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关注慧聪网对话焦点第42期,今天讨论的话题是《硬压板卡能否“独舞”板卡市场》。
DVR及其板卡是使中国安防行业能够较快崛起,并在国际市场有影响力的产品。经过前几年的激烈竞争,生产DVR的企业数量减少,国内主流DVR主要采用硬压缩板卡。近一、两年,由于PC计算机和工控机性价比的提高速度更快,以及双核CPU的出现,以硬压缩为主的嵌入式DVR经过几年较快增长之后,仍然没有超过拥有软、硬两种压缩方式的PC式DVR,由于计算机性价比的提高速度更快,以及软压缩板卡的价格优势,使软压缩板卡有卷土重来的趋势。由于国外对于实时监控要求不多,DVR一直是以软压缩为主,国内的DVR产业也是从软压缩起步的,软压缩板卡在中国的复苏,使得研发生产硬压缩板卡的企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今天我们在北京请到的嘉宾有: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数字媒体技术系杨磊教授、还有汉邦高科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毅先生,杭州
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何俊峰先生,杭州会场是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黄祖衡先生,深圳会场有两家公司,一家是深圳市东舜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朱武陵先生,还有一家是深圳市波粒智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毛忠彪先生,
那么首先请杨磊教授和大华介绍一下压缩板卡在国内发展的历史情况。
杨磊:我们先从DVR来谈起。因为我们说的压缩板卡主要还是用于视频监控录像的数字方式的录像机。DVR本身就是数字视频记录,先从数字的视频记录这个来讲起的。最早出现的形式不是板卡,而是数字的压缩方式在视频的应用,是在广播电视,从这儿最早开始的。1978年数字方式的记录刚刚出现,当时英国的BBC出的数字的磁带录像机,但是对于磁带的消耗量挺大的,后来没有再用。真正开始使用的是到1986年。当时索尼推出了一款实用的数字的磁带录像机,也就是当时叫做第一代数字录像机,所以起名经常我们说的D-ONE,这个起源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还有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代。不知道流传的过程当中,在什么地方被人忽略了。在磁带录像机的基础上,后来就发展到了硬盘的记录了,所以真正属于DVR这种方式进入到安防领域,是到了90年代中后期了。应该来说,最早是英国的DM,这是1993年最早,也算是安防领域出现的最早的DVR。后来紧接着就是到了美国叫做WS,还有德国的MS。这个时候作为DVR出现的安防监控市场,还没有这种所谓的板卡的概念,就是说数字视频录像机,可以在安防领域应用了。而作为板卡来讲,其实应该说90年代中后期,从VCD的解压卡,从这里起步的。更多的来说,当多媒体计算机,就是MPC,当时是基于80386,80486的CPU这个基础上构成的多媒体计算机,都配了CD-ROM。出现板卡的概念,专门插卡出现VCD质量的解压,单纯的软压不可能实现的。但是PC发展很快,那么后来发展到586、主频达到100M,这个时候一些软解压可以了,就是VCD可以通过软解压来实现。但是硬的还不行,特别是压还行。所以实际上还是过了一段时间这种硬的压缩的这种卡出现,大概是90年代的中后期以后陆续才有人开始以硬压板卡的形式来基于PC构成的这种DVR,应该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其实这个过程是多项技术同步发展的,其中包括像从92年开始MPEG1,MPEG2,是跟视频的压缩技术有关,压缩效率越来越高。PC芯片,CPU、内存实际上都处于高速的发展阶段,这样的话,从它的芯片的功能,从时钟的频率都上来了。所以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最后到90年代末,有单路、单卡这种方式,就是单卡单路,多路一个卡不行,得多卡多路。后来一块卡可以做单卡多路,这种方式陆续出来了,紧接着嵌入式录像机也出来了。而嵌入也有两个过程,个刚一开始,或者说有一点假嵌入的方式,紧凑PC,但是还是硬盘引导的方式,后来有人把硬盘引导改成电子盘了,也叫嵌入了。当然后来到完全嵌入式操作系统,各种嵌入式的陆续出现。大概是这样一个过程。
