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设停损跟执行停损是两码子事!越聪明的人越会犹豫,人是打从心底逃避风险的,这正是股票市场赔钱的真正原因…,这个道理要想透,非得经过一次生死关头!
我提供我一点经验:买股票是很简单的事,卖股票却是很难的(心理面的问题),但“卖”却比买重要!
散户之所以涨时赚钱不够贴跌时的钱,原因在于在涨升段时,换股频繁,赚的都是一小段一小段利润,但是头部震荡完后,如果是下跌,几乎都是以陡峭的角度杀盘,几天内就把一个月赚的赔光。
所以我建议目前大盘高档横盘时,退出观望,许多投资人怕再涨赚不到,我认为如同去年4、5月时头部横盘了两个月后再上攻,在6月时就有很明显的进场讯号,不用怕赚不到。
套牢时该怎么办呢?最重要的,先判断大盘所在的位置。套在涨升段,不论是初升或主升段,都不用怕,都有机会解套,此时最忌为追涨而任意杀低换股。
套在头部(只要是涨到涨不动的整理都识为头部)呢?大盘一旦涨到涨不动开始横盘整理时,一定要逐渐减码,密切注意震荡幅度,耐心等反弹卖出,不要寄望完全解套,要知道小亏卖跟大跌时在来卖是差很多的。
如果是多年套牢的,很简单,判断大盘、类股的位置,银行股为例,从86年一路跌下来,目前在历史的低点,银行类股约在2000—1000之区间,目前在1000点的位置,1000点有强大的支撑(历史的经验),现在出脱绝对出在低点,建议你抱牢。以今年行情,不会现在就结束,耐心等候,况且银行股都回到起涨点,下波极可能轮到。
我无法相信在此时电子股、大盘已经高档盘整时,“理性的态度”是如此的疯狂,每一支电子股的目标价都出笼了,都是上看…,散户十个九个赔,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没有人想到他就是那一个,所有人都将自己“合理自大的”算在那赚钱的10%中,当然也没有人想过为什么股票钱这么难赚。
事实上,高档盘整时是散户死伤最惨重的地方,十个有八个是在这边阵亡。因为高档盘整后的下杀常常都是90度角的下杀,如同毫无支撑般,散户顿时慌了手脚,马上用基本面安慰自己,经济成长率多好、资金多宽松、公司营收成长…,想想,高档时哪一次基本面不好的?哪一次业绩没成长?想想,第一天杀300点没跑,第二天杀300点又没跑,跌了2000点时,保证就是套牢那一个!
不否认现在是大多头走势,大多头没有一直涨到天边的啊,融资在历史高档,量也飙到高水位,融券竟在低水准,没考虑到这些吗?
这让我想到所谓“大金刚效应”,“每个人都认为下一笔交易是难得一见的神奇交易,可以赚一整年。”事实上,相反的,就像大金刚从它荣耀的颠峰下摔死一样,我们常在赔掉一切后结束交易。
我当初进股市时也是如此的心情,深怕错过每一笔神奇的交易,直到开始接触期货后才有许多深刻的体领悟,真的是很深痛的领悟,当你在半小时之内赔掉股票市场赚了一年的钱时,人才会清醒过来,也才发现以前在股票市场的“观念”是如此的漫不经心和无知。股票市场甚至比期货更难,因为它的痛不是立即的,是像毒瘾般漫性的吞噬你,除非有很痛的生死天人交战,不然你会不经意的陷入失败的深渊,直到一切都消失后才惊醒。
当时的我不知资金的“控管”重要性,只知整日的研究“决策”,不知花了大半的时间在“决策”,要买哪支。但真正会赚钱的部份只有“管理”,如何在买了一支股票后决定出场点和时机,我只知抱着它…,结果大部份的出场点都是赔到痛后才出场,有时连之前赚的都不见了,试问自己,是否想好如何的出场?
