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600149资料汇总贴

08-05-08 15:59 7526次浏览
升明月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因华夏建通这几日的走势、开始关注这个个股。听朋友介绍、有幸从业内人士那看到这个故事。今特摘要给大家,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第一篇 故事的缘起

公元1999年10月14日,600149新股上市了。那时它叫邢台轧辊,主营业务为轧辊设计、制造和销售,大股东是邢台机械轧辊(集团)有限公司。再好的时候也发不了大财,再坏的时候也过得了日子,这似乎是机械加工行业的特点。600149在股市过了三年安安稳稳的日子,业绩不好也不坏,直到有人看上了它。让它从此不得安宁。

看上它的人叫何强。说起何强,此人很有一点传奇色彩。从公开资料查阅到何强的简历是:1982年6月参加工作,大专学历。曾任海南省纺织工业开发建设总公司经理、珠海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助理、中国华阳技术贸易集团公司副总裁、泛华集团公司副总裁。现任北京华夏建设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邢台轧辊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2003年3月26日主持华夏建通。

如果何强是1982年6月参加工作,那么大约是在何强参加工作的时候,国家决定在全国建设一张国网,由总参军队支援地方办公室具体负责。到了80年代中,何强带领一支队伍接手了总参的工程,施工建设军队的城域网。何强做了一个深谋远虑的决定,他一分钱的施工费也不要,而是要求在48芯的国防网施工时,多放进两条光缆,产权归自己。军方同意了他的条件。这个决定的结果,使何强手里掌握了全国8000多公里的主干网和156个城市的城域网。

何强的光纤网大到什么程度?我们来做个比较,好有个大概的概念。中国领土北起漠河以北的黑龙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岛南端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东起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西到帕米尔高原,东西相距约5200公里。8000多公里的主干网,可以在中国大陆上任何一点,沿经纬线打个十字交叉,四边到头,然后还有富余。按2006年的统计,中国主要城市数量,刨去港、奥、台的,共有193个主要城市。156个城市的城域网,已经把中国四分之三强的主要城市都网进去了。据说当时,除了中国电信,其他的运营商都没有这样的网络资源。

后来何强以此实力资源为基础,成立了广州数码干线信息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再后来这个公司又与建设部的泛华工程总公司、北京同方投资公司一起,重组了北京华夏——一个1997年起家于做数据库的小公司,成为华夏建设公司的股东,何强任华夏建设的董事长。在有关部门一次偶然的调查中,华夏一鸣惊人,信息产业部和国家计委像发现了新大陆,互相询问“华夏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为了激活资源实现价值,华夏一直试图申请一张基础电信牌照。但遭到了主管部门的拒绝。这期间那张光纤网一放就是10多年。为了利用华夏的网络资源,信息产业部和计委介绍了有基础电信牌照的吉通公司给华夏,希望两家能够合作。但结果是“谈崩了”。华夏的人说:“他们(吉通)太神气,以为有电信牌照就了不起,根本不和我们平等谈判”。(在那之后不久,吉通就为他们的傲慢付出了代价,极度缺乏基础资源造成了经营难以为继,终至破产倒闭,被中国网通兼并了。据说当时网通兼并的决定传到吉通总部时,竟然引起了一阵狂欢。嗨,人呐,真可笑。)

2000年底,当时国家把铁道部所属、原来为铁路运输服务的通信部分的资产剥离,成立了铁通公司。因为有铁路的地方就有铁通,所以铁通拥有全国第二大电信网,但其布局大多沿铁路线而建。如果要扩大市场,让最主要的城市居民装上铁通电话,就必须进城,在城市的广大地区拥有自己的城域网,并接入最后一公里。铁通要是自己建设城域网的话,在高速运转的城市干道上挖沟铺线成本极高不说,在全国主要城市都铺上城域网,工程量之大,不是几年能够完成的。正好,铁通没有的华夏都有。所以铁通强烈要求与华夏联姻,甚至还找来信息产业部和国家计委做媒。一个有牌照,一个有资源,双方各取所需,谈判一直在秘密地进行,终于在2001年12月21日,铁通华夏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股东单位除了铁通和华夏外,还有一家属于国家经贸委的企业--中财国企有限公司。铁通华夏公司注册资本9980万,其中铁通公司出资5089.8万元,占51%,华夏建设出资2894.2万元,占29%,中财企出资1996万元,占20%。全部为货币资金。仅仅三个月之后,2002年3月,中财企又将其股权全部转让给华夏建设,华夏建设持有铁通华夏注册资本的比例为49%。

从铁通华夏成立后几年所发生的事件看,它的两个股东对它的定位有很大的分歧。铁通方面参股铁通华夏有两个目的,一是由此可以利用华夏的城域网资源;二是利用华夏的施工资质和能力扩建自己的网络。华夏方面的目的也有两个,一是利用铁通的牌照,激活自己的资源,进军利润巨大的电信业;二是利用铁通的全国第二大骨干通信网。有了电信牌照,何强打算放手大干,而且动作很快,先是2002年4月30日,铁通华夏实施增资,我猜测原本是商量好双方同比例增资的,可是铁通方面又悔约了。结果由华夏建设独家以实物增资39198.12万元(此资产为上海-福州-广州2656.49公里(4芯)干线光缆线路和上海市城市330公里(84芯)城市光缆线路。该实物资产业经北京京都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评估,并出具了验资报告验证。一度使华夏建设持有了铁通华夏89.65%的股权)。随后在股市上物色壳资源,把铁通华夏推进资本市场,给它搞一个融资和资本运作的平台,因为做电信是需要大量资本金的。2002年7月2日,华夏公司与邢台轧辊的大股东邢机集团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和《股份托管协议》(由此就引发了600149的故事)。2002年11月20日,双方又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和《股份托管协议》的补充协议,同意用华夏自有资金受让邢机集团所持有的邢台轧辊的29%国家股股权(计88,635,600股),受让价格为1.75元/股,股份转让款总额为15,511.23万元。 何强之所以看中邢台轧辊,是因为它资产质量比较好,而且具有配股资格。

