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中材少数股东涉嫌鲸吞巨额国有资产

08-10-13 15:51 2691次浏览
黑卧牛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中材少数股东涉嫌鲸吞巨额国有资产

以下资料全部为公开信息
以“江苏中材水泥技术装备有限公司”为例,以下简称“江苏中材”
江苏中材,曾用名“江苏盈泰非金属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7年7月25日,
注册资本3250万元,首次出资为1465.5万元(剩余部分两年内理论上将在两年内补足)
出资人8名,分别为刘东霞,何书彬,李连君,易建荣,吉同宁,康顺德,杨泽学及刘龙汉。所有8名成员均为中材国际高管或技术人员。
在该公司成立仅24天后,即2007年8月18日,此公司被中材国际增资控股,中材国际出资方式为现金加地产,其中现金为1192万元,地产为南京市汉中路209号房产14608.9平米,作价2780万元,平均每平米作价仅为1902元/平米,而此地产市场价值均价约为1.5万元/平米,仅此次交易涉嫌国有资产流失1.8亿元人民币。
在2008年地10月12日,公告中,中材国际以回购少数股东权益增加集团凝聚力为名,向包括江苏中材等十四家子公司发起收购,总额约为19亿元,其中江苏中材45%股权收购价为4亿124.64万元人民币。此时距江苏中材成立日仅为一年零两月,江苏中材少数股东的1465万元增值至4亿余元,增值30多倍。即使当初股东补足全部资本金3250万元,该部分权益也在一年零两个月内增值12.34倍!
同时江苏中材的少数股东变更为刘龙汉,吉同宁,何书彬三人,合计持股45%

当时我在55168就有个帖子说他们混蛋的,结果越演越烈。

发表于 2007-8-18 18:20 显示全部帖子
来看看中材明目张胆的瓜分吧。http://www.sse.com.cn/cs/zhs/scf ... 0970_20070818_1.pdf
《关于向江苏盈泰金属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增资的议案》有一名董事投了弃权票。
表决结果:10票同意,0票反对,1票弃权。

来看看江苏盈泰到底是什么样的公司?
http://www.sse.com.cn/cs/zhs/scf ... 0970_20070818_2.pdf
关于向该公司增资的公告。
为进一步完善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材国际、公司)的产业布局,提高公司在水泥工程领域产业化的完整性,进一步归集公司的外包业务并保护自有知识产权,提升公司的品牌和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公司拟以南京汉中路研发大楼房产及部分现金单方面向江苏盈泰公司增资,该公司原股东不增资,增资完成后,中材国际控股55%,原自然人股东持股45%,江苏盈泰公司变更为江苏中材盈泰技术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材装备”,以工商注册登记为准)。

关于交易目的性“一”的质疑
先来说说江苏盈泰的背景是什么?是一家2007年7月25日成立仅23天的公司,注册资本3250万,首次出资额1465万,股东8名全部由南京院老员工组成:
法人代表:刘东霞 (南京院核心技术员工)44岁
股东:何书彬(南京院、唐山中材重型监事)36岁
股东:李连君 (南京院和核心技术员工)42岁
股东:易建荣(南京院优秀设计师)42岁
股东:吉同宁(南京院优秀设计师)50岁
股东:康顺德 (南京院优秀设计师)46岁
股东:杨泽学(原南京院员工,现证券投资部部长)36岁
股东:刘龙汗(原南京院员工,现中材国际总裁办公室总经理)38岁
8名南京院老员工首次出资1465万占总资本45%,其余资金在未来2年内补足,怎么补足,中材国际未来一些业务必由该公司做,赚的利润分的股息足以在2年费支付剩余资本。

中材国际是水泥工程行业的龙头企业,近几年随着工程总承包业务的发展壮大,公司装备制造的业务能力和产业布局存在一定的不足和不合理。公司主要装备制造基地分布在华北和西南地区,而华东地区是水泥工程量较大的地区,公司在这个地区除破碎机基地外,没有其他的系统工程集成公司,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司在该地区的业务发展。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在华东地区建立工程集成公司将弥补中材国际装备制造和工程集成产业布局的不足,与现有装备制造板块形成优势互补、相互匹配的局面,进一步提升装备制造的匹配能力。
公司交易目的性“一:的质疑:
公司装备制造业务在华东地区有中材的大本营南京院,做过无数EPC项目,何谈没有系统工程集成公司。中材国内占有率90%以上,何谈阻碍华东地区的发展?
南京院的8位员工,成立了23天的公司收购后就会形成制造板块的优势互补、相互匹配,弥补中材国际工程集成产业布局的补足,还能进一步提升装备制造的匹配能力?请中材刘董回答,6位南京院的员工成立23天的公司何以做到??貌似在文中南京院整个院在华东地区都没这么高的能力,怎么南京院的6位员工就行呢?

