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易方达基金副总江作良辞职灰幕重重

08-06-21 00:00 8552次浏览
鲍勃迪伦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易方达基金副总江作良辞职 基金高管大挪移

2008年06月20日 20:19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日前发布高管人员变更公告,公司副总江作良因个人原因向公司董事会提出辞职,经董事会表决,同意其提出的辞职申请。从即日起,江作良先生不再担任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职务。

根据公告称,江作良在2000年,易方达基金公司尚未成立之际,即以个人身份,作为发起人参与一家未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该公司已于今年经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将于近期公开发行上市。经向有关法律人士咨询,该投资行为与国内法律法规没有冲突。尽管如此,为了回避该公司上市后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同时为了消除公众疑虑,江作良本人经慎重考虑,决定辞去易方达基金公司副总裁和投资总监职务。

江作良表示,易方达经过近8年历炼,已经形成一套有特色的管理模式,具有健全的管理流程、稳定的价值理念、稳定的投资团队和持续良好的业绩记录,公司投资能力和投资水平不会因其本人离开而受到影响。

江作良离任后,易方达准备由两位总监来分别负责公募与专户投资管理业务,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总监肖坚将继续领导社保、年金、专户等产品投资运作,而现任总裁助理兼基金投资部总经理陈志民将担任公募基金投资总监,领导公募基金投资。他们二位将直接向公司总裁报告工作。

易方达基金公司有关人士表示,这一事件后,易方达基金已建立了员工及其配偶、子女直接或者间接从事个人股权投资活动的申报、审查、登记、管理制度,并将其纳入公司日常管理,重点防范利益输送和利益冲突。

江作良简历:

江作良,男,经济学硕士,11年证券从业经历。曾任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投资自营部副总经理、总经理。2001年4月加入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公司总经理助理、投资管理部总经理、科汇基金基金经理,易方达平稳增长基金基金经理,公司投资总监,副总经理。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29)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阿峰

08-07-08 17:15

0
一群垃圾.  该杀!!!!!!
伐木工

08-07-08 16:39

0
网络真神奇啊,比司法还要来得快。
延妍

08-07-08 14:55

0
浙大老员工举报:江作良入股立立电子隐情

浙大老员工在举报信中表示:“李立本和林必清曾将浙大海纳上市第一期募集资金3000万元用来炒股,当时的合作机构就有江作良等人。” 

“在浙大海纳上市之前,老员工尤其是几位厂领导都知道,原来的浙江大学半导体厂就有数以百万计的小金库,这是注册宁波立立电子时,记名在财务经理陈伯良名下资金的来源。”近日,网易财经编辑连续收到多封匿名举报信,揭露立立电子和S*ST海纳早前的隐秘关系。

斯时,李立本担任浙江大学半导体厂厂长,在浙大海纳上之后,李出任总裁。在立立电子2004年5月的股权转让中,陈伯良名下的股份以面值1元的价格转让李立本、李晓军、李晓劲等人。举报人称,李晓军和李晓劲分别为李立本的子女。

对于浙江大学退出浙大海纳的原因,举报人也另有解释:飞天系邱忠保入主浙大海纳是2004年的事情,1999-2004年,李立本一直是浙大海纳的董事、总裁,2000年又兼任刚成立的立立电子董事、总裁。“因为李立本等人掏空了浙大海纳,浙江大学迫不得已出让空壳给飞天系。”举报人表示。

从举报信的措辞来看,举报人对李立本、陈伯良、立立电子现任总裁林必清等人非常熟悉,其履历、家庭、为人乃至个人财产状况都如数家珍。

在立立电子案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李立本等科学家与明星基金经理江作良等人的结合。举报信披露,“浙江大学的人都知道,李立本和林必清曾将浙大海纳上市第一期募集资金3000万元用来炒股,当时的合作机构就有江作良等人。”

立立电子和浙大海纳之间究竟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牵扯?浙江大学为什么要卖掉海纳及立立电子这样的优质资产?立立电子案中金融资本和实业资本的结合究竟有什么内幕?随着立立电子被监管机构暂缓上市,相信一切都会水落石出。

挪用资金炒股结缘江作良?