另外,从DVR这种芯片来讲,也是从华方的,类似的像SMedia这样的开始,还有TI、摩托罗拉,还有AB、飞利浦陆续的都开始出现了。所以芯片发展,板卡发展,压缩技术发展了,突然地感觉中国的DVR的市场形成了。当然再往后的话,已经是百花齐放,各个厂家都出来了。我想要讲一段简单的历史,我大概这样的归纳了一下。后面像刘总、何总,可能在第一线,可能更有发言权了。
主持人:杨磊教授刚才给我们介绍了一下压缩板卡发展的历史情况,非常地全面。下面请海康和汉邦分别介绍一下硬压缩板卡国内发展的情况,及硬压缩板卡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刘毅:整个数字压缩技术的发展史杨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课,从78年的广播电视应用数字电视技术,到86年,新的技术成功地运用于安防,是一部很生动的发展史。我补充一下安防这一块的发展,感受很深。我觉得是从NV99做的,然后是一个M-JPEG的压缩卡,这是一个硬压缩卡的雏形。首先是一卡一路,并且是一机一路,这张卡我们以前用于M-JPEG的压缩格式,不用存放录像,只是采集过来,压缩就可以了。这张卡我们想办法改成一个可以循环录像,成为一张单路的数字硬盘录像卡,以后这张卡改成一卡多路,一机多驱动,这样形成四路数字采集录像卡,那个时候还没有预览,没有声音,以前的录像机都不用预览。那个时候只叫做只有视频采集,没有压缩和预览,后来加上数字预览采集,这个时候是99年底,刚才杨教授说了90年代末。这个时候一个是基于MPEG1的技术,在这之前是韩国和台湾,他们就是软压缩,而我们用这个技术就实现实时。由此开始,我把这个行业从压缩分为两个时代,产品形态来讲的话,分为四个阶段。压缩方法,99年底到2003年底,那个时候是软压缩时代,那个时候产品由当时的不成熟,不完美到逐步的走向成熟,走向应用,是在2000年前后,90年代末到2003年前后。2003年时候是海康对这个行业作出很大的贡献,率先推出MPEG2和MPEG4压缩的板卡,这个时候进入一个软件的时代,以后又有了H.264压缩。压缩板卡发展有三个阶段,02年底到04年,这个时候是以飞利浦的一个芯片做一路视频压缩这个方式。当时以飞利浦1300为代表来做的,是一个GSP方案,可以随时进行更新升级。在2002年底到2004年,是一芯片做一路。在04年的时候推出了一芯片做四路,这个时候有海康TI642来做的,我们用飞利浦1500来做的一芯四路的方案。嵌入式开始走向成熟,以前功耗比较大,嵌入式集成度高,能够做到一芯四路。2004-2007年,这个时候应该是一芯四路很好的发展期。2007年,我们各家推出一芯八路方案,一个芯片做八路的视频压缩,这个时候我们推出的产品是HB18系列,海康这边也推出一系列的基于IT642。随着芯片平台能力,还有双卡的优化能力在加强,有更多的一芯16路产品,这是按照芯片的能力划分。
主持人:下面请海康的何俊峰先生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何峻峰:应该可以说国内的硬压卡市场发展非常好。2000年德加拉推出的硬压卡开创了国内数字化监控产品的先河,当时我们受这个产品的启发,看到这个市场的发展,我们才决定进入这个安防行业。我们在02年推出4000M系列的板卡,那个时候国内的安防行业刚刚兴起。03年我们推出新的压缩卡4000H,由MPEG4变成H.264,这个产品奠定了海康在安防行业的一个领先地位,打下一个基础,硬压板卡的从此在市场的至少跟软压卡平分秋色,04年以后随着一些公司陆续的推出了一些基于TI的一系列的板卡产品,包括海康HC系列的板卡,包括汉邦等推出一系列的产品,使基于硬压的PC-DVR的发展呈现一个非常好的形势。
主持人:那么硬压缩板卡的主要特点和优势在哪里?