我在考察何强涉足资本市场的资料时看到,有明显的证据表明,在这次资本运作中,堂堂的大铁通却表现了十足卑鄙小人的嘴脸。证据表明在铁通与华夏进行合作谈判时,给何强承诺过两条:一、铁通华夏未来可以拥有中国铁通所有电信方面的资质,可以开展铁通公司所有的业务;二、双方同比例增资铁通华夏后,将铁通华夏整体打包买壳上市。可是事情显然并没有朝着何强希望的方向进展,铁通先是悔约增资买壳,致使收购600149股权的比例无法达到发动配股所须的70%股权。另一后果是,在2002年8月,何强不得不将其所持有的铁通华夏40.65%的股权转让给铁通公司,好让铁通华夏的股权结构变回为铁通公司51%,华夏建设49%。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中规定,经营基础电信业务的经营者为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基础电信业务的公司,且公司中国有股权或者股份不少于51%”。也就是说,铁通华夏要想经营电信业务,就必须让有牌照的铁通占51%的股份,才能获得铁通的“授权”。何强大吃了一记闷亏,铁通落个大便宜,也就乐得放弃优先购买权,留何强自己在股市里扑腾。不仅如此,更糟糕的是,铁通后来又悔约了前一条承诺。铁通一方面想利用华夏的资源,另一方面却对华夏进军电信业的努力心怀戒备,并处处设限,尽可能的将华夏挡在电信业大门之外。本来因为铁通是大股东,原则上铁通的电信业务铁通华夏都能经营,所以铁通华夏希望利用现有的城域网,直接将宽带接进新的小区,打电话、上网、看电视都通过它。但是铁通不干,它只授权铁通华夏运营一项面向企业的95105呼叫中心业务。可是呼叫中心运营市场有利可图的大客户,都已经被中国电信的4008业务、中国联通的1010业务以及众多有一定品牌和服务特色的外包运营商瓜分殆尽,市场已经趋于饱和。铁通把铁通华夏驱赶到这样恶劣的环境里与群狼争食还不算,它自己又推出一项与95105完全相同的4007呼叫中心运营业务,并且在推销声势上完全压过95105。这简直是发誓不让华夏从电信市场挣到钱。在这种情形下,铁通华夏电信业务的业绩年年难看。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17)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升明月

08-05-08 16:01

0
第五篇、长夜尽头是曙光

尽管铁通不合作,何强还是很重视铁通华夏,这毕竟是他踏进电信业大门的一只脚,先踏住了,慢慢挤,总有希望全身挤进门里。同时何强还在寻找新的机会。2005年,新的机会出现了,这一次是和中国卫通的合作。2005年4月22日媒体刊登了下面的报道:
…………………………………………………………………………
寻求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华夏建通入股中寰公司
2005-4-22  华夏建通

2005年4月22日下午,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卫通")与华夏建通集团公司就中寰卫星导航通信有限公司(简称"中寰公司")股权转让在长城饭店举行签字仪式。

作为中央管理的六大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之一的中国卫通,成立于2001年12月19日,下设31个省级分公司,主要企业包括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中国东方卫星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总公司、中国卫星通信(香港)有限公司、中宇卫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邮电翻译服务公司。

为拓展业务,中国卫通与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总公司、北京卫星电信研究所共同投资组建了中寰公司,专业从事卫星导航定位业务。中寰公司依托中国卫通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优势,自主研发和建设的"中寰无限"卫星导航定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位列国家"导航定位产业化示范性工程"之首,该项技术广泛应用于车船监控与指挥调度、智能交通、物流管理、数据采集、语音和信息广播等广大领域。目前,该公司开展的主要业务包括卫星移动目标监控业务、卫星数据通信业务、卫星海上寻呼业务、卫星配货业务、GPS/GSM车辆监控业务和中寰自导航业务等。作为我国导航定位产业发展的领军企业,中寰公司利用中国卫通强大的品牌优势和遍布全国的营销和服务网络,已在北京、上海、天津等20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中寰无限"分运营中心,进行相关业务的开展。中寰公司秉承"诚信为本,客户至上,市场领先,优质服务"的经营理念,将顺应导航定位产业的发展要求,努力向社会提供最优质的导航定位服务,为推动我国导航定位产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此次华夏建通集团入股中寰公司,意在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资源整合组合,达到强强联合。双方将利用现有的技术,发挥各自长项,在通信和互联网增值服务、卫星定位系统等多个方面共同开发,同时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继续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向更标准、更严格的新高度迈进。
┄┄┄┄┈┈┈┈┈┈┈┅┅┅┅┅┅┄┄┄┄┄┄┄┄┄┄┄┄┄┄┄┄

当时由于脱壳还没有完成,股改又刚开始,所以签完字的协议就只好先放一放。直到2007年5月,脱壳和股改两件事尘埃落定,华夏建通发布了如下公告:(为节省篇幅,和上面报道重复的部分内容删节)

华夏建通:入股中寰卫星公司 
2007年5月8日 13:27:20 来源:中国证券报/李文绚
华夏建通( 600149 )今日公告,董事会审议同意公司出资1亿元对中寰卫星导航通信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增资扩股后,华夏建通将持有中寰卫星39%的股权。

增资扩股后,中寰卫星导航通信公司注册资本为13114万元,股权结构为中国卫通集团持股比例为57.95%,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总公司持股比例为3.05%,华夏建通将持有中寰卫星39%的股权。

华夏建通表示,中寰卫星在卫星导航及其相关业务上的独特背景和资源优势为公司产业拓展提供了良好补充,从而形成公司立足于通信领域的主业定位。该笔股权投资具有良好的投资回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十分显著。公司对于中寰卫星的增资扩股是可行的,符合公司发展战略,也满足了公司对于盈利增长的要求。

中寰卫星导航通信公司成立于2004年,目前股东为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持股95%)和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总公司(持股5%),注册资本8000万元。中国卫星通信集团作为中央管理的六大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之一,下设31个省级分公司,主要企业包括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中国东方卫星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总公司、中国卫星通信(香港)有限公司、中宇卫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邮电翻译服务公司。

华夏建通已与中寰卫星股东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和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总公司于2007年4月30日在北京签署了增资扩股协议,华夏建通出资1亿元对中寰卫星进行增资扩股。

中国卫通有关负责人曾表示,中国卫通将一部分股份转让给华夏建通,是为了引进新机制,利用华夏建通在市场开发、企业经营方面的先进经验,强强联合做大卫星导航定位市场。

截至2006年末,经审计,中寰卫星总资产为15,887.42万元,净资产8212.48万元;2006年主营业务收入4571.49万元,主营业务利润1996.78万元;利润总额217.23万元,净利润276.39万元。 