“江作良是林必清上海财大的同学。”举报信开门见山揭开了立立电子身上产融结合的神秘面纱。

公开资料显示:江作良,现年42岁,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林必清,现年43 岁,经济学硕士。在浙大海纳及立立电子关于林必清的履历介绍中,都未曾提及其就读上海财经大学的经历。

巧合的是,在有关江作良的公开介绍中曾提到:2000年的春节行情中,江作良把主要注意力放在科技股上。举报人指出,当时李立本、林必清与江作良合作,将浙大海纳上市募集资金中的3000万元用于炒股,“浙大海纳招股说明书上投资旗下杭州杭鑫电子工业公司项目、饲料项目等一直没有投资”。

举报人还对该委托理财收益去向存疑,“收益是否归浙大海纳全体股东,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掏空浙大海纳内幕

立立电子案中,现任董事长李立本颇受争议。当年广受赞誉的浙大半导体产业开创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科技带头人,如今为什么背上了“侵吞国有资产、侵犯广大投资人利益”的骂名?

2000年6月,包括李立本在内的45位自然人出资700万元,联合宁波海纳在宁波保税区成立了立立电子。根据举报人提供的资料,当时李立本的参股资金大多来源于浙江大学半导体的小金库,“老员工尤其是几位厂级领导都知道,李立本在原来的浙江大学半导体厂有数以百万计的小金库,这是注册宁波立立电子公司时,记名在财务经理陈伯良名下资金的来源。”

浙江省信息产业厅、浙江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显示,1980年代以来,李立本领导原浙江大学半导体厂(海纳半导体的前身),在没有国家产业资本投入的情况下,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发明成果,成为今天我国半导体硅材料工业的龙头企业。

李立本的这一功劳给他以后的事业发展带来深厚基础,但举报人指出,“1990年代初期,浙江大学正式行文奖励给李立本的,只有10万元”。

举报人还详细描述了很多立立电子涉嫌掏空和转移浙大海纳资产技术的行为:“浙大海纳库存的几十吨多晶硅,被秘密转移到立立电子”。

举报人措辞严厉,“如果此批材料在浙大海纳内部是体外循环,则是小金库,是对全体股东的犯罪;如果转移到其他公司,这是侵犯国有控股公司全体股东财产,是转移国有资产,是犯罪;立立电子处于宁波保税区内,属于海关监管区,如果没有向海关报备,则为海关走私”。

对于此次转移库存资产的行为,报料人声称原浙大海纳员工拍摄下了运输车辆的车牌号。但举报人以目前还没到时候为由暂缓提供相应照片。

浙江大学无奈断腕?

举报人在举报信中多次痛陈浙大海纳被卖属于国有资产流失。

公开资料显示,浙大海纳上市之初是国有绝对控股的公司,在子公司宁波海纳中初期持股70%。但2002年3月,浙大海纳董事会做出了放弃对宁波海纳半导体增资决议。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作为浙大海纳孙公司的立立电子,回购了宁波海纳所持有的300万股立立电子的股份,并通过收购股份转而成为宁波海纳的实际控制人(详见:立立电子身世大起底:谁掏空了浙大海纳?)。

“2002年浙大海纳董事会决议放弃对宁波海纳增资决议是无效决议。”举报人认为,“宁波海纳增资,浙大海纳放弃增资,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其程序上是需要浙江大学的上级——教育部的国有资产管理当局进行审批后,授权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再授权其派出董事进行表决,但是当时没有这个程序和批文。” 

