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第四次浪潮的到来

08-12-19 23:01 2247次浏览
shuishou871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中国经济的破局是新能源,美国经济的破局也是新能源。

以下是专自***社区金狼的文章:
中国经济战略转型的破局之手——新能源汽车电池(原创)
[来自:***财经社区]
经过这场金融危机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明白了,中国不可能再按老路走下去了,或者说是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中国已走到了尽头。

原因很简单:

一、资源不可能无限制的供给,中国也很难取得资源定价权。

二、中国也绝不也可能给世界打一辈子工。

石油等矿产资源的狂涨和中国需求及国际炒家借机炒作是密切相关的。有朋友问,中国为什么不下调燃油价格?我说只要国内燃油价格向下一调,国际原油价格马上狂涨,只要你摆脱不了原油依赖,你就永远受制于人,俄罗斯在远东油线上的反反复复就很能说明问题。

中国要继续发展,国人要过上高质量生活就必须摆脱对原油的依赖。但说起来容易,那中国如何转型呢?我认为新能源尤其是汽车电池是中国经济战略转型的破局之手。

大家都知道中国经济近二十年的高速发展是由房地产和汽车工业带动的,从世界当前来看世界经济还是摆脱不了这两辆马车,否则次贷也不会如此轻易地刺破编织了几十年的绚丽资本泡沫,而汽车三巨头的困境更是把美国推向了近乎绝望。

以前曾写过一个帖子论述了新能源的利弊,借斯蒂芬李柏的文章指出新能源的局限和难点,原油60美元是新能源的成本线。对世界来说原油左右一切,但对中国来说却是机会大于风险,中国面临战略转型可能成功的重大历史机遇。原因如下:

一、中国军事独立而且具备全球威慑力,这决定了中国有可能独立做出改变发达国家制定的规则架构。而没有足够的力量想改变游戏规是一种痴心妄想。

二、中国政府集权决定了高效率,可以强行通过一些阻力很大的政策而不会陷在无休止的讨论和倾轧中。

三、中国13亿人口的庞大的实际和潜在的需求相当于欧洲+美国+日本,决定了在中国可以保证完整产业链的运行而不受制于市场容量。

四、中国拥有巨量的煤炭和水电资源有摆脱石油依赖的能源基础。

这里我重点说一下新能源中的汽车电池,我们来构建一下产业链。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截止2008年9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68亿辆,2015年将达到2亿辆,除了重型车、长途客车和对速度有特别要求的特种车辆之外,理论上其它的都可以转为电池驱动。国人对汽车的潜在需求非常巨大,我们毫不怀疑汽车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

如果转为电池驱动会带来什么呢?

首先是传统四冲程发动机将被取消,全球发动机品牌都聚集在中国,这是中国独有的,这些五花八门的发动机类型不但无法互换,而且有些型号实际大同小异但仅因一个小小改变便无法通用(有点类似手机电池),不但耗费了大量资源,维修也不方便而且成本高昂甚至需要高价进口甚至进口也没有,因为有很多型号产量很小,配件无法批量供应,干过汽配的朋友最能有体会。而传统四冲程发动机的取消将使汽车制造变得很简单,通用性极强,安全性能提高,故障维修也降低,很容易大规模在城市农村普及消费 ,将极大的拉动农村内需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准。

其次由于发动机的取消,汽车内部空间增加,汽车娱乐性能将会带来跨时代的变化。而娱乐性就代表电子消费有了一个崭新的市场。

再就是环保方面的巨大益处,因为不存在尾气排放和噪音问题了,这更是不能用效益来简单衡量的,而且减弱了生物能源的需求促进了中国的粮食安全,更多的粗粮可以转化为饲料促进禽畜业发展,也改善了禽畜行业添加三聚氰胺冒充高蛋白的窘迫现实环境。

