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狂刀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油与股:反向参照
21世纪经济报道 周斌
上周基金观察《华尔街的嘴脸》发表之后,中金公司一位朋友打来电话,表示文章对斯蒂芬·罗奇的评判似有不妥,因为罗奇素来被认为是对中国友善的。然而,罗奇在中美第四次战略对话举行当天发表文章,*向全球输出“滞胀”,不由得令人感觉其游说用意明显,在此不作赘述。
油价在短暂回落之后,再创新高,6月26日,受欧佩克轮值主席预计国际油价仍将走高以及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威胁减产的消息影响,纽约、伦敦两地原油期货价格均突破每桶140美元。
此前,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中国成品油提价以及印度加息,料将对原油需求产生遏制,因此普遍预期油价将会回落,但从现实情况看,这种乐观短期内难以见到。
实际上,利比亚的减产威胁并不令人意外,在油价高企的情况下,产油国完全可能通过减产、惜售的手段,进一步推高油价,获取更高利润,加上如果有做多的投机资本施加影响,则类似情况将愈演愈烈。
因此,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通过压缩需求(如开征汽车消费税、加息等手段)来抵抗高油价,从中期看,固然会对油价上涨起到抑制作用,但是短期的油价走势,则更多取决于供求双方的博弈,而目前看,供给方显然占有优势。笔者认为,油价的回落,一个必要条件是需求下降,但同时还有待于美元走强,如果美元开始加息,则以美元计价的原油价格才可能应声回落。
因此,新兴市场国家采取措施之后,还需要忍受一段时间的阵痛,等待成效。
油价正好可以作为中国股市的反面参照。3个月前,我们在《伟大的出货》一文中提出,大小非的解禁将对市场产生巨大冲击,市场可能陷入“下跌——救市——上涨——出货——下跌”的恶性循环中,目前看,这种推断已经基本被验证,笔者当时认为,股市唯一选择只能是挥刀自宫,一路下跌,最后逼空大小非,市场也正在沿着这个逻辑演变,如今市盈率水平已经相当于2005年千点水平了。
当然,股市和原油市场的对称在于:原油的价格高企,是因为相对供给不足而需求过旺,加上投机资金炒作,不断推高油价;而股市则是供给放大,需求萎缩,从而不断打压市常两者正好形成一个鲜明对照。
6月26日,笔者与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先生及投资界人士交流时,李大霄提出,影响股市估值的两个因素,一是供求,一是增长,他认为供求更有决定性,这是其判断6124点是中长期顶部的主要依据。
股市的供需何时能够达成平衡呢?必须考虑全流通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套利循环,因此,估值指标采取PB(市净率)要比P/E(市盈率)更为合理,李的统计显示,中国股市18年PB的演变史是从0.8到6.81,1995年股市PB是0.8,2005是1.09,而在6124点时的PB是6.81。
截至6月23日,A股平均PB是3.5,也就意味着,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之间的套利冲动仍然很强。或许要等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之间的套利空间缩小到一定程度,中国股市才能寻找到平衡点。
近期管理层一边声称要稳定市场,一边开闸大盘股上市,市场对这样紊乱的信号感到迷惑不解,这也是我们保持悲观的一个原因。
不过,一个迹象值得关注,Wind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有35家上市公司获原有股东或公司高管增持,涉及金额约11.6亿元。这说明,产业资本已经开始参与二级市场的定价,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如果有一天,大股东的增持成为普遍现象时,或许就是股市见底的信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