举报人还指出,飞天系邱忠保入主浙大海纳是2004年的事情,“正是因为李立本等掏空了浙大海纳,浙江大学迫不得已出让空壳给飞天系”。

“宁波海纳是用浙大海纳上市公司募集资金7000万建立起来的,当时上市公司与宁波海纳有资金拆借协议。飞天系入主浙大海纳到邱忠保被捕,都没有追讨相关紫金。另外,浙大海纳还有1000多万的设备资产长期被宁波海纳占用,既不归还,也不付租金,飞天系入主后,宁波海纳和立立电子只是打了个欠条。” 举报人列举了立立电子掏空浙大海纳的一些财务细节,“可以说,后来的飞天系伙同李立本狼狈为奸,侵犯广大股民利益。”

网易财经要求举报人出示财务证据,但举报人没有进行回复。而网易财经连线浙大海纳当时的控股股东——浙江大学企业集团,公司办公室人员称“以前的公司都已经注销掉了,财务数据也都已经没有了。”

网易财经亦曾致电浙江大学单晶硅研究所了解情况,但研究所所有接电话的人士都将问题推给了相关秘书,但是该秘书对此事三缄其口。

2005年9月之前,浙大海纳的子公司杭州海纳半导体有限公司生产厂区就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内,与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合用几栋建筑物,厂房产权属浙江大学所有。

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李立本们有可能大肆施展资本腾挪术么?随着监管层的逐步深入,一切终将水落石出。
oink

08-06-26 08:21

0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经过连日的深入调查发现,立立电子上市的资产中,其核心部分和主要的盈利部分均是来自于浙大海纳,而且就是1999年浙大海纳IPO时的募集资金投向的项目,所以称立立电子将同一块资产"二次上市"一点也不为过。
与这块资产同时转移到立立电子的,还包括浙大海纳的主要高管、核心技术人员和部分中层骨干,而且这些人员在立立电子都持有股份。 
海纳IPO的募资项目重新上市
在梳理了大量公开信息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立立电子此次上市的核心资产就是硅抛光片和硅外延片,目前主要生产6英寸硅抛光片,而这一项目在多年前就属于上市公司--浙大海纳,而且就是1999年浙大海纳IPO时的主要募集资金投向。
1999年,浙大海纳《招股说明书》指出,当时国外厂商的生产重点已从直径4英寸、6英寸硅片向大直径8英寸、12英寸硅片转移,而且,国际市场的需求也趋向于大直径硅片。但是公司生产的硅片以直径4英寸、6英寸硅片为主,存在技术替代的风险。
因此,公司拟公开发行募集资金23781万元,主要建设6英寸抛光片生产项目第一期工程和超薄研磨硅片生产线技改项目。
1999年浙大海纳年报中的新年度业务发展计划显示,2000年对中国电子行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公司将立足于主营,抓住新一轮"硅周期"带来的强劲市场增长需求,继续发展单晶硅锭、3~5英寸研磨硅片等。
2000年浙大海纳的年报显示,宁波海纳半导体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公司主要项目就是6英寸抛光片生产项目第一期工程和超薄研磨硅片生产线技改项目。当年10月份,宁波海纳半导体年产200万片6~8英寸(折算到6英寸)抛光硅片生产基地建成投产,报告期内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65万元,利润总额534元,按权益法计算上市公司应得净利润280万元。
2001年,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全球半导体市场出现30多年最严重的衰退。但年报显示宁波海纳的单晶硅、研磨片和抛光片仍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671.24万元,毛利率高达17.7%。
