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羟氯喹成治疗新冠首选药,上海医药获国内独家批文,市占率超76%

20-03-23 16:32 13219次浏览
深圳泰然九路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钟南山透露,目前正在试验用氯喹治疗新冠肺炎,氯喹能有效杀死冠状病毒。而且氯喹是老药,很安全。”他表示,这周将发表氯喹使用的总结。“目前看,氯喹对病毒的转阴平均约是4天,比一般药物要快。

(1)前期我国医学专家多次指出氯喹(未特别指出羟氯喹)对新冠肺炎有较好的疗效,并列入第六版肺炎治疗推荐方案;
(2)上周上海版治疗方案中,将羟氯喹作为首选推荐用药;钟南山院士称下周将发布氯喹相关论文;
(3)3月16日法国团队利用羟氯喹+阿奇霉素的组合,实现36名患者100%转阴;消息逐渐扩散后,得到马斯克等转发认可;
(4)上周,特朗普几次针对氯喹类药物发布积极看法。周六(3月21日),特朗普再次在推特上表示,称羟氯喹配合阿奇霉素确实有机会能在药物世上发挥颠覆性的作用,要立即使用抑制新冠病毒。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持有磷酸氯喹片生产文号的企业多达数十家,不过由于市场需求量不大,且价格偏低,因此在此次疫情爆发前大部分公司并没有实际生产,之后为响应疫情又纷纷复产。(相关报道:聚焦|135例临床试验获验证,磷酸氯喹企业紧急复产,上游原料供应能否跟上?)。不过,据上观新闻报道,早在氯喹被证实体外具有抗新冠病毒活性之后,科技部便在1月27日联系了上海医药。
上海医药(601607.SH)则作为国家疾控中心定点生产企业,每年都会保证一定量的磷酸氯喹制剂生产作为国家储备用药,公司目前也拥有磷酸氯喹绝大部分的国内临床市场份额。

1月30日,上海医药将库存的所有磷酸氯喹片剂25000多盒送达科技部,保证了相关研究的顺利进行。上海医药是国家疾控中心定点生产企业,每年都会生产一定量的磷酸氯喹制剂,作为国家储备用药。世界卫生组织每年也向上海医药采购磷酸氯喹,主要用于援助非洲国家抗疟疾。

2月23日下午,上海医药首批40万片磷酸氯喹装车,由位于上海嘉定的工厂发往湖北,已于今日抵达武汉。这批药物是此前工信部向该企业采购的280万片磷酸氯喹订单,上海医药已决定全部捐赠,逐批送往疫区,以保障患者的治疗。
羟氯喹:“与氯喹相比,羟氯喹的药效会稍弱一些,大概就是前者的80%;但在安全性和副作用上,羟氯喹会更甚一筹。”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

硫酸羟氯喹(也称羟氯喹)是磷酸氯喹的衍生物,两者结构相近,作用机理非常相似,但在临床使用的安全性、耐受性等方面,羟氯喹比之氯喹有明显的提升。也因此,目前世界上更多的医生喜欢用羟氯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已有多个研究团队进行了羟氯喹体外抗新冠病毒活性的研究,并且证实羟氯喹在细胞层面有较强的抗新冠病毒活性。
鉴于羟氯喹在一项已入组184例病人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中,显示出治疗新冠的潜力,因此已被纳入《上海市“2019新冠病毒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简称“上海方案”),并位列“上海方案”中的治疗性药物首位。

601607上海医药,羟氯喹制剂的国内独家批文,市场占有率超76%
上海医药董秘在互动平台上回复投资者


笔者分享选股逻辑,大家不作为买入依据!
打开淘股吧APP
4
评论(138)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深圳泰然九路