何峻峰:我们综合了一下,跟其他的类似软压产品做一个对比,现在来看实时性比较好,软压卡必须要由PC机压缩,受外界的影响比较大;还有一个它的录像图像质量相对来说可能要好一些。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特点,也是安防行业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客户的一些特殊需求非常多,硬压卡可以提供一些附加的功能,包括OSD,Logo,它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附加的功能,满足市场的应用的需求。这样来看的话,以上几条是硬压卡为什么能够得到广大用户认可的主要的原因。也可以说硬压卡的灵活性稍微好一些。
主持人:刚才主要介绍了一下硬压缩板卡在国内的一个情况。在软压缩方面,国内深圳东舜和波粒是做的比较好的两个公司,今天两家公司的老总都被我们请到了现场,现在有请深圳市东舜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武陵先生谈一下软压缩板卡在国内的发展情况,以及软压缩板卡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朱武陵:各位早上好!
软压卡在国内的发展是比较好的。从安防行业来说,软压卡主要是比较小的企业在做,深圳这一块到04年底,05慢慢发展的快了一些。这两年产品在提升,现在我们规模比较小一些,跟国内的海康、汉邦这种大的公司实力差很多,可能由于这个方面的原因发展相对慢一些。也是因为刘总所说的,视频数据流是很大的,软压卡受CPU的速度的限制,这是软压卡遇到一个大的瓶颈。还有PC的速度也是一个瓶颈,所以发展非常慢,我想可能后续的也许竞争会更激烈一些。现在谈谈深圳在软压方面的发展,在04、05年我们采用了飞利浦的数据采集芯片,PC的运算速度提高很快,这两个瓶颈应该说已经解决了。
我们觉得软压缩在一些方面可能有一些优势。我们看到大华的产品,大概一路每小时需要600M左右,软压卡的价格比较便宜,这个差别还是有的。这只是我们的一些看法,不知道其他的公司有没有其他的更深入的一些看法。
主持人:波粒的毛总也过来了,也请他讲一下看法。
毛忠彪:刚才朱总都谈了。
国内软压缩的市场还是比较小的,有不少的公司在搞这个东西,比如深圳平定、北京金亚太,还有北京卫视很早就做了。软压产品主要是跟韩国的竞争,过去质量上肯定比不过他们。深圳面对两个方面的压力,一个是硬压缩的压力,一个是韩国公司的压力。2004年我们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过韩国的产品了,得到了很多的网络顾客的认同。我想它的优势大家基本上知道了,成本不一样,随着CPU速度越来越快,这个软件的瓶颈也解决了。软压系列的板卡同样也得到了提升,这对于软压缩已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了。
主持人:谢谢毛总的发言。
下面有请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黄祖衡先生谈谈他的看法。
黄祖衡:大家好!我刚才听了各位老总讲的关于板卡这一块的发展历史,我觉得大家讲的还是比较专业的。大华是一开始就做嵌入式的,我们最早的嵌入式的板卡有很多新的技术。我们后面才介入到压缩板卡研发生产,这也是市场的需要我们才进入这一块。我觉得硬压卡来说,现在还是用DSP的比较多,最早的时候发展来讲的话,一开始还不是以DSP芯片为主的,后来因为DSP技术进步,海康把DSP芯片应用到视频采集压缩,从二次开发来说的话是它的一个应用灵活,还有一个方便性,还有较大的增值空间,目前为止还是DSP在硬压卡里面占了比较大的优势。
