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原文提到的学路线,分型-笔-线段-最小级别中枢-各级别走势类型,这是大家都熟知的。这其中,分型-笔-线段是递归方程f1,目的是给最小级别中枢的次级别走势段(线段)精确化,目前看过来的,后人所有有关缠论的争议,其实就是从分笔分段出来之后,为什么前面没有争议?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前面最小级别次级别走势段都没有精确定义,怎么会有争议?还不是缠师说哪里是次级别,哪里就是次级别,反正无论如何也逃不开缠中说禅哪些定理。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分笔分段的引入,缠论就注定是一门被埋没的理论,因为哪些定理除了缠师那种级别的数学家,谁也给不了数理化的证明,而次级别走势段没有精确化,中枢自然划分不出来,然后背驰肯定是没法判断了,最多半吊子看着MACD背离来,又或者均线吻来吻去。
我们先从分型开始讨论。分型,光看定义太简单,三根没有包含关系的K线就决定了,如果市场没有包含关系存在,那不会有任何争议,用缠师的话说,市场如果都是标准的直上直下,那太没意思了。他老人家绝对没意思,但给后人就意思大了。
为了解决包含关系,原文引入了处理方法,我不赘述了。市场经过包含关系处理之后,就彻底变成标准的直上直下,用来给笔的产生创造条件。原文对于分型的篇幅不少,我把它分为两个层面的讨论:一是为了构造线段而定义的,包括包含关系处理,笔的唯一性证明等;二是为了确定理论可操作的说明,包括自同构部件、分型与走势类型、走势终完美对应的分型结构所表征的最强有力的唯一分解等。
分型如果单独拎出来,没什么好讨论的,按照包含关系所有的人都可以描红一番,分型的讨论必须结合笔来。先看个图
左边是经过包含关系处理后,任意3K线的完全分类,完全分类这四个字几乎是贯穿全文的,因为技术的本质就是分类。顶分型,底分型,上升K线,下降K线。笔的定义是顶分型+独立K+底分型,其中独立K是必须存在的,原文用了“能量力度”来表述,其实理解了上一篇最小级别中枢递归后,这个就不难明白,分型代表的是最小级别中枢的升级,两个独立分型的连接,相当于两个高级别中枢的连接,按照定理,连接高级别中枢的必然是次级别或以下级别的走势类型,如果只是顶分型+底分型,那么其中一个分型内的元素,必然可以当成是前一个高级别中枢的震荡部分,而不是独立的连接部分,原文的意思就是不满足结合律。
分型的操作意义在于完成性和当下性,所以走势终完美跟完全分类四个字一样也是贯穿全文的。上图右边部分,是一个顶分型过后,常出现的情况。K线只有已经走完,才是确定的,而已经走完的K线谁也改变不了,这就是当下性和完成性,你不可能去把某月某日的K线更改一下,上图右边部分都是对应一种情况,那就是顶分型确定后的中阴阶段,但无论如何中阴,都改变不了已经出现了顶分型这个事实,无论如何多义性组合或者唯一性分解,已经发生的就是确定的,这点很重要。围绕这个顶分型后面的K线变化,只有两种情况,继续向上使得顶分型成为中继分型(这时候这个分型相当于踩了一次刹车),直接转折向下使得顶分型成为笔的转折点,原文对于如何判断给出了方法,目前来看也是有效的,一是5日均线是否有效跌破,二是小级别里面是否出现第三类买卖点。围绕着分型和笔,可以构建一套操作系统,就是原文笔的表里关系内篇幅。
说到笔,前面有人问,有老笔和新笔,到底用哪个?为什么会有两种定义?为什么两种定义都可以用,只要统一就行?
从根源上说,无论笔如何定义、线段如何定义,都改变不了它们只是f1过程这个铁一般的事实,而f1的目的是让市场1分钟图上面乱七八糟的走势,能够有效的过滤,否则这个高低点也当做一个次级别走势段,那个高低点也当做次级别走势段,无法展示市场走势真实的级别。所以原文的原话“目前之这种定义一定是最好的,这样可以使得笔的出现最大化”,而笔出现是为了特征序列分型的,因此无论新笔老笔,只要是满足结合律的,统一就行。经验而言,标准笔更能体现合力(这个我在第二层面讨论的时候再说)。
另外,从笔的唯一性证明,已经原文“大盘月线图”笔的划分,可以明白笔也是具备当下性和完成性这两个特点。笔的未完成就相当于走势未完美,而未完美的终究要完美,从未完美到完美就构成绝对的操作空间。其实,同样的道理套到线段、1F级别、5F级别上面也是一样,每一个级别表征的分力情况不同,为什么缠师会说“政策最多改变周线级别的情况”,其实是站在动力学分力的角度来说的。
笔,其实是缠论里面最特殊的部件,因为笔没有中枢,也不构成中枢(这是缠师的原话,很多人胡头巴脑的发明什么笔中枢,是根本不明白笔的真正意义),原文提到笔的时候,说过“如果某人乌龙指打错单,又或者有人给老鼠仓输送,全天走势就会大变样”,所以笔其实代表的一定层面上面的分力大小,三个笔的博弈就代表三次不同分力的角逐,形成线段才能体现合力的轨迹。很多人会发现,5分图上面一笔,很多时候对应的是1分图上面一段,所以笔可以构建中枢。那是因为自同构性绝对复制性所引发的一种现象,并不是纯逻辑的结论(这又是一个单独的部分,后面说),还有些时候30分钟图、5分图、1分图同时对应一个笔。所以,研究笔,其实是研究动力学的一个途径,因为笔没有中枢也不构成中枢,所以笔反应的就是不同对手盘的分力情况,以及最终要形成合力的可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