最后就是由于电动汽车的成本极大的降低,将使汽车定期淘汰周期循环成为可能,没有超载,没有尾气污染,没有形形色色的各种拼装车,道路也可以不再因为超限使用而三天两头的修修补补,困扰整个汽车制造、道路收费保养及运输超载几十年的怪圈在燃油税和电动汽车的双重作用下有望彻底解开,绿色GDP有望成为现实。

我们很自然要问,能源从哪儿来呢?这就是火力发电和水电以及风电。这三大能源来源完全可以满足汽车电池的需要,而汽车电池的需求也可拉动中国的发电行业发展,也即是说汽车电池将直接带动中国的能源产业链,能源的需求反过来又拉动中国基础建设和重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特别一提的是火电,火电发展将促进清洁煤的应用,清洁煤成本将会大幅降低,反过来又会促进火电的发展和改进,而且将改善农村和城市郊区的能源应用,在改善了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减少了传统烧煤对空气的污染。我们欣喜的看到中美正在清洁煤技术方面进行越来越紧密的合作。

汽车电池对整车改变了什么?可以说除了发动机相关企业之外基本不会对汽车其它部分产生太大影响,也即说汽车该拉动的行业依然能被拉动,而对有色金属和钢材的需求却将降低,众所周知,中国汽车业之所以瞎忙活不赚钱的关键是发动机核心技术被老外紧紧把持,市场换技术的结果是技术壁垒越来越高,获得成本也越来越高,付出的代价也越来越大,现在我们直接绕开它,老外高价兜售的诸如电子车身系统、电子喷油系统见鬼去吧。由于对铁矿石、铝等的需求会大幅度降低,国家可以把省下的钱用在国内。看着我们明明掌控着世界最大的铁矿石需求却被淡水谷们要挟真是窝心。

那下一个问题自然就是汽车电池本身有多大的可行性。日前,麦肯锡公司用了8个多月时间研究北美、欧洲、中国和印度的乘用车市场后,在其研究报告《中国蓄势待发:电动汽车的机遇》认为:在传统汽车行业,中国落后世界领先水平几十年,但在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领域,大家处于相同起跑线,中国有成本和市场优势,有潜力和有可能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取得领先地位。在大力推行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中国的汽车行业、政府部门和消费者都具备了迎接电动汽车的条件。在中国发展电动汽车,可以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现代电动汽车一般可分为三类:纯电动汽车(PEV)、混合动力汽车(H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但是近几年在传统混合动力汽车的基础上,又派生出一种外接充电式(Plug-In)混合动力汽车,简称PHEV。目前在全世界,电动汽车一直是各大汽车集团花费巨资研发的新兴领域。本田公司自80年代起就开始了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1996年终于推出了本田的EV车“PLUS”。该车使用的是高能镍氢蓄电池,充电一次可行驶210-350公里,最高时速可达130公里,1997年“PLUS”成功地出租到了美国。

丰田推出了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在节能与续航能力之间找到了完美的结合点。目前“普锐斯”全球销量已经突破了50万台,并预计在2012年之前突破100万台。日本的其它汽车厂商也有混合动力车型在市场上销售,如混合动力版本田思域等,也取得了相当好的销售业绩。不过,混合动力是过渡产品,以燃料电池为基础的电动汽车是目前公认的发展方向。

富士和日本电气公司合作开发的“R1e”使用了新型锂电池,这种电池用专用充电器5分钟内可充电90%。使用这种电池,“R1e”连续运行距离达到120公里。“R1e”的新型电池不仅充电时间缩短、电池重量减少一半以下,而且由于电池中加入了锰,电池寿命也大为延长。富士计划2010年把“R1e”正式推入市场。三菱推出了蓝瑟EvolutionMIEV(轮内马达测试车),以名闻遐迩的蓝瑟EvolutionⅨ为车体,内部安装了锂电池以驱动安装在四轮轮圈内的电动马达,提供车辆移动的动力。