2002年年报显示,宁波海纳的单晶硅、研磨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38.96万元,出现了小幅下滑。但在公司年度计划中我们看到:预计2003年半导体行业逐步复苏,公司要抓住国际上半导体制造中心转移到中国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公司在国内半导体领域的领先地位,尽快增强企业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公司当时根本没有出售宁波海纳该块资产的想法。
2003年,浙大海纳对硅片业务的态度却突然出现了180度的大转弯,出售了宁波海纳这块资产。年报显示,公司分别于2003年12月20日和25日与宁波保税区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 《股权转让协议》、《股权转让协议之补充协议》,将持有的宁波海纳48.62%股权计2436.248万元出资额作价2980万元转让给后者。转让这样一笔优质资产,浙大海纳仅仅获得了4.8万元的收益。
根据立立电子的 《招股说明书》,虽然我们看不到宁波海纳2004年、2005年盈利情况,但宁波海纳2006年、2007年净利润分别高达1741.29万元和2274.18万元却是不争的事实。浙大海纳当时为什么将此块资产出售?如果当时没有出售,公司肯定获利不浅。
所以,立立电子目前的主营业务和核心资产,就是来源于1999年浙大海纳IPO时的募集资金投向的项目,就是这样一笔高成长、高收益的资产,被浙大海纳的高管在2003年低价出售。
目前,立立电子的发行价高达21.81元,而保荐人对其股票的估值更高达30元以上。
海纳高管、技术人员大搬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立立电子很多高管都有在浙大海纳工作的背景,多数都曾担任过浙大海纳中层以上干部,而且现在也都持有立立电子的股份。
目前,除了董事长李立本持有立立电子461.4万股以外,公司董事、总经理林必清持有立立电子450.6万股,持股比例为5.85%,而林必清原本在浙大海纳担任财务经理。
其他持股立立电子比例超过1%的还有副总经理田达晰(原浙大海纳下属浙江海纳半导体分公司单晶制造部部长)133.9万股,持股比例1.74%;
副总经理刘培东 (原浙大海纳下属浙江海纳半导体分公司总经理助理)132.1万股,持股比例1.71%;
副总经理李晓军(原杭州海纳半导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20万股,持股比例1.56%;杨建松(原浙大海纳副总经理)81万股,持股比例1.05%。
这么多浙大海纳的主要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都从浙大海纳集体跳槽到立立电子,而且还都持有立立电子股份,浙大海纳的核心技术会否由此流失?
浙大海纳的 《招股说明书》显示,"作为高科技企业,其快速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如果在人才政策、新技术跟踪及项目选择、开发等方面的决策出现失误,将对浙大海纳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浙大海纳拥有大量的高科技成果和专利、专有技术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目前(1999年)尚无发生知识产权被侵犯的情况,但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和人员的流动,将面临知识产权被侵犯、公司利益遭受损害的风险。"
由此可以看出,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的转移,对于浙大海纳来说是巨大的损失,为浙大海纳业绩的大滑坡和"变脸"埋下了伏笔。(方俊 朱凯)
每日经济新闻
oink

