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红利才是是消费品的基础
今天跟一个朋友讨论消费品的赛道,包括瓜子,面包,火腿肠,大米,面粉,饺子,酱油,火锅配菜加上火锅料,麻花,等等。中国人这14亿人口,凡是我们能吃到的口的具体产品,都基本上市占全了。
什么叫人口红利?简单说,你觉得特别恶心,特别难吃的无法下咽的东西,总会有个大的市场,人数还非常多。古人总结特别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在小人口基数的国家行不通,几千万人口国家,差异化一筛选,剩下的再被其他品种分流,完全跑不起来量。
所以,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品色丰富,就构成巨大的食材原料需求市场。
但是欧美人似乎只有肉和奶制品为基数,凑合一个青菜蘸酱(沙拉),外加点烤面包。古意大利人从中国学到面条技术,就畅销欧美。所以欧美诞生了几大连锁
餐饮巨头,都是肉和糖水为主的单一模式,商业上称之为容易复制的模式。
中国没有很多横跨全国的超级餐饮巨头,海底捞打了个头牌,恐怕是第一个搞可复制餐饮连锁市值上千亿的公司。按道理,地方菜系叠加人口的广泛流通,千亿餐饮连锁巨头应该很多,比如沙县小吃,兰州拉面,曾经的湘鄂情,挣扎着的
全聚德。为何都如此挣扎?就是因为中国人吃的太了!
肯德基,
麦当劳,海底捞的菜品几年换不了几个,但是你炒菜馆呢?换个厨师换个味。不同的店,不同的顾客,不同的厨子,多一丢的酱油,少一勺盐,这个仿佛成了一个无限变动排列的方程组合。。一个粉蒸肉,不同的厨子就做出了不同的甜咸肥厚绵软的境界,人家肯德基2个小哥把所有单品能捋一遍。差距啊!
迷茫的食客,纠结的大厨,最后影响摧毁到了一个个想做连锁餐饮巨头老板的信心。
反观,我们的食材原料市场,无数的供应商开心上市融资发财,无尽的连锁餐饮梦断扩张路。
投资单
食品,从竞争格局来说,大鱼吃小鱼,谁成本更低,规模更大,更容易形成像
海螺水泥这种传统行业剩者为王的局面,最后形成垄断和护城河。
猪,鸡,鸭,鹅,鸡蛋,超级大单品公司未来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