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论语中的投资智慧

08-12-07 22:08 10149次浏览
乐之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去年初读论语偶有小得,写了几篇读后感,发于莲花论坛后,因得到几个朋友的鼓励,结果就断断续续写了99篇.今经朋友推荐来到淘股吧论坛,打算把文章整理一下奉上.[当时是随手而做,错字别字病句比较多.这次整理,原来的本意不做变动]

论语中的投资智慧

  一直以来,总以为世界上最好的三本书都在中国.一本是"易经"一本是"红楼"另一本就是"论语"了.
  
  "易经"据说讲的是哲学,"红楼"对应的是社会人文学,"论语"说的什么那?有人说是军事政治的,古语就有;"半部论语平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有人说是教育,今人曾说:"论语是人生的abc.台湾国学大师南怀瑾更是厉害,他把儒学说成是人生必须的粮店,想来这"论语"一定是粮店里的大米白面豆油这类的主料了吧.
  
  我读"论语"更感觉她是一碗心灵鸡汤,是拂拭心灵镜台的一把鸡毛掸子,是生活中的"味素",当然对更高要求的人来说,"论语也可以是人生境界修养的指路明灯."譬如北臣,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应该是人生思想和道德的很高标准了吧.
  
  哲人的智慧就是通用,既然宋代的赵普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论语里有没有可以感悟股市的道理那?我想假如孔子哪个时代有投资有股市,那么孔子一定是个投资高手,因为他的一些思想,完全符合现代的投资之'道'.

一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译文]
  孔子说:“坚定自己的信念而努力学,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不进入危机四伏的地方,不在动乱丛生的地方呆着。世道好就出来工作,世道不好就隐居起来。”

  这句话如果放到投资上就是这样说的:你应该坚持自己的理念,认真学投资的本领,坚持价值投资的大旗,市场危险的时候不进去,市场混乱的时候要出来.牛市来了就大胆的做多,熊市到了就好好休息。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市场好的时候挣钱很容易,就是经验和技术不大好也可以挣到一些钱,市场不好的时候,无论你技术和水平有多高,资金实力有多强,也总是赔钱容易挣钱难。无论是市场的价值派还是技术派,都要顺势操作。逆市而为多是没有好结果的,这点无论是资金不多的中小投资者,还是资源资本都有优势的大鳄,都应该遵守"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这样一条投资的最高原则。

  技术派高手总以为自己技术能力已经可以把握市场,不肯放弃一丝机会,熊市里也大量的操作买卖,实力派也以为自己已经强大的可以战胜市场,熊市里逆市而为,而这正是亏损失败的根由。我坚信波浪大师艾略特数浪数的一定比谁都准都强,可他也没因为数浪成为富豪;新疆“德隆”是上一拨股市熊市市场最“强”者,可逆市的结果也是以倒闭而结束。

  股市亏损一是高位被套,二是熊市做多。高位被套一般是"危邦而入",熊市做多那就是"乱帮久居"。我国股市第一批个人大户不少人,许多都是在熊市未期最后一跌中逆市做多而被“消灭”。而小户更多因为高位介入股市而亏损严重,05年股市低点的时候,我身边不少人亏损已经达到了资金的70%,这些人大都是01年股市高点左右进入的,而01年左右正是中国股市危机四伏的时候。我个人也曾经21元重仓买入三九医药,但是当知道三九出了一些问题,有些个"乱邦"的味道时候,而大盘也有些"危邦"的时候,忍疼在16元卖出.当时虽然亏损严重,但是看看后来的跌幅,是不是应该庆幸那?
  
商品市场也是如此,牛市来了随意的做就很容易赚钱。前几年做房产的都赚钱,并不是因为每家都经营的好,而是因为这是一轮房地产超级大牛市,在这个大牛市里你只要做,就很容易赚到。有牛市就有熊市,到了熊市做的好也就可以勉强度日,做的稍微不好那可就亏损累累。期货市场更讲究不可逆市而为,逆市而做你就是期货市场的“危邦而入”,逆市多操作就是期货市场的“乱邦久居”。以我看: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就是一切投资的精髓.