软压方面东舜、深圳波粒得04、05年还是做的不错的。软压卡这一块。我觉得他们做得比较专业,因为有一些细分的市场存在,我觉得这一块来说,包括双核等等,还有这些技术的发展之后,我觉得软压卡,硬压卡,还是在竞争当中,而且大家还是在增长。
另外就是我想今天还要讨论软压卡、硬压卡今后怎么发展。我自己觉得有一些影响的关键因素,拿出来大家一起探讨和交流。
对整个市场来讲,我觉得比较关键的就是软压卡、硬压卡肯定有自己的一个合适的、细分的市场存在,这样才会有两个共同生存的可能性。还有现在大家一直在安防这一块,包括嵌入式、PC式也好,大家面对于一个主流市场应用的需求,我觉得这个还是比较关键的东西。监控是不是要往高清化方面走?还有是不是要往网络化走,还有智能化,还有是不是往更大的路数方面发展?这个东西会不会成为主流,什么时候成为主流?大家觉得影响到软压卡、硬压卡发展的一些因素。计算机的性价比的不断提升,尤其是整个价格方面也是要求越来越有性价比的优势。我觉得软压卡这一块有相对的优势。硬压卡的成本也在不断下降,比如说DSP性能不断提高。我觉得嵌入式的DVR,也会涉及到这一块产品市场的竞争,还有低端的嵌入式,依靠低价格、好的性价比。从PC式的DVR来讲,可能造成的冲击也是非常大。
我主要谈这几个方面。对于压缩板卡的发展的,我说了一些个人的见解。大家都是做板卡这一块的,大家都是专家了。我希望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谢谢!
主持人:刚才大家的发言都很精彩。
现在请大家谈一下国外压缩板卡的应用情况。何先生先来谈一下?
何峻峰:我去过国外和一些开发商、工程商作过交流,感觉到国外使用的人力成本特别高,对于系统的应用性、稳定性要求非常高,这个方面韩国和台湾的产品起步早。他们对于产品开发,还有市场需求理解比较透彻。现在国外最大的板卡产品商是台湾的奇偶(GV)公司,他们软件更加贴近用户的需求,市场占有率非常高,用户的接受程度也是非常高的。在海外市场的话,我们一直在向GV学,作为我们的目标,争取在海外市场可以占有一席之地。
主持人:那么下面请杨老师谈谈国外压缩板卡的情况。
杨磊:因为国内现在DVR厂家有很多,主要还是一些中小厂家直接通过某种渠道可以拿到国外的一些芯片。他们生产DVR设备的时候往往不是从最底层做起,都是在芯片或板卡的基础上,通过生产厂家提供的芯片SDK,来去做二次开发。因为我以前也接触过国外厂家,实际上和国内的板卡的厂家去比较的话,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如果要求国外的厂家去提供你针对特殊要求的一些改动,比如说需要对于从SDK的这个地方要获取一些更新的话,那么国外非常非常慢,环节也很复杂。你提出来的要求可能经过几个轮回,可能时效性就过去了。而国内的板卡有这样一个优势,就是说你需要做什么改进非常快,非常方便,所以我感觉这个是一个最主要的差别。
主持人:谢谢杨教授的谈话。
其他两个会场还有关于国外压缩板卡的应用情况有自己的想法想谈吗?毛总谈一下吧?
毛忠彪:目前我们公司出口国外的板卡大约占60%的比例,像欧洲、美国都有。我们在和国外的顾客接触的过程当中,他们对实时性的要求不是很高,他们的追求比较随意,他们看重的是效果,还有操作的友好性,回放是不是清晰,而不管是硬压,还是软压。其实他们应该在乎实时性。但是这方面国外的要求不是很高。从包装来说,可能国内的很多公司不一定能够进入。对于民用项目这个小路数我们这个软压缩能够满足了,毕竟现有的CPU不能充分地满足大路数。市场国外分两种,他们的公司成立了那么多年,可以满足一些高端的产品的。还有一块民用市场,有一些顾客也不需要那么多功能,简单一点就可以了。我们成立比较晚,后期发展起来的,肯定没有它们那么成熟,功能、稳定性、画质方面,国内的企业没有办法跟他们相比较。我们的性能可以满足民用的很大一部分的市场。随着我们开发产品和市场的时间增长,可以逐步赶超那些比较早的一些国外的和台湾的企业。运营市场做得比较大的话,对国内还是有影响的。
主持人:关于国外压缩板卡的情况杭州大华要不要谈一下?