我们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对于投资人来说,一个方便的条件是,在某些领域,只要参考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就可以知道投资的回报。目前在发达国家,卫星导航定位产品和服务,已经是非常大众化的消费了。许多的汽车上,船上,旅行者的背包里,甚至上学的孩子身上,都备有卫星导航定位产品。中国GPS导航的市场潜力巨大。截至到2005年底,中国拥有车载导航设备的车辆不足10万辆,相对于3000万辆的汽车总数来说,普及率不到1%。而日本的汽车车载导航安装率高达59%,欧美约占25%。2006年便携导航市场应该有近5亿元的规模,而随着市场的高速发展及新品牌的层出不穷,预计2007年可接近10亿元。2007年到2008年将是中国导航产业市场迅猛成长的时期。

据中寰总经理吕子平介绍,中寰公司成立三年以来,业务拓展以每年一番的速度在推进,作为公司主业的GPS监控业务,其用户数量预计今年将达到10万户,公司争取3年左右成为相关业务的国内市场“老大”。而明年的北京奥运会也将为公司提供一个发展的良好契机,预计需要安装GPS的奥运车辆大约有5000-7000辆,目前已进入测试阶段。

自从盯上600149以后,为了增加感性认识,老九每乘出租车的时候,都向司机打听安装GPS的事情。据老九了解,北京大部分出租汽车都安装了GPS,每月月租50元。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算了一下,北京共有出租车7万辆,汽车租赁公司有2.1万辆,这些车的月租费一年是5千4百60万元。也就是说,仅北京一地,不算众多的私家、运输公司、旅行社、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只出租和租赁汽车这一块,就有5千多万元的市场。不怪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导航定位产业将是继通信、互联网之后的第三个IT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车载GPS卫星导航服务的发展潜力更为巨大。卫星导航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最热门的投资领域之一。

华夏建通介入这一产业的时机真是太好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所有的发展条件都已经具备了,等于是蛋糕即将烤好,华夏建通不需要再做什么事,只等着分吃了。目前,导航电子地图已经覆盖全国337个城市,导航电子地图覆盖的公路里程总量已达到一百七十多万公里,占全国公路里程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近年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和举世瞩目的成就,航天科技进一步发展,形成对国民经济发展更大的牵引作用,但这一切最终还需要落实在卫星应用上。在卫星制造、发射和应用之间,出现以技术创新为主旨的新的产业动态。我国的卫星导航定位产品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产品出口世界各地,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

具体到卫通和中寰公司,那做得就更加到位。总经理吕子平介绍,依托大股东的资源,中寰公司在未来业务拓展中具备三项业务优势。一是作为中国卫通全资子公司的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总公司是我国电子地图测绘制作的核心企业,拥有我国相对最为权威的电子地图,这一资源成为中寰公司导航定位业务发展的基础保障。二是作为综合信息服务基础的L波段广播资源,目前中国卫通已经拥有了L波段卫星广播资源,今年还获准在北京、天津、青岛、秦皇岛开展地面L波段数字多媒体广播试验,L波段是中国卫通独有的资源,也是今后中寰公司在导航定位综合信息服务领域获得绝对优势的基础性资源。三是中国卫通正在建设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这一系统与导航定位系统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加一种传输各类信息的地面通信网络保障措施,更重要的是可以开发新的应用业务,具备了向专业用户提供按需定制服务的基础。此外,中寰公司研发的导航定位综合信息服务公众平台“中寰无限”,是国家发改委立项的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该平台整合了地面无线通信系统、北斗系统、L波段广播卫星系统、GPS系统等,平台具有的全国地图动态更新功能、全国范围内全程全网统一管理和服务功能以及强大的兼容性和开放性等特点目前在国内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由于中寰公司建设平台的理念是力求打造全国范围内的电信级运营服务平台,因此平台的这些技术特点使中寰公司从本质上超脱于绝大部分导航定位服务公司。据介绍,通过利用这一高技术平台,未来中寰公司除了监控和导航业务以外,还可开通包括气象、物流、交通乃至娱乐购物等多种运动中的广播信息服务,甚至可以为沿海渔市和出海渔民提供交易信息,提高交易效率。“总的来说,目前世界上能将卫星导航和卫星广播两项业务结合起来的公司很少,但我们却有这个技术条件和资源”。吕子平表示。

老九曾经一度疑惑,华夏建通怎么就那么幸运,这块大蛋糕凭什么就让他吃到了?而且入伙费相当便宜,中寰公司39%的股份,二当家的地位,才1亿元RMB。须知当今中国,出得起1亿元的人,不说多如牛毛,起码也多如一牛腿毛。在研究了更多资料后我才明白,华夏建通之所以有资格分蛋糕吃,还是因为有何强的那张大网。

原来,卫通(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是在2001年国务院“5+1”电信重组方案中诞生的,成员包括中广卫、中国东方通信卫星有限责任公司、中宇卫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邮电翻译服务公司和中国电信香港ChinaSat公司。成立时卫通资产只有49.93亿,共有员工360多人。作为一家基础电信运营商,中国卫通在国内市场所占份额仅有0.03%,不但只相当于日后新电信、新网通的零头,就是与铁通的规模比起来也相去甚远。中国卫通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自己的星体资源,和具有信息产业部颁发的卫星转发器出租业务经营许可证。而卫星信道租用业务是卫通主要收入来源,其产品线单一。后来,随着长途通信传输的重点向光通信转移,国家制定了以光纤为主建设长途干线网和城市传输网的决策,随着光通信的迅速崛起,卫星通信的优越地位已经是时过境迁。从性能价格比计算,用户更愿意使用光纤光缆进行信息传输,原先的大客户纷纷撤租卫星信道。在这种情形下,中国卫通原来赖以生存的卫星数据传输业务受到很大冲击,出租卫星转换器的收入很不稳定,很可能整整半年都颗粒无收。卫星通信业务更多地被局限在救援、越洋传输、远程教育和边远地区通讯等光通信一时无法实现的领域。 

在此情况下,中国卫通决定不再将自己仅仅局限在卫星通信领域,而是力图通过多元化战略和天地一体的发展计划,向综合电信和信息服务商转变。在卫通的经营许可证目录上,除了卫星相关业务外,已经包括了ISP和IP电话业务,所以卫通的第一步是以IP电话业务为切入点,出高价从其它的运营商招兵买马,在全国设立13个分公司从事IP电话、宽带接入等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电信业务。可是由于没有网络资源,卫通集团经营IP电话,目前主要形式是租用其他电信运营商的地面资源,做自己的IP电话卡。虽然IP电话领域存在丰厚的利润,但是长期租用别人的地面网络资源对公司今后的发展不利。

