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不错,好文,受益!
0
很是可惜,后来的印花税降低又用来救市了.
过而不改,更多的时候是利益在其中做怪.很多问题,连我这样没有水平的人也看的清楚,可人家就是不改,当然这些过也非君子之过.
0
八十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尔."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译文]
有一首歌唱到:"棠棣花呀,翩然摇曳真美丽,难道我不想你吗?可是距离太遥远."孔子听了说:"还是没有真心的想吧!如果真心的想,那还有什么远不远的.
据说这是一首诗经里的爱情诗,不过诗经里没有,所以有人就说是佚诗.不过据我看,就是孔老夫子不喜欢这首,没把他选入诗经里而已.。《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于,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不喜欢,我想并不是这首歌写的不美,而是孔子不喜欢这首歌里的这个态度.
"那个美丽的姑娘,她真的很美丽,难道我不想她吗?可是距离真的太远了呀."这首诗歌里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态度那?孔子为什么不喜欢那?从这歌里的语气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摇摆不定,未够忠诚,没有执着追求的人唱的歌.
市场一直都在唱价值投资,基金都标榜自己是价值投资派,自从老巴菲特以价值投资的取向获得超人的业绩以来,价值投资就是那偏其反而的棠棣花.她的美丽引的每个人都在向往......
按说价值投资的根本就是价值低估买入,价值高估卖出.假如一个公司基本面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或者说还在良好发展的情况下,价值的大小应该是股价越低价值越大,价格越高价值越低.买入的方向就应该是相应的才是.不过我们很难看到这样的情况,看到多是标榜着价值投资的人,价格越高越买,价格越低越卖,不但卖而且越低卖的越凶,看来知道芭菲特成功的原因容易,要想成为巴菲特难.
今年价值派开年会,如果有节目,我到是有个提议,唱这首"唐棣之华"的古老的歌谣吧.
2008-03-14 08:41
0
“巧言令色足恭,匿怨而友其人.” 市场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是不是说明我们已经对其有了某种程度的认同?平安再融资计划获得股东大会的高票通过,一定是我们不少人"匿怨而友其人"了.这种明显伤害市场伤害自己的事情众多"精英"们应当耻之才是呀!
0
七十九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摆出逢迎的姿式,低三下四地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上面两种现象如果归纳成一类,可以用一个口是心非来表达,两种情况都不是自己真实情意的表达,孔子为什么"耻"之,因为孔子认为这样下去,仁义就越来越少了,"巧言令色,鲜矣仁."
不过虽然孔子"耻"之了几千年,这个现象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是个普遍现象了,这也是没办法,利益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人在生活中需要考虑利益,这些"耻"之的行为,许多人不是不知道,也不认为这是好事,但确并不拒绝,这些都是利益闹的.
市场是个最大经济利益体,这其中的"巧言令色足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需要消费者掏钱的时候"巧言令色足恭"来了;需要投资者出钱的时候,"巧言令色足恭"来了.而"匿怨而友其人"这也不是没有的事情,明明知道公司是"圈"自己的钱,心里肚里一股子气,可投票的时候投的确是赞成票,这是不是"匿怨而友其人"那?
听信"巧言令色足恭"往往花的就是"冤枉"钱,市场有些东西内在的价值不大,卖到消费者手里,就翻成了几倍、几十倍的价格.这里除了个别垄断的产品外,能把极低价格的产品卖出去,少不了使用"巧言令色足恭"的手段.如果要让自己少上当,那就要学会识别"巧言令色足恭",另外也不要"匿怨而友其人".我一个朋友,接受了朋友的直销产品,虽然她很不喜欢那样的产品,但她"匿怨而友其人",最后闹的两人都不痛快.
有这样的现象,只能说明有这样的运做空间,存在的虽是"合理"的,但并不能说这样的现象是对的.这样的现象越多,说明社会空气不良的等级越高;这样的现象越少,说明空气的洁净度越好.现代社会空气是不可能没有一丝污染的,但只要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的事情,我们也耻之,这个社会的空气就会少一些废气,多一些朗郎.