我们许多人其实也知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这样的道理,可就是不能一直坚持贯彻到行动,因为就是无论如何不好的市场,总还是有着这样那样的机会,我们要挣脱一些诱惑,这就要有个“死守善道”的定力。我们有些人很多时候看不清楚什么是“危”什么是“乱”。“危”就是到达顶端。极端的市场无论是牛市后期的贪婪,或者是熊市末期的恐惧,这都是“危”;“乱”就是无序。网络股炒做疯狂的时候,无论跟网络有没有多少联系,企业纷纷宣布触网,这就是一个“乱”。要分清楚这个“危”这个“乱”这就要“笃信好学”。
打开淘股吧APP
36
评论(165)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乐之

08-12-13 15:53

0
五十五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 
 孔子说:" 君子有三种事情要戒备:青年的时候,气血未定,要戒备对色的迷恋;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备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备贪得占有。"
  
  俗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年少之时血气方刚,天性中就争强好斗,多看水浒一类的书,沾上些天不怕地不怕的气,不惹出许多祸端,那才奇怪;反之人岁数大了以后,人生阅历经验智慧已经够多,若再攻于谋略,往往会反被聪明所误,这就是红楼说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论语的智慧就是"中庸"的智慧,这个智慧这里的说法就叫:过犹不及,所以针对不同的时期,戒备不同的问题,可也算得上是孔氏教育的另一范例:因时施教.

  老来戒之在得。多少人过了少之好色、中之好斗确过不去老之在得之关。有“三九教父”之称的赵新先,有烟草大王”之称的褚时健, 59岁被撤去国家药监局局长的郑筱萸都是没过了戒之在得最后这个人生关口。

  一拨行情一般也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不同的阶段是不是也需要有所不同的戒备那?我看如果要有所戒备的话,那也和这人生三戒差不了太多.行情初期,热点活络,色彩缤纷,这个时候就要戒除"色"的诱惑.这拨行情开始最有"色"的就是对价,为了追对价,我把最有价值的股也抛掉了[已经对价了],追求他股的对价,失去了翻十几番的股价,这该是戒之在色的一点体会吧.行情到了中期,已经发展的如火如荼,升幅巨大的股票有了许多,这个时期就要戒之在斗.什么都不看,凭着资金优势,把价格打到高的离谱,或者还是追来追去的追高,这都是好斗的一种表现,斗来斗去,难免伤了自己身体.行情到了后期,戒之在得.该放弃就要放弃,不要过于贪婪,不要不肯放弃一丝利益,这样的道理大家都是懂的.

其实三戒的道理都很容易懂,但是懂并不代表自己可以体会的到,体会了一些,并不代表自己可以做的到.如果能把这些道理想的到、想的开、做的来,我想一拨行情做下来,虽没有做到最到位最流畅,但如果能开始戒之点“色”中间戒之点“斗”后来戒之点“得”,我想有点小惬意,还是应该的吧.
    2007-09-04 08:56
乐之

08-12-13 12:06

0
五十四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译文] 
  孔子说:"前人说过‘善人治理国家一百年,就可以克服残暴,去除杀伐了.’这话说的不错,这话说的真有道理呀. 
  
  孔子曾经自负的说过:"如果有使用我的,一年就可以见到成果,三年下来就有大的成就."孔子说这话是有根据的,因为他前面曾经代理过三月宰相,史记记载效果敢比"涂不拾遗".孔子当时也动了杀伐,杀了大夫少正卯,不过这个代理也只做了三个月就因为得不到鲁君的信任而不得不离开。经过了这个事情后,孔子更明白了,后来就说了上面的话.
  