高档横盘整理,最好退场观望,实在忍不住,切记,心态只有抢反弹!千万不可“逢低承接”,盘势一不对立刻走人,不用在意“有的股票还会涨”,多头一路走来本来就没那么快熄。但空方势力酝酿却是个事实,历史上每次到此时,偏空的都会被嘲笑,因为人们永远不喜欢风险,会打从心理逃避它…。
不要想赚到所有的波段,没有人那么厉害,再涨也不会一路涨上去买都买不到。涨的稳的,都是涨的慢的,此时心态不宜偏多,会死都是在高档时之“死多头”!
今年的走势极为投机,一方面是资金泛滥的关系,一方面基本面真的很好,但是否在此时更要小心呢?量能动则2500亿、3000亿,代表上下起伏绝对落差很大。今年行情纵使到15000点,散户是否就会改变10个9个赔的命运?想想,这真的是风险好大的市场,你是否做好准备了呢?
0
作者:wubi000a 回复日期:2008-8-2 15:32:07
◆ “股海迷失”
对于进入股市的投机人而言,试图去抓到每个转折点,似乎是最多人在意的,但是,我认为,这样的目标是错误的,这样并不能带来最大利润。
事实上,我认为这牵扯到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技术面,一个是心理面。技术面来说,这本来就是件很困难的事,市场瞬息万变,能抓到一半就算是很厉害了,在此下太多功夫,常会事倍功半。心理面来说,很容易让人走火入魔,患得患失,本来很好的交易机会,常会搞砸,加上有时会判断不准,心理总会怕,资金的投入一定很少,长期下来,会有“顾忌”潜藏在心中,会造成出手没信心。
“不要迷失在预测行情上了”。能成功预测行情的人,不一定就就能赚钱,因为,能成功预测行情,但不敢拿金钱下去大力背书的情形,占了绝大部份。
真正赚钱秘诀,不在“转折点的预测”,而在于“顺势加码”,在于赚时,让它赚到翻。我想,大部份人,都是进去3个部位,出来3个部位,所以赚钱的报酬率,取决于“选股选的好不好”,但会运用加码的人,可以将某个不起眼的报酬率大幅提升!只要利润显现,趋势浮现,就该加码。
可以想想,如果今年初,波段展开时,就利用加码的方式,应用在那些“正开始”展现利润的部位,而不是一赚钱就赶紧了结“找寻下个好标的”,报酬率是否就大幅提升!?不用去跟人家比,联电几元进,几元出。或想说,买的低的就很强,或卖到最高价就是神,对于同样是70进,100出,老手可能赚的比一般人多“好几倍”。买很低看起来很厉害,但不代表就赚的多,因为这个部位可能很小。
这也牵扯到心理面,因为,当你会用顺势加码时,不会再执着于某一笔“神奇交易”,所以克服了“死ㄠ”的天性,也减少了“深怕错过”的惶恐感,“停损执行”就不再那么困难,因为每一笔都有很好的机会发展出大利润。
那么在何处加码最有利呢?嗯,自己找吧,找到对自己最合适的,运用它。当然这个方法,加上停损执行,真的是太棒了。就我知道,那些“不可思议超高报酬率的操作之神”,成功关键在,将“加码”用到淋漓尽致,而不是“努力预测反转点,希望赚到整段所有利润”。简单道理,却可以提升绩效,希望对你有用。
0
◆ “沉醉与迷失”
为什么从事交易?
