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山圣湖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金融时报
日前,30多位证券研究所所长和研究中心负责人在京聚会,就资本市场现状、如何恢复投资者信心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此次活动是和讯网倡议的证券知名人士讨论活动之一。区别于以往的是,由于半年来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股指暴跌,一向呼声很高的股指期货在此次会议上不再被热捧,其稳定功能在会上遭到了部分专家的质疑。
资本市场现状应引起高度重视
股市进入调整期以来,连续下挫引人注目。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金融学会副会长曹凤歧在会上指出,过去的八个月,A股跌去近60%,如此快的跌幅在世界资本市场的历史上非常罕见。究其原因,虽然有宏观经济与美国次级贷的影响脱不开干系,但主要的原因还再于市场本身制度不完善。A股的投机性很强导致大起大落很难避免。曹凤岐指出,暴跌的最根本问题就是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又恰逢宏观经济出现调整,综合起来使得投资者信心受到了很大打击。因此,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恢复投资者信心。
北京鹿苑天闻公司董事长、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理事长施光耀说,当前的资本市场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从今年年初到7月20日,沪深两市A股市值缩水约14万亿元,缩水率达44%。他强调,14万亿元缩水是在今年有60多家新上市公司、又有近百亿元优质资产和数以亿计的年创利能力注入的前提下达到的,如果没有这些注入,市值缩水绝对不止14万亿元,而是一个更大的数字。在市值规模缩水的表象下,企业并购能力、市场产业整合能力、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甚至百姓消费能力都在缩水。
从救市转为治市
针对股市现状,曹凤歧认为只有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制度才能解决中国股市的问题。他指出,管理层应该把精力从救市转到治市上来,要在市场和上市公司制度建设问题上加强管理,比如强制分红制度、平准基金制度、改变印花税征收制度、改双边征收为单边征收或卖者征收都是可行之举。另外在完善发行制度方面,应按账户而不是按资金进行申购,让中小投资者也能够享受到一级市场的收益。虽然基金业绩备受诟病,但我国仍需要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进一步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充分利用证券投资基金专家理财的优势和通过投资组合防范分散风险的特点,维持股市稳定。最后,曹凤岐提到加强监管尤为重要。针对最近市场新出现的一些问题,他指出改变监管的方法也很重要,要从法律上加大对非法证券活动的打击力度,对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行为要严格监管,对其打击力度要加大,以更好地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净化市场环境。
另一位经济学家刘纪鹏则把股市问题放到金融背景下加以考虑。他指出,中国经济的一切现象和股市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金融。当前宏观经济面仍然健康,上市公司业绩也还在预期之内,利用股市来化解中国经济的金融矛盾是完全可行的。如果任由股市沉沦下去,不仅不会拯救现在不太让人乐观的宏观经济,还会让它雪上加霜。股市危机可以形成金融危机,并导致经济上的拐点。一旦宏观经济出现拐点,上市公司业绩得不到支撑,治理股市就为时已晚了。
股指期货能否成为避险手段
股指期货何时推出的呼声在当前短暂冷却下来。与会学者在在谈到股指期货问题时,太平洋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郭士英作为中国第一批期货人表示对股指期货持反对态度。他认为从股指期货的两个功能,即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转移风险来讲,期指实际上是一个零和游戏,本身不创造任何价值。从当前来看,由于中国金融改革的滞后性和国内市场的非理性,盲目推出股指期货,会产生很多不适应的因素。他认为虽然不否认股指期货会使得投资机构的竞争更加市场化,加大业内竞争,但可以预见的后果是,股指期货推出后势必每两三年就会将部分中国知名品牌的金融投资机构推到危险边缘。从宏观金融来讲,衍生品带来快节奏的竞争有好处,但是最危险的是普通民众会在其中承受巨大风险。因为预计股指期货推出之初,管理层不会让银行、国有企业贸然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如果这样,期指市场就会变成以私募基金为主导的市场,然后由部分百姓参与。私募基金在小盘股中表现最突出,他们主导的期货市场,加上保证金的放大效应,可能会对中产阶级的财富造成一种灾难。
对此,中国民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徐一钉也表示了相似的看法。他说,股指期货不是一个推进器,而是一个放大器。很多人将股指期货当成一个稳定市场的工具,但业内现在担忧股指期货真的推出之后,国内的一些金融机构、小小的投资者将会被海外的投资者彻底打败。国内现在投资人中几乎没有多少真正参与过股指期货交易或者是参与股指期货制定方案的人;相反,对于国外的QFII来讲,他们却已经有了几十年的经验。所以,刚开始推出股指期货的时候,在最初的三五年内,中国的机构投资者是要付出昂贵学费的。期指对于很多的投资者可能只是增加了一个快速赔钱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