黄祖衡:刚才何总讲的基本上都是海外的一些市场,包括应用也讲到了。我觉得海外板卡这一块,比如说韩国可以有很大的实力来做板卡。因为板卡这个东西,线路是一样,必须有应用的软件开发出来才可以使用。软件开发这一块,就是刚才海康的话,软件开发方面国外的成本非常高。还有软件的价格跟板卡合在一起的时候,肯定造价非常高的。所以说现在看到,国内的往海外输送也带着一些软件出去了。我觉得这一块国内的板卡更有优势,相对来说,板卡方面的性价比有优势,但是软件方面的性价比在国内有更大的优势。我觉得这个市场,在海外更具有竞争力,我觉得硬压卡也是这样的一个道理,能够符合国外的需求。我做了这么多年,我觉得更符合主流的这个市场。就是我们国内的开发的应用的软件,可以配套出去。我觉得主要是这些。
主持人:下面请大家对今后压缩板卡的发展趋势做一个预测?请刘总先谈谈。
刘毅:我谈两个方面。一个方面目是前的情况:软压缩卡,硬压缩卡面临一个统一的市场。2004年深圳波粒推出的7130以来,软压缩卡的市场应该说是一个飞速的发展。虽然说对于硬压缩板卡形成一定的冲击。积极的看待的话,应该说是使这个行业形成一个更快的发展,有一个发展的提速。让这个行业进入到一个发展的快车道。这应该是对行业非常好的事情。有了软压卡把DVR成本降下去,才带动这个行业一个高速的发展,对硬压卡有一个冲击,我认为对硬压卡也是一个支持,不是一个简单的画饼概念。软压的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对硬压卡不是一个冲击的问题。
下一步我们思考如何满足和开发这个市场。就板卡,就PC-DVR整个来讲,我们如何满足它,更主要的是如何开发市场,把这个市场做大。我们从市场的需求来看,实际上大华的老总说了,从下一步的市场细分,都说明有一个发展的方向问题。
我从三个方面谈谈下一个市场的发展,三个方面都是归结于市场的一个需求。从当时的模拟安防到数字安防,数字安防从AV到数字压缩之后,还原的画质来说是降低的,模拟的画质,AV的画质比压缩过的要好,但稳定方面降低了。从这个需求来看,安防监控画质回放性是很关键的方面,虽然网络化、智能化也重要,从根本需求来讲的话,这个画质需求一直存在。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真正形成市场有两个因素,第一是需求,作为需求来讲,我们要满足这个画质。刚才说的D1的这个需求一直有的,但是D1的购买能力、应用能力是制约的。一路走过来,作为DVR的制约因素,开始是可能无法存储,以前因为硬盘小,无法满足它的存储,这是一个制约,这个制约随着硬盘进步,现在说500G是性价比最好的硬盘。这个瓶颈在不断突破。第二个因素就是价格。DVR的价格开始比较高,这个成本在不断降低,也在不断地突破瓶颈,这是一个很容易达到的需求。那么从购买能力到满足能力来讲的话,逐步地在突破,这个需求就会逐步地形成。下一步是一个DVR的网络化市场,是通过软压缩实现,还是通过硬压缩实现,应该是有需求的,这是行业的需要。
还有一个行业的发展。就前几年来讲的话,主要是基于成本考虑。硬压卡从一个芯片做一路,到一个芯片做四路,到一个芯片做八路,都是成本的降低,产品的革新。更为革命性的就是软压缩卡,04年解决了它的一个稳定性、还有成本的问题。这都是基于成本的压力来把这个市场扩大。还有行业发展的方面是质量的提升。比如说彩电行业,在成本降低的同时,不断地提升分辨率,比如720P。成本到一定程度之后,那么这个时候会提出逐步提升到1080P。新的产品的提升,这个行业尽快地发展,不是单纯的成本降低。安防也是如此。我们来思考DVR-NT卡的时代的到来。下一步发展我们想未来哪些可以成为行业的需要。这个需求我们要引导它,培育它。比如是我们国内的用户,国外的用户可能明显地感觉,国内不接受非实时,他宁愿接受画质差一点。单纯的画面质量你再好,我接受一个实时地多方面的好。国外需求比较理性,我要单纯的画质,需要一张张的画质都好。那么国内我们这个需求是不是要引导?是真正的要实用。我们认为这个方面有行业的盲目性。那么往下走,我们是不是要加强这个引导,真正让它的用户感觉到真正为你们着想,这个DVR-NT可以满足这个需求,我们可以培育这个市场。跟着感觉走,成本会降低。