此外,在国外已有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采用性能先进的电动轮(又称轮毂电机),它用电机(多为永磁无刷式)直接驱动车轮,因此无传统汽车的变速箱、传动轴、驱动桥等复杂的机械传动部件,汽车结构简化。近几年,美、英、法、德等国纷纷将电动轮技术应用于军用越野车和轻型坦克上,并取得了重大成果。例如美海军陆战队在“悍马”基础上研制出串联式“影子”新型混合动力越野车,采用了电动轮技术。这一重要发展趋势,已引起世界主要汽车厂商的高度关注与跟进研发。
电池需要多种稀有金属,中国的矿产蕴藏恰能满足。如果快速充电技术过关,全国铺设充电站也是很容易的事。汽车电池不会再受国外技术产权羁绊,将带动中国庞大的电池制造业和相关产业发展,而这是我们自己的产业,真正不受制于人的产业。比亚迪可能是国内成功的一个例证,它的铁电池据说在15分钟内可以充满70%。

换句话说就是电动汽车将重新启动整个工业链条,而且成本更低、更环保、更可持续发展,而且由于安全性能的提高,生活中也少了很多血淋淋,生活更安全更和谐。

有朋友会问,国外没有电动汽车吗?我说当然有,而且有的车型相当成熟,但为什麽国外汽车巨头不主推呢?我们想一想,他们为什麽要主推?电能从哪里来?下游厂家怎么办?国内石油巨头愿意吗?更主要的是大规模普及后电动汽车售价会很低,利润从哪来?一元的东西包装忽悠成一百元是资本最愿意干的,相反,把一百元的东西降到一元则是打死都不能做的事情。而且为什麽要降?对垄断企业来讲,这是在双手互搏的自残,谁愿意干?这不,美国三巨头向国会要钱了,以失业来要挟政府和社会,自强不息是中国传统,美国人没这传统,美国最喜欢和你讲故事然后掰手腕。

谈到后面就是汽车行业之外的事了,如果汽车电池可行,那它的阻力如何?首先国内石化巨头就可能会抵制,国内传统汽车厂和发动机厂也可能会抵制,买办们也可能会抵制,既断了财路,主子又急,专家学者们也可能引经据典的反对,把中国市场当做救命草的老外汽车业更可能会抵制,把汽车业当做救命草的西方世界更更可能会抵制。这就绕回到了我开始说的四个前提。老外制定的游戏规则你敢不遵守甚至想另开门户想挣大头,鸦片战争忘了?呵呵!

理论上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肯定困难重重,我们也不可能真的和老外拼的同归于尽,但属于中国的机会真的到来了。以廉租房建设和电动汽车两辆马车将把中国带向美好的未来,我们在摆脱了石油的依赖后,生活水准将会提高,因为挣得钱是我们自己的了。火电和水电也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但这要交给我们的子孙来解决了,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一下解决完,只要能把能源问题解决好,就相当于中国人第二次站起来。

上面说到为什么不能降燃油价格,除了收费大军安置和可能的高位囤油因素外,更重要的就在于如果真的按国际原油价格下调了,那就等于扼杀了中国的新能源,原油未来很可能调到30美元左右,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但致命的诱惑,中国如果禁不住诱惑或顶不住内外压力而听命于原油,那等于放弃了崛起的大好时机,待到美国恢复了元气,中国将永远成为世界低端链条的打工者,几百年都可能翻不了身。中国必须挺住,强行催化新能源。从国家这几年一直强调科学发展观来看,国家是清醒的,决心也是很大的,相对的,西方是不会让我们如愿的,现在的就业压力给科学发展施加了巨大压力,地方政府的18万亿的投资冲动绝对不能用在传统耗能项目上,否则中国彻底掉进了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困境。

这一切不仅需要要政府努力,更需要全社会努力,因为这相当于全世界范围内的一场利益分配革命,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在国内则是一次利益大调整,行业大洗牌。中国存在的问题不用专家没完没了的讲,我们知道的不比他们少多少,关键是要去做要去改变以及怎样做怎样改变。

有句话说得好,幸福生活要靠我们双手去创造。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5)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