2008-03-14 07:47
0
LZ继续贴啊,等待中。
0
以前熊市行情,都有不少牺牲了的未教之民,这次行情到现在也算少有的大熊,如果没有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这次不知道又有多少人牺牲掉了.比起接受教育,我看自我教育更显得重要,因为我们的接受教育还存在许多许多的问题.
0
七十七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
孔子说:"立志于道,执守德,依靠仁,游憩于技艺之中。"
美国《福布斯》杂志5日公布了最新的全球富豪排行榜,美国“股神”、著名投资人巴菲特取代其好友比尔?盖茨成为新的世界首富。
巴菲特几十年坚持价值投资不变,无论市场如何的变换,其价值理念一直不曾有过丝毫的动摇,就是在网络股最疯狂的时候也没有能改变他的投资.这应该是"志于道"了吧!
巴菲特说:" 我们只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讨论证券买卖."巴菲特说:"要投资把股东利益放在第一位置的公司.",他自己也始终把自己公司股东们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每年他写给股东的信,几乎都是真情的表白.这些常年的坚持应该就是"执守德"了吧!
世界上慈善捐款最多的是谁?竟然是以节俭出名巴菲特,巴菲特自己生活简单,捐善款却十分大方,不但已经捐赠了几百亿美圆的款项,而且还立遗嘱要把名下所有股票获利捐助慈善事业,这如果没有"依于仁",会这样做吗?
巴菲特在2008年致股东的信里最后说:"由于我们具备一些所谓“商业基因”,因此获得了与自己的贡献不成比例的巨大财富。另外,我们一直都热爱自己的工作,也得到了许多有才华、有激情的人帮助。我们每天都是激情四溢,踩着舞步上班去的。" 子曰"游憩于技艺之中"说的是自己,好象说的也是巴菲特.
2008-03-09 21:31
0
七十六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能和谐相处而意见不见得相同,小人意见相同而并不能和谐相处."
老股民都知道当年的"中科创业"出过个大事,这就是中科创业操纵案.事情简说来也不复杂,也就是连手坐庄操纵股价.比较出"彩"的地方是中间的情节.原来约好锁仓的看着股价的飞涨,私自大量卖出股票,这直接导致股票炒做的失败.虽然有人后来大骂哪个跑掉的"朱跑跑",把炒做失败的主因归到了他身上.其实以我看,这种操作的模式才是失败的最大主因,同而不和一定是这种模式后来必然的结果.当然现在这种操作的模式已经几乎没有了,但是各种同而不和炒做方式确也屡见不鲜.
有的股票里面机构众多,持仓的比例也非常的高,有的人就凭借着这个来选股票。这种方法虽然说不错,但也并不能保证你一定的赢利。机构多只能说明着“同”,至于“和”不和那还要另说。相反有的股票里面的机构不多,但这也只是表示没“同”至于里面的人是不是也不“和”,这也要另说。
行情来了就拼命的拉高,行情不好就拼命的杀跌;热点起来就一拥而上,热点退潮就一哄而散;看大家上就跟着追,看大家跑就跟着跳;这都属于“同而不和”。
"和而不同"就不一样了,"和而不同"追求的是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美国大型投资机构都凑堆于纽约,人家老巴偏偏放到一个偏僻的小市;别人不看好的股票他看好;很多人扔掉的,他捡起来.,别人疯抢的,他卖掉。这应该算是不“同”吧。而老巴推崇的值投资,寻找优秀公司,又和许多投资人是一样的,是相同的。
股市投资就是股市的"故事"讲到天上,最后还是要用价值来衡量,这是价值投资[投机]的真谛,用价值做"标杆",这个内在的价值就是股市之"和"而什么时间点买什么股票,这需要智慧来把握。
2008-03-06 08:48
0
后记 这个时候上证指数还在4500点 但向下趋势已经出来了,上面两文就是提示不可按照牛市的行情来做股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