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自言自语莫围观

20-03-19 21:24 2144次浏览
tzjotzj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自言自语莫围观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65)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tzjotzj

20-05-06 22:41

0
金印路: 
坚守一种模式,必然在某些时期要去对抗很多诱惑,虽然知道很多妖股只要去上,就会有溢价,但是我不能去买。
拒绝纯情绪博弈,以自己的方式去交易,相信市场会回归到我熟悉的氛围。
多数兄弟大爱酣畅淋漓的进攻,对于我这种交易方式,不怎么欣赏。 
我想说的是,一种交易方式,不可能契合每个时期的市场。坚守一种模式,可能会导致空仓,可能会跟不上市场进度。但是买不进不是损失,我们并没有损失什么。但是你一旦被别人把节奏带走,你可能会遇到很大的亏损。  
每个月并不需要很多交易,保证每月20%的收益,你的资金一年翻多少?
tzjotzj

20-05-06 22:36

0
金印路: 
散户是最容易被改变的群体,封板后,他很少主动去砸,砸涨停的往往是主力。
次日接力主力要抗衡的不是今天的散户,而是今天的主力。
tzjotzj

20-04-29 08:29

0
◇冲击/震荡/崩溃模型
之前所说的“冲击/震荡/再平衡”模型,还算是比较乐观滴——说明整个系统的健壮性还比较 OK;
反之,如果整个系统的健壮性不够(冲击超出了系统的承受度),就会演变为“冲击/震荡/崩溃”模型。
即使拿“人类社会”来看,这样的例子也不少。比如“玛雅文明、复活岛文明”后来都崩溃了(社会瓦解)。

对这方面的话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看《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一书。
此书的者 Jared Diamond 也就是写了《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的那位老兄。
tzjotzj

20-04-29 08:23

0
冲击/震荡/再平衡模型

商品市场中的“价格模型”是一个高度简化的模型。一方面,它具备负反馈的特点;另一方面,它还具备即时性的特点(时间滞后比较小)。

而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1. 反馈不一定是“负反馈”(也可能是“正反馈”)
2. 通常情况下,总是会有多种反馈交织在一起
3. 多种反馈的累积效果,可能表现为正反馈,也可能表现为负反馈,甚至可能是不稳定滴(时而正,时而负)
4. 滞后有可能会比较大(不是即时滴)

既然存在各种复杂情况,系统不一定会收敛到均衡点;假如多种反馈的累积效果表现为“正反馈”,系统就会在某个维度上越来越偏离均衡。

由于任何一个“复杂系统”的任何维度,都不可能具备“无限广度”——总是存在某种刚性的边界。
当系统在该维度上偏离均衡越来越远,总有一天会达到该维度的刚性边界。
这时候,通常会在系统中引发某个突发且剧烈的事件(称之为冲击)。
然后系统进入某种剧烈震荡。震荡的时间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没有定数。

系统的剧烈震荡有可能会改变系统结构。

在某种情况下,原先累积为“正反馈”的,可能会变成“负反馈”,那么系统在这个维度上就能达成均衡。

反之,(如果在该维度继续保持“正反馈”)系统在震荡结束之后,只是回到某个更靠近均衡点的地方,然后重新开始上述“渐行渐远”的过程,直到出现下一次冲击。 
tzjotzj

20-04-29 08:19

0
即时负反馈模型 
借用自由市场的“价格机制”。 

在自由市场中,价格充当了某种负反馈的机制——
当供过于求的时候,供应方的某些商品卖不掉,只好降价,并吸引到更多的购买量(从而使得商品在更低价格达成均衡)
当供不应求的时候,某些买家因为买不到商品,愿意用更高价格购买(从而使得商品在更高价格达成均衡) 
借用数学的话语——即时且负反馈的机制,使得系统快速收敛到均衡点。 
如果把“即时负反馈”改成“滞后负反馈”,系统依然会收敛到均衡点,但耗时更久。
tzjotzj

