------------------------
  回福探:

如果一家企业专注于一个行业,而这个行业又是一个周期性行业,那么,企业的经营业绩很容易和行业的景气周期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多元化经营可以抹平行业利润周期,一度也曾大行其道,不过,安然崩溃之后,大家似乎更倾向于专业化了。

“如果真有一家公司的收益率是呈现周期性的,那么估值其实很简单:基本上就是其重置的有形资本价值,与其目前的收益毫无关系。”这个估值标准似乎有些问题,我们很容易在美国市场找到市净率在2以上的周期性公司,你建议直接沽空它们么?
股网金来

09-01-22 01:46

0
股网金来于2004-10-12 21:05发表跟帖:
  --------------------------------------------------------------------------------------------------
  楼上诸兄好:)欢迎讨论:)

回踏月:我依然没有看到你上次提到的那个关于 600688 的报道,其中关于行业暴利远胜上一轮景气的说法,与事实并不符合。以下数据出自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

[html]
年度1995年2004上半年
  主营收入120.6亿元177.8亿元
  净利润21.27亿元15.31亿元
  总资产169亿元282亿元
  股东权益105.1亿元164.6亿元
  原油加工量472.62万吨453.08万吨
  ROA12.6%5.42%
  ROE20.2%9.3%
[/html]

麻烦发仔做个表,谢谢!

上海石化显然属于能够跨越两个行业周期并继续分享行业景气的企业。注意到股东权益在10年间持续增长近60亿元,在这期间只在1997年前后两次增发共6.5亿股H股融资13.5亿港元,而期间的持续分红派现粗略统计在37亿元!

股网金来

09-01-22 01:46

0
下岗工人于2004-10-11 12:28发表跟帖:
  --------------------------------------------------------------------------------------------------
  先说周期性,再说估值
一、周期性,如果把一个公司的周期性分为行业的周期性和公司的周期性更为合理,一般意义上的周期性行业应该就是指资源类、大的工业原材料等,行业的周期性就是经济周期,,特征应该是产品的无差别性,品牌相对弱化,公司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成本的控制和产能的变化和周期的契合。公司的周期性应该体现在产能和经济周期的契合程度,公司是产能高速扩张还是在萎缩,产品结构是不是符合本周期的需求,如果这2个周期都能契合,那么这样的公司会高速发展,典型的例子就是石化类中杨子石化、齐鲁石化和吉林石化的对比,以及宝钢、武刚和邯钢的对比,
同样的经济周期,前面的公司正好赶上产能大副增长,产品是市场最需要的,后者则没有。

二、提到估值,我觉得要和流动性联系起来,
很少有公司能作到10-20年经营形势不变化,那么用10PE,甚至用5、6倍PE都是有风险的,证券市场本来就是大副震荡的市场,流动性经常变化。
另外估值还要和利率联系起来。

我觉得这几方面联系起来,然后对未来(最少半年)发展有一个预测,再估值,
根据情况的变化调整估值。

我骨子里相信这个市场不能完全预测,市场总有你所不知道的信息,但还得预测

股网金来

09-01-22 01:46

0
...于2004-10-11 12:01发表跟帖:
  --------------------------------------------------------------------------------------------------
  当听众...
股网金来

09-01-22 01:46

0
随波逐流的人于2004-10-11 11:50发表跟帖:
  --------------------------------------------------------------------------------------------------
  好题目!
可惜对周期性行业知晓不多,只要当听众。。。。
股网金来

09-01-22 01:46

0
绿苹果于2004-10-10 23:45发表跟帖:
  --------------------------------------------------------------------------------------------------
  俺一想到这个课题就头疼,但还是要想,但不知道有什么现成的答案没有?俺喜欢拿来主义.
股网金来

09-01-22 01:46

0
sunnyblog于2004-10-10 19:03发表跟帖:
  --------------------------------------------------------------------------------------------------
  福探好见地!学。。。
股网金来

09-01-22 01:46

0
信雅达于2004-10-10 18:53发表跟帖:
  --------------------------------------------------------------------------------------------------
  股兄好文。
巴非特在致股东的信中讲到收购公司的标准时,列了几条:大公司(至少有5000万美圆的税后利润);证明有持续的盈利能力;有少量举债(或不举债)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状况良好;管理得当;业务简单。持续的盈利能力(持续期超过10年)是巴非特选股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巴非特看来,一个公司内在价值增长率能持续保持年15%的水平就是相当有投资价值的。他长期、大量持有的股票如可口可乐、吉列等都是有持续的盈利能力的股票。周期性的因素或者说受周期性的因素影响的股票,他好象很少考虑,只是出现股票价格严重低于股票内在价值时他才会进行套利操作。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