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回归交流

20-03-26 14:58 8169次浏览
惊鸿月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偶然机会又看到这个贴吧,发现原来的号还能用,居然还有人惦记着我,内心还是有一些小激动。那就重新交流起来吧。
暂时不知从何说起,边聊边说吧。
打开淘股吧APP
12
评论(326)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心悟皆禅

20-03-30 19:44

0
@惊鸿月 月兄好,以兄所说用笔中枢来分解走势不可取,那个股分解走势时也必须从一分图上开始去逐步递归吗?
韭菜变韭黄

20-03-30 16:37

0
缠师说有5人真正懂缠论就可以含笑九泉了!兄已经是其中之一了!看兄的贴,太过瘾了!
惊鸿月

20-03-30 13:29

2
可能部分人会绝对上面说得有些啰嗦,但没办法,三言两语能把缠论说清,原文也不用108课了(其实还要更多,人不在了,很遗憾)。
从笔到线段,原文用了特征序列分型的方式,然后按照是否存在缺口区分了两种情况,这里我不想主动去重复这些内容,我从另一个层面来给出定义并解释定义。这部分一定是有大量争论了,起码这十来年没有停止过,我欢迎所有对线段有争议的带着实际图来本帖讨论。
前面提到第二层面,“自同构部件、分型与走势类型、走势终完美对应的分型结构所表征的最强有力的唯一分解”,这些话也是原文“再说走势终完美”里的原话,我在整理逻辑,没有挑单一部分来,二是贯穿108课来,从作者和理论最基础的基点出发来贯穿逻辑,得出定义和结论。
百科定义:在数学中,自同构是一个数学对象对其本身的一个同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对象本身的一种对称镜像,一种把对象映射到自身的同时保持其全部结构的一种方式。对于一个集合A,A中定义一个闭合运算○,存在一个A与A之间的映射φ ,若φ为一双射,且对于A内任意元素a,b都有φ(a○b)=φ(a)○φ(b)则这个映射φ 叫做一个对于○ 来说的A的自同构。
原文提到,分型和走势类型是不同构的两个部件,却能体现自同构的特征。所以要解析唯一分解,走势终完美,自同构性是目前我认为唯一的途径,我们不需要去证明分型和走势类型是自同构的,只需要遵循就可以得到分解的含义。
简单的理解,自同构性最大的特点,就是取交集。正好对应特征序列的情况,原文在描述特征序列的时候,特别指出,当线段向上时,所有向下的序列是特征序列,当线段向下时,所有向上的序列是特征序列。其实向上和向下都是已经走出来的,这很容易陷入循环定义。我们不妨如此定义:不管方向,总归所有笔要么向上,要么向下,把所有向上的笔归集为正向序列,所有向下的笔归集为反向序列,那么当正向序列和反向序列同时出现分型时,代表一个走势的完美点,这既符合自同构的数学定义,也不影响特征序列和非特征序列的描述。
所以,从线段开始(包含线段),往上所有的级别递归,都按照这个定义展开,这才是表征分型和走势类型自同构的唯一方式。也就是递归方程f2的内容。
这里我是准备防弹甲等着缠友们过来对喷的,看过我上两个帖子的人,应该明白,这部分我在N年前就整理过,后面因为个人原因暂停了,主要也是一者要打破一些固有的思维,二者会违背已经接受的一些知识。一个偶然机会我大破大立后,最终敲定这个方案,并且用于实际中,才有了这个帖子。
分型和走势类型自同构,这话是缠师的原话,走势终完美对应的是最强有力的唯一分解,这也是缠师的原话,最强有力的分解在自然数中是幂级数分解,这也是缠师的原话,结合这些以及线段的定义等等,得出上面结论是理所应当的。更重要的是,在线段层面以上的递归中,存在中枢扩展或者波动重叠之类的,跟这个定义一点都不矛盾,甚至是相互佐证的,因为可以体现走势从不完美到完美的过程。
 