08-06-26 08:19

0
昨天下午2点到5点,立立电子在北京中关村南大街的海淀科技大厦举行了网上路演。公司总经理林必清、董秘陈卫忠、副总田达晰、财务总监吴能云参加了路演。而公司实际控制人王敏文、公司董事长李立本、公司大股东江作良、马骏等此前受到媒体重点关注的敏感人物却一个也没露面。
从以往的上市公司IPO路演情况来看,公司的核心人物、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等都会到场,但立立电子此次的路演核心人物都未到场,显得异常低调和冷清,这是非常奇特的一点。
立立电子的保荐人中信建投证券一位内部人士表示,除了6月23日该公司给立立电子做过一次现场推介活动外,昨天上午在东方君悦大酒店,公司还为大型客户补做了一场现场推介,因为该股的网下认购并不活跃,"超大型资金我们也可以主动拜访"。
但另有中信建投的一位发言人听到记者意图了解立立电子的现场推介活动后则表示,除非大型的上市公司才会多开几场推介会,昨天并没有举行有关该公司的现场推介。
似乎佐证了现场推介的消息,昨天中午正在北京出差的立立电子实际控制人王敏文接受了本报的电话采访,他当时告诉记者正在首都机场等候班机返回宁波,看起来正是为了上午的推介而来。
"如果上市方面有问题可以去问我们的投行,如果想和公司直接对话,可以在网上路演的时候提问。"听到记者要求见面采访,了解立立电子和宁波海纳、浙大海纳过往关系的要求,王敏文显得比较紧张,开口第一句话就是自己正在首都机场,正要登机返回宁波,因此不便和记者见面。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路演现场,下午5点见到了正在现场的立立电子董秘陈卫忠。陈卫忠告诉记者由于要乘7点钟的飞机,必须一刻也不能停地前往机场,并拒绝了记者随车同去采访的要求,更对立立电子的过往一句不提。
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林必清与李立本相似,都曾在浙江海纳任职,林必清时任浙江海纳的会计部负责人,在"飞天系"事件曝光之后,浙江海纳公司的财务部门曾受影响,但会计部门并不在此列。
昨天,林必清面对这段"过往",回忆称,李立本确曾担任浙大海纳总裁,后来浙大海纳大股东将股权转让给邱忠保,李立本先生遂辞去浙大海纳全部职务。浙大海纳上市后进行的业务重组和股权转让都是根据当时控股股东的战略调整作出的,主要原因一是控股股东作出了高校应逐步退出产业运作的决策,二是自2000年下半年开始半导体产业出现全球性大衰退。
林必清同时解释浙大海纳后来陷入困境的原因:自2003年邱忠保通过受让股权获得浙大海纳控制权后,进行了大量违法操作,对浙大海纳造成了严重危害。中国证监会已对此立案调查并对责任人员作出了严厉处罚。邱忠保违法违规挪用浙大海纳资金,并让浙大海纳为其控制的其它关联企业借款及欠款提供连带担保责任,使浙大海纳资产质量严重下降,陷入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境地。
不过,林必清并没有回答为何在李立本担任总裁的时候将公司的优质资产半导体部门低价出售给立立电子,随后几个月又到立立电子担任董事长。(记者 姜艳艳) 
oink

