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坐上998的时光穿梭机

08-08-25 14:45 19903次浏览
温故以知新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每一轮的牛市,都类似,裹携大量的新股民在高潮时入市,然后渐渐步入漫漫寒冬,无数的革命志士在严刑拷打下失去了斗争信念,然后是又一个轮回的开始,但是并没有多少人残留着上一轮的记忆: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没有历史就没有成熟,于是投资如年轮般古老,总是周而复始。
什么叫做投资,不是在高潮中寻找垃圾的品种;而是在绝望中看到低估的机会。让我们坐上998的时光穿梭机,看一看当时的市场是如何挣扎求生存的,也请有记忆的朋友补充。
打开淘股吧APP
30
评论(146)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1020

08-09-01 15:03

0
这两天基金重仓股跌的凶,突然想起998前的一段时间,也是基金重仓股没理由暴跌。
那时候听说基金经理见面互相问:今天你吃了几个廷杖?
过客

08-09-01 14:51

0
对不起,请教一下,“他减仓到最低持仓比例,不能减了,但不停得被人赎回现金,导致他的舱位不停的上升,所以他们可能心理上很悲观,但行为不悲观.....”舱位上升后,他们可以继续减舱啊!为啥是“行为不悲观”?
柳残阳

08-09-01 14:27

0
公募基金的最低持仓比例也决定了基金总体而言仓位比较平衡,悲观的时候四成多,乐观时候九成多,永远有仓位。所以一般的大底往往不是基金悲观出来的,或者说基金经理就算心理上悲观,但行为上最低持仓比例也保护了他们导致他们心理上悲观,行为不悲观....

另外,基金认购者作为非专业的投资者也存在恐惧和贪婪,往往是顶部拼命申购基金,底部缓慢赎回基金(为什么缓慢呢?因为有处置效应,割肉很难,只能慢...),这一点也对基金经理颇有利,市场乐观的时候,基金经理乐观,也在加仓,但申购更多,市场悲观的时候,他减仓到最低持仓比例,不能减了,但不停得被人赎回现金,导致他的舱位不停的上升,所以他们可能心理上很悲观,但行为不悲观.....
双塔

08-09-01 14:13

0
原来998的时候,基金的平均仓位也在65%
温故以知新

08-09-01 14:12

0
对比以上两次调查:
2005年1月同样是1200左右的沪指水平,不过对经济乐观的基金经理更多,同时它们看好抗周期的品种如医药、通讯、公用事业、消费类个股;不过到了7月真正见底时,对经济悲观的基金经理其实高达8成,有4成更预测一年内CPI会上升;有6成认为当时的估值偏高,而且连一月份还有不少人看好的医药、通讯、公用事业、消费类个股的估值水平都靠不住了。
请注意,这代表了当时国内最优秀的一批投资人,这些人不少后来还出去做了私募,与当今的基金经理水平还明显要高过一筹,至少有业绩保障的不是。
我无意指摘他们的不是,其实未必会有人做得更好,否则中国的基金业就不会发展壮大了。只不过,“市场从来都一样,关键是人总容易忘记,忘记曾经发生过的恐惧和贪婪。”
柳残阳

08-09-01 14:12

0
【 · 转贴:温故以知新 -2008-09-01 14:02】    
2005年1月基金经理调查解读:春天的脚步近了 

——————————————————————————
其实,我一直觉得市场里有些神话,比如....当大家都看空的时候,底部就悄悄的到来了(看得越空,越一致看空,底部越大...)。

上述的就是一个神话,或者说笑话....其实底部就是大部分机构抄出来的,当然他们也不知道是底部,机构作为一个整体,总是会不断涌现多头的,往往1300点买的机构看空在1000点割的时候,在1300点,1200点卖的机构又在1000点买,机构作为一个整体总体上是平衡的。在6000点总体也看多,当然在1000点,我记得机构总体也是看多的。 
温故以知新

