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以市盈率为例,思考估值问题

08-03-30 01:19 2679次浏览
ylxwyj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拜读了saf8221的《我们是如何认识世界的》一文,觉得非常有价值。我也不揣浅陋,在其项下,以市盈率为例,谈谈自己对股票估值的思考。

投资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估值的问题。如果你的估值合理,你的投资就能在一个合理的时间段内,给予合理甚至是丰厚的回报。这不仅适用于长线、价值投资,也适用于短线、技术分析。

从市盈率看,在牛市的时候,需要适当调高对市盈率的估值,比如在合理市盈率的上限15-18倍时,仍可以加仓,直至更高的一个看起来非常不合理的价位,例如,22倍左右再卖出;在熊市的时候,需要适当调低对市盈率的估值,比如在合理市盈率的下限10-12倍时,仍保持轻仓,直至更低的一个看起来非常不合理的价位,例如,8倍左右再买入。

但是,有一个新问题,例如,A股哪怕在熊市(2002-2005)的时候,市盈率也非常高,为20-30倍;又例如,周期性行业,在行业萧条期,行业的整体市盈率可能高到20-30倍,而当行业进入繁荣期,市盈率可能反而会降低至10倍,甚至更低。

例如, 1997-1999那几年鞍钢每股收益只有7、8分钱(鞍钢97年12月上市的吧),即使你已最低价2.78元买到,静态市盈率以高达40倍,钢铁股40的市盈率难道不是远远高估了吗?那几年40倍市盈率也算低的,因此如果看静态市盈率,根本就买不到未来的好股。

又例如,唐钢在1997年,市盈率一直就只有10来倍,反正相对是最低的之一,大批散户买进,根本没大的行情。大盘跌它跌得更快,我记得有人是11块多买进7块多割的。

我认为,这个问题,主要涉及到全球经济和股票景况两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先从两者的现状分析,就存在四种情况:

1、经济好(企业盈利高),股市更牛,那么市盈率偏高;

2、经济好(企业盈利高),股市熊, 那么市盈率偏低;

3、经济差(企业盈利低),股市牛, 那么市盈率偏高;

4、经济差(企业盈利低),股市更熊,那么市盈率偏低。

事实上,人们往往还会对经济形势和股票走势作出预期的判断,并以此为依据调整对当前市盈率是出于高位还是低位的判断,造成事态更加复杂。从而导致单纯的实际市盈率(基于财务报表的利润数据)和预期市盈率(基于分析员对行业盈利的预期数据)都无法正确反映股票价值,无法合理评估投资机会的困扰。

第一,首先要判断股市的大势是什么。

从道琼斯百年的指数图可以看出,股市以15年为一个大体的行情。15年大涨(1950-1964,1982-1999)之后,跟随着15年的平台调整(1935-1950,1966-1982,2000-??2015??)。

如果你认为资本回报率不合适,可以考虑去投资稳定的国债。虽然,从长期看,国债跑输股市,但在某些年份,却是相反。

第二,从长期投资的角度考虑,我们应该坚持两点:

1、在股市处于熊市的时候买入。

但要记住,行情不会一天走完;要注意熊市的三个阶段,在第三阶段,股市处于绝望气氛,股票价格半死不活的时候买入。(市盈率可以偏高,甚至对于周期性行业来说,是越高越好,或者负数。)

2、在经济萧条、通货紧缩的时候买入。

这时的市盈率也会由于企业盈利下滑,而显得过高。但是,不应害怕,从根本逻辑上说,股市投资者天生是乐观派,认为“明天会更好”。一旦经济好转,盈利上升,自然而然,市盈率也就下来了。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市盈率偏高时,往往是股市投资或买入的好机会。我想这违背了“市盈率”这个指标当初设计者的本意,变成了一个反向指标。呵呵,恰恰与索罗斯的“反身性原理”不谋而合。
打开淘股吧APP
0
评论(5)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gene

08-03-30 16:27

0
道指和经济增长背离的情况,林奇他们的书里面多次提到,这里就不考证了。

至于市盈率这个东西,不仅短期是个浮动因素,长期也是个浮动因素。
茅台,万科这些东西在05年的市盈率很低,那一段时间内,整个A股平均市盈率也并不高。不知道“02-05年市盈率非常高”这个结论从哪里来。以地产股为例子,回头翻翻05年券商的报告,06年地产股就算最高溢价也就给了12倍。