中材国际设有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拥有掌握先进技术的科研队伍,形成了自主开发的研发体系,已开发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1000t/d~12000t/d等各种规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技术及装备,并且有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长期以来因没有自己控制的装备制造基地,一直无法将这些专利、专有技术充分转化为产品,不得以将自己的技术交给公司外部企业生产,不仅存在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如:偷工减料,篡改图纸等),又面临着技术泄漏的风险,同时这些高技术产品,包括篦冷机等的价值在整个水泥生产线设备的构成中又占着极高的比例。这些设备如果能够纳入中材国际范围内进行制作,将提升公司装备制造环节的控制力,并对研发成果、专有技术等知识产权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公司交易目的性“二”的质疑:
请刘董回答6名技术员工,2名管理人员出资1500万成立公司23天怎能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业技术及装备转化为产品。1000t/D~12000T/D的干法水泥生产技术能自主研究出来别告诉我就缺着1500万自己生产不出来。

(五)增强公司母体的凝聚力。
中材国际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发展对员工的依赖程度较高。本次中材国际向员工平台-江苏盈泰增资,并把江苏盈泰变更为中材装备,不仅能使中材国际从增量的角度进一步完善总承包业务,而且将总部骨干员工的利益纳入公司利益,将进一步增强骨干员工对中材国际的归属感,增强员工的凝聚力。

把总骨干的利益纳入公司利益作为流通股东不会有任何意见,可把南京院8位员工持股的江苏盈泰增资,并更名位中材装备,如此纳入真的是为增强母公司凝聚力还是享受国有资产的一份美羹?

作为股东的质疑:
4000万资产,1192万现金、2780万房产增资一个自己公司8名员工成立近23天实际出资1400万的公司。
南京市汉中路209号的房产(14608.9平方米)
各位股东知道汉中路209号的房产是什么吗?是南京院在南京的办公大楼!一万四千多平米!这是南京院自己网站的简介:南京院拥有18层的设计绘图大楼、20000m2的研发基地和4000m2的试验研究中心及理化测试中心。请各位股东看看这1.4万平米最后的评估价格是多少,目前对应的增资额为2780万元,每平米1900元。

作为中材国际的流通股东,并且长期重仓持股,我并不反对员工持股来增加凝聚力,一些核心技术人员得到更多激励,但这种激励并不是瓜分中材国际的资产为前提的,应当通过资本市场共享共同创造的财富。这么搞下去我想不仅流通股股东不满意,南京院其他员工也不会满意。
中材在国际市场上还未站稳世界第一的位子内部就已经开始瓜分享受,为何流通股股东对中材管理层强烈不满?因为我们看不到上市公司未来回报股东的前景,也许会成为新型干法世界霸主,但能给股东带来霸主的回报吗?公司再赚钱也抵御不住利益的如此输送,长此以往中国的新型干法水泥事业将毁于中材国际,再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你拿一手,我拿一手也将会被拿光。为何当年让并不缺钱的中材国际上市,就是为了让中材国际成为一家公众公司,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去年3季度因为股权激励调控三季度报表,去年年底股权激励被打回后,今年中期又再度上演,难道代表世界第一新型干法水泥企业对待资本市场就是如此态度?对待自己的利益就可以不顾及股东的权益,世界新型干法水泥老大就这个态度?让世界干法水泥所有对手感到恐惧的中材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却让对手们耻笑,刘董、王总们请悬崖勒马吧。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7)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shuishou871

08-12-16 21:06

0
已经触及法律底线 而不是什么道德的问题 小股东可联合起来 司法介入
dengns

08-11-08 16:04

0
这种好事是轮不到小散的
黑卧牛

08-11-08 15:41

0
中材少数高管高价增资自家公司被指鲸吞国资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8日 06:15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郝静 上海报道 

“为什么一家6名技术员工、两名管理人员成立的子公司,短短时间内股权价值可以翻30多倍?利益又到了什么人手里?”一位中材国际(31.86,0.30,0.95%,吧)的小股东在网络上愤怒质问道。 

该位自称重仓中材多年的人士认为,中材国际对于旗下控股子公司江苏中材的增资和股份回购定价很不合理,有对少数公司高管输送利益之嫌。 

房产定价不平等 

还是要从江苏中材说起,江苏中材原名江苏盈泰,是由中材国际8名技术骨干在2007年7月25日成立的,首次出资额为1465.5万元。其中公司目前的证券事务代表杨泽学赫然在列,当时他的出资额为347万元。 

而仅仅在24天之后,中材国际就对江苏中材进行了增资,额度是3972万元,并控股55%。其中70%以房产形式增资,额度为2780万元。 

据公司方面的说法,这个成立不到一个月的小公司即可以“完善公司产业布局,提升装备制作的匹配能力”。理由显得有些单薄,倒是把它作为员工平台,将总部骨干员工利益纳入公司利益,为此后的作为埋下伏笔。 

后来也引发争议的是增资房产的定价:按公司给出的价格算下来,这部分位于南京市汉中路209号的房产每平方米的价格仅仅是1902.9元。 

经记者询问,多位南京当地的房地产行业人士均表示:“不可能,汉中路这样的地段,现在也要1万多一平方米,更别说去年最高价的时候了。再说南京现在怎么可能有1000多元的房子?” 

