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汇金入市增持三行股票:短期利好,基本面不改

08-09-19 13:36 1770次浏览
busyb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本周以来,中行、建行和工行A股股价分别下跌了12.61%、19.45%和18.48%。目前中行、建行已破发,工行距离其3.12元发行价也只有10%的空间。受此影响,汇金公司决定入市增持工、中、建三行股票。汇金昨日给出的增持原因是:“确保国家对工、中、建三行等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控股地位,支持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发展,稳定国有商业银行股价。”

事实上,汇金本就是上述三行的大股东,截至2008年6月30日,分别持有35.333%的工行股份、59.2%的建行股份及67.49%的中行股份。除了工行其是与财政部并列第一大股东外,建行、中行都是绝对控股。由此我们可以推测,汇金公司选择此时增持三家银行股票,绝非“确保国家对工、中、建三行等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控股地位”,而是基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所做的应对措施。
(一)从国际方面分析分析,美国次贷危机风暴愈演愈烈,受其影响,华尔街五大投行中的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集团或破产,或被收购,均丧失了独立经营地位。对于硕果仅存的摩根斯坦利和高盛,投资者也没有显现出强劲的信心:摩根士丹利的债券目前交易价为面值的60%,高盛的债券目前是面值的70%左右。相对于三大投行而言,“两房”和AIG集团的濒临破产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的影响要大很多,一向支持金融自由化的美国政府被迫接管了这三家庞大的金融机构。
美国次贷风波不止,中国投资于美国的债券势必受到损失,与其将外汇储备投资至国外亏损,还不如投资于中资银行及其他国内企业;同时,一旦次贷危机危及美国实体经济,全球经济的增长前景又蒙上了一层阴影。从这个角度看,汇金此番入市也可以视作是全球各国联手救市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从国内来看,汇金公司增持三家银行股票可望在两个方面起到提振市场的作用,但长期来看,市场走势的根本扭转仍然依赖于经济基本面的好转。
首先,汇金公司对三大银行的增持行动可以稳定指数。银行股是最大权重股,据中证指数公司披露数据,沪深300指数中,银行类权重共占34.09%,工商银行权重1.61%,建设银行权重为1.34%,中国银行权重为0.75%,三者合计3.7%。在各国央行纷纷注资救市之际,汇金公司出售收购工、中、建三家银行股票,显示出政府对于银行业的重视,有利于提升投资者对银行类股票的信心。在汇金公司增持三家银行时,国资委也在积极鼓励央企增持或回购上市公司股份,倘若两市300多家央企控制的上市公司积极在二级市场增持或者回购,对投资者信心将是极大的提高,市场可望企稳一段时间。
其次,纯粹就商业投资角度而言,汇金公司选择此时增持三家银行股票,也是因为银行股估值水平偏低,具有投资价值。截至9月18日收盘,上市银行的估值水平如下表所示:
证券简称 市盈率(PE,TTM) 市净率(PB,最新)
深发展A 8.6577 1.8751
宁波银行 13.1959 2.0871
浦发银行 8.4255 2.269
华夏银行 10.3645 2.1606
民生银行 8.8652 1.5508
招商银行 9.81 3.1061
南京银行 11.4698 1.6048
兴业银行 6.2549 1.6373
北京银行 8.825 1.5583
交通银行 9.3733 1.8842
工商银行 10.9484 2.0892
建设银行 9.5226 1.961
中国银行 11.3215 1.7787
中信银行 12.8939 1.930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的市盈率均为11倍左右,建设银行的股票仅有9.5倍。相对于整体上市公司而言,估值水平已经很低。
最后,增持行为不改银行业基本面,长期走势仍不乐观。在经济陷入衰退期间,银行业绩将呈现下滑趋势,目前中国经济减速趋势已然确立,企业经营状况带给银行业绩的压力尚未完全体现出来。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从货币政策角度分析。为了提振经济,央行先于8月份放宽了银行的信贷额度,然后又降低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如果国外主要经济体继续衰退,央行降低利率的步伐很难停止,商业银行面临的利差空间必然收窄——目前的巨大利差是此前央行为了调控经济过热而累次“非对称加息”的结果。
(2)从商业银行行为角度分析。从商业银行自身而言,在经济紧缩时期,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也不会有太大的动力扩张信贷规模,这一点可以从货币供应量和商业银行信贷的变化情况中看出(下表)。
时间 M1增速 M2增速 各项贷款余额增速
2007-10 22.21 18.47 17.66
2007-11 21.67 18.45 17.03
2007-12 21.01 16.72 16.1
2008-01 20.72 18.94 16.74
2008-02 19.2 17.48 15.73
2008-03 18.25 16.29 14.78
2008-04 19.05 16.94 14.7
2008-05 17.93 18.07 14.86
2008-06 14.19 17.37 14.12
2008-07 13.96 16.35 14.58
2008-08 11.48 16 14.29
我们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信贷额度扩张的同时,各项贷款增速仍在稳步回落。从历次经济周期中的银行表现来看,商业银行的行为具有“顺周期”,表现为:在经济繁荣时期倾向于对前景过于乐观,从而放松信贷标准,信贷过分扩张;而在经济衰退时期,银行家又倾向于对前景过于悲观,从而出现“惜贷”心理。基于银行家的这种行为,在经济衰退期间,银行经营业绩会逐渐恶化,及至下一轮扩张开始时,银行业绩又会快速提升。
中国经济增长从2007年三季度之后就已经开始减速,而银行业在2008年中报时仍然报出了最为靓丽的财务数据,但随着利差的收窄以及贷款风险的显露,商业银行的业绩将迎来真正考验。

系列利好政策到底能引发大盘多大的反弹行情,仍需保持相对谨慎。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究竟会演变到何种程度目前尚不得而知。在中国经济减速背景下,银行及其他上市公司盈利前景仍然堪忧,在国际资本市场动荡不安的阴影下,系列利好政策可以缓解投资者的过度恐慌情绪,但是很难改变市场的弱市格局。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锋行天下

08-09-19 13:57

0
很理性的分析 赞一个。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