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到2005年底,沪指重新回到1200的水平,不过当时的市场还是相当虚弱,也没有人意识到这是新牛市的起点,虽然后面会有很多牛人宣称自己是早就看清了。
先看一下2005年7月的一份调查,当时再度跌到1004,不过未触及998点:
今日投资财经资讯有限公司2005年7月进行了本年度第四次(总第16期)基金经理调查,本期调查的起始日为7月8日,
截止日为7月18日.此次调查,我们共对国内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及保险公司投资管理部门的102名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发
出了问卷,收回答卷76份.在此,我们向大力支持我们工作的基金经理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期摘要:
● 经济增长减速,升息预期急降
基金经理对12个月内中国经济增长减速高度认同,认为增速将有所回落的占78%,认为将呈现缓慢增长的占18%,而认为
将保持强劲增长的仅有3%.同时,预期下半年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将比上半年下降的有76%,其中的17%认为将大幅下降;仅
8%的基金经理认为将轻微上升;预期将持平的占16%.削减成本被74%的基金经理认为是对企业盈利增长最为重要的积极因素,
比3月份的调查上升31个百分点;选择提高产量和提高售价的分别为9%和12%.不过,71%的基金经理认为今后12个月内国内
基本工业产品价格将下降,比认为上升的高出50个百分点,更比5月份的调查提高了15个百分点,企业的成本压力可望得到
缓解.41%的基金经理认为今后12个月内的CPI将轻微上升,26%选择不变,33%选择下降,预期上升的净值从3月份76%的高
点一路下滑到8%.相应的,基金经理对升息的预期急剧下降,预期12个月后的短期利率将上升,持平,下降的分别占25%,58%
和18%,预期升息的净值从3月份95%的高点骤降至7%.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仍然高企,认为"极有可能"和"较有可能"升
值的各占29%和46%,基本于5月份持平;认为"可能性较小"的占22%.
● 熊市临近尾声,全流通影响淡化
对企业盈利前景不乐观的预期影响到基金经理对市场定价水平的判断.认为当前国内股市定价偏高的占58%,比5月份上
升了5个百分点,其中选择偏高5%-10%的占26%,选择偏高10%-15%的占16%;认为定价合理的占31%;而认为定价偏低的占11%,
比5月份多增9个百分点.仍有86%的基金经理认为当前股市处于熊市,比5月份的调查减少了8个百分点;但变化明显的是,
选择熊市中期的从67%大幅下降到22%,选择熊市末期的从6%升至64%;选择牛市初期的占5%.股权分置改革对市场的影响似
乎有所减弱,在影响股市表现的诸因素中,宏观经济前景被50%的受调查者认为是最关键的因素;其次是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
情况,占27%;选择政策力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分别有11%和12%.此外,在股权分置改革对市场预期所产生的影响这个问题上,
基金经理分歧明显,认为令预期趋于乐观和悲观的分别有33%和37%,23%认为并不影响预期.
● 悲观情绪依旧,投资意愿减弱
对于12个月之后的中国股市,预期将大幅上升的有17%,将轻微上升的有50%;认为将下跌的占21%,该数值从1月份逐
期上升;同时预期上升净值也从1月份82%的峰值逐期跌落至本期的46%.若未来3个月股价下跌10%,愿意买入股票的人数比
例从5月份的64%减至58%,买入净值减少至50%,继5月份之后再创12个月新低.若未来3个月股价上涨10%,愿意卖出股票
的从40%上升至59%,而意欲买入股票的仅5%,卖出净值从34%升至54%,也创出12个月新高.这两组数据显示投资者情绪比5
月份更趋谨慎.基金持股仓位保持在65%,70%,75%及以上的分别占23%,16%和16%,仓位低于65%的占45%.有30%的基金经
理计划增持股票,比计划减持的高出9个百分点;计划减持债券和现金的分别有24%和18%,均超过了拟增持的人数.
● 能源零售继续看好,日用消费品转淡
与5月份的调查一致的是,金融,零售,能源和汽车四个行业均有超过20%的基金经理认为价值被低估,能源和零售仍然
以24%和13%的低估净值领先于其他产业,同时该数值分别还上升了18以及5个百分点.汽车类股的低估净值从3月份来一路
上升,本期已转为正值;另一低估净值为正的产业是公用事业,这也是被最多基金经理认为估值合理的产业门类.科技和传媒
一如既往地高居价值被高估产业的前两位.从判断低估净值这一指标看,基金经理对日用消费品,医药保健和通讯三个产业的
估值水平更趋悲观;对通用工业和基础材料产业的估值水平有转向乐观的趋势.80%的基金经理认为,未来12个月防御型产业
的表现将比较优越,遥遥领先于周期敏感型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