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香港牛人林森池把上市公司分为两大类:1、过度竞争的生意(Commodity Business);2、拥有市场经济的专利生意(Economic Franchise)。而“市场经济专利主宰公司前景”。
过度竞争的生意是代表一门大众化、没有专利保障的行业。这类行业的产品差异小,可以标准化生产,竞争主要手段是价格,边际利润被压缩得厉害。从长线投资的角度看,这类公司一般不值得投资。
股市中只有少数公司拥有市场经济的专利生意。作者强调的是市场给予经营者的经济专利,无需政府明文规定,既有专利的产品或服务,又有旺盛的市场需求。这些公司的边际利润较有保障,公司得以利用丰厚的利润再扩充业务,巩固其市场地位,提高其经济效益,最终得以保证利润持续增长,而股价也因此节节上升。因此拥有市场经济专利的公司,前景远大,长线投资者应该选择这一类公司进行投资。
这个观点和巴菲特强调经济特许权、过桥收费和护城河的选股理念完全一致。可见林森池深得巴菲特选股技巧的精髓。
“千里马”的标准
据林森池统计,从1977年至1997年,在香港33只指数成份股中,只有8只股价升幅超越恒生指数,因此除非投资少数的“千里马”,否则很难真正跑赢指数。巴菲特在6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持续超越指数,靠的就是投资在少数的“常胜军”身上。
林森池筛选中国“千里马”企业有七条标准:
1、中国经济现正处于由工业带动的起飞时刻,正如日本在20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一样,高速经济增长营造大好营商环境;
2、要合乎拥有“市场经济专利”的要求,这些公司的服务或产品,必须是无可取代的;
3、市场对这些服务及产品的需求是重复性的,所以有增无减;
4、竞争无可避免,但不是陷入“割喉式”的过度竞争;
5、公司行业前景比较稳定,受经济循环的影响比较轻微;
6、公司纯利及营业额的增幅都要比经济增长快;
7、股东资金回报率不少于双位数字。
0
【 · 原创:秋枫砾血 -2008-08-20 09:43】
其实我觉得价值投资更多的是适合于大资金的运作
大资金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跟精力去研究市场跟具体的公司,而且因为他们的资金足够庞大,每年百分之几的利润只可以让他们活得很滋润了,但你小资金有这个能力吗?
你说巴菲特依靠复利,但你也应该看到 他从小就开始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也是到了有足够的资本之后才开始的价值投资
对于我们这些散户来说 价值投资太漫长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太痛苦 所以大家才会千方百计的找一条捷径 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当然最后聪明人都会转做价值投资。
以每个月投入3000为例,有多少人能够每个月持续投入3000? 对于很多人来说 每个月3000的工资都是天方夜谭
-------------------------------------------------
短线的追涨杀跌迟早要还回市场的,你问问那些短线的在熊市死了多少?今天赚一点,明天赔2点。到头还是输家。
价值投资才是王道
07年的有色有几个能拿了一年呢?回头一看,涨了10%就抛的人估计后悔到要死。呵呵
大佬说的非常对,这个市场终究是5%的人在赚钱。
0
其实我觉得价值投资更多的是适合于大资金的运作
大资金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跟精力去研究市场跟具体的公司,而且因为他们的资金足够庞大,每年百分之几的利润只可以让他们活得很滋润了,但你小资金有这个能力吗?
你说巴菲特依靠复利,但你也应该看到 他从小就开始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也是到了有足够的资本之后才开始的价值投资
对于我们这些散户来说 价值投资太漫长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太痛苦 所以大家才会千方百计的找一条捷径 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当然最后聪明人都会转做价值投资。
以每个月投入3000为例,有多少人能够每个月持续投入3000? 对于很多人来说 每个月3000的工资都是天方夜谭
0
努力实践……
0
我做生意的净收入每年稳步增长20%以上,以前没觉得这个增长速度是可喜的,但随着基数的不断扩大,我这两年的收入几乎可用“猛增”来形容,我这才明白“复利”的可怕。
0
呵呵,这是最正确也最白痴的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