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开贴学《证券分析》

08-12-19 21:30 3396次浏览
天下第七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导言部分经典之言:

  1、现在已然衰朽者,将来可能重放异彩;现在倍受青睐者,将来却可能日渐衰朽。
  
  投资不能带有偏见,并对不确定性(风险)抱有敬畏之心。
  
  2、我们仍然有理由相信古老的投机格言:“对于投机者来说,懂得何时买卖比懂得买卖什么更重要”以及“亏损的投机者要比获利的投机者多几乎是一个数学定律”。
  
  3、困难并不来自于以投资之名行投机之实而遭遇亏损的行为,而是来自这样的现象——即使是按历经考验证明有效的法则进行的投资,也仍然出现了亏损。
  
  4、新时代主义——即无论价格有多高,绩优蓝筹股都可以作为稳健的投资工具的说法——只不过是那些以投资之名狂热地进行金融赌博的行为的托辞。这一心理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对于一些抽像的影响价值的因素比如商誉、管理、预计盈利能力等不甚了解。投资者容易将对这些无形资产的纯粹投机性的估价当成现实,因为他们涉及的主要是剩余财富,通常不比经受本金价值要与收益相称这样一个传统的检验标准的检验。
  
  5、投资者的心理因素不仅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而且也受到市场价格的强烈影响。在选择投资工具时,即使仅仅为了获得利息收益而购买证券,在权衡了其内在价值的因素外,仍应该对那些纯粹的市场因素给予考虑。
  这跟索罗斯的自反性理论有点相似,同样也与芒格的复杂适应性有关系,即市场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价值和价值之间不存在必然关系,尽管长期而言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但是正如凯恩斯所说,长期而言我们都将死去。
打开淘股吧APP
19
评论(20)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天下第七

08-12-22 19:04

0
租赁物从本质上讲既是一种资产也是一种负债,他们是一种由于必须对所占用的建筑物支付租金而产生的债务,假设对租赁物的使用权形成一种资本价值的话,这种价值应该是完全无形的,因此在资产负债表中将这些无形资产按高于真实成本的价值标示是有违会计原则的。在账面上提高任何资本性资产的价值时,这种增加额应该贷记资本盈余,无论多么丰富的想象力也不能把它幻想成一种收益。如果租赁物的价值确实增值了,应该是通过增加摊销费用来减少未来期的营业利润,而不能将这种发生在过去期的资本增值无缘无故的计入到现期收益中。
天下第七

08-12-22 18:20

0
损益账户分析

1、对损益表的批评和再说明,从普通股分析的角度来说,这些经过审计的报表可能需要一些关键的解释和调整处理,其中的三个重要的因素更是如此:a)非经常性损益;b)子公司和附属公司的经营;c)储备项目。第一个项目主要需要考虑出手固定资产的损益,出售证券的损益,清偿债务的折溢价,退税及利息收入,诉讼损益,非常减计;第三个项目主要需要考虑折旧及其他摊销项目的储备和未来亏损及意外支出的储备。

2、由于金融机构如投资信托、银行、证券和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必然受到证券价值变化的影响,这使得他额们的股票成为一种危险的为广大公众所交易的媒介。由于对这些企业来讲,证券价值的增值部分以当年的利润的面目出现一部分,因此在好年景下获得的利得将不可避免的被视为“盈利能力”的一部分,并以此为据判断股票的价值。其结果必然是荒唐的价值高估和随之而来的崩盘。这种剧烈的波动对金融机构特别有害,因为他们可能会影响到公众的信心,而对银行、证券及保险公司股票的猖獗投机使得大量这类新公司仓促草率的开张,旧企业则盲目的扩张,谨慎乃至诚信等既定原则纷纷遭到背弃。
Remark:这一段描述真是精彩,尤其是保险和券商公司,本身市场中的公司的盈利能力处在顶峰时就有被PE等指标高估的危险,而建立在市场高估水平上的保险和券商的盈利能力再经过本身公司的估值水平提高而放大,此外本身还有不小的杠杆,目前证券和保险的跌幅真的到位了吗?真的反应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了吗?

关于非常损益和损益账户中的其他特别项目
  1、如果应收账款和存货被减计到过分低的水平,这个造假的低成本价格将会相应地造成随后几年利润的虚增。关于存货的亏损和应收账款的计提,公认的正确做法是冲减当年的收益而不是调整盈余。这种从盈余资本中计提资金(以盈余特别调整形式出现)然后将等量的金额作为收益向外报告,将对证券市场的价格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Remark:并且还能提高公司的ROE来提升估值水平,平安的做法就是这类型的
  
  2、闲置厂房费用,这类非经营性资产的养护成本几乎总是被冲抵收益,因此闲置资产总是被视为一种长期债务负担,从而拖累企业的盈利能力,使得公司股票价格低于不存在这些资产情况下的水平,这就往往造成股价的低估,是不恰当的。
  
  3、递延费用(开办费、搬迁费、开发费用、债务折价等)在法定的会计下,这些成本可以分散到一个包括若干年的适当时期内进行摊销,相应的摊销金额作为递延费用列入资产负债表,并通过每年对收益的抵减而被冲销。通过一次性抵减盈余来冲销这种应由未来年份承担的费用,容易低估未来几年的费用,从而夸大这些时期的净利润和盈利能力。
天下第七