所以我一直都说,市盈率是一个婊子,需要的时候拿出来搞一下,不需要的时候就找个理由踢掉。

如果说到30年的周期,说句老实话,A股2000家企业,能活过15年的我看就寥寥无几,别说30年了。如果买指数,30年如何震荡也会是个“单边上扬”。也没有太大的讨论意义。

另外,我不是个短线操作者,波段操作一直是我的弱项。
ylxwyj

08-03-30 12:23

0
Re: gene 

我同意你关于“所谓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是伪真理”的观点。从短期角度看,股市景况和经济状况往往是相背离的;我认为这和股市停留在合理市盈率区间内的时间总是很短,基本上是一个道理。

我的解释是,对比相对说来发展比较稳健的实体经济,股市的情绪波动剧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处于一种非理性的状态,时而过度亢奋,时而过度萎靡。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是否就能考虑用实体经济发展的速度,作为衡量股市估值的一个标尺呢? 这个标尺,是否能显得比市盈率更可靠,更具备可操作性?

中国经济从改革开放至今,基本上保持单边上涨的趋势,这一点我想大家应该还是会认同的。 根据你上面提供的GDP数据,我以上证A股1996年収于1000点为准,累计得出,2007年的合理数值应该在2687点,而2008年以预期8%的GDP增长计算,年底合理的指数在2902点。我承认,这种算法很粗,有太多的细节没有考虑进去,但毕竟给了我们一个基本的判断。如果这种想法是大体合理的,那么熊市到来,2008-2009年,随着大小非解禁,保守地说,股指应该能够见到2500点。

用经济衡量股市,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长到我前文所说的15年左右一变,30年左右一轮回。我想,我们大多数人一辈子也经历不了几次。

中国的经济发展得晚,经历少,整体还处于强劲的上涨期;中国的股市开得晚,没有那么多的历史数据供我们研判;同时,中国股市的机制(政策面,无做空)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股市的走向,使得原本复杂的图像看起来更加扑朔迷离。

我手边没有美国股市的GDP与道琼斯指数的对比图,但是我看过香港GDP和恒生指数的对比图,总体看来,GDP逐年上涨,恒生指数在它的上下剧烈波动。

另外,你说的可操作性差,特别是“市盈率短期浮动因素和股票的价格相关。三个月内,就能让你的市盈率发生巨大的变动”。 我认为,这里面最主要的问题是,你我选择的时间段不同,我是以一个30年左右的周期在看,而你是在3个月的时间内看。即使以波动剧烈的中国股市而言,3个月可以走出一波行情,但无论如何也走不完一个完整的牛熊市吧。

我想,我的思考方式,和我的投资理念有关。我喜欢抄冷门,静静地守着,像个老农看地里的麦子一样等他慢慢涨起来,这种感觉很好。短线操作,打波段,我的心脏受不了。

最后,感谢你有价值的回复。
gene

08-03-30 10:21

0
目前流行的很多谎言中,比较大的一个就是,所谓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
事实表明,股市周期和经济周期无关,在一些年份相同,一些年份不同
当然,从50年或者更加长远的角度来看是合拍的

我国十年间GDP增长率,从97-07,分别是
9.3; 7.8; 7.6; 8.4; 8.3; 9.1; 10.0;  10.1 ; 10.4 ;  11.1 ; 11.4
我国沪市股市分别在
97年,99年,01年,07年见顶
深市还要有不同

由此可见,“在经济周期的底部买入”这个提法,看似合理,其实可操作性很差。

至于第二个市盈率高买入,低卖出也是一个看似有理,实则没法操作。市盈率短期浮动因素和股票的价格相关。三个月内,就能让你的市盈率发生巨大的变动。

至于周期性行业所谓低卖高买,配合比较好的就是本周期内证券金融业,而大家津津乐道,一举例就条件反射般提到的钢铁行业,股票周期和行业周期有关么?嘿嘿嘿

如果投资真的就是说起来的那般容易,人人都是巴菲特了
大旗

08-03-30 08:49

0
就我自己个人认为,PE只能是看短期的,可能是3个月时间,因为3个月时间能把一个股票由低PE炒到高PE达到某一价格,然后用这个价格除以未来估计的每股收益得到未来PE,如果未来PE比现在更高,那么这个股票完全没有投资价值。
daydayup

08-03-30 08:29

0
其实,股价是隐含未来成长性预期的一个函数,市盈率不过是比较方便运用的一个而已,只需要它未来的实际成长能够高于当前普遍预期,股价就有向上拓展的大概率。
除了PE,为什么有人用PEG?PEG为何又要等于1?用什么值根本不重要,对未来成长的预期能力才重要。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