这是两个方面我的一些个人看法。
何峻峰:刚才刘总介绍的应该比较全面了。
对于整个安防行业来说,我们认为它的应用和发展趋势,首先是一个稳定性要持续地提高。对所有的产品来说的话,稳定性的提高就是一个产品的品质提高。对客户来说,这是最直接的。
还有一点就是下一步的应用方式可能是智能化的。智能化可能比我们想象更快的速度到来。智能化是整个安防今后发展的趋势之一。安防一个是人防,一个是技防,人面对监控屏幕,对普通的操作人员来说压力太大,每天要盯屏幕,特别麻烦。如何使安防人员从盯屏幕的状态中走出来,让计算机完成,必须要发展智能化。这个方面在国外的研究还是比较深入的,市场开发的比国内的要好。我们最近也在做类似的产品的研究,开发一些类似产品,满足国内对于智能化的需求。
刘总也说了,这个行业的发展,行业用户对画质的要求一直在不断地提高。我们提到cif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分辨率,但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分辨率。分辨率现在认为比较好的是D1,特别是公安、城市安防,平安城市的建设,用户对D1的画质可能觉得还是不够清晰的.那么如何改变、升级我们原来的产品平台,技术平台来开发新的产品,满足新的需求?我们也进行了很多的技术的探讨和研究。高清这一块也是安防的发展方向。我们最近推出了一个200万像素的IP摄像机,可以满足用户更高的分辨率的要求。主要说这些。
主持人:我感觉咱们北京会场讨论得很热烈。杨教授你做一个补充吧
杨磊:刚才刘总提出画质问题非常重要。几乎去年一整年公安部关于平安城市起草GA/T669这个标准,我每一次都去了。公安部制定GA/T669《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定这个部分的时候争论是很大的。主要的观点就是说第一确实要要求质量,这个甚至说是勿庸置疑的。我们从最近许多电视台播放城市安防方面出现的问题画面,调用现场的摄像机,硬盘录像的画面,再到电视屏幕上一放,突然明显地比电视画面要降下来很多,非常模糊。这说明我们作为安防监控的画面的质量,远远不如广播。那么说CIF肯定不行,那么D1行不行?从原始分辨率来说,720×576应该说还是够了,但是在原始的720×576的基础上,由于为了减少它的存储的容量,对它的压缩比很大,这样的话造成同样720×576原始像素数反映回放的分辨率已经降低了。应该说可以从它的电视线数500线降到400线。当然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看到都是CIF的,这是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而反过来你想提高要求,现在芯片的速度已经上来了。这个算法在不断优化,是不是说和原来相比,现在的存储会好一些,但是单纯的这种做法可能效率会降低。刚才像何总提出的,还有深圳、杭州也提了,一旦智能化上来了,某种意义来讲,至少我们存储可以有选择的进行存储,关键的事件高清方式的存储,但是一些不重要的,或者属于垃圾的画面就不存了,所以这种方式减少它的存储能量,提高图像的质量,靠智能化解决存储容量问题。我们现在讲H.264,应用的已经很多了,目前还包括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在执行这个标准的时候,也是以MPEG4为主,H.264作为一个推荐的标准,这个报批稿已经报上去了,应该马上出来了。其实我们还有一个建议,我们国内AOS-S标准,这个-S就是关于安防的,作为我们写标准的时候已经提出来,一旦公布,因为有一个专利费的问题。