08-06-26 08:01

0
易方达基金公司原副总裁兼投资总监江作良的辞职,将本已"伤痕累累"的基金再次推到了舆论的漩涡中来,此事件把鲜为人知的基金从业人员的股权投资摊到了桌面上来;更是因为此事,暴露出基金公司在员工股权投资制度上的空白。
员工股权投资制度存盲点
有着易方达"教父"之称的江作良日前突然辞职,根据易方达基金的公告显示,江作良辞职的原因是其参股的宁波立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立电子")已经启动IPO,此举是为了避免造成潜在的利益冲突。
然而,江作良的辞职却将潜藏在"地下"的基金公司员工股权投资现象暴露在公众的面前。
为此,易方达基金迅速做出反应。公司相关人士表示,易方达基金目前已建立了员工及其配偶、子女直接或者间接从事个人股权投资活动的申报、审查、登记、管理制度,并将其纳入了公司日常管理,重点防范利益输送和利益冲突。
但据记者了解,绝大多数基金公司均没有对公司员工股权投资做出相关的管理制度。
南方基金相关人士表示,公司目前还没有对员工进行股权投资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有关事宜正在研究过程中。
记者采访多家基金公司后,得到的答案几乎相同,公司员工不允许买卖股票;配偶及亲属投资股票需申报。但对股权投资仍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
据了解,在国外证券从业人员在进行一二级市场投资时,只要履行申报程序,没有和职务相冲突即可。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人士表示,几乎所有的基金公司对于员工的股权投资都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在这方面,基金公司的管理确实还处于空白。这主要是因为,基金公司在股权投资方面没有直接的业务。监管层对此也未有相关法规。
立立电子受质疑
提到江作良的辞职,就不得不提事件的主体--即将IPO的立立电子。而立立电子却与另一家上市公司浙大海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资料显示,立立电子是在2000年6月由陈伯良等45名自然人联合宁波海纳以现金方式出资共同发起设立的,注册资本1000万元。其中:陈伯良等45名自然人出资7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70%;宁波海纳出资3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30%。此时,宁波海纳是浙大海纳的子公司,所以,立立电子就是浙大海纳的孙公司。
经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后,陈伯良出局,李立本、林必清等人成为公司的新股东。此时,立立电子的控股权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上市公司浙大海纳控股的公司,变成完全由李立本等自然人持股的公司,而这些自然人的持股成本均只有每股1元多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李立本就是浙大海纳的前总裁。而获得股权的这些自然人中很多人都有浙大海纳的工作背景。于是有媒体质疑立立电子的成功是建立在浙大海纳失败的基础上。
对此,总经理林必清昨日在路演时回应称,李立本先生确曾担任浙大海纳总裁,后来浙大海纳大股东将股权转让给邱忠保,李立本遂辞去浙大海纳全部职务。
浙大海纳陷入困境的原因是,自2003年邱忠保通过受让股权获得浙大海纳控制权后,进行了大量违法操作,对浙大海纳造成了严重危害。中国证监会已对此立案调查并对责任人员做出了严厉处罚。
江作良股权投资值不值?
公开资料显示,2000年6月立立电子成立之时,江作良的妻子李莉就以发起人的身份拥有公司1%的股权。之后,经过2002年5月18日和2004年7月11日两次立立电子增发股份,江作良持股数上升到414万股,持股比例为5.82%。由于此前资本公积金转增影响,其妻李莉持股数增至67万股,持股比例为0.94%。江作良已于2006年9月将公司股份全部转让给其妻李莉,李莉目前持有立立电子481万股,持股比例6.24%,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而现任易方达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监的马骏,也于2004年11月起"加盟"了立立电子。2006年9月,马骏将股份转让给父亲。目前,马骏家人共持有立立电子股份290万股。由于江作良的辞职,把留任的马骏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据新浪网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马骏作为基金从业人员,需要回避利益冲突的占调查人数的75.7%,认为马骏也应该像江作良那样离职的占调查人数的66.91%。
根据最新公告,立立电子今日将以21.81元/股网上发行,即使不考虑上市后的涨幅,立立电子上市后,江作良对立立电子的这笔约为751万元的投资很可能增值到1亿元以上,增值超过14倍。马骏家人也将获利6000余万元。
对于巨大的资本收益,业内人士表示,江作良等基金从业人员股权投资的做法并非明智之举。像江作良这样的"大腕"级人物,在资本市场中获取同等利润并非难事,由于"立立事件"的影响,其本人完全处于被动的状况不说,"无形资产"的损失也许要超过投资的利润。毕竟资本市场中,个人的"无形资产"有时候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记者 王磊) 
鲍勃迪伦

08-06-23 23:34

0
江作良夫妇持股宁波立立 收益或超1亿

2008年06月23日 14:10 新浪财经

早在一年前就萌生退意的易方达副总裁兼投资总监江作良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6月20日晚,易方达突然发布公告称,易方达基金公司副总裁兼投资总监江作良已向公司提出辞职,并获得公司董事会的批准。 

新浪财经讯 易方达副总裁兼投资总监江作良近日提出辞职,根据新浪财经的调查,江作良与其妻李莉在2000年即参与发起设立宁波立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立立电子),该公司近日已经正式启动IPO,这也成为其离开易方达的主要原因。公开资料显示,江作良已于2006年9月将公司股份全部转让给其妻李莉,李莉目前持有立立电子481万股,持股比例6.24%,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根据立立电子的IPO进程,其首发的初步询价期间为2008年6月19日至6月23日,因此尚未能确定其发行价,不过,中信建投把立立电子的合理估值定位在28.68—33.54元之间。也就是说,如果以中信建投预测最低价计算,立立电子上市后,作为第二大股东的李莉将获得1.3亿元的收益(其中300万股认购价格1.9元/股,181万股认购价格1元/股)。

易方达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江作良的辞职成为基金业近期的又一次人事变动。大成律师事务所钱卫清律师告诉新浪财经,证券从业人员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并不违规;即使立立电子上市后,其妻持有公司股权,只要江作良不投资该股票,也不算违规。 