上面图是构成中枢的四种形态,也可以当做走势分解的四种形态,这也是完全分类。所以到底是现有中枢还是先有走势类型? 这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对于f1来说,采取上面任意方式来分解,都是可取的,这就是原文里面在特征序列出现前,对于线段划分的争议原因。也是原文开始部分,经常提到的次级别走势段,对应的图形形态。
我在大盘最近走势图里面,有人问到5分中枢的分解问题,其实也跟这个息息相关,按照递归函数,就是我所画的一下一上,按照结合律和多义性组合,那么上面四种形态构成组合,就可以去划分高级别中枢的形态。这两个不矛盾。
另外,还有人会问到3段中枢还是5段中枢的问题,中枢的定义就是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段次级别走势类型重叠。5段那是针对已经产生发生的走势,例如向上走势,中枢就是下上下。一者是定义,一者是分解和应用,不要混淆。这帖子为什么开始是用最小级别中枢递归来展开,就是让大家抛弃所有固有的形态思维,从本源出发来理解理论。中枢的目的是形成分解,分解的目的是体现走势终完美的特点,走势终完美必然会产生的就是一个走势从不完美到完美的绝对操作机会。这就是缠论买卖点盈利的必然性。
惊鸿月

20-03-30 12:48

3
按照原文提到的学路线,分型-笔-线段-最小级别中枢-各级别走势类型,这是大家都熟知的。这其中,分型-笔-线段是递归方程f1,目的是给最小级别中枢的次级别走势段(线段)精确化,目前看过来的,后人所有有关缠论的争议,其实就是从分笔分段出来之后,为什么前面没有争议?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前面最小级别次级别走势段都没有精确定义,怎么会有争议?还不是缠师说哪里是次级别,哪里就是次级别,反正无论如何也逃不开缠中说禅哪些定理。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分笔分段的引入,缠论就注定是一门被埋没的理论,因为哪些定理除了缠师那种级别的数学家,谁也给不了数理化的证明,而次级别走势段没有精确化,中枢自然划分不出来,然后背驰肯定是没法判断了,最多半吊子看着MACD背离来,又或者均线吻来吻去。
我们先从分型开始讨论。分型,光看定义太简单,三根没有包含关系的K线就决定了,如果市场没有包含关系存在,那不会有任何争议,用缠师的话说,市场如果都是标准的直上直下,那太没意思了。他老人家绝对没意思,但给后人就意思大了。
为了解决包含关系,原文引入了处理方法,我不赘述了。市场经过包含关系处理之后,就彻底变成标准的直上直下,用来给笔的产生创造条件。原文对于分型的篇幅不少,我把它分为两个层面的讨论:一是为了构造线段而定义的,包括包含关系处理,笔的唯一性证明等;二是为了确定理论可操作的说明,包括自同构部件、分型与走势类型、走势终完美对应的分型结构所表征的最强有力的唯一分解等。
分型如果单独拎出来,没什么好讨论的,按照包含关系所有的人都可以描红一番,分型的讨论必须结合笔来。先看个图 
 左边是经过包含关系处理后,任意3K线的完全分类,完全分类这四个字几乎是贯穿全文的,因为技术的本质就是分类。顶分型,底分型,上升K线,下降K线。笔的定义是顶分型+独立K+底分型,其中独立K是必须存在的,原文用了“能量力度”来表述,其实理解了上一篇最小级别中枢递归后,这个就不难明白,分型代表的是最小级别中枢的升级,两个独立分型的连接,相当于两个高级别中枢的连接,按照定理,连接高级别中枢的必然是次级别或以下级别的走势类型,如果只是顶分型+底分型,那么其中一个分型内的元素,必然可以当成是前一个高级别中枢的震荡部分,而不是独立的连接部分,原文的意思就是不满足结合律。
分型的操作意义在于完成性和当下性,所以走势终完美跟完全分类四个字一样也是贯穿全文的。上图右边部分,是一个顶分型过后,常出现的情况。K线只有已经走完,才是确定的,而已经走完的K线谁也改变不了,这就是当下性和完成性,你不可能去把某月某日的K线更改一下,上图右边部分都是对应一种情况,那就是顶分型确定后的中阴阶段,但无论如何中阴,都改变不了已经出现了顶分型这个事实,无论如何多义性组合或者唯一性分解,已经发生的就是确定的,这点很重要。围绕这个顶分型后面的K线变化,只有两种情况,继续向上使得顶分型成为中继分型(这时候这个分型相当于踩了一次刹车),直接转折向下使得顶分型成为笔的转折点,原文对于如何判断给出了方法,目前来看也是有效的,一是5日均线是否有效跌破,二是小级别里面是否出现第三类买卖点。围绕着分型和笔,可以构建一套操作系统,就是原文笔的表里关系内篇幅。
说到笔,前面有人问,有老笔和新笔,到底用哪个?为什么会有两种定义?为什么两种定义都可以用,只要统一就行?
从根源上说,无论笔如何定义、线段如何定义,都改变不了它们只是f1过程这个铁一般的事实,而f1的目的是让市场1分钟图上面乱七八糟的走势,能够有效的过滤,否则这个高低点也当做一个次级别走势段,那个高低点也当做次级别走势段,无法展示市场走势真实的级别。所以原文的原话“目前之这种定义一定是最好的,这样可以使得笔的出现最大化”,而笔出现是为了特征序列分型的,因此无论新笔老笔,只要是满足结合律的,统一就行。经验而言,标准笔更能体现合力(这个我在第二层面讨论的时候再说)。
另外,从笔的唯一性证明,已经原文“大盘月线图”笔的划分,可以明白笔也是具备当下性和完成性这两个特点。笔的未完成就相当于走势未完美,而未完美的终究要完美,从未完美到完美就构成绝对的操作空间。其实,同样的道理套到线段、1F级别、5F级别上面也是一样,每一个级别表征的分力情况不同,为什么缠师会说“政策最多改变周线级别的情况”,其实是站在动力学分力的角度来说的。
笔,其实是缠论里面最特殊的部件,因为笔没有中枢,也不构成中枢(这是缠师的原话,很多人胡头巴脑的发明什么笔中枢,是根本不明白笔的真正意义),原文提到笔的时候,说过“如果某人乌龙指打错单,又或者有人给老鼠仓输送,全天走势就会大变样”,所以笔其实代表的一定层面上面的分力大小,三个笔的博弈就代表三次不同分力的角逐,形成线段才能体现合力的轨迹。很多人会发现,5分图上面一笔,很多时候对应的是1分图上面一段,所以笔可以构建中枢。那是因为自同构性绝对复制性所引发的一种现象,并不是纯逻辑的结论(这又是一个单独的部分,后面说),还有些时候30分钟图、5分图、1分图同时对应一个笔。所以,研究笔,其实是研究动力学的一个途径,因为笔没有中枢也不构成中枢,所以笔反应的就是不同对手盘的分力情况,以及最终要形成合力的可能方式。
还是糊涂

