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修正草甘瞵反倾销税率有助于
新安股份开拓巴西市场
2008.7.11
--------------------------------------------------------------------------------
巴西调整草甘膦反倾销税率,由11.7%修正为2.9%。虽然新安股份草甘膦产品还没有直接销往巴西,但此次税率的修正将有利于公司打开巴西草甘膦市场,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
新安股份 (600596:62.1,-1.09,↓-1.72%)08年7月9日公告,巴西外贸委员会的部长会议理事会近日召开会议,决定将进口于中国的各种类型草甘膦产品的反倾销税率由11.7%修正为2.9%(有效期仍为自2008年2月起一年)。本次反倾销税率的修正,对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草甘膦产品开拓巴西市场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公司目前为世界上仅次于孟山都的第二大草甘膦生产商,为国内草甘膦龙头企业,并为国内甘氨酸法盈利能力最强的公司,目前拥有草甘膦年产能8万吨,草甘膦行业景气度的持续走高,推动了公司业绩的提高,08年6月30日公司曾公告得益于草甘膦行情的走高,公司08年上半年业绩预计增长450%,草甘膦业务对公司业绩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巴西对中国的草甘膦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公司一直没有直接进入巴西草甘膦市场,此次巴西将反倾销税率从11.7%修正为2.9%,将有助于公司开拓巴西草甘膦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将对公司08年业绩的取得产生积极的影响。
近年来粮食短缺,需求不断增加,以及由于可再生能源对转基因作物的大量需求,使得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继续扩大,这就带动了草甘膦的需求大幅增加,而草甘膦由于节能减排以及环保压力影响,增速放缓,未能及时跟上,因而草甘膦价格就出现大幅上涨。资料显示,07年初草甘膦价格为28,000元/吨,07年底其价格大幅上涨至6万多元/吨,截至08年6月下旬,其市场价格维持在90,000-100,000元/吨。
受草甘膦景气度走高影响,公司不断扩大草甘膦业务产能,目前营业收入占到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公司控股子公司
江南化工厂二期2.5万吨草甘膦项目已于08年2月底投入运行,早于此前分析师08年中期投产预期,扣除07年底淘汰落后产能的1.5万吨之后,公司目前拥有草甘膦年生产能力为8万吨,考虑到江南化工一期项目是在07年4月投入试运行,公司08年草甘膦产销量相比07年将大幅增加,这也将是公司业绩增长的关键。
另外,公司在有机硅业务方面也为国内龙头企业,目前,公司拥有有机硅单体9万吨的年产能,公司10万吨新装置由于与美国迈图公司合作使得投产时间延期,预计08年底投产,但这却消除了开车的不确定性,为公司带来确定收益。公司二甲选择性(衡量有机硅单体生产水平的最重要指标)达到85%,虽低于国际领先水平约3-5个百分点,但高于国内另一家有机硅龙头蓝星新材 (600299:18.35,-0.43,↓-2.29%),在国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07年中期以来受不断投产的新增有机硅产能负面影响,有机硅价格一路下跌,自07年8月的29,000元/吨一路下跌至07年12月底的22,000元/吨,随后维持在22,000-23,000之间波动,不过近期有机硅出现大幅反弹,截至08年6月,有机硅价格反弹至25,000元/吨,此次反弹主要是由于07年新增有机硅产能虽然较多,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国内需求所致,这也使得公司有机硅业务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对公司业绩提升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核心竞争优势是氯资源的循环利用,属于跨行业的外循环,大部分国内外有机硅厂家不具备这种条件。在草甘膦及其原料亚磷酸二甲酯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有机硅单体的原料氯甲烷,但由于此过程回收氯甲烷的微量杂质的组成与含量和合成氯甲烷有一定差别,同时有机硅单体合成催化体系对微量杂质又非常敏感,因此,不能直接用于有机硅单体生产;公司通过催化体系与工艺控制参数的优化,成功开发了用草甘膦副产的氯甲烷合成有机硅单体的新工艺,合成的二甲基二氯硅烷选择性达到85%,精馏后含量大于99.95%。公司还将单体水解工艺改为环路水解,使有机硅单体水解工序副产的大量盐酸的含量稳定在31%,净化处理除去硅氧烷杂质后,再成功地用于草甘膦的生产,实现了氯资源的大循环。
此外,公司为了延伸下游产业链,进一步扩大公司有机硅下游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公司近期拟发行不超过3,000万股募集金额不超过9.8亿元,投资建设年产45,000吨室温硫化硅橡胶及配套工程项目、年产3万吨有机硅副产物综合利用Ⅱ期工程项目、绿色农药剂型制造项目;控股子公司新安迈图年产10万吨有机硅单体基础设计也于近期完成,并于08年6月19日进入该项目主体装置的开工建设,计划在09年二季度该项目建成投产。公司此举将有利于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为公司未来发展打开了空间。
公司08年一季度实现每股收益1.14元,每股净资产5.61元,净资产收益率20.31%;实现营业收入15.45亿元,同比增长118.13%;实现净利润3.27亿元,同比增长312.73%。
来源:中国税务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