“交易似乎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致富之道”
当一位初学者获利时,他觉得他是交易天才,所向无敌,于是,他开始承受没有必要的风险,最后失去一切。从事交易的一项动机,钱,它代表着自由,许多人渴望自由。有一天,我到书局翻了一本“装潢杂志”,里面一间75坪的房子,装潢成“后现代简洁主义”,一眼看过,永远忘不了,如此的迷人让人爱不释手,我发誓要拥有它,决定努力研交易的学问。交易是一场迷人的心智游戏,恐惧、贪婪、自大、喜悦、愤怒…,串起这个游戏;交易吸引了不爱受人摆布、讨厌固定命运的冒险家,一般人每天早晨起床,开车上班,12点吃中饭,吃完睡午觉,下午上完班,有时未做完工作,加个班,回家,吃晚饭,打开电视看TVBS新闻,看看连续剧,摸一摸准备睡觉,这个月多发了奖金,赶紧存到银行户头,偶尔买件衬衫精打细算,深怕超过了这个月支出。交易员不喜爱这样平凡的生活,愿意承受些风险,来改善生活的品质,宁可放弃已知的“确定性”,追随不可知的未来!有如现代版的汤姆历险记,虽然大部份人不曾成功。
“自我要求提升”
成功者都有一项本能,他希望能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至,这样的欲望加上金钱的诱因和交易的乐趣,促使一个交易者向市场挑战。一位极杰出的投机客曾说:如果我能每年精明0.5个百分点,我死的时候就是个天才…,自我提升的要求是能否成功的关键。相反地,内心无法取得均衡的交易者,不愿意提升自我,又试图想在市场中实现愿望,这样矛盾的组合,只有一个结果,失败!
“现实与幻想”
在市场上,我们不断的看到许多人在幻想…。一位成功的交易者,对于市场无法享有幻想的权力,他只能是个现实主义者。必须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自己的能力在哪,更必须了解市场上可能的发展方向,他可以仿真市场各种可能的发展方向,但不能指定市场就必须怎么走。“交易”提供了人们幻想的机会和潜能,当一位初学者遭遇几次失败后,这样的“恐惧感”会开始转换,转换成“傲慢”与“自大”,然后开始对市场产生“幻想”一些奇怪或不可思议的想法,这个路程,每位交易员都经历过。失败者买进、卖出、错失大好良机,都归因于一些怪异的念头,像小时候听到鬼故事后,晚上都幻想鬼可能会来找我,半夜上厕所也忍住,有时眼睛都不敢张开…。在这行,就是要张大眼睛看各种状况在现实中上演!市场的幻想不是没道理的,因为幻想可以提供安慰与踏实感,崩盘时幻想护盘基金会出来拯救,幻想主力也被套牢,买进后幻想股票哪天会突然连飙5根涨停,赔时幻想大家都在赔,赚时幻想只有自己在赚…。更有甚者,突然摇身一变,由输家变成了大师,这是渴望成功却不知所措的特殊转换模式,怎说?输家羡慕成功者,意识上渴望与他们一样,但他们不了解成功者,以为成功者是那种100%准确的神枪手。网上提供了这样幻想的空间,此时他用这个ID预测未来,猜错了再换下个ID再预测,直到这个“角色”连准了好几次…。他们渴望有一个“很厉害的身份”来取代他们心目中的“交易之神”。虽然他没赚到钱,但这样的慰藉、倚靠,成功的弥补人的空虚,他竟沉醉于其中…。无法面对现实的人尤其如此,幻想引导我们的行为,使我们在潜意识中不自主的这样去做,这些幻想会扭曲对现实的体会,妨碍交易的成功,成功的交易员必须辨识自己的幻想,并尽量去避开它。
