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阔天地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最近想了想,觉得还是更新一下比较好,以前很多东西不成熟,过一阶段,总结一下,相互交流,也有助于自己的提高。
1.对市场走势的理解/大资金的逻辑>>个股逻辑≥K线形态=K线组合图形≥分时的细节(是否有大资金引导、驱动,借此反推个股内部逻辑)>分时“强度、力度”
2.买卖本身是通过筹码交换观点,手法本身不是限制。
人家都说,重要的是“逻辑”、“理解力”,往细一点说。
其实,也有个梯度顺序:对于市场走势脉络的理解>个人逻辑>个股状态。
或者说,是现实(市场结果)和个人想法(逻辑)的先后顺序。
市场的结果先于个人想法,个人想法先于个股走势。
其实也就是说,通过对市场的观测,来形成自己的想法,然后去验证个股,市场的结果在先,个人的想法在后,个股的走势更后。
3.观测变化,而非局限结果。
目前想到的“观测变化”,里面有三点内容。
分歧、一致,强弱转换,亏钱效应与赚钱效应。
这个也再多说一点,只讲“分歧、一致”,抛砖引玉,同时也便于理解。
对于单根K线,上下影线是分歧,平头是一致;
对于分时(涨停部分),烂板是分歧,封板是一致;
对于成交量,放量是分歧,缩量是一致。
举个每天都看得到的例子,个股早盘封板,中间烂板至尾盘。
其实仔细想想,如果是早盘一直没封/早盘烂板,中午封板一直到尾盘,极端一点的,这两个票当天成交量相同、买入/卖出的人数相同,封板的累计时间也相同。
但其实,大家都会对尾盘封板一直能保持“一致”的票更加高看一眼,分歧转一致嘛。
后手的人有更多的选择,但他们选择了为先手的人买单,可以推测,个股是有一定“价值”在里面的。
其实讲的,也是“预期”。
当然,这个只能是初级的预期,被分时所牵引,其实这种人,同时也会被情绪所牵引。
4.仓位控制。
这一点我做的一直都不好,目前想,原因主要是自己水平没到,同时盈利又不足以让自己获得心态上的平衡。
仓位控制,其实是通过仓位,来获得交易先手的主动性,和个人仓位、资金的流动性。
通过仓位的管理,会让我们更接近自己的“系统”,而非“情绪”。
毕竟,分仓以后,不得不面对的,其实就是概率与自己的真实水平,逐渐接近了。
减少运气成分,逐渐的接近自己的系统胜算,同时,通过分仓来获得主动性,把握住次日的机会,获得交易的节奏。
想了很多,没个一时半会儿,根本写不完。
工作又在催...暂时先写到这里,以后有机会再补。
最后一点,短线(甚至有人是今买明卖的“超短”),目的是盈利,是赚钱,不是为了短而短,尤其是目前的行情节奏,理解行情的脉络,理解个股的逻辑,看长做短,才能有希望,否则只能反复被分时图形,和自己不成气候的“技术”牵引,在不停的割肉过程中,折损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