该位小股东给出的市场参考价为1.5万元/平方米,按他的估算,在这次注资行为之中,就大约流失了1.8亿国有资产。 

公开资料有限,记者就此联系了中材国际的几位对外联络负责人,目前尚未得到正面的回应。 

分析师:不能一棒子打死 

银河证券洪亮对于公司颇为熟悉,他提出了几点思路。 

“首先要看这部分地产到底属于工业用地还是商业用地,性质不同不能混为一谈,无论价格和评估标准都不同,不能简单地就判断其价格低估,还要看这个价格是谁来定的。江苏中材的情况就有可能属于工业用地。” 

并且股东对于该部分房产的使用权限到底有多大,假如要改变其性质或转让,应该要另外支付费用,不仅仅是字面的几句描述这样简单。而当时的公告并没有给出更详细的资料证实。 

经记者查证,该房屋所有权证为宁房权证白转字第289607号,登记用途为“办公”。据知,汉中路209号的房产是中材国际的母体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的办公大楼。其拥有18层的设计绘图大楼、20000平方米的研发基地和4000平方米的试验研究中心及理化测试中心。 

一位投行从业人员看了资料后对记者表示:“不能简单地去拿1902元一平方米去和市价相比较,这并不是公允价值。”这很有可能是参考了该房产当时的账面价值,要看当时登记的原始资料。 

另外,固定资产肯定是要看折旧的,这个非常关键。“如果这部分房产是20年前取得的,那个时候的定价再考虑这么多年来的折旧,价格肯定是相当低的,即使比市价低很多也无可厚非,不能算利益输送。” 

查证后得知,该研究院成立于1953年,最初位于沈阳,几经搬迁后,在1989年6月,南京院设计大楼落成启用,矗立于现在的南京市汉中路209号,到今年恰好满20年,但当时的估值已由于年代久远而无从考证。 

回购定价或高估 

故事到这里还只是讲了一半:2008年10月,中材国际又拟将江苏中材其余45%的股权进行回购,这回的定价是4.01亿元。这个价格竟比起最初的1465.5万元足足翻了27倍。 

2008年8月18日,江苏中材原自然人股东刘龙汉、吉同宁、何书彬分别将各自持有的江苏中材11.03%、16.80%、17.17%的股权全部转让给中天发展,但具体价格只字未提,公司的几个老员工从中获利多少也不得而知。 

只是在经中天发展之手再买回给中材国际时,在天健兴业资产评估公司给出的第135号评估报告中,对江苏中材45%股权估值为40124.64万元。 

而2007年报中,江苏中材的55%净资产是8862.61万元,如果换算成45%,价格应在7251万元左右。4.01亿元比起通常作为估值参考的净资产也高了5倍还多,这个定价显得的确偏高。 

记者联系到天健兴业的该项目经手人吴建敏,他认为问题不能这样简单地去看,因为江苏中材资产的定价是根据收益现值法评估,虽然成立时间很短,但手中的合同额是14家子公司中最多的,资质也是排在前列,盈利能力非常强,因此资产的定价是合乎规范的。 

上文所述投行人士也作了一番简单评估,2008年江苏中材1-8月净利润为1639.65万元,全年按2400万元计,大体收购的市盈率是在37倍多,“公司自己的市盈率还不到20,却购买近40倍的资产,这的确不太合理。但市场是变动的,中材的股价最高到70多元,百倍市盈率,这个价格比起来又不算高。所以到真正增发成功,这个价位又可能会变为合理边际内的也都不好说”。 

ameng

08-10-13 21:35

0
扣上瓜分国有资产的帽子只能让中材碌碌无为
myleon

08-10-13 16:56

0
又能如何呢?
去告???
黑卧牛

08-10-13 15:58

0
这已经不是高价买回资产的问题。是赤裸的侵占。
myleon

08-10-13 15:56

0
呵呵
国企领导不侵吞才奇怪
中材要是不高价买回少数股东权益,
估计业绩很难超预期
现在买回来了,虽然出点血,
但是流通股东会因为"超预期"而有所收获
只有别人吃上肉了,小散才能喝上汤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