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 建是由2019年春提出,以5G 特高压 工业
互联网 人工智能 这些为方向,最重要的就是5G建设。
而5G实现需要建设传输基础上的大量基站,需要大带宽,而终端实现基础需要大量数据中心。
看了一些专业性报告都说5G终端实现基础是用户直接访问数据中心云端,而非是数据传输到本机。所以数据中心建设才是重中之重。
那么5G网络的实现就需要各个城市大量本地数据中心建设,如果用外地数据中心则依旧会有延迟,目前数据中心与用户之间每1000千米延迟10毫秒。就算数中心与数据中心互联,也需要覆盖本地的数据中心。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5G网速下外地数据中心与本地用户延迟到底可以减缓多少?我找了许多资料,说5G无法改变数据中心太远的问题。这里存疑。
那么我们就假设,5G不能改变数据中心太远的问题,那么5G建设就需要大量本地数据中心。这也是目前数字地产的由来,数据中心本身需要大量用地,用电,所以新基建最重要的除了5G 基站就电力建设,特高压建设。没有电力特高压建设,数据中心为基础的5G 建设无从谈起。所以特高压 电力改革也是首要趋势。
目前北京上海出于环保本身就有用地限制与规划,数据中心不能扩张。大城市人口流量高的,当地数据中心上架率就高,严重供不应求。利润也就自然要比其他城市高。
那么如北京,上海,深圳的数字中心就相当抢手。
北京地区自建IDC数字中心,数上市公司
光环新网 最多,用地机房全是自己的。然后就是
鹏博士 ,其次是
奥飞数据 。 可以说奥飞数据虽然在北京自己建的数据中心不如光环新网多,但是营收却有光环新网一半多。光环新网年报IDC业务营收7个亿,5万个机柜。 而奥飞数据年报IDC业务营收4个亿,机柜却不过万。而且奥飞数据拿着增发钱还有利润,又在廊坊等北京周边地区跑马圈地扩建数据中心。可见在北京地区大有赶超行业大哥趋势,所以昨天我说奥飞数据低估了。而奥飞数据又是华南地区数据中心龙头,起家以深圳为首,当前发展势头正猛。
最后就是
数据港 ,数据港数据中心不是自己建的,毛利率上就会少很多。背后阿里不仅出地而且出钱,数据港只是运维。主要也就坐镇杭州,还有上海。发展有点故步自封的意思。
而万国和
世纪互联 则是国外的企业,不在上市公司研究范围之内。
这里面,无论是在哪,被称作数字地产的,一定是自有用地,自己开发的数据中心。然后主要出售租赁业务,一般互联网公司客户一旦签约则基本上不会更换,所以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的5G时代,数据中心业绩趋势都是不可逆的。
所以自建的租赁商才是最值钱的数字地产,而北京上海深圳地段,则更为稀有。
这里面北京有光环新网,深圳有奥飞数据,上海有
宝信软件 ,鹏博士等。可以说这几个是核心。
同时数字地产模式让压抑的传统行业感到有利可图,许多传统行业纷纷转型。如
沙钢股份 收购国外的数据中心,
杭钢股份 转型数据中心业务。
龙宇燃油 石油干不下去了看起来,旗下子公司发展转型数据中心业务与阿里签了大单。宝钢有一片本来炼钢厂用地,因为环保问题该用地改建数据中心,让旗下宝信软件去做了。这里面传统行业转型最看中是否是自己拥有土地?地段在哪?比如宝信软件地段在上海,就比较厉害了。
而这里面租赁商也是屈指可数,光环宝信奥飞鹏博士是核心地段上面说过的,还有
科华恒盛 ,
南兴股份 ,
立昂技术 ,龙宇燃油,杭钢股份。
另外就是5G如果可以解决数据中心距离问题,那么偏远地区数据中心则迎来业绩爆发。相对于北京上海深圳,用地面积机柜数量都有限制,而偏远地区比如内蒙古,西藏这些地区可建立大型数据中心,之前因为延迟问题客户不爱用,5G若是可以解决,则会让各地传统行业用地改建数据中心。这种大型用地改建数据中心的则会受到青睐。包括现在的华为云都是在内蒙古建的数据中心。
以目前形式加上疫情影响,核心地段以北上广深数字地产询价以及业务需求将水涨船高,阿里最近频频签大单也正是反应出对于数字中心庞大需求,而国家推动5G 建设本身也需要在这些核心地段大量
建设数字 中心。同时环北京上海深圳地区,如雄安新区,粤港澳,珠三角将会承载核心城市溢出的数字中心需求。同时传统行业有大量用地可转型数字中心建设,数字地产这一新趋势则可能颠覆以往用
房地产 建设拉动经济的模式。有统计数字中心多少与当地GDP 呈现正相关,所以数字地产建设可能是未来主要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