立立电子是国内半导体硅材料龙头企业之一。目前的主要产品是4-6英寸硅抛光片、硅外延片,以及6英寸功率肖特基二极管芯片。作为当前国内唯一跨半导体材料和分立器件两个半导体子行业的半导体制造企业,公司产能和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行列。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迅速,毛利率水平高于国内同行业企业。

江作良夫妇与立立电子的“前世今生”

* 2000年4月28日,陈伯良等45名自然人和宁波海纳签订了《发起设立宁波立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协议书》。2000年6月2日,宁波市人民政府下发(甬政发[2000]119 号)文,批准陈伯良等45名自然人和宁波海纳共同发起设立本公司。公司股本总额为1,000万元,每股面值1元。其中,李莉出资十万,持有公司10万股,持股比例1%。

* 2000年12月27日,公司在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了变更登记手续。此次增资完成后,公司股东及股东人数未发生变化,但持股比例有所调整。其中,李莉出资增加为30万股,持股比例2.30%。

* 2001年11月29日,宁波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下发《关于同意宁波立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股本回购方案的批复》(甬股改[2001]41 号文),批准公司回购宁波海纳持有的公司300万股股份,注册资本变更为1,002 万元。此次,李莉仍持有公司30万股,持股比例为2.99%。

* 2002年6月20日,宁波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下发(甬股改[2002]15 号)文,批准公司注册资本增至2,054 万元。2002 年7 月4 日,公司在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了变更登记手续。此次注册资本变动后,江作良第一次成为宁波立立股东,持有公司57万股,持股比例2.78%,其妻李莉持有公司33.5万股,持股比例1.63%。

* 2002年9月25日,宁波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下发(甬股改[2002]26 号)文,批准公司以资本公积按每10 股转增10 股的比例转增股本,公司注册资本增至4,108万元。2002 年9月28日,公司在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了变更登记手续。此次股权变动后,江作良持股114万股,持股比例仍为2.78%;李莉此时持有67万股,持股比例仍为1.63%。

* 2004年11月,公司增资,其中江作良等5名老股东认购850万股,认购价格为每股人民币1.9元,该认购价格为新老股东协商确定。江作良认购股份的资金来源为其个人薪酬和亲属借款。此次股权变动后,江作良持股414万股,持股比例上升为5.82%;李莉仍持有67万股,持股比例稀释为0.94%。

* 2004年10月16日,经公司2004 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定,同意冯春阳辞去董事、顾伟康辞去独立董事,增选江作良、王敏文、陈卫忠为公司董事。

* 2006年3月18日,经公司2005年度股东大会决定,同意江作良、李正明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增选苏勇、闫笑枫为公司独立董事。

* 2006年8月6日,公司召开2006年度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并作出决议,同意公司增发股份600万股。江作良与李莉的持股数未变,不过持股比例分别稀释为5.37%和0.87%。

* 2006年9月,公司股东江作良与其配偶李莉签订了《股权转让合同》,将其所持公司股份414 万股全部转让给李莉,协议价格为每股1.0元。至此,江作良所持宁波立立股份为0,李莉持有宁波立立481万股,持股比例6.24%。
IF300

08-06-23 16:02

0
LXN818 若干年前曾对申能系写过些文章,MF应该还有
六科给事中

08-06-23 07:39

0
再补充几个:
浙江大学与易方达的关系本来就不错,与浙江上市办合作的资本运营EMBA,就请了易方达投资总监肖坚做师资。
广发的投资总监朱平,也是浙大物理系毕业,先在易方达做过,然后去的广发。
所以,象 002003 这样的公司,广发拿了很多,易方达也拿了很多,浙江大学的证券与期货研究所所长、经院付院长金雪军做的独立董事。
曾经的你

08-06-23 07:08

0
这事被王益一事给掩护过去了,周末几乎所有财经类报纸,杂志都有组王益的稿子,谁叫王益的事里有著名女主持人呢,透着股香艳....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