我在会议上没有特别提,在国内我们AP2000出来的时候,基于这个AP2000这个基本思路上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它支持这种局部的分辨率的处理,那么就是说对于同因素画面,我关键的地方可以甚至不压缩,我看到画面有嫌疑人的话,这个人的面部非常清晰的,或者不做压缩,做一点的压缩,这个总体的比特率不一定高,但是效果一下子出来的。而作为这种智能算法,结合图像内容的分析,非常有好处,反过来说作为分辨率D1是不是够了?其实还远远不够。我记得去年我们对话焦点就来过一次,他们就说已经在讲,他们徐总也是讲考虑做高清的DVR,今年我到几个企业去考察,有不少企业也在提出来这种想法,包括从720P,W6.80Y,这是不是不够?其实如果真说起来,人们对这个分辨率的需求远远不够的。现在来讲,对安防监控,当时起步比较早,而且应用比较多的,当时主要针对银行,那个时候讲我看清楚这个场景,我看不清楚柜台,看清楚柜台,看不清楚票面,如果高清来了,我连人民币的票面都看清楚了,当然这是一种奢望,但是也有可能。作为高清来讲,都不是最终的发展目标,我们现在说高清我们叫做HDTV的方式已经有了,同时还有人研究UDTV,那么达到3840×2160,而现在至少这种技术也有人在研究,但没有实用。我们现在数字电影达到4096×1060,相应的压缩设备都有了,不是说技术的问题,而是这么大的数据容量问题。作为数字电影可以,但是作为城市监控的这个报警系统,一个城市二三十万的摄像机的数据,以这种数据来存储的话,那是天文数字。那么这个矛盾怎么解决?所以从发展来讲,我们刚才说的画质的提高,结合上这个智能的算法来保证它的数据率。存储能量不要高太多。那么这个技术可以推广。这是从源到目的的一个过程。还有从软压、硬压问题,现在很多新技术结合上来,对我们安防行业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比如说我们这回主题就是说硬压板卡能否“独舞”板卡市场,刚才还说了软压把这个市场做大了,面向的对象不完全一样,有的追求高质量,有的追求高性价比。其实这个高性价比,性能可能没有特别满意的,价格非常低,一下子就本地化。那么作为技术的发展,因为现在作为我们PC,说双核,四核已经开始普及了,这个软压的方式,借助于PC的资源,可以做到很好的程度。尤其最近的一个新的方法,算很新的一种技术,用于语音计算,可能有一些人也提到了,类似于网格计算,将来你所有机器的资源,都可以被我调用,我用你来参与我的压缩,可能我的DVR这台服务器,这个东西资源并不高,但是你这个资源很高,我可以来调用。那么最后发展到一个配置不是很高的东西,可以实现很强、很高的功能。这个都是发展的趋势。
主持人:杨磊教授讲得非常地精彩。
最后我请大家对中国压缩板卡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做一个评价。
刘毅:我谈一下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
板卡应该是说按照历史发展是三足鼎立:韩国、台湾、中国大陆,形成这样一个发展格局。中国大陆随着这几年我们国内的相互促进,应该说在基础处理方面是发展的很快的,是很不错的。它的优势应该说在硬压缩这一块,软压缩这个方面应该说韩国、台湾是先做这个事的。硬压缩这块,国内的相互促进还是比较好的。并且中国应该是一个应用层面的东西,技术突破之后,再就是一个生产成本,在中国大陆有生产成本的优势。两个方面来看,我们在国际市场有机会。我们从基础技术,还有生产能力、控制方面有机会。第二从需求来看的话,国际市场对数字安防的需求是很大的。我们可以寄予很多的希望。
但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很严峻。因为在中国大陆,对他们海外的应用需求来讲的话,我们把握不够。在应用软件这一块,在使用惯,我们的差距是不小的。这是我们本身的劣势。还有一个面临的挑战,实际上从这两年的发展来看的话,韩国和台湾在硬压缩这一块他们的发展也是很快的。应该说这种学能力很强。我们可以感觉出来。但是海外市场我们自己有机会,要让我们把握好,不断地进步,不我们共同把这个市场好好地把握好。