  人文文化的积淀,历史成果的积累,不是那么一下子就可以做到的,起码也要几十年上百年,我上次说盛世一般都出现在立国后的50-100年这个时段,大概也是这么个道理。
  
  股市也是这样的,一个健康的股市,也是需要善人来治理百年的。大家都知道美国的股市监管是非常严格的,就是在这样的监管下,新世纪之初也暴出安然公司这样的丑闻。我们的股市设立比美国晚很多年,我们股市的监管能力比人家也有差距,我们的股市应该还不是一个能够胜“残”去“杀”的股市。虽然因为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和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政策的落实,现在的市场发展的是如火如荼,但这个股市的基本状况应该还是处在需要“善人为邦百年”的状态, 现在我们股市是一个什么位置?尚主席日前说:“应深刻认识中国资本市场‘新兴加转轨’阶段性特征。”新兴市场的特点就是波动大问题多,这些新兴市场的特点一定还会有所体现。市场越火,股市越是牛气,越需要知道这个道理. 
  2007-08-31 11:48

  后记 这篇小文写于股市到达5千点以上的时候,这个时候市场是心态是出奇的好,市场深层次的矛盾这个时候被暂时掩盖了,一些对市场不利的信息也被解读成利好,随后一个多月市场到了6124的高点后,开始了一轮大的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一些市场固有的问题又开始表现的尖锐突出了.就是美国号称监管最完美最严格的地方,也出了次贷这样大的问题,世界经济被杀的一塌糊涂.善人为帮百年,可以胜残去杀,并不只是一句空话呀!
乐之

08-12-13 11:55

0
五十三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君子的导向有三条,我在这三方面无能为力:仁者没有忧虑,智者没有疑惑,勇者没有恐惧." 
  
  不忧、不惑、不惧组合在一起意味着什么我还不大知道,但是忧虑、疑惑、恐惧组合在一起意味着什么我是知道的,我给了一个字眼:魔障.
  
  05年1月,水皮先生有篇文章,文章的题目是:千五点是中国股市的魔障,文中说道:"股权分置之下,国有股减持,股市要跌;国有股不减持,又担心要减持,股市还是要跌。历史遗留问题不解决不行,现在解决也不行."因为这样的心态,人们就进入了一个魔障,虽然前面有"国九条"这样重大的利好,可股市还是从千五掉到了千点.这就是从疑惑到忧虑,从忧虑到恐惧的结果.
  
  这轮行情,我很佩服赤子之心的赵丹阳,我佩服他的到不是他这轮行情做的多好,而是他在大家都还对股改很疑惑的时候,他旗帜鲜明的提出,只要解决了股权分置,股价就将上涨.这个观点,当时谁敢提出?几人能看的透其中的道理?他是这个问题上的"知"者.有和这个“知”他也就有了千点大胆买入的“勇”。

巴菲特买股后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我给个词就是仁者不忧。他老人家也不是买了什么股票就大涨的,也有下跌亏钱的时候,但你看到他老人家忧愁的时候吗?他老人家每天都是快快乐乐的去上班的。这个不“忧”是那里来的那?来自于他的自信,因为他知道买的股票都是好股票,“知”者选出的股票没有迷惑,股价低时正是“勇”者不惧买入的时候,“仁”者无非就是多做几天忍者,这有什么好忧虑的。

"知"很多的方面并不只是知识。书读得好,读的多,这是知识渊博,并不是"知",有"知"的人,遇到什么问题,什么问题一到手上,就清楚了,这是什么?这是智慧呀!有了智慧,知道了事物事情的发展方向,这样就不会迷惑。这样就不会忧愁,这样遇到事情就不会恐惧.
  
  千点有"知"的人,二千点也有"知"的人,五千点也有"知"的人.这些“知”的人不同的点位有不同的应对,这样也就可以做到不惑、不忧、不惧
  
  我还不成,经常惑、忧、惧,看来我心中还有魔障,我知道我还不是一个"知"者.
  