除IP电话业务外,更令卫通心动的是移动通信业务。在各种电信业务中,目前,移动通信市场无疑是最肥的一块。(相关资料:据信产部公布的数字显示,从2003年10月移动电话用户数首次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到2007年10月,移动电话用户数与固定电话用户数的差距拉大到16076.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在电话用户总数中所占的比重已达到58.9%。并且移动通信对固网业务的替代仍在不断加剧,使得中国移动与其他运营商的业绩形成强烈对比。中国移动2007年前3季度营业收入为 2584.65亿元,同比增长21.5%;净利润为598.8亿元,增长29.8%;新增用户1728万,平均每月用户净增长约538.1万。中国移动一家的收入几乎是中国电信、网通、联通三家的总和,利润更是超过另外3家的2倍还多。)从技术上来说,开展移动通信业务,卫通没有任何问题,为了从事民用移动业务,卫通一直着手向信息产业部申请移动牌照,但由于卫通不在规划中的四大全业务电信运营商范畴,因而申请总不被批准。然而到2004年3月,紧闭着的大门终于敞开了一道缝。卫通公司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网通和中国铁通一起获得信息产业部批准,开展数字集群试验工作。

数字集群通讯是1970年代发展起来的移动通讯方式,除了具备一般的手机功能,还具备调度功能,是企业、团体甚至家庭呼叫调度的经济型工具。卫通立刻积极起来,在天津、济南、南京三地建设800MHz数字集群商用实验网络,每个城市拥有5万个号码资源。到目前,卫通集团为发展移动通信业务作了较好的技术储备,比如公司的800兆数字集群技术,兼容GMS、CDMA、3G系统。实际上,一般的数字集群业务也不是卫通热心数字集群网络的唯一目的,公司更大的着眼点在于基于数字集群的PTT(Push-To-Talk)业务。PTT业务俗称“一键通”或“一键行”,卫通的“一键行”数字集群手机被业界称为中国卫通亮出的独门兵器。该手机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通信终端,除了与普通手机一样具备通话、发短信、上网等功能外,还具有强大的指挥调度功能,包括群呼、组呼、优先呼叫、VPN组网等,主要用于应急通信、生产调度和公共安全指挥,是一种基于数字集群通信网络的高科技通信产品。济南市行政执法局试用了60部“一键行”手机,该局负责试用业务的王可武对手机功能赞不绝口,他告诉记者,除了手机功能外,这种手机比传统的对讲机优点更多,普通对讲机无法保密,发射功率大,辐射强,而这种手机既可以单独呼叫,还可以编组群呼,互不干扰,采用CDMA技术,绿色环保。普通对讲机距离有限,而这种手机可以覆盖全市。一旦有堵截车辆等执法,可以一呼百应。

搭建数字集群网络,提供PTT业务,以切入移动通信市场,这是卫通的“梦想”,用卫通公司副总裁陈兆滨的话说:“为在国内与国外强化竞争力,我们需要新的方式来生存和扩张。数字干线通信网络,或步话机网络,将成为我们获取成功的关键”。实际上,目前的卫通已经具备了开展数字集群业务的所有物质条件,除了一件心事,那就是自己的网络资源。早在2003年,卫通开展数字集群试验工作之前,就已经在询购全国性光缆网络。当时卫通曾与广东中人(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广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支援地方建设办公室(简称“军支办”)频繁接触,意图购买二者的全国性光缆网络。据说中人集团名下大约拥有5万公里的光缆网络,而军支办手头也至少掌握着2万公里的地面光缆网络资源。(中人集团是在帮助中国联通等运营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也自行搭车铺设了一部分地面光缆网络,军支办的光缆网络同样是施工过程中搭车铺设的,跟何强是一个路子,背景都是国防网)可是中人集团的网络背景是联通,根据同行是冤家的古训,我猜联通绝不会同意附着在自己网路上的网,归属于卫通。而且据说中人集团自己有打算,不能卖。而军支办的网络资源早在2000年就作价20亿元,卖给了中信泰富,后来叫“奔腾一号”光纤骨干网。据说“奔腾一号”骨干网总长3.2万公里,覆盖全国24个省、4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覆盖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近80%。后来由于中信泰富的港资背景,总也得不到信产部的营业牌照,就把“奔腾一号”转卖给母公司中信公司了。于是卫通与中信公司联系,双方曾商谈合作意向,打算将卫星、地面通讯设备和增值电信业务进行合并,成立一个合资公司。当时,中信董事长王军表示,待中信与卫通合作谈妥之后,可以将“大部分运营牌照”给合作公司,并说,要将长城宽带以及“奔腾一号”骨干网络注入到这个公司。当时,两家公司的合作前景被业界普遍看好,因为中信和卫通的结盟优势在于资源有较大的互补性。中信在地面网络资源上有优势,而卫通的长处主要在天上,这样一个“上天”、一个“入地”,中信和卫通就构建了一个通达“海陆空”的电信网络,可以从事包括移动、固话在内的基础业务。但事后,卫通与中信集团的合作并不顺利,专门负责此事的卫通集团副总经理郭浩告诉记者,名义上两家公司在合作,实际上,两家公司的合资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再后来,中信香港股市买壳上市并注入电讯资产,双方合作正式失败。

大概是从那之后,卫通就把目光转向何强了。陈兆滨还说过:“中国卫通目前还在同大陆的厂商和风险投资进行讨论,考虑在国内共同投资组建干线通信网络”。从现在的结果看,这里面说的就是华夏建通。可以确定,与“华夏建通公司出资1亿元对中寰卫星导航通信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华夏建通将持有中寰卫星39%的股权”相对应,还将有另外一个协议,就是华夏建通将携带其庞大的网络资源,与中国卫通合作,共同进军移动通信、IP、ISP等市场。这个协议现在还没有公布,是因为华夏建通目前与铁通有合作协议。但华夏建通与铁通分手是早晚的事,最迟不超过2012年。其实,上面引述的2005年4月22日的文件里已经说得很明确了,“此次华夏建通集团入股中寰公司,意在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资源整合组合,达到强强联合。双方将利用现有的技术,发挥各自长项,在通信和互联网增值服务、卫星定位系统等多个方面共同开发,同时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继续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向更标准、更严格的新高度迈进”。 
升明月