输家常会说:我之所以会赔,就是因为我不是念经济的。输家们不知,交易在智识上是非常单纯的,“主力作手的背景常不是财务金融所硕士,相反地,他们可能曾经是奸商赌徒”,以前的翁、雷、阿…,哪个不是玩投机股出身的?基金经理人哪个不是财金系所背景,但绩效呢?一位辛勤的知识分子,在本身事业上有非凡的成就,却常是交易的输家,为什么?非贬低其能力,因为我们常用错了我们的知识,交易这行不需要高深的知识,可以用技术分析,可以用基本分析,可以将行情预测准确率练到90%,但仍可能赔光。外资的交易系统令人讶异的,操作上已技术分析为主。一般人以为法人拥有最早得知的内幕,可以抢先一步,实际上这都是误解,对大股东而言,对法人团队而言,彼此都是敌人,利字当头,要你来投资,当然我早就上轿了,岂有给你先赚的道理?投顾每天讲讲手机占有率会升还降,喊喊哪支要涨你就相信了?去看看投顾的基本面专栏,哪篇不是工商跟经济日报上的新闻?有些故弄玄虚,让人以为是他们“独家管道”得到的第一手资料,美丽的包装下,是个谎言。
这个市场没有所谓完美的预测,你一定会预测错。别轻易相信投顾、法人、经营者或大师的预言,这市场是基本面+技术面+恐惧+贪婪+情绪+天灾+不可预知的综合体,我们无法控制别人的情绪,也无法用卜卦算出何时有大地震来。追寻“100%准确”只是个笑话和错误。以为自己有100%准确率也只是失败者的行为,“你看吧,我早就说会怎么样了,我是高手,相信我,接下来还会怎么样”,聪明的你,别迷失了!那是他们将“自慰的满足”转移到市场上的行为罢了,没错那只是他们的“满足”。提升自我的交易技巧,训炼自我心智的成熟才是该专注的,这行的赚钱秘诀不是“预测行情”,很少人会说,我赔了好多钱,尤其是自认受人景仰的大师。输家一直以为赢家是所向无敌的,幻想和赢家一样追求所向无敌,只是离成功越来越远。
酗酒者给我们许多启示,酗酒者第一个特征:否认!他经常会说,他必须克制酒量,但绝不承认自己有酗酒的问题,大部份酗酒者不承认自己有酗酒的惯,他还会说,“老板开除我,因为我宿醉而迟到,老婆带着小孩离开我,因为她完全不曾了解我,房东把我赶走,只不过因为我暂时没钱缴房租,我会逐渐控制酒量,然后一切都没问题了…。”接着,酗酒者一定得面对一个“绝境”才有复原的希望,他必须了解酒精已经控制了他的生活,而不是他控制酒精。大部份酗酒者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只有当他们处于“绝境”时,已经无路可退时,才肯面对这项残忍的事实。这个谷底的绝境可能来自于肝癌,或是破碎的家庭,或失去工作潦倒于街头,一定得沉沦至某种程度,当打击达到“无法承受”的地步时,最后,事实才能超越否认。绝境代表无法忍受的痛苦,但唯有当他“察觉”,只有两种选择,死亡或者扭转生活后,酗酒者才有可能踏上复原之路…。同样情形发生在赌场上,许多人赔到负债超过他资产的10倍。市场上,又看到这样的情形重复发生,当我们赔掉交易时,否认想要翻本,却急忙的建立部位期待下笔“神奇的交易”,有人好心劝告,他会说“放心,我知道我在做什么”,最后当我们失去一切,处于绝境时,才慢慢清醒过来…。一位输家拒绝承认自己对于交易已经失去控制,获利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权力”的滋味,享有陶醉的激情。当我们尝试再补捉这种高潮的经验,于是进行草率的交易,将获利又还给市场,多数人无法忍受连续的严重亏损,我们常被卷入市场的洪流,陷入绝境之中。少数的“残存者”得以发现,问题关键不在我们的方法,而在我们的“想法”…。
市场提供了人的各种原始本能的试炼,不能唤醒知觉,不能谦虚学只是将自己带向毁灭一途,市场不是风平浪静的投资环境,相反地,它的险恶常是令人瞠目结舌,这个环境可以为我们带来大笔财富,也可能让我们倾家荡产,别将自身“刻意地”逃避各种现实,面对它,才有可能成功。
0
◆ “交易市场”
交易生涯至此,感慨良多。市场总是不停的波动,上上下下,许多人尝试在其中找到机会,有些人成功,有些人失败了。市场总是让人失望,它很少照着人们的期许前进,却常常让人失望透顶。有人说,我看到了市场的生命力,客观来说,市场并没有生命、没有感情、没有情绪,它不过是呈现在计算机上的数字而已。对于市场,人们有各种千奇百怪的描述,事实上,这都不代表市场本身,市场本身到底是什么呢?它永远不变的本质是什么?
