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股市和实体经济,特别是细化到单个公司的盈利能力上看,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市场在2000-2005年之间的增长是比较良好的,高增速低通胀;相反到了2006年以后,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人工成本的提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朱三角的劳动密集型公司都面临着转型或内迁的问题。同样,从贷款方面也可以看出,2006和2007年的工业贷款数额都有所下降,而商业贷款、农业贷款和个人贷款的金额有明显增加。(具体数据可以去看人民银行的网站,虽然有水分,但大方向应该是准确的。)而国内的股市,大家都知道2006-2007年是一个典型的牛市。那么这么看,我们的股市大体是滞后于实体经济发展的。
2008年,毫无疑问,今年的出口增速比然放缓,国内的需求拉动估计也有限(住房、医疗和教育已经耗去了居民的大部分资财;逐步提高
农产品价格,增强农民的消费能力,很可能是下一个重要政策。);那么如果国内经济在今后两年转型不理想,国家只能继续靠加大基础建设来拉动经济发展了。从这一角度看,我对2008-2010年的国内经济并不看好。此外,资金面上,由于国家抽紧银根,目前,各企业已经明显感觉到了贷款的困难,而老百姓也发现现在在股市赚钱已经不容易了,因此,慢慢的资金会呈现净流出的状态。因此,我认为国内的股市会进入一个熊市。
而美国方面,次级贷问题的根源,我认为有两个,一是全球的热钱,或者说闲置资金在不断增加,为了消化这些资金,金融家们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金融衍生产品,包括次级贷。二是次级贷的主要受害者,从目前看是消费能力比较弱的美国少数族裔,和无法收回贷款的银行和对冲基金。虽然,次级贷的总市值大概在1.3万亿美元左右,而且可能有70%-90%会成为不良债务,但是和市值超过20万亿的衍生产品(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估算),是一个比较小的数字。据有关分析,次级贷的违约高峰期应该在2008年的3月份,而美国政府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救助实际受害的贷款者,我个人预计情况将有所好转。
从资金面上看,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新兴市场,今年的开局都不容乐观,部分的资金正在回流美国。此外,由于美国有做空机制,整体的市场表现,包括市盈率等还是相对正常的,远低于国内的A股。因此,我个人认为,美国的市场开始进入了调整市,而不是熊市。
最后,我认为,国内虽然进入熊市,但是牛熊转换的频率很可能会加快,不会再出现像过去那样5年一轮回的情况了。毕竟老百姓的闲置资金还是多了,买房又太贵,通货膨胀也厉害,最关键的是,理财的意识要比以前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