08-05-08 16:00

0
四、故事背后的故事

我推测,当年如果没有铁通的“承诺”,何强大概不会碰 600149 的,因为他的实力不足。把华夏建设与邢台轧辊做个比较就知道了。2002年末,华夏建设公司仅实现收入3170万元,净利润271万元。邢台轧辊却实现了30493.05万元的业务收入以及1686.61万元的净利润。如果要把华夏建设的资产和当年的600149大股东邢机集团的资产相比较,华夏建设就更是小个子。只因为有铁通的大招牌,邢机集团才愿意让出不超过30%的股份给何强的。(相关资料:当时邢台轧辊的郝宝杰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公司未来的主营业务是否会发生变化,现在还不好确定。不过,大股东的电信背景很可能会给公司带来新的变化。尽管目前轧辊生产形势也不错,但公司还是希望新的大股东能够带来盈利性更好的项目。)

华夏建设公司副总经理杨斌,当时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公开表示:中国铁通公司已经承诺,铁通华夏未来可以拥有中国铁通所有电信方面的资质,可以开展铁通公司所有的业务。老九认为,这是不可能胡说造谣的。

由于铁通曾经给华夏建设的美好承诺,华夏建设的大东家泛华集团也是全力帮助铁通,现查到泛华集团的内部红头文件为证: 

泛华建设集团文件  [泛集字(2002)第001号]

各分公司、各部门、各分支机构: 
北京申奥成功及中国加入WTO,给建设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数字化城市、数字化社区、数字化家庭的发展机遇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为促进办公楼宇及社区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中国铁通本着“方案产品化、产品服务化、服务品牌化”的战略方针,充分利用自身全国范围内的光纤主干网和各大中城市的城域网的资源优势和丰富经验,为建设行业、数字化小区及智能化办公楼宇等提供宽带接入、数据传输以及其他相关电信和网络信息方面的增值服务,同时也帮助泛华建设集团各公司提高为用户服务的整体水平。 

为了支持和配合此项业务的健康开展,经研究决定:我集团系统要认真协助并参与此项业务,在各分公司投资建设、工程总承包、设计和施工的工程项目中,凡需建设数字化小区及智能化办公楼宇等工程的宽带接入、互联网接入及电话接入等业务均统一选用中国铁通电信的技术和平台,希望各分公司在收到此文件后与当地的铁通分公司取得联系,推进此项业务的顺利开展,也可直接与铁通华夏电信有限公司联系。 

铁通华夏电话:010-65611878 
铁通华夏传真:010-65610770 

泛华建设集团  2002年1月16日印发

看看吧,这是多么有力而真诚的帮助,要不是为了华夏和铁通的合作,泛华集团凭什么给他铁通打工?

在铁通华夏成立之前,国家就已经有明文规定,类似铁通华夏这种合资公司,必须国有电信企业的股权占到51%,才允许开展电信业务及基础元素出租业务。为符合有关规定,铁通华夏从一成立,铁通就占51%股份。可是就在买壳之前,华夏建设却单方大比例增资铁通华夏,而这是违反规定的,这样做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铁通方面也承诺了实施同比例的增资。增资的目的是为了做大铁通华夏的资产,以达到铁通华夏整体买壳上市所需要的规模。

但是铁通没有履行他的承诺,铁通食言了。食言的结果,铁通华夏没能整体上市,只是属于华夏部分的49%上市。铁通华夏没能拥有中国铁通所有电信方面的资质,也没能开展铁通公司所有的业务,终致处于经营困境。铁通华夏净利润从2003年的2480.88万元大幅下滑至2004年的1129.73万元,而2005年铁通华夏发生了381.90万元的亏损。2006年铁通华夏虽然扭亏,但净利润仅有231.70万元。反观中国铁通,业绩到是年年都上台阶。铁通2002年的业绩,完成了业务收入57.3亿元;2003年铁通公司收入超过70亿元;2004年中国铁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到2006年中国铁通公司全年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54.59亿元,全年盈利首次突破3亿。呵呵,这铁通还真是食言而肥,丫。铁通很精彩,华夏很无奈,“铁通的人做事,摸不准,有时候快,有时候极慢。”华夏的人说。老九说铁通是“好事赶紧办,坏事拖起来”。

由于铁通的变卦,何强接收600149的底气不足,实力不够,新主营业务又撑不起来,变成以小吞大的一锅夹生饭。但何强靠着资本运作的高超手段和强有力的人脉资源,硬把这锅夹生饭给吃下去了。如果前面老九的论述和判断成立的话,今天的何强可能直接控制了600149的40%以上股权。
升明月

08-05-08 15:59

0
第三篇、故事的新角色

当年何强在股市上买壳的时候,哪里会知道后来中国股市会上演股改这出大戏。所以当他施展脱壳术的资本戏法的时候,原先预定的计划,因为股改的影响而增加了许多变数。进入2005年5月以后,由证监会主导的股权分置改革,势不可挡地启动了。何强只能是见招拆招,把脱壳和股改两件事交叉、结合在一起来完成。

通过研究有关资料,我判断何强的脱壳术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是通过担保和借贷,把自己所持的上市公司股权全部抵押,然后用借来的资金大量投资出去,这样把自己搞得黄鼠狼烧蹄子——爪干毛净,蓄意使借贷到期后无法偿还,于是必然执行司法程序。利用司法进行资本运作,可以避免人事上的许多是是非非。变卖掉轧辊部分的资产,卖出钱来归还了欠款,然后自己还能剩下一部分现金。在借贷的时机和规模,偿还期限的安排,计划变卖资产的价格等方面,事先似乎都做过仔细估算。

但是,始料不及的是,这样的设计与猝然发动的股改发生了冲突。股改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而这限定的时间又跟计划脱壳的时间恰好重叠;股改要求非流通股股东以股票或现金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而此时正是脱壳计划中全部股权被冻结并且资金枯竭的时候。所以,要靠何强自己来完成股改是肯定不行了,何强怎么办呢?