08-09-01 13:59

0
到2005年底,沪指重新回到1200的水平,不过当时的市场还是相当虚弱,也没有人意识到这是新牛市的起点,虽然后面会有很多牛人宣称自己是早就看清了。
先看一下2005年7月的一份调查,当时再度跌到1004,不过未触及998点:
今日投资财经资讯有限公司2005年7月进行了本年度第四次(总第16期)基金经理调查,本期调查的起始日为7月8日,
截止日为7月18日.此次调查,我们共对国内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及保险公司投资管理部门的102名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发
出了问卷,收回答卷76份.在此,我们向大力支持我们工作的基金经理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期摘要: 
● 经济增长减速,升息预期急降 
基金经理对12个月内中国经济增长减速高度认同,认为增速将有所回落的占78%,认为将呈现缓慢增长的占18%,而认为
将保持强劲增长的仅有3%.同时,预期下半年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将比上半年下降的有76%,其中的17%认为将大幅下降;仅
8%的基金经理认为将轻微上升;预期将持平的占16%.削减成本被74%的基金经理认为是对企业盈利增长最为重要的积极因素,
比3月份的调查上升31个百分点;选择提高产量和提高售价的分别为9%和12%.不过,71%的基金经理认为今后12个月内国内
基本工业产品价格将下降,比认为上升的高出50个百分点,更比5月份的调查提高了15个百分点,企业的成本压力可望得到
缓解.41%的基金经理认为今后12个月内的CPI将轻微上升,26%选择不变,33%选择下降,预期上升的净值从3月份76%的高
点一路下滑到8%.相应的,基金经理对升息的预期急剧下降,预期12个月后的短期利率将上升,持平,下降的分别占25%,58%
和18%,预期升息的净值从3月份95%的高点骤降至7%.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仍然高企,认为"极有可能"和"较有可能"升
值的各占29%和46%,基本于5月份持平;认为"可能性较小"的占22%. 
● 熊市临近尾声,全流通影响淡化 
对企业盈利前景不乐观的预期影响到基金经理对市场定价水平的判断.认为当前国内股市定价偏高的占58%,比5月份上
升了5个百分点,其中选择偏高5%-10%的占26%,选择偏高10%-15%的占16%;认为定价合理的占31%;而认为定价偏低的占11%,
比5月份多增9个百分点.仍有86%的基金经理认为当前股市处于熊市,比5月份的调查减少了8个百分点;但变化明显的是,
选择熊市中期的从67%大幅下降到22%,选择熊市末期的从6%升至64%;选择牛市初期的占5%.股权分置改革对市场的影响似
乎有所减弱,在影响股市表现的诸因素中,宏观经济前景被50%的受调查者认为是最关键的因素;其次是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
情况,占27%;选择政策力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分别有11%和12%.此外,在股权分置改革对市场预期所产生的影响这个问题上,
基金经理分歧明显,认为令预期趋于乐观和悲观的分别有33%和37%,23%认为并不影响预期. 
● 悲观情绪依旧,投资意愿减弱 
对于12个月之后的中国股市,预期将大幅上升的有17%,将轻微上升的有50%;认为将下跌的占21%,该数值从1月份逐
期上升;同时预期上升净值也从1月份82%的峰值逐期跌落至本期的46%.若未来3个月股价下跌10%,愿意买入股票的人数比
例从5月份的64%减至58%,买入净值减少至50%,继5月份之后再创12个月新低.若未来3个月股价上涨10%,愿意卖出股票
的从40%上升至59%,而意欲买入股票的仅5%,卖出净值从34%升至54%,也创出12个月新高.这两组数据显示投资者情绪比5
月份更趋谨慎.基金持股仓位保持在65%,70%,75%及以上的分别占23%,16%和16%,仓位低于65%的占45%.有30%的基金经
理计划增持股票,比计划减持的高出9个百分点;计划减持债券和现金的分别有24%和18%,均超过了拟增持的人数. 
● 能源零售继续看好,日用消费品转淡 
与5月份的调查一致的是,金融,零售,能源和汽车四个行业均有超过20%的基金经理认为价值被低估,能源和零售仍然
以24%和13%的低估净值领先于其他产业,同时该数值分别还上升了18以及5个百分点.汽车类股的低估净值从3月份来一路
上升,本期已转为正值;另一低估净值为正的产业是公用事业,这也是被最多基金经理认为估值合理的产业门类.科技和传媒
一如既往地高居价值被高估产业的前两位.从判断低估净值这一指标看,基金经理对日用消费品,医药保健和通讯三个产业的
估值水平更趋悲观;对通用工业和基础材料产业的估值水平有转向乐观的趋势.80%的基金经理认为,未来12个月防御型产业
的表现将比较优越,遥遥领先于周期敏感型产业. 
温故以知新

08-09-01 13:50

0
2005年12月6日权证成交突破百亿大关,首超A股总和

本报讯记者韩平报道:昨日收市后,关注证券市场的人士惊诧地发现,仅有的6只权证品种竟然创下了101.8亿元的成交量,创下了世界权证市场单日成交金额的最高纪录。这也是国内开设权证交易以来,单日交易金额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权证市场交易金额首次超过股票市场。与权证市场火爆相对应的是,近1400只股票的全天成交金额只有85.31亿元。

当时权证的火暴引起管理层的惊诧,在11月就发布了券商创设办法,从而有创设资格的券商也分到了一块意外的大蛋糕。
温故以知新

08-09-01 13:45

0
2005年6月11日,清华同方成了首批股改试点的首个"牺牲者",公司股改方案在投票表决中被否决,此前人微言轻的流通股股东终于对大股东发出自己响亮的声音,小股民们除了可以用脚投票,现在开始能够用手投票。

6月29日,宝钢股份宣布股改方案,其中提出将向流通股股东每10股赠送1份认购权证,宝钢成为首家将权证引入股改的公司。

8月,、国资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五部委联合颁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宣布改革试点工作已经顺利完成,总体上具备了转入积极稳妥推进的基础和条件。同时,发布《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股权分置改革全面铺开。

8月22日,证券市场迎来阔别9年的第一只权证—宝钢权证上市交易,开盘即被巨量资金封在涨停板,拉开了狂炒权证的序幕。

历史无数次证明:证券市场对于新生事物总是投入太多的激情,权证交易者后来成为998以来牛市中最幸福的一批人,据说ASKING之类就由此发迹。
温故以知新

08-09-01 13:41

0
这几天到处转了一下,基本上经济界的大佬,对于明年的经济前景是悲观的,后年也打不齐,反正先通胀后滞胀什么的,中央就是出点什么撒撒小米的财税政策,也是挡不住衰退的。有句话说得够味道:“王石、任正非、马云都准备过冬了,我们比他们还NB吗?”
偶想起了当年做 600169 的时候,当时好象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国企是一根快要融化的冰棒,尽快卖掉转制方好。而且经济也不是特别景气,这种机械类的大型国企更是要处理,打折也要卖掉,所以省里也是想把600169给卖掉的,只不过与鸿海系的条件谈不拢,居然没有卖掉。熊市中总算有个题材,大家快速地炒翻了一倍,不过东方证券自营与华夏基金最后均是割肉出局。谁会知道它后来不重组也成了绩优股,主业还相当景气,如果真卖掉了,说不定还不怎么的,今年香港的富士康已经掉了不少价了。同样的,当时还有一大批这样的企业, 600150600685 这一类的造船股、铝业股估值也很低,中铝集团在低位收购了一大批冶炼产能。
冬天和春天的确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无非只是预期而已。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