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推断一下信息化对于熊市过程和结束的影响

08-11-03 20:42 2289次浏览
开开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信息化对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带来太多方便,十几年前很多人从香港倒货赚取差价,一台486可以获取一两万的利润。到了今天足不出户打开电脑,网上各种型号大至整机小至风扇,大至各个国家地区平均价格小至一个电脑城公价各种价格基本一览无遗,所需的只不过是鼠标一点。

信息化发展太快了,手机网络电视,06.07的大牛让全国疯狂,人人茶余饭后的话题基本带有股票。同样的次级债如果是几年前的话爆发几个月恐怕还有很多人会不知道,但是我们确实在他发生的一两天内就已经知道,人们的话题又变成了危机,股灾。电视网络各种渠道狂轰滥炸告诉了我们事情的严重性。正如信息化让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一样,信息传播的速度令股市上升下跌的节奏加快(这里说一句,在信息化社会,想要重现2几年的灾难前提恐怕要出现战争,以后会出现越来越多小危机小困难,但各种危机会变得越来越容易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只会封装打包往后积累。比起美国,国内人口老化和劳动力过剩失业高企以及下层对国家信心的缺失问题更加大)。

信息化造成了知识丰富又极大限度扩大了恐惧性,墙倒众人推。知道越多想得越多。看着屏幕上一条条曾经疯狂上窜下跳的K线图看着长虹忆安银广夏等等当年高高在上的股价,看着如所谓的绩优股如苏宁西部矿业的小非疯狂套现,听着美国的故事。人们会把自己的恐惧传递给自己的身边的人,或者在网上散播,包括机构在内,恐惧的大范围快速扩散加速股市的下跌。

网络使人产生一致性,人经常互相影响,影响别人的同时也互相被影响,让更多的人以群体为单位做同一件事,炒概念股的时候大家都会去搜索板块,搜索能讲的故事,qq群,MSN群,6000点下来股吧天涯等看多是主旋律而淘股闽发大量看空。大多数人都会催眠自己,假定市场会按自己的想法走,在经过各种失望,又会产生恐惧,作出各种重复例如918与424。信心的缺失,大部分人都希望能尽快到底,今天的底,可能就是全市场的股民齐心合力砸出来的,持股待涨,持款待砸,这也是成交量低迷原因之一。一旦条件符合大多数人脑里早已公式化的条件,譬如最著名的那几条:是底不反弹,反弹不是低;中国只能做多,套不住人的,放着不动等着下一波解套;没有人讨论股票的时候大胆买进;与其在高位让大小非获利,不如把股市打下,让他们在低价减持,只要他们在低位减得差不多了,下一波牛市就要来了;会在低位减持,右侧交易最安全,只吃鱼身的一段等又或者美国维稳市大选后好转。有可能就会让不少在旁观看很久的人进场推动行情。

A股性质和构成与其他市场不同,所以最近相对独立于其他市场一些也正常。 网络让人不断的改变,不变的只有股市的供求性质,A股的政策导向本质还有人性。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9)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tangchaobar

08-11-07 16:40

0
信息改变社会,网络聚集力量。顶开开兄。
阿学

08-11-04 18:03

0
【 · 原创:天天探底  2008-11-04 12:07 】    
去年股指节节涨,一天更比一天强;
今岁股指日日跌,从不见它歇一歇;
帐户金额大缩水,心有不甘不愿退;
逢低补仓降成本,亏损幅度加一层;
专家忽悠已是底,股民又被套一批;
九月终见救援手,不敌减持狮子口;
地产大鄂一喊穷,全国上下闻风动;
亿万股民血流尽,不见有人来关心;
严冬已历数月久,不知何日才是头。

gene

08-11-04 15:41

0
过度的信息也是无用的信息
加快流通速度也许会缩短周期,但不会消灭周期。

其实我们可以类比以前的几次“革命”
有了电话、电报以后,股市发生什么变化呢?“低智商套利”机会减少了,股市联动性加强了,等等

但是本质没有变
熊市看空

08-11-04 15:36

0
嗯,赞同楼主的想法。
信息充斥过度,这样就对个人对信息的判断提出了高的要求。
同时对信息的整理,整合也是信息社会一个网民的基本素质。

信息+独立思考
myleon

08-11-04 15:34

0
2005年前的大熊市,网络还不普及.
现在完全不同.论坛,QQ,..散户扎堆
所以这次的底可能完全不能按原来的标准去判断,比如多头不死,是底不反弹..
或者趋势变的极端
开开

08-11-04 15:13

0
这个从国内最受欢迎的网络游戏可以推断一些
传奇,奇迹,征途,魔兽,泡泡堂,卡丁车,劲舞,梦幻大话
而那种龙与地下城,SB等没什么人接受,还有如上市公司0503代理的A3,找专人写故事最终免不了黯然收场。
开开

08-11-04 15:09

0
我的意思是现在是人人都在期望加速赶底,虽然有些股已经可能会跌不了多少,但是指数没有到达大部分人脑子里不自觉被网络烙下的那个位置。一旦符合流传的经验里的那些条件,很多人会假装是底相信是底。而看以往的底部都是磨底割肉+触发条件(创新,例如股改例如网络热),但是真正的底只有那些不需要付利息的大资金才能决定。
赢秋

08-11-03 21:14

0
认同,必须考虑到信息对故事的影响。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