何强依靠自己的人脉,又玩了一回资本戏法。何强找了两个朋友来帮他运作,一个是上海华新电线电缆有限公司,另一个就是现在 600149 的新大股东,海南中谊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故事的新角色。

要知道上海华新与何强是什么关系,先看看它是干什么的就知道了:

上海华新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上海华新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由上海电信实业有限公司、上海通信电缆厂和美国康宁国际合资经营,前身为上海通信电缆厂,公司地址:上海沪宜公路1101号,厂区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金额4980万美元,注册资本2820万美元。其中上海电信实业有限公司54%,上海市邮电器材工业有限公司属下上海通信电缆厂占股 36%,美国康宁国际占股10%。

自1993年合资以来,华新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取得了良好业绩。在全国线缆行业中,效益一直居于前列。1996年,经SGS YARSLEY国际认证服务有限公司审核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注册认证,先后获得国家信息产业部通信电缆、光缆产品进网质量认证证书、国家广电总局光缆入网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电缆、光缆入网证书和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产品入网资格。华新产品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在电信、移动、网通、联通、铁通、广电、铁路、军事、石油、电力等部门广泛使用。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已出口比利时、日本、朝鲜、泰国、缅甸、巴基斯坦等国家。

华新光缆产品标志性工程:97年在国家一级干线兰(州)—西 (宁)—拉(萨)工程中成功中标高寒冻土层唐古拉山口—拉萨标段及天浚—循化标段,充分体现华新的质量品牌,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深受原邮电部和总参的好评。 

现在想想何强是干什么起家的?是为总参施工铺设国防网光缆工程起家的,所以何强是上海华新的老客户了。商场上的人都知道,老客户就是老朋友,有事找老朋友帮帮忙,太正常了。

那么海南中谊与何强又是什么关系呢?这从历史和现状两个方面可以窥知一二。
首先,还是先看看海南中谊是干什么的:
海南中谊创建于2004年7月,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公司主营:国内外工程承包、组织国内外商务考察、派遣各类劳务人员,举办海外非贸易企业、实业开发、旅游项目开发经营、承办国际学术交流,房地产开发经营,进出口贸易。 

再看何强的简历,他曾经担任中国华阳技术贸易集团公司副总裁,泛华集团公司副总裁。那中国华阳和泛华集团是干什么的:

中国华阳技术贸易(集团)公司(简称华阳公司),创建于 1984 年,是由原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批准成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综合性大型国有企业。除在国内拥有众多专业公司外,在日本、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均设有分公司或代表机构。1993 年并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此为开端,企业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 公司拥有国家赋予的出国任务审批权;外贸流通经营权;组办境内外经贸展览会和从事对外经济合作业务的资格,开展了以下主营业务: 
国际经济合作、进出口贸易、国际人才技术交流、举办国内外展览会、劳务输出、高端培训、资产拍卖、商务旅游、咨询服务、化工清洗剂销售、高效生态农业、环保产业开发。 

泛华集团是国家建设部原直属企业,是为探索中国建筑业改革,并为实践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而设立的现代化企业。泛华集团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核心经营理念,致力于城市经营产业,从事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的投资、建设、运营,打造城市建设发展商和建设领域系统服务商。经过多年的发展,泛华集团已经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和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拥有分公司、子公司、专业公司、控股公司及成员企业 50 余家。
泛华集团拥有国家建设部颁发的众多高等级特许从业资质和资格,包括30 余项不同专业设计和施工资质,涉及工程咨询、设计、监理、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装饰工程、国际工程等多个领域。

请比较一下三个公司的经营内容,可以联想到什么?海南中谊这个小公司的主营中,国内外工程承包和房地产开发经营这两项,需要从泛华集团得到支持;其他各项则需要华阳公司的扶持。而何强正好当过泛华集团和华阳公司的副总裁。说实话,老九很怀疑这个海南中谊里是不是有何强私人的股份。这是从历史方面的考查。

再从现实方面考查。海南中谊的一个主要股东是万利达公司,万利达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于1984年,是以研发、制造及销售消费电子产品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产品有数码影音、移动通信、环保小家电、新能源、汽车电子和医疗电子六大主导产业,是中国电子百强企业之一。万利达与何强最近的一次生意是:华夏建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世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持有其90%的股权,下称:世信科技)于2007年6月28日与北京越洋互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下称:越洋互动) 签订了社区大屏幕系统销售合同,合同总金额约7350万元人民币,合同自2007年6月28日起开始执行。同日,世信科技与万利达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液晶显示屏设备采购协议,合同总金额约2940万元人民币。所以,何强是万利达的大客户。并且由于华夏建通即将持有中寰卫星导航通信有限公司39%的股份,而万利达拥有生产GPS导航产品的数十条生产线,具备120~280K/每月的生产能力。将来万利达必将还要仰仗何强推销其大量的GPS导航产品。

综上所述可以判断,何强与海南中谊的关系非同一般,甚至可以说何强对于海南中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下面考查这两个朋友在何强的股改计划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完成股改的必要条件是,非流通股股东要把自己的一部分股份支付给流通股股东,以此换取非流通股上市流通的权利。这件事必须由持有最多非流通股的第一大股东主持。可是原第一大股东华夏建通集团拥有的全部非流通股,按脱壳计划都要求被冻结,因而无法支付股份给流通股股东。于是何强要通过资本运作,“制造”出一个新的第一大股东。

第一步,首先是降低自己的持股比例,以便把未来的新第一大股东让到上面去。注意,股份何强还是要控制的,只是名义上变成别人的而已,这就需要找个可靠的人家,把一部分股票寄存在那里,何强找了老朋友上海华新。上海华新早在2004年7月20日,就已经通过法院冻结了1500万股华夏建通股票,这是友情冻结。股改开始后,2005年8月8日再次通过司法程序冻结了华夏建通国有法人股股票计30635600股,并于2006年3月28日经拍卖使华夏建通集团公司持有的公司国有股2000万股过户至华新公司。

一段小插曲:

华新公司后来把这2000万股又卖给恩平市同和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了,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不替何强好好拿着,反到给卖了?嘿嘿,不用急,象“同和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这种公司,老九自己给它起个名叫“资本周转公司”。它的使命就是替由于某种原因,需要把资本暂时转移到别处的公司,提供一个资本临时存放处。看看我查到的这个公司的资料:

恩平市同和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开业公告  
转贴自:恩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企业名称:恩平市同和农业投资有限公司
注册号码: 4407852000077
经营地址: 恩平市新世纪花园B幢1307房
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张寿清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电话:7729299
注册资本:3.0000万元  (*老九注:3万元就敢买2000万股华夏建通)
经营范围:开发、种养殖:家禽、淡水、经济林。
成立日期:2006-03-29 00:00:00.0
企业状态:登记成立 

请注意它的成立日期,2006-03-29,华新公司前一天过户到手2000万股股票,第二天它就成立了。华新究竟是什么时候把2000万股卖给它的,到处都查不着,只知道是卖过。卖是卖过,可一直也不办过户手续,所以华新公司还一直拿着这2000万股,一直拿到华新公司替它表决,通过了600149的股改方案并实施股改之后,才出现了一个华夏建通的公告,说是“恩平市同和林业投资有限公司起诉恩平市同和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恩平市同和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将其买受的,原上海华新公司持有2000万股华夏建通限售流通股(注:拍卖成交后,恩平市同和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未办理相关股权过户手续),抵偿欠恩平市同和林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借款”。从此之后,上海华新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才不再持有本公司股份。看着就象玩过家家,可为什么要玩一回过家家?不知道,水太深了。有兴趣关注的话,以后兴许能知道。