20-03-23 20:26

0
深圳泰然九路

20-03-23 20:26

0
深圳泰然九路

20-03-23 20:25

0
深圳泰然九路

20-03-23 20:25

1
深圳泰然九路

20-03-23 20:25

0
深圳泰然九路

20-03-23 20:24

0
深圳泰然九路

20-03-23 20:20

0
全景网2月13日讯 上海医药 (601607)周四在上证e互动平台上表示,在今日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中科院院士陈凯先提到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上药集团联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启动了羟氯喹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试验。公司对于这个进展表示欣慰,也热切期待硫酸羟氯喹(纷乐)可以在救治及预防新冠病毒的战役中大展身手。除原研厂家外,公司拥有羟氯喹制剂的国内独家批文,市场占有率超76%,是公司的重点产品之一,目前库存充盈,且在持续生产中。在此也提醒各位投资者注意,临床试验刚刚开始,临床效果尚存不确定性,敬请注意投资风险。(全景网
深圳泰然九路

20-03-23 20:19

0
特朗普赋能,上海医药站到聚光灯下
深圳泰然九路

20-03-23 20:18

0
深圳泰然九路

20-03-23 20:17

0
导语:上海医药 凭借新冠特效药站到了聚光下。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特效药、疫苗的研发进展成为了世界焦点。 在等待研发结果的期间,一些已经在市场上市使用多年的老药,被挖掘出来治疗新冠肺炎。 据CNN报道,3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羟氯喹治疗新冠肺炎初步效果喜人。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管局(FDA)也称,会进行大规模的临床测试。 早在2003年非典爆发的时候,科学家发现,在VeroE6细胞上,磷酸氯喹的EC50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之后,经研究发现,羟氯喹具有与磷酸氯喹相同的作用,并且安全性更高。 所以,在磷酸氯喹的基础上改进并合成了:硫酸羟氯喹片制剂药物。 3月20日,上海医药(SH:601607)尾盘涨停,股价报19.07元,总市值542亿元。
这家公司拥有磷酸氯喹片、硫酸羟氯喹片80%的国内市场份额。 在疫情迅速蔓延全球的当下,上海医药能否凭借这款“神药”冲击更高市值?
01 “神药”磷酸氯喹? 磷酸氯喹的原研厂家为Aventis Pharma Limited,1955年在美国获批上市,是一种治疗疟疾、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和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 经过70多年的临床发展,科学家发现该药物还具有广谱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的作用。因此,适应症增加到可以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等疾病,在70个国家获批上市。 2月19日国家卫健委将磷酸氯喹,纳入了第六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 国内有35家企业拥有相关批准文号(其中31家生产制剂、4家生产原料药),包括上海医药、白云山众生药业精华制药昆药集团等上市公司。 但是,由于国内疟疾的发病情况少,多年来仅有上海医药的控股的子公司“上药中西制药”在生产销售。大部分公司均已停产多年。 近年来,上海医药的羟氯喹制剂销售业绩非常靓丽。2017、2018年的销售额分别为5.5亿元、6.21亿元,市场占有率80%,毛利率68%。 在疫情的加持下,羟氯喹制的市场规模会更大,上海医药自然也受益良多。 
02 进口大于研发 上海医药成立于1994年,是沪港两地上市的“A+H股”,主营业务包括医药工业、分销与零售三大板块。 从业务结构来看,上海医药的第一大主业为医药分销业务,占总营收比重为88%,毛利率7.01%。  

来源:2018年公司财报 根据往年的业绩,上海医药保持着较为稳健的增长水平。2013-2018年,总营收和净利润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1.48%、8.42%,产品销售以国内市场为主,营收占比98.8%。 