08-12-22 16:43

0
损益表部分
  
  1、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内在价值分析的双重核查手段,而完全依赖其中一个检验标准的评判是不可靠的。
  Remark:找出让企业的持续盈利的相对性资产,并对资产的安全性和质量进行分析是价值分析必不可少的一步,也是完善投资系统的关键。没有那个企业家会仅仅根据近期的经营业绩来评估企业而无视企业的财务资源状况和企业资产状况。

  2、仅仅关注损益账户将使得自己处在非常不利的境地:a)耳闻目睹的是一系列和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毫无关系的新概念;b)完全依赖于收益标准使得评判标准不可靠;c)损益表变化的速度和剧烈程度超过了资产负债表,夸大的不稳定性被引入了股票的价值和价格中形成无效的价格。d)损益表本身具有的误导性的科目使得得出错误的结论的可能性加大。
  除非借助考察期初和期末的资产负债表数据,不然难以准确地理解任何报表的含义,因此资源因素是不容忽视的。
  Remark:一些常见的财务作假手段,1、“净利润”和“经营现金流”的差额越来越大。一般来说,管理层调节“净利润”的能力要大于调节“现金流”,因为净利润涉及对折旧、坏帐等各种因素的估计。2、应收帐周转日延长。这说明应收帐的增长速度要快于销售增长。这可能是所谓“渠道流滑”——把库存转移到客户那里。3、库存周转日延长。显示销售低于预期。4、其他当前资产/销售额比增加。上面的2和3是广泛运用的分析指标,一些公司可能会把原本应属于应收帐/库存的帐目转到“其他当前资产”这个黑洞里。5、折旧/固定资产原值比减少,可能显示管理层减少了折旧计提,虚报或少报摊销额和其他准备费用。6、总资产高速增长。一些公司通过不断扩张来内在收益率不高的现实。7、收入确认的不合理,导致虚假的收入和货币资金

  3、不要对自己的财务发现的实际功用过于自信,了解实情总是一件好事,但据此形式未必总是明智的事情,往往发现的真相既不是全部的真相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真相。研究成果不过是有关过去事件的更接近于正确的形式。当获得它时,它的信息可能已经反映在现实价值中了。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损益账户分析往往更有效果。对公司损益表的透彻分析,需要考察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a)会计方面,关键问题是会计准则和会计收益的真实性问题;b)经营方面,关键问题是存在于收益记录中的反映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线索有哪些;c)投资方面,关键问题是收益表现中的哪些因素值得考虑,以及在力图获得对股票合理估价时,应遵循哪些标准。
天下第七

08-12-22 15:26

0
普通股投资理论部分
  1、普通股分析的有效性收到下面两个变化的侵害:(1)有形因素的不稳定性和(2)无形因素的主导性。
  Remark:其实质就是戴维斯双煞
  2、在过去(所谓新时代之前),投资于普通股之前必须考察三项标准:(1)适当的和准时的股息回报率;(2)稳定而充足的收益记录;(3)足量的有形资产的保障。在新时代中,人们把注意力转向了收益变化的趋势,以往记录的重要性仅在于他指示了未来发展可能依循的方向。
  这种理论的具体内容是:(1)“普通股的价值取决于他的未来收益”;(2)“好的股票肯定是高品质、高利润的投资”;(3)“好的股票是那些收益呈现上升趋势的普通股”。这些论断听起来大有道理,但是他们却掩盖了两个理论上的误区,这使得他们具有不为人所知的危害性。第一个缺陷是他们抹煞了投资与投机之间的根本区别;第二个缺陷是他们无视了股票价格在决定其是否值得购买方面的作用。在新时代,人们不是用既定的价值标准来评判市场的价格,而是将市场价格作为价值判断标准的基础。
  
  3、根据趋势判断未来的危险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收益递减和竞争加剧的法则最终会压平任何陡峭的增长曲线。同样,随着商业周期的潮起潮落,一些特殊的危险总是存在,收益曲线的令人心动之时,或许经济正临悬崖。工业公司的历史目睹了盛衰相乘的剧烈变化,经济景气所带来的利益以及不平衡和瞬息万变的方式散播到经济的各个角落,最为始料不及的失败总是和最为耀眼的成功相伴而来。

普通股投资的推荐原则部分
  1、价格是每项投资决策中必不可少的考察因素,只有当所表现出的内在价值和所支付的价格相称时,一种证券才是具有吸引力的;因此,对价格因素的考察是所有投资决策的重要环节。不仅在购买政权的当时是这样,在随后的整个持有其中也是如此。尽管我们可以做好以获得收入和价值增值为目的无限其持有证券的准备,但是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当证券不在具有吸引力时,或者因为他的品质退化,或者因为价格上升到了与价值严重脱节的水平,适时地将它出手是明智的。
  2、尽管处于批评的需要,我们提出了认可公司的历史记录对于判断未来的前景毫无益处的观点,实际上,这种极端的假设是很难成立的。形成这一判断的基本理由是,未来收益不完全是由运气和有效的管理技能决定的,资本、经验、声誉、贸易合同以及其他所有构成过去的盈利能力的因素必定会对企业的未来形成相当大的影响。
  3、价格的高低不仅永远是两个相对的概念,而且在华尔街他们的意义往往只有在反思过去时才会出现。
  4、新时代的一个特点是,投机的兴趣集中在那些过去达到投资等级的证券,这给所有金融界人士的思维带来了极大的混乱,而走出这种混乱状况是一个耗费时日的过程。
loops