言归正传。

第二步,海南中谊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出场。由何强牵线,让海南中谊和原第二大股东中钢集团协商,以12,450万元的价格买下中钢集团所持有的华夏建通公司49,740,200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6.27%),成为新的二股东。中钢集团怎么会那么配合何强呢?当然是有好处啊。本来中钢集团在乎的是邢台轧辊的资产,对600149的壳不感兴趣,记得前面提到中钢集团购买“邢台轧辊分公司二、五分厂相关的机器、设备等资产”的价格吗?11535.20万元。那么现在把600149的股份卖掉,一来一往,中钢集团等于不花一分钱,白落了邢台轧辊的资产。另外事成之后,何强还有一份大礼相送。

第三步,海南中谊有了股份之后,终于可以发布股改方案了,股改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2007年1月17日,S华夏通公告,中钢集团已与海南中谊于2006年12月18日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中谊国际将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同日,S华夏通公布董事会临时会议决议公告及股权分置改革说明书摘要。

2007年1月26日,发布沟通结果公告,对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部分内容进行调整。

2007年2月12日,公告海南中谊受让中钢集团所持有的公司49740200股股份的相关事宜已获得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文件的批准。

2007年3月5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以资本公积金向流通股股东转增股本并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议案。   

2007年3月12日,S华夏通(600149)发布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公告。
公告内容如下:
华夏建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实施本次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为:流通A股股东每持有10股流通股股票将获得转增股份6股。流通A股股东本次获得的对价不需要纳税。
股权登记日:2007年3月13日
除权日:2007年3月14日,因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涉及利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根据有关规定,在股权登记日次日对公司股票作除权处理,并计算除权价。
对价股份上市日:2007年3月15日,公司股票当日复牌,当日A股股价不计算除权参考价、不设涨跌幅限制、不纳入指数计算。自2007年3月15日起,公司A股股票简称改为“华夏建通”,股票代码保持不变。同时作出承诺。 
承诺事项: 
(1)法定承诺公司全体非流通股股东将根据《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履行法定承诺,即全体非流通股股东持有的华夏建通股份自本次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之日起,十二个月内不上市交易或转让;持有华夏建通股份总数百分之五以上的非流通股股东,在前项规定期满后,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数量占华夏建通股份总数的比例在十二个月内不超过百分之五,在二十四个月内不超过百分之十。
(2)其他承诺对表示反对或者未明确表示同意华夏建通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非流通股股东,若其在本次改革方案实施股权登记日起至《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规定的非流通股股份禁售期满日止向华夏建通要求偿付其在本次股权分置改革中因定向转增而使其股权比例下降所对应的股份,则海南中谊承诺:海南中谊向该部分非流通股股东偿付其在本次股权分置改革中因定向转增而使其股权比例下降所对应的股份。同时,海南中谊偿付上述股份给该部分非流通股股东后,视同海南中谊代该部分非流通股股东在本次股权分置改革中做出了对价安排,因此被代付对价的非流通股股东在办理其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上市流通时,须向代其支付对价的非流通股股东海南中谊支付所代付的股份,并取得海南中谊的同意后,由华夏建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出该等股份的上市流通申请。本次提出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动议的非流通股股东建通集团、海南中谊(潜在非流通股股东)、洪都航空、上海华新已出具相应承诺函。

第四步,让海南中谊变成第一大股东。
2007年5月16日,华夏建通(600149)公告,近日,公司接公司第二大股东海南中谊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通知,通报其通过参加由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委托中联国际拍卖中心有限公司组织的转让股权的公开拍卖,而获得公司24,317,800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6.40%。
海南中谊原持有公司49,740,200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3.08%,此次股权受让后,海南中谊持有公司74,058,000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9.48%,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至此,华夏建通的股改全部按时完成。再不久,等到脱壳计划完成后,何强如约赠送中钢集团一份大礼——比利时贷款。这比利时贷款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等于是一块唐僧肉。比贷款均为无息贷款,还款期30年,含宽限期10年,与出口信贷混合使用,生效总金额83.1亿比郎(贷款42.6亿比郎)。比利时一般不派专家对贷款项目进行评估,手续比较简单。

友情提示:600149股改是完成了,但是股改的结果对我辈小散股民的影响还没有完。600149的共计18144万股非流通股票,将分三年,分批获得上市流通资格。
其解禁安排是:  
2008年3月15日,将解禁8364.20万股。其中,海南中谊1900.80万股,华夏建通集团1900.80万 股,上海华新1900.80万股,洪都航空1900.80万股,邢台顺达工贸576.00万股,河北省信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185.00万股。
2009年3月15日,将解禁5545.42万股。其中,海南中谊1900.80万股,华夏建通集团1900.80万股,洪都航空1644.62万股。
2010年3月15日,将解禁4234.38万股。其中,海南中谊1172.42万股,华夏建通集团3061.96万股。 
升明月

08-05-08 15:59

0
第二篇、脱壳的故事

开弓没有回头箭,何强既然已经一脚踏进了资本市场,那就得继续干下去。

2003年1月10日,邢台轧辊公司与华夏建设签订《资产置换协议》,公司以合法拥有的部分轧辊类经营性资产与华夏建设合法持有的铁通华夏电信有限责任公司49%股权权益性资产进行资产置换,差额部分以现金方式补足。

2003年3月25日,何强正式入主( 600149 )邢台轧辊。

2003年4月3日,资产置换完成。华夏建设将它在铁通华夏所持有的49%股权以及另外约9000万元通信类经营性净资产置换入邢台轧辊,同时受让邢台机械轧辊(集团)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公司8863.56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份的29%的股权。成为邢台轧辊的第一大股东。邢机集团持有公司国家股4974.02万股,占公司总股份的16.27%,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洪都航空持有公司3545.42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份的11.6%,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

这一时期上市公司的主业仍然是轧辊,铁通华夏还没有开展电信业务。

2003年6月12日,以通讯表决方式召开三届十七次董事会 ,决定设立上海分公司、北京分公司。

从后来发生的事情往前看,这一步是何强为脱壳所做的准备。

2003年7月8日,邢台轧辊股份有限公司三届十七次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与上海中沪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上海共同出资设立世信控股有限公司事宜已经完成工商注册登记,该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公司以自有资金出资4500万元人民币,出资比例90%,双方均以现金方式出资,营业期限:2003年7月3日至2023年7月2日。