(点击可看大图)  由于2015-2017年全国实施“两票制”政策的影响,整个医药流通行业被全面洗牌,上海医药的增速出现明显下滑,总营收增速分别仅有14.2%、14.45%和8.35%。 “两票制”是指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以“两票”替代目前常见的七票、八票,减少流通环节的层层盘剥,并且每个品种的一级经销商不得超过2个。 不过,“有危也有机”,上海医药反而利用两票制政策抓住了发展机遇。 该公司主要实施了外延式扩张战略。2017年,上海药医收购康德乐马来西亚100%股权,花费5.76亿美元。一年后,它又以5.57亿美元,完成对康德乐中国100%股权的收购。 整合完成后,上海医药成了中国最大的进口总代理商和分销商,无论在进口的品规数和销售金额都位居第一。先后与罗氏、默沙东、吉利德科学葛兰素史克、拜耳等全球知名药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走“贸工技”道路的同时,上海医药也在近年开展了自研道路。通过差异化定位与具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在创新药、高端以及特色仿制药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最终实现以点带面推动了工业板块的增长。 由于策略得当,上海医药的业绩逆势反转。 根据财报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06.17亿元,同比增19.57%;实现扣非净利润30.70亿,同比增长19.62%。其中,商业板块实现收入1229.35亿元,同比增长18.95%;工业板块实现收入176.82亿元,同比增长24.05%;参股企业贡献利润8.04亿元,同比增长48.13%。 特别是工业板块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公司60个重点品种的销售,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01.54亿元,同比增长31.19%。其中,新冠疫情的“明星药”硫酸羟氯喹片贡献了5.87亿元的业绩。 但上海医药的研发费用率,仅保持在5%左右,与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等公司相差巨大。 
03 经营是个问题 上海医药存在一些经营问题。 从历年的总营收增速和净利润增速对比来看,很明显能够看到上海医药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主要源于它一直以医药流通业务为主,这一行业的最大特性就销售费用支出高昂。 虽然“两票制”政策名义上是砍掉了中间代理商,缩减了开票环节,但是医药行业的回扣现象依然存在。而且销售费用和不合规的支出,依然导致药价虚高、药企财务合规和税务合规压力剧增,无形中还是增加了上海医药的成本。 根据财报显示,2017年公司的销售费用为74.11亿元,同比增长49.21%;2018年为110.58亿元,同比增长22.15%。其中,“市场推广及广告成本”的费用支出是最多的,占比43.84%;“差旅和会议费用”,占比21.62%。 其次,上海医药这几年高溢价的并购,积累了不少商誉。数据显示,2016-2018年公司的商誉分别为58.48亿、66.07亿和113.45亿。 特别是2018年,由于进行了6起重大股权投资,导致商誉大幅增长71.71%。目前,上海医药商誉占净资产的比重超过30%,处于风险临界点。 有商誉,自然需要计提损失。 2018年,上海医药计提来自收购的Vitaco、星泉环球和台州上药合计商誉减值损失6.32亿元,减少了公司约4.87亿元的净利润。而2017年的商誉减值仅有0.53亿元。 3月20日,上海药医发布了2019年财报的商誉减值公告: 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合计7.05亿元,这一次是Vitaco、甘肃天森以及 Big Global Limited这三家收购的公司,预计减少公司2019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为人民币4.78亿元(最终数据以公司将披露的2019年年度报告为准)。 同样的,收购就要花钱,钱不够自然需要负债。 

(点击可看大图) 从历年的负债率来看,2014年仅有51.66%,但是2019年第三季度已经提高到了64.04%。财务费用更是从2017年的6.77亿元,一跃上升到2018年的12.3亿元,同比增幅81.68%。 增速如此之快,不难看出上海药医的经营问题。 
04 估值修复之路  上海医药曾有过一次“千亿市值梦”。 2015年“杠杆牛”顶峰的时候,上海医药以30.33元(复权价)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市值高达835.71亿元,接近千亿。但是,随着营改增和两票制政策的到来,公司的业绩和估值也迎来了“戴维斯双杀”。
(点击可看大图) 上海医药2015年的PE最高为30.2倍,截止2020年3月20日收盘,市盈率为13.87倍。从历史估值走势图来看,目前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不仅如此,从整个医药生物行业的估值来看,医药商业是六大板块里估值最低的,仅有20.08倍(TTM,整体法,剔除负值)。 这意味着,上海医药的估值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同时,可以看到医疗服务估值最高,达76.58倍,其次为医疗器械和生物制品,估值分别为56.65倍和53.99倍,风险比较大。所以,从长远来看,上海医药的安全边际高,有望开启估值修复之路。  

(点击可看大图)  从分红情况来看。上海医药自上市以来累计分红24次,累计分红金额为75.05亿元,其中A股分红54.16 亿元,港股分红20.89 亿元,股利支付率一直保持在30%的水平,分红率也比较高。 综合来看,尽管上海医药目前存在一些经营问题,但是随着利空政策影响的逐渐消散,业绩也出现了反转。特别是此次新冠疫情,无论对于医药行业,还是公司自身来说,都是一次非常大的发展机遇。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