20-03-30 07:47

0
确实如此。不消除自己的疑惑,否则就是犹恐失之。
心悟皆禅

20-03-30 07:24

0
好的,等待兄后续干货出炉。
惊鸿月

20-03-29 23:23

1
纯数理化的我做不到,如果能做到那我就直接写“市场哲学的数学原理”了。我能做的就是纯逻辑化,完全从原文逻辑出发来梳理,正如1+1=2的证明过程我做不到。但现在多数人是把1*1=1当作1+1=2来使用,“我不要你以为,我要我以为”,这个帖子针对的是这点。
惊鸿月

20-03-29 23:18

0
这里同级别分解的话,就是一下一上。因为涉及到递归函数,我得告诉你们为什么这么分解,而不是指着一个东西就武断的给定义。
还是糊涂

20-03-29 19:16

0
那缠师说的分笔图,应该就是指每笔成交的图吧?也就是说一只股票上,每天的每笔成交是可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出最低级发别走势图的。虽然我也曾像楼主一样尝试搞明白这套理论的数学化,几何化证明,但几经尝试,终是百思不解,目前看估计也是不可能了。因为需要的数学储备太多了。期间我去买了一本费马猜想的证明看了看,感觉结论确实很简单,但证明太复杂,什么模型式,什么椭圆曲线,什么谷村~志山猜想,甚至还有变换不变性……我猜想,缠师的这套理论证明肯定也及其复杂,他本人也曾在课后答疑中说到,单就背驰一项的证明就需要很高深的数学工具,例如测度论。所以我放弃了,还是拿着这些公理,定理,对照课程里图慢慢揣摩吧!
韭菜变韭黄

20-03-29 19:14

0
感谢月兄,今晚还有新内容发布么?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