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弱弱地问一句,我是一名本科理科生,那位能否推一个比这本书更适合象我这样初学者看的,易懂易学,然太浅了也不好,先谢了!
0
转评论:
1、终于读完了这本书,虽然不算厚,但每天带在书包里挤地铁还是挺沉的。好在读完还是有所收获。
就像作者在后记里说过的,学财务其实最怕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可是大学里学的知识因为没有工作经验,恰恰最容易把一堆堆数字、科目记在脑袋里去应付考试,头大就是难免的了。
这本书我认为好的地方就在于解决了一个基本的问题: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学财务?!看完了书,一直在想要是学会计之前看看就好了,至少头大也知道是为什么大的,郁闷也需要理由阿。
2、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会算数和不会算数。
会算数的比较容易成为商人。
会算数最根本的是要有一种气质,就是能把事情想到简单。
这是了不起的本事。
很多人的思维是发散的,把事情想的纷繁芜杂。
当然,计算不是算数,算数是要搞明白事理。
财报读得妙趣横生,主要是要投钱,投钱就有了兴趣。
数字不会枯燥,突然间就变得很性感。
这本书很好,前面稍嫌罗嗦。
有几点体会:
1. 高手要看穿造假,特别是高手的造假,也有难度。
2. 投钱宜投熟悉的公司或行业。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
3. 有欺诈纪录,就一定要切断。人太难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
4. 最好明白数字背后的支撑系统,如生产型的要读些TPS(丰田精益生产方式)、TOC、6sigma等体系。
5. 明白自己、控制自己确实比知人难太多了。
是本好书。
3、正科班的行内人士当然是觉得这本书太浅了,不入流,但对于行外人,想从教科书开始学,确实苦了点。开开这本书可以先混个脸熟,入门了才有进一步深入学的信心。
但这本书的描述方式有点欠,如果不是以报表作为标题来进行论述会不会好一点,比如以某某公司来作为标题,引出话题,再拿出报表及其理论,这样好像才像“故事书”。
4、我喜欢刘先生用的一个词:非常强悍。
很多人说这是一本财务入门书,但我觉得它比入门更要深一些。
如果你能解释清楚为什么要分出四张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现金流量表为什么从净利出发调整,那我觉得你开始入门了。
5、本人是抱着了解一下财报以及去见识一下该书故事性到底如何的态度去看这本书的。
看完后,第一个基本上已经满足了,对财报算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不过本书的故事性就实在不怎么样了,所举的例子并不生动,有些甚至有点做作,为了说明一些对待财报的态度和原则性问题,作者举了很多与财报本身并无直接关系的例子,看得出作者是想透过这些生活中的例子(故事)来增加趣味性,不过这样反而显得有点罗嗦了,事实上这些笼统的“心法”直接点明就够了,犯不着长篇大论,倒是那些基本概念值得用些与财报无直接关系的类比来说明,因为最枯燥的就是那些。
作序者说本书是“用写故事书的手法”来写的,实际并非如此,同一般经管书的写作模式并无多大区别,所以有必要在这说明一下,以免被“骗”,书名《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是说“财报”本身像一本故事书,而不是说这本书像一本故事书。“财报”确实像一本故事书,能够反应很多问题,不同的人从中可以看出不同的东西,可惜作者没有顺着此思路来写作,只是通过分析实例来讲解基本概念,其实作者完全可以虚构一间公司(有现成的更好),然后借此发展故事,通过故事情节来说明财报的基本概念。
6、还是不错的一本财务入门书。
所谓入门书,当然只是讲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基本的应用。但是一般来说,这些基本的东西可能就已经够用了。
以前看会计书,那可真要人命,太枯燥了。这本书喜欢通过讲一些故事来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先让你有一个基本的理解,然后再通过丰富的案例来解释那些本来很枯燥的名词,的确要生动很多,而且非常容易理解。
难得的是,作者在把会计数据与企业竞争力结合起来,这样就不是纯粹的会计,而与管理会计挂上了勾,学到了很多东西。
这是我第一本从头看到尾的会计方面的书。
0
几乎是垃圾。当当打3折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