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资金的记录。
1月份,19万做到27万;
2月份,32万做到49万多点儿;
3月份,亏损加取钱,现在17万多一些。
过些天应该还会取,大概15万实盘吧。
主要记录一些实盘操作,供自己反思。
2020年3月27日,持仓2475,整个记录如下——
24日买,25日看要开板了,出了半仓,等了半小时没回封,9%+清掉另外的半仓;
26日情绪杀,一路跌一路补仓,原预期是开盘-4%的下跌,找分时背离直接补满,结果开盘不够低,远不及预期,尾盘又被无脑杀,上了4000股。
27日高开,没做好计划(这个是最主要的),加上被同事骚扰,没看早盘,3%+开盘没卖,看到时候已经1%以下了,¥37.35的平盘价补了一点。
短期看的话,个人觉得2475最多是做个双底,机会大于风险。
原本模式是打板的,近期涨停都没什么溢价,早晨开盘就多杀多,前些天的集合竞价还能有个活口,现在集合竞价就直接被按绿。
在公司用手机,好多票也抓不到,短期市场情绪不行,对打板和日内其他模式的超短,要求都太严苛了,像我这种成绩一般、能力一般的同学,还是少参与好一些,等出现了主线,放宽了考试标准,再去给大家抬轿子做接力。
短期热点很多都是一日游,没什么延续性。大盘需要涨的时候,有出妖股的机会,等出了再看怎么做。
有时候想想,自己炒得也挺扯的,什么情绪、预期反转之类的,就像个黑箱一样,没到次日的开盘,你不打开箱子,就永远不知道里面是什么结果,箱子开了,根据结果,就总有个牵强的解释。拿着开箱的结果,即便完美解释了已经发生的,但到下次,有些解释,连基本的预测都做不了,能做预测的话,隔日就排单了,怎么还会等到封板。
像3月25日的
蓝英装备 ,所谓的情绪反包板,按道理参与的人应该不少,而且其中很多,可能已经有了自己的模式,进入了接近稳定的盈利状态。
连续两日被核,仓皇逃命,不知道又有多少人,会给自己解释成,市场情绪不好,没有溢价,板块退潮不是核心热点之类的。
(虽然这个并不是尾盘反包,但板上的放量和一次开板,也做出了分歧和换手。当然,没板上放量、没开板换手可能更好,但问题是它很早就放量了,又有个二次的开板,怎么说,早盘的情绪反包不打回封吗?——那种总结都是狗屁!这要是模式,随便看看K线就出模式了,赚钱不是太容易了。)
我不太理解,老师们的“市场情绪”、“板块逻辑”,要我看,就只剩筹码的收集和分派,要看的话,只是量价(K线和成交量)。
只是大小资金,利用各自资金优势的一场博弈。
所以,刚开始炒情绪,炒板块,后来我就只算筹码。
涨停后,看千档盘口,有多少单,稳定后每分钟释放多少,自己前面的大单会吃到多少,后面有多少是垫单。
昨天的成交量,今天的预期成交量,哪些是锁仓,哪些是新进。
缩量后的放量,放量后的缩量...
为什么有时候也看均线和MACD,因为大家都懂,可以形成预期溢价。
为什么看BOLL,因为组合K线自己功夫不够,看大盘走势的时候,还是要参照一下统计结果。
后面会持续更新,争取反思出一套自己的系统来。
希望自己以后能卡逻辑选手半个身位。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