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基金涮完又遭私募涮 研究员为A股下跌背黑锅

08-08-02 23:06 1897次浏览
风林火山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2008年08月02日 05:00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私募基金看市场系列之八

□本报记者 贺辉红

“我从来不看国内的分析师报告,他们专注的是学院派的研究,我们注重的是市场本身。而且实话实说,国内的研究报告没几份是合格的。”海归私募迈克吴这样评价国内的证券研究员。继基金指责完券商研究员之后,私募也开始拿研究员“开涮”。随着股市的下跌,研究员被动充当了“背黑锅”的角色。

众矢之的

迈克吴在谈到国内研究员时,一脸不屑。他认为,国内研究员的研究水平和能力还处在小学水平。他说:“我2000-2004年看了4年半他们的报告,基本上都是没法用。研发报告不能提前,也不能滞后,必须在正确的时间推出,但能在正确的时间推出正确研究报告的分析师,基本上在国内我没有看到过。”

据迈克吴介绍,研究员的报告主观因素太多,也就是说,研发报告99%是他们自己的想法,不是市场本身的情况,所以根据研究报告操作,大多数时间是赔钱的,或者跑不赢大盘指数的涨幅。

迈克吴表示,据一般经验,真正的有价值研发报告是不会外传的,而且一旦报告在市场上流传,基本上就意味着这只股票的涨幅已经结束。但国内的情况却不是这样。在国内,经常可以看到各大研究机构的报告满天飞,甚至一家券商的晨会纪要都可以很快在网站上找到,而且不用花多少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主流资金的操作。

来自上海某私募平台的私募人士也指出,各大证券研究所的研究员有的是看个股的形态推出应时的报告,类似于一般媒体的股评,这类报告往往推出时已经涨幅较大,而且已经脱离底部,如果不及时退出,十有八九会套。还有一些研究员也喜欢追逐模糊的概念,但这些概念往往无法兑现,最终导致了股价的大跌。

其实,私募并不是首先质疑国内研究员队伍的一个群体。基金早在今年五月初就已经向研究员开炮。一些基金经理甚至称,目前很多研究员都仅限于高级出纳的水平,他们只知道公司今天某个时点的现金状况,对于明后天乃至更远,他们几乎不能做出正确的预测。研究员如果能够和上市公司保持良性沟通,明了上市公司未来趋势,已属高人,但此类研究员仍然太少。

此外,散户对研究员也颇不感冒。一直以来,深受“阴谋论”困扰的散户认定,研究员就是一些庄家的写手。在一些股吧和论坛上,往往可以看到散户对研究员不满和不屑的言论。

缘何背黑锅

研究员为什么会当上这“冤大头”?深圳财经评论人士徐先生告诉记者,其实这也不冤。

如果看看某龙头券商近一年来的地产行业研究报告就会知道,研究员的确是弄错了,该券商地产行业研究员去年九月非常看好地产股,但在今年五月份又极度看空地产股。这跟基金6000点看多,3000点做空是一个道理。中金的资产组合最近也将地产股万科A(8.65,0.15,1.76%,吧)和金地剔除。这个时候,采取这样的投资策略是不是正确,又是不是正常,会引起很多业内人士的怀疑。

记者也注意到,不少券商的报告的确害人不浅。上海某知名券商去年11月出台了一份关于泰达股份(7.48,0.11,1.49%,吧)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该股26元有安全边际,最高可涨至46元,当时该股在28元左右。但随着行情的走低,该股一路下行,最低跌至7元附近。而深圳某知名券商对一汽轿车(8.78,0.09,1.04%,吧)的判断也是十分离谱。

朝阳永续平台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列举了研究员的“四宗罪”。出报告的金融机构大多是市场的参与者,报告会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闭门造车是很多调研员的通病,不去实地调研,只对着财务数据想文章;调研时看行业,出报告时出的只是几个龙头企业的报告,最终错过一些成长性极高的企业;不懂得分析财务结构,只会专注于利润。

情非得已?

研究员被业内诟病,难道真是研究水平所致,难道业内就没有判断准确的研究员或研究机构?据记者了解,事实并非如此。

据消息人士透露,上海某知名券商研究所所长李先生年初在其内部研究交流会上曾说,2008年大市至少要跌至3500点以下。但是,他们并没有在2008年策略研究报告中将这一观点写出来,原因是业内当时并未形成看空气氛,标新立异容易招来基金等主流资金的责难。而此前,业内还流行着一个研究员唱空被迫辞职的故事。据传,深圳某券商地产行业研究员在去年9月份时开始唱空地产股,但当时很多基金对此充耳不闻,该券商研究机构对此唱空言论也非常恼火。

那么,为什么研究员看空而又不敢唱空呢?观察人士认为,很大部分原因是A股市场的交易体制造成的。A股只有做多才能赚钱,因此不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券商唱空是没有市场的。特别是券商面对的客户多数是基金,而基金讲究的是净值,如果股市不涨,净值就上不去。此外,目前券商的报告没有什么机密可言,报告写完后,就会满天飞,这并不便于主流机构出货。

那么,在3000点之下,为什么机构还在唱空?上海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私募经理称,这里面有玄机。大盘跌破3000点后,机构们发现已经没了继续抛售的空间,规模性减持的余地并不大。反之,如果在此点位附近增持,因资金规模的原因,增持后的成本很可能与在4000点之下进行大规模减持的成本相差不多,那就意味着在减与增之间做了无用功。而目前的基本面确实难以支持大盘跑到5000点以上。机构缺乏足够的盈利空间,也缺乏足够的安全性。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在3000点之下继续唱空,从而获得足够的廉价筹码。

可以肯定地说,研究员应该不是股市下跌的元凶。但是,在A股市场上,研究员的确缺乏独立的研究精神,也缺乏发表独立研究报告和观点的客观环境。研究员在很大程度上被大众利益所牵绊,到头来却又遭到大众的唾弃。说不冤其实也挺冤。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1)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zoom

08-08-02 23:19

0
如果当时不上调印花税多好,空间不就拉出来了,现在在一个小箱体里玩,舒服了。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