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如下转贴的文章:
新玩法
将来写中国的证券史,在涉及到大小非(含限售股)解禁的卖出过程时,2008年有三只股票一定值得大书特书一番:
中体产业、
中国平安和
川投能源。因为它们代表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代表着证券市场中出现了新玩法,出现了新的杀人武器。
中体产业在2008年2月21日有大小非合计2.28亿股上市流通,此前一天,它的价格是32元,一些投机者憧憬着奥运即将在北京开幕,认为该股有所谓奥运题材,因此积极承接。这使得该股当日竟然没有封住跌停板——尽管全天成交8.64亿元,前十大席位(主要是大小非)就卖出6.26亿元。随后一个时期,各路游资根本无视大小非持续的卖出,踊跃承接。甚至在5月份大小非卖出接近尾声的时候,股价还再度登上30元关口。此后,随着奥运光环的落幕,中体产业股价暴跌,到11月,其最低价竟然只有3元,即便复权算,也只有3.3元。相当于8个多月的时间,股价跌去90%。在此期间,大小非成功卖出约1.9亿股,套现约49亿元。这是中国证券市场股改后大小非出货最坚决、最全面的一只股票。近50亿元资金从股市彻底撤出,留下的接盘散户亏损超过40亿元。这就是惨痛的代价。
紧随中体产业的是中国平安。2008年3月3日,31.2亿股大小非上市流通,此前一天,其收盘价71.2元,这些大小非的市值高达2200亿元。但奇特的是,市场同样没有感受到压力,到5月的时候股价一度还重上70元。与中体产业不同的是,中国平安的大小非一直在慢条斯理地卖出,而且无论行情涨跌,无论利好利空,几乎在任何时候都能看到大小非抛售的身影。其中,仅平安总部所在地就持续不断地卖出了150亿元。解禁之后的9个月时间里,大小非合计最少卖出了8亿股,套现资金超过300亿元。这种持续的卖出行为,直接压制了股价,使得中国平安成为AH股折价史上的奇迹——同一种股票的价格差竟然超过20%,而且是在几乎所有A股都对H股溢价时它出现折价。
最新的案例,也是年终最精彩的对决战出现在川投控股上。2007年10月之前,川投控股的法人持股曾只有6%,机构持股最低只有4%。后来,该公司的增发让机构投资者看到了多晶硅的光明前景,先是保险公司杀入,股价从12元涨到30元,法人持股高达22%。随后,基金们杀入,将股价在2008年3月打高到41元。机构持股达到28%,法人持股下降到17%。再随后,股价就开始跌跌不休,机构感到上当,法人也开始减仓,到2008年10月,机构持股降低到5%,法人持股降低到10%,而股价也从高位下跌70%多,最低只有8元多。正在此时,10月29日,股价最低点的时候,限售股4500多万股上市流通。次日,股价竟然涨停!然后,公司宣布停牌重组。一个月后,水电注入计划出台。
此时,最精彩的一幕出现了,游资敢死队连续封住六个涨停,并在第六个涨停继续大规模买进,其中一家营业部投入近3亿元,两家营业部联手买下了流通股的10%!但是,也正是在第六个涨停板,有一家营业部一举卖出2.3亿元,约1400万股,将游资们打得晕头转向。在三天能买进的交易里,该股成交28亿元,其中前十大游资营业部就买进10亿元,两家最大的游资总买进5.3亿元,相当于将成交量的20%通吃了。而卖方呢,机构比较客气,只卖出了不到900万股,法人则卖出了3400万股。机构和法人合计减仓13%,让大户们彻底满足了吃货的欲望。结果,今天,游资们再也撑不住了,彻底认输出货,前五大席位就卖出7.5亿元。他们几乎没有赚到什么利润,只是辛苦地接过大小非和机构的筹码做了一下二传手,又倒给了散户而已。
上述三只股票,每一个都精彩绝伦。中体产业,是大小非对决散户;中国平安,是大小非对决机构;川投控股,是大小非对决大户。在每一个案例中,都是大小非完胜。
大小非,以其超群卓异的先天优势,把持着上市公司的话语权,为了卖出股票、卖出好价钱,随时可以发布有利于自己的消息。比如,中体产业的10送转1的分配方案、巧妙的非经常性损益;比如川投控股的恰到好处的停牌和重组。
在与大小非对决的过程中,没有谁能侥幸获胜。今年以来,已经有太保、海通两只股票对投资者造成惨烈损失了。只是,未来,这样的例子也许还会更多。
新世道,新玩法。大小非出世,天下谁人能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