我判断设立这个“世信控股有限公司”是为了以后用来替换“邢台轧辊”的。因为在何强的计划中,轧辊最终是要“淡出”的,当轧辊这个“内瓤”与600149的“外壳”脱离后,需要有新的“内瓤”来填充,否则600149本身就没有经营主体了。铁通华夏是参股,不能算是由600149这个上市公司经营的。这个子公司成立后,为了给它确立主营业务,上市公司三次变更经营范围,2003年9月25日召开2003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变更公司经营范围的议案。将公司的经营范围变更为:各类轧辊的设计制造及销售,大型铸、锻件的生产销售,机械设备及备件的设计与制造,钢锭、钢坯、钢材、生铁的生产与销售,设备安装与修理,劳务协作;电信网络运营与维护;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外部设备和耗材的开发、生产与销售,计算机网络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与培训、技术服务、技术转让;通讯设备及器材的销售;房地产开发,销售、出租自行开发后的商品房及商品设施;实业投资、股权投资、投资管理、受托经营;建材石材加工与销售。其中,前半部分是原来的业务,从“电信网络运营与维护”开始是增加的经营范围。2003年12月26日召开2003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又增加了“商品房、商用房销售代理”。2004年5月12日召开2003年度股东大会,经营范围又增加了“家用电器;机电产品;国内贸易”。这些都是给世信控股有限公司提供的备选业务。最终确定的经营范围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系统集成行业产品的设计、开发、销售、维修及其他配套服务;信息技术、计算机软硬件专业领域内的科技经营业务;国内贸易”。(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2004年6月4日正式核准)
共同出资设立世信公司,出资占10%的这个上海中沪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老九查不到它的资料,不过从它的名称及出资比例来推测,有点像是一家专业投资公司。何强让它搀和进来,今后会讲出什么故事,现在没法知道,先放着吧。

2004年5月12日,召开2003年度股东大会,通过公司与邢台机械轧辊(集团)有限公司关联交易的议案:同意自2004年度起将公司轧辊事业部业务调整为专业轧辊加工业务,同意与邢台机械轧辊(集团)有限公司签署的《委托加工协议》,并依协议与邢台机械轧辊(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关联交易。

这是将上市公司内轧辊加工业务单独分离出来,便于整体剥离。

2004年6月3日,公司注册名称变更为:华夏建通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6月15日起,公司股票简称变更为“华夏建通”,公司股票代码不变。

同时,600149的第一大股东,何强的华夏建设也改名叫华夏建通集团了。改这一个“通”字,老九认为不仅是因为这时铁通华夏有了95105呼叫中心业务,正式进入了电信业,而且也表达了何强坚决进军电信市场的决心。

2005年6月15日,在2004年度股东大会上,决定将公司注册地址由河北省邢台市迁往北京市,并成立个轧辊分公司,留在邢台当地。

这标志着脱壳动作开始了。

2005年7月20日,公司的注册地址变更为:北京市东三环中路9号富尔大厦02-04房。
2005年12月20日召开200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定将公司注册地址迁往上海市南汇区。

为什么不直接去上海,而要从北京转一下呢?这我真的不懂,反正是事先计划好的(看看2年前设的上海分公司、北京分公司)。

2006年4月22日,华夏建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接到第二大股东邢台机械轧辊(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邢台机械)通知,通报其产权所有人邢台市国资委已与中国中钢集团公司正式签署产权整体转让协议。此次产权转让后,邢台机械的股东由邢台市国资委变更为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接收轧辊“内瓤”的角色出现了。怎么步调这么协调?难道何强早就跟中钢集团约好了?真不敢相信。

2006年5月24日,依据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下称:中钢集团)与邢台市人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邢台市国资委)签署的《邢台机械轧辊(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邢机集团)产权整体转让协议》,邢台市国资委将所拥有的邢机集团100%国有产权转让给中钢集团。本次产权转让完成后,邢台市国资委将不再持有邢机集团股权,进而不再控制由其持有的华夏建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夏建通)股份,邢机集团将变更为中钢集团持有100%股权的国有独资公司,成为华夏建通第二大股东邢机集团的实际控制人。

2006年8月10日,华夏建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接第二大股东邢台机械轧辊(集团)有限公司通知,通报其名称已变更为: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

2006年8月28日,华夏建通公司注册地址迁到上海。变更公司注册地址及联系方式如下:公司注册地址:上海市园中路451号9号厂房。公司办公地址:上海市打浦路1号金玉兰广场1103室,邮政编码:200023

2006年12月7日公告,华夏建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收到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广州分行(下称“广州分行”)通知,公司在广州分行借款逾期一案,现广州分行已申请强制执行,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下称“广中院”)已查封了公司邢台轧辊分公司二、五分厂相关的机器、设备等资产。要求公司务必于2006年12月5日前归还所欠贷款,如逾期未还,广州分行将申请广中院对查封的全部资产进行拍卖处置。

2006年12月15日公告,鉴于华夏建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广州分行(下称:广州分行)借款本金5353.63万元,利息535.1149万元,现已逾期,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已查封了公司邢台轧辊分公司二、五分厂相关的机器、设备等资产。公司于2006年12月13日与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下称:中钢邢机)、广州分行签订了《协议书》,三方协商同意将公司邢台轧辊分公司二、五分厂内的全部机器设备及配件等资产出售予中钢邢机。同日,公司与中钢邢机就上述出售资产事宜签订了《资产转让协议》,以交易标的的评估值11535.20万元作为本次交易价格。《协议书》及《资产转让协议》经过公司股东大会批准通过后,广州分行将协同办理相关查封资产解封程序,前述资产出售价款中的5353.63万元用于归还公司拖欠广州分行的贷款本金。本次出售资产构成关联交易。

中钢集团居然是以打官司的方式接收的,是何强故意搞成这样的吗?简直妙到匪夷所思。这是06年底的事,紧接着在07年初,中钢集团又把自己所有的600149的股份,一股脑卖给了中谊国际。自此邢台轧辊与600149干净、彻底、全部断绝了一切关系。

2007年7月17日董事会决议公告,华夏建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7月16日以通讯表决方式召开五届三次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如下决议:
一、同意注销邢台分公司。
二、同意将公司在中国工商银行河北分行的比利时贷款转贷给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

脱壳行动至此全部完成了,何强拿走了600149的壳,中钢集团拿走了邢台轧辊的瓤。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