  2007-08-30 09:35
斗斗啊

08-12-13 10:41

0
biechudelily

08-12-13 10:25

0
好文,刚刚看到第三篇,顶完继续
承影

08-12-13 09:07

0
强帖!!!
乐之

08-12-13 09:02

0
经济宏观调控就不应当像"深则厉,浅则揭"这样.有人只会看数据来做调控,我始终怀疑这么调控的时效性,缺少了实效性,有效性也就难说.
乐之

08-12-13 08:00

0
五十二
  
  "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译文] 
  {诗经}上讲河水深了就直接淌过去,河水浅了把衣服撩起淌过去.孔子说:"可真果决呀!如果{什么}事情都能这样,也就没有什么难处了。  
  
  虽然都知道对问题的处理是需要随机应变的,但很多时候有些事情是有难处的,并不像水浅过河水撩衣服水深过河直接过这样的简单.很多时候处理问题是深不得,浅不得,如果能在浅深之间恰大好处,这样的人往往就是大师一级的人物.

  央行今年第四次加息了,加息是经济学上遏制通胀的“金科玉律”,不过从现在看,效果还是没有显现.是因为加息的速度太慢,还是加息的幅度太低?还是加息这个政策现在并不是我国抑制通涨的好办法?这个问题看来比"深则厉,浅则揭."难得多了.

  股市里也有同样的问题,“套的深了就爬下”[因为会有大的反弹],“涨的高了就卖出”[因为会有大的回调]。还有一句炒股名言说的最简单最贴切最正确:低买高卖。这个话和"深则厉,浅则揭."一样是很果敢的,但拿捏起来并不是一眼就可以看穿的,“深与浅”“高与低”有时候是:“未之难”,很多时候确是“难亦哉”,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就需要我们有较高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就需要智慧。
  2007-08-22 09:17
乐之

08-12-13 07:44

0
五十一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译文] 
  
  孔子说:"谁能够走出屋外而不经过大门呢?为什么没有人走这条必经的仁义之路呢?"
  
  有好事者给孔子总结了一下出不由户的N种原因和理由:
  
  1、开了侧门或者后门或者挖了地道. 
  
  2、大门通向的是农田,窗户通向的是酒店.
  
  3、有大门,没围墙.
  
  4、鸡鸣狗盗飞檐走壁,好的就是这一口.
  
  5、家有直升飞机.
  
  就像有大门不出入一样,世上有许多说不清楚的地方.比如已经一分不值的认估权证,总也能起些风风雨雨.黑格尔说:"存不的就是合理的"既然不值一分钱的认估能起风风雨雨,那有些儿价值的东东是不是就可以掀起滔天巨浪了?有些人是这么想的,估计也会这么做.
  
  不过有好事者也总结了出不由户可能的N种后果
  
  1、走侧门或后门或地道被黑,吃了闷棍.
  
  2、遇到扫黄打非,被"误"逮个正着.
  
  3、道黑墙滑,不慎摔伤.
  
  4、上行下仿,邯郸学步,贻害子孙.
  
  读论语时常感叹孔子之伟大,孔子比喻的都是很浅显的道理,可这浅显的道理里面又有着真理的火花.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直".看看以往就知道,多少不走正"门"而得意一时的,最后还是出了问题.出由户应该就是"直"最直接的一种表现吧!
  2007-08-20 09:04

  后记 虽然这篇文章并不是针对“认估”权证说的,但中间提到了认估权证。写本文的一段时间正是权证炒做的火暴的时候,一文不值的认估权证被不断的炒做,但不论怎样的炒,结果也是最后走向归“零”。虽然权证也属于“零和”游戏,但后来的参与者总体一定是亏损大于赢利,这样一个品种,我当时是不赞同参与的。回来看看那些有点而价值的东西,一炒就弄到了几百元,真的当时就那么有价值吗?
乐之

08-12-12 21:45

0
克己复礼没人听,这种可叹的故事又开始重复了.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