主持人:非常感谢。请毛总补充一下。
毛忠彪:从趋势来说,通过创新、降低成本,还有画质方面提高,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我觉得板卡这一块有一个趋势是市场竞争,板卡的竞争,板卡的低价,还有IP方面在竞争,将来嵌入式的市场占有率的会有一个变化吧。当然发展到最后,可能各占有一定的比例,至于这个比例大小目前还是很难准确地说出一个大概。板卡这一块不会消除掉,还有它的市场发展空间。
我觉得IP方面有一些优势,这是板卡发展的一个压力。
刘毅:稳定更重要。
主持人:在稳定的基础上再提高画质。
毛忠彪:刚才大家从功能、质量方面说了一些。对于板卡来说,在条件无法克服的条件下,要通过另外的产品去补充,这是对趋势的一些看法。其实有一些公司已经看到了,IP摄像机是看到了这一点发展起来的,对这个市场是巨大的补充。
主持人:感谢毛总的发言。
下面有请大华的产品总监黄祖衡先生补充。
黄祖衡:我觉得毛总讲的非常好。讲到压缩板卡一块,如果国际市场能够真正应用起来的话,对它的整个需求的需要了解。而且这里涉及到一点就是市场监测这一块还是比较核心的东西。你说压缩板卡硬件的东西,大家应该清楚整个压缩板卡核心说白了都是国外的,也没有中国的技术,很多也是标准的问题。我觉得作为板卡来说,把软件这一块要做得在国际上做得非常有竞争力,那么我们可以在国际市场可以起到领头的作用。
我就讲这些,谢谢!
主持人:对压缩板卡的发展趋势,请毛总您谈一下看法。
毛忠彪:趋势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刚才大家它主要是从功能方面看它的趋势,肯定会高画质,还有降低成本,提高性价比,还有智能化发展。这个板卡可能自身有一些缺陷,通过网线的改进,还有优化可以解决。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是网络的DVR与IP摄像机的竞争关系。这种竞争会影响到低价板卡,特别是随着网络带宽的增长,低价板卡的市场空间可能会受IP摄像机的影响。我想我们已经看到这一点了,很多公司也都看到了。
何峻峰:从目前整个市场来看的话,中国的压缩板卡,包括视频监控的技术,以及应用已经走在世界的前面。最重要的就是板卡的生产成本,基本上其他的国家是没有办法相比的。国内的软、硬压卡应该是占据了国际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中国应该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板卡的生产供应商。我补充这些。
主持人:请刘总您讲一讲。
刘毅:国际市场我们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品牌打造和通路建设。在品牌打造这一块,我们希望作为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是高质高价的产品,我们很不希望是一个低质低价的产品。我们不得不以一个高质低价进入,中国大陆的制造虽然有成本优势,对我们来讲品质的把握是一个挑战,通过品质来打造品牌。
第二就是通路建设。作为中国大陆,在欧美通路的建设方面应该不如韩国和台湾。这个方面我们也是面临一个不小的挑战。这也是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多谢大家!
主持人:今天大家聚在慧聪访谈直播间,机会非常难得。不管是做硬压、软压,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大家在一起交流都有很大的收获,相信对我们的网友也有很多的启发。非常感谢各位嘉宾光临我们本次直播现场,希望大家共同发展,推动板卡市场的共同发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