08-12-20 11:03

0
谢谢兄分享,:-)
打劫

08-12-20 00:34

0
:)
天下第七

08-12-20 00:15

0
第二部分:固定收入投资

1、因为债券投资者在未来的收益是有限的,所以需要优先的要求权和明确的偿还承诺。但是优先也好,承诺也好,他们本身并不是获得收入的保证,这种保证应该取决于企业履行承诺的能力,包括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发展前景等。投资债券考虑的重点是避免损失,因此选择债券是一个否定的过程,要做的是拒绝和排除,而不是寻找和接受。在固定收入投资领域,没有什么行为可以称得上吹毛求疵或斤斤计较的,正如巴吉霍特对商业银行家说的话同样也适用于债券投资:“如果发现难以决定或存有疑惑,那么就否定这项贷款”。
Remark:关于目前国内的债券投资似乎对避免损失考虑欠缺,事实上债券投资并不是没有风险,至少目前我是不会为了那些收益而用债券换取现金的,风险和收益在我看来明显不对称的。

2、债券投资的四项原则:
  a,证券的安全性不是以特定留置权或其他合同权利来衡量的,而是以证券发行人履行所有义务的能力来衡量的;
  b,对于这种能力的考察,应该更考虑在萧条期时的情况而不是繁荣期;
  c,非常高的利率并不能弥补安全性的不足;
  d,挑选任何债券投资都应该遵循排除性的原则,并以法律规定的控制储蓄银行投资活动的具体量化指标来检验。
Remark:想想今天的华尔街肯定是把格劳的话抛到脑后了,第一条就说了关注抵押品是次要的,首要的是履行义务的能力而不是履行义务的东西,可是今天的危机就是栽在这些抵押的东西上。

3、将债券看做对某一资产(抵押品)的要求权在实际中鲜有成功的案例证明其可行性,理由如下:a)当企业经营失败时,他的资产价值也随之萎缩,很多资产除了设想的用途外几乎没有什么用;b)债券持有人的法定权利在行使过程中会遇到困难;c)清算时的拖延及其他不良影响。因此将债券看做是对某一企业的要求权更为合适。我们可以看出有无抵押或资产留置权无关紧要,关键是要购买健全企业的债务。如果你选择了收益率较低抵押债券而不是收益率较高的信用债券,那就表明你对公司的实力信心不足,如果信心不足到了一定程度,就要考虑是否应该在这家企业的任何债券上投资了。

2、
天下第七

08-12-19 22:39

0
第一部分:
1、证券条件和企业特点的相对重要性,到底应该在不加企业的优越债券和优势企业的不良债券之间作何选择呢?长期的实践经验显示,大多数人把钱以很高的价格投资在看好的行业里,前者发生亏损的可能性的确要小于后者。然后从证券分析的角度看,这只不过是一条早已存在的商业规律的实例,那就是任何没有受过专门培训的消费者都愿意购买信誉卓越的商品,即使是需要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也在所不惜。然而适用于证券分析专业者的原则是:几乎每一种证券都会在某些价位上显得很便宜,在另一些价位上显得过于昂贵。
remark:实际上,真正可以长期持有不卖的企业很少的,巴菲特的四个不卖股都是跟踪了几十年后经过残酷的竞争选择下来的,A股上有这样的公司吗?面对才20年不到的市场保持怀疑的态度。

2、一家企业的状况,只有一半是事实,另一半倒是别人的观点。需要自己去区分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实。

3、在选择和处理材料时投资者必须考虑重要性、可靠性,又要考虑可得到性和便利性,不能被可以获得的大量数据所误导而在非基本信息上进行过细的研究;另一方面又必须忍受重要信息的不足,在全面分析业务的过程中,经常要考虑一家企业对专利的保护、地理位置优势以及有利的劳动力条件等因素,这些信息可能很难得到。

4、大多数人对什么是成功的企业有明确的概念,这种观点部分来自财务报告,部分来自对本行业的特定认识、另有部分则来自于臆测甚至是偏见。

5、在股票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强烈的倾向,即在分析时对管理的因素给予两次考虑。股票的价格不仅反映了出色的管理能力所带来的巨大收益,还反映了单独考虑“出色管理”的价值。这种一种因素多次考虑的做法经常造成股价的高估。

6、投资者所关心的应该是有事实支撑的价值,而不是主要以预测为基础的价值。投资者也必须考虑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但这么做的目的不是希望从预测中获利,而是防止因这些变化遭受损失。未来的发展应该被看作一种投资者自己的结果必须面对的风险因素,而不是投资分析依据的来源。
拿骚的莫里斯

08-12-19 21:47

0
关注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