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出埃及记﹒A股的长征

08-11-02 21:52 18326次浏览
青年晓文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出埃及记﹒A股的长征

很喜欢《出埃及记》这首钢琴曲。

前一段时间,写了几篇文章,有熊市上半场,下半场系列,有1930,1929系列,为了能够从宏观上把这些文章理出一个整体性的逻辑框架,于是写了这篇文章。本文只从宏观经济谈,不涉及大小非,不涉及技术分析。

为什么A股先于全球股市下跌?今后A股还会不会跌?下面我将慢慢解答。
A股可称得上是全球经济的晴雨表。这里先谈一下全球经济架构,这个大家可能很清楚了,但为了保持本文的完整性,这里还是要谈一下。美国GDP构成中接近70%是消费,所以全球的消费“南极”在美国,中国GDP构成中接近70%是生产,所以全球的生产“北极”在中国,欧洲GDP中50%多是生产,40%多是消费,所以,还需要美国来承担一部分最终消费,大概10%,但总的来说大体维持供求平衡,相当于位于南北极之间的温带大陆。当然,经济地球上还有一些很另类的“大陆”,他们就是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这些资源型国家,相当于大洋洲。有些特殊。当然,上述模型有些简化,但很能说明问题。从产业链上看,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这些资源型国家位于最上游,欧美发达国家是最终消费方,位于最下游。中国是生产方,位于中游。中国的处境最艰难。在通胀中首当其冲受到冲击。而且是受双向夹板气(上游大宗商品不断涨价,下游最终商品无法涨价)。于是全球经济中,中国经济率先步入滞胀,而且滞胀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最深,所以说,A股这个晴雨表领先全球股市率先下行。我说的熊市上半场从宏观经济讲可以明确定义为滞胀熊市。(当然,大小非也是影响A股非常重要的因素,但这里为了简化模型,所以只谈宏观)。

进入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深化,尤其是前不久的华尔街金融风暴,严重地拖累实体经济,造成美国实体经济步入衰退。于是,美国股市,欧洲股市,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股市纷纷步入衰退熊市。中国熊市于是结束熊市上半场——滞胀熊市,目前刚刚进入下半场——衰退熊市。可以这么说,从时间上看,对于A股,长征刚刚开始。从空间上看,可能也只走了一半。而且滞胀熊市对应的本质只是企业业绩下滑,而衰退熊市对应的本质是企业未来能否生存。据我分析,作为需求方的美国,作为大体均衡的欧洲,作为另类“大陆”的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可能他们的衰退熊市的持续时间要比A股短。巨大的产能过剩(当然也包括巨量空置的房地产)将延长A股熊市长征的时间和空间。(当然,如果国内经济结构转型成功,内需得到充分提振,那另当别论)。

既然是长征,掉队,伤亡就不可避免。30万人最后可能只剩下3万。那么这近1800家上市公司最终能有多少可以到达陕北呢?我写本文的目的不是要各位悲观,只是想梳理一下之前和今后的脉络。各位也无需悲观,既然是长征,最终总可以留下一些火种,使得A股可以迎来她的新生。
打开淘股吧APP
5
评论(127)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nalan

08-11-06 13:03

0
晓文兄好。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局面,既是最好的时候,也是最坏的时候。巨量的大小非,和从未有过的金融危机,是上天赐予的制造超级熊市的最好武器。主力之手不停推动大盘一路向南,现在这条路仍没有走到尽头,百里路者半九十,我不相信主力会功亏一篑,未来的局面仍然是折磨,直到将个股的价格折腾到历史没有过的超级便宜位置。牛熊转换不过是财富转移的载体。我觉得这也是我们一生中的重大机遇。
烈火真金

08-11-06 12:02

0
目前国内经济最大的问题是产能过剩 并且由此引发的金融问题明年以后可能相当严重 近年煤矿 钢铁 化工等扩产过程中的信贷资金可能引起的坏帐也许比房地产信贷可能引起的呆坏帐更严重(老百姓实际上欠债不还可能性小) 近年投资的煤化工就4000亿资金 呵呵 想想其他的 恐怖...
heynono

08-11-06 10:59

0
谢谢晓文的精典分析!:)
nbblb

08-11-06 10:24

0
提供几点思路供参考

1.欧美金融危机的确恐怖,但经济衰退没有大家想像中严重
2.中国提供的是低端消费品,受危机影响相对较小
3.中国中小企业的经济嗅觉和经营灵活度比想像中好,目前很多都已经退出实体经济了,大家可以从电力消耗上看出来
4.中国政府的调控能力优于其他新兴经济体.
5.危机过后,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会明显强过其他竞争者
蔷薇

08-11-06 09:52

0
加星了,好啊。
dizang

08-11-06 09:21

0
谢谢楼主文章。A股是在准备长征,迎接新时代,无论好坏。
雨中漫步

08-11-05 17:34

0
思路清晰。

怎么还不加星呢?
cotton

08-11-05 16:40

0
为了支持政府,我决定下周出游

拉动消费
青年晓文

08-11-05 16:29

0
福田河水清 好。目前精力有限,联系汇率等以后再谈吧。总之,谈一个话题就应该谈透彻,逻辑上起码要过的去。所以,乱谈不如不谈。

谈几句老话,次贷危机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是不同的,美国是需求衰退,中国是产能过剩。基于这个逻辑,美国实体经济和股市有望先于中国经济走出泥沼,因为他们是紧一紧腰带,减少一些需求的问题。中国面临的是产能过剩,产业资本被彻底清算的问题,可以说,如果民众的内需不培养起来,中国面临的就类似29年产能过剩的问题。现在政府加大消费刺激的行业与原来的主营外贸的行业很大程度上不是完全重叠的,所以,对于产能过剩的问题解决的效果不容乐观。
福田河水清

08-11-03 17:22

0
期待楼主的香港的联系汇出炉:)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