Soros:“价值紧密关系着自我的概念--如果存在的话,它是一种反射性的概念。我们自身与我们对于自身的看法,两者之间不可能可以全然对应,但这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的互动。当我们继续生存在此世界,对于自身的看法便会发生变化。我们自认是什么与我们实际是什么,是一种主观的生命意义。”
我用这样的观点去解释市场的本质,你永远不知道市场真正是什么。我们对于市场的了解、感受,都只是我们个人主观的看法,并未代表市场本身,我们所看到的反射出我们的意识,完全主观的。有些人认为,市场是衡量基本面因子的函数,这反应出,这些人是较追求理性的;有些人认为,市场是人为阴谋下丑陋的掠夺行为,这反应出,这些人是缺乏安全感的人;有些人认为,市场提供了无数的机会,这反应出,这些人有成功的野心;有些人认为,市场总有一天会为他们带来幸运,只要他们坚持的话,这反应出,这些人天性上是较天真而善良的。
就像Soros说的,你认为你是什么,你就会创造自己成为那个样子,但仍不代表就是真正的你,但你认为你是什么的意识就会影响到真正的你。你认为市场是什么,那样的市场就会反射到你眼前,你就以为市场就是如此,同时你也创造了你眼里那样的市场。每个人眼里的市场都是不同的,包括过去的你和现在的你看到的市场都会不同,未来的你所看到的市场,仍会不同。
没有人真正知道市场的本质,但这却不重要,而透过你所看到的市场却可以帮助你认识自己,而认识自己更透彻,你就会越接近市场的本质,这就是所谓双向的互动,一直以来不都是这样吗?你在一段不如预期的行情后,痛骂市场如此险恶让你产生重大亏损,你不断的无助的叫骂,只希望这可以让你好过一点。后来,你突然看到自己潜藏在本性下的情绪,你改变自己的行为,不再叫嚣,你冷静的处理每次小亏损以防止它成为伤害你的巨大的亏损,你发现,你更了解市场了。事实上,你只是更了解你自己,但这也帮助你更接近市场。
我坐在计算机报价屏幕前,我会想象我就站在正坐在计算机前的我的后面,我看着自己,看到自己紧张、兴奋、愤怒、犹豫…,原来在市场面前,我赤裸裸的将自己反射出来了。这是天性,你必须了解这点,你不可能没有情绪,但要试着控制它。几千万年前,原始人就拥有这些天性,靠这些天性保护自己不被环境灭绝。他看到一只野兽,全身肾上腺素开始发动,他很紧张,却也充满愤怒,因为这是场生死之战。与野兽的缠斗中,他的兴奋、愤怒为他带来了力量,让他生存了下来。所有的动物都是如此,情绪是种本能的求生工具,动物遇到生命威胁时都是这些反应。生物演化至此,大部份动物仍保留这些天性来对抗最惨忍的物竞天择,但人类太聪明了,最后占领整个地球。随着人类的智能,发展进步的科技,人类已没有天敌。人类不再需要情绪来对抗野兽,但这些情绪仍被完整的保留下来。现在,这些情绪被用来对抗市场,似乎市场随时都会反咬你一口,这些情绪也被人类当成自残的武器,你被自己的情绪击败,市场自始至终并未伤害过你,甚至在你感受到被市场伤害时,你根本不知道市场长的是什么样子。
有人终其一生不断探索市场,却从未花时间去了解自己,有人始终不了解错误并非来自于市场,而是自己将一切搞砸了。感慨的同时,猛然一看,是啊,我从未真正了解过市场,只不过,更接近自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