20-04-29 00:14

0
琴生不等式:
琴生不等式(也称为詹森不等式),它给出积分的凸函数值和凸函数的积分值间的关系。

琴生不等式是关于凸性(convexity)的不等式。凸性是非常好的性质,在最优化问题里面,线性和非线性不是本质的区别,只有凸性才是。如果最优化的函数是凸的,那么局部最优就意味着全局最优,否则无法推得全局最优。
有很多不等式都可以用琴生不等式证得,从而可以把它们的本质归结为凸性。

所谓点金术就是这两个公式的混合使用:
一方面,不管你是押注于大概率事件,还是小概率事件,还是由小概率叠加出来的大概率事件,首先看你要下注于正期望值的事件;
另一方面,你下注的事件是凸性的。
这样一来,你并不需要“准确预测”太多未来,也不惧怕不确定性,随机性和时间都是你的朋友。

投资本质上是一种关于概率的练。
但首先,你必须懂得一些最基本的公式,这样你才能深入至原理层面,而不是懂一堆道理和幻觉。
这就是投资与赌博的区别。
tzjotzj

20-04-29 00:06

0
几个关于赚钱的结论:
1、赚钱非常非常难;
2、过往的业绩不代表未来的表现;
3、绝大多数股神都会跌落神坛。 

讨厌的墨菲在金钱世界的定律:
1、假如你在两只股票里选了一只股票,你买的那只会跌,没买的那只会涨;
2、忍耐是个优点,但绝等不到公鸡下蛋。你的那只重仓股就是那只公鸡;
3、假如一个人对你说“这不是钱的问题”,那就一定是钱的问题;
4、钱不是万能的,比如:钱不够多的时候。
tzjotzj

20-04-29 00:03

0
投资很难。
投资人霍华德·马克斯曾经对查理·芒格说过:“通过投资赚钱并不容易,任何认为此事容易的人都是愚蠢的。”
tzjotzj

20-04-28 23:15

0
关于遍历性

假设任何一只股票 IPO 第一周,一半可能性上涨80%,一半可能性下跌60%,
现在,我们搞个投资策略,每周一买一只 IPO 的股票 ,周五把它卖了。然后不断重复。
假设我们有1万本金,请问年底能赚到多少钱?

这里有两种计算方式。
计算方式1:简单地根据期望值计算
每周的投资回报期望值是:
(80%-60%)50%=10%
每周赚10%,一年下来利滚利,就是1.1的52次方。
如果我投入了1万元,到年底我会有142万元。
真是这样吗?不是。

计算方式2:残酷的现实
你实际的回报,应该是:
1万(1+80%)(1-60%)(1+80%)(1-60%)......
52周下来,你还剩下1.95元。

尽管这个计算非常简单,但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想不明白。
142万和一块九毛五,到底哪个计算是对的?
都对。
142万元,就是市场的平均回报。
1.95元,是你的这种策略的回报。

你的这个系统没有遍历性。
一群人做一件事取得的平均值,和一个人经历这件事很多很多次,是不一样的。
那该怎么办呢?模仿指数基金,购买所有IPO的股票,这样,你就能够实现"遍历性",得到142倍的回报。
这就是为什么巴菲特说普通人应该去买指数基金的原因。
tzjotzj

20-04-28 23:12

0
2016年,物理学家奥利.彼得斯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默里.盖尔曼写了一篇关于遍历性的论文,里面有个例子:

有个玩硬币的赌博游戏,你投入1元,50%概率可以剩下0.6元,50%概率可以到手1.5元。
根据期望值计算,一半可能性损失40%,一半可能性盈利50%,算下来数学期望是5%。
用流行的话说,这是大概率赚钱的事情,你可以大胆玩这个游戏。

不过,这个游戏有两种玩儿法,确切说,是有两种不同的下注方式:
方式a:你每次都拿1块钱去玩,假设你有无限多个1块钱,你可以一直玩下去,从长期来看你肯定是赚钱的,平均每把用5%的数学期望算是0.05元。
缺点是太慢,而且你必须有足够多的时间能玩下去。

方式b:拿出自己能拿出的最大的资金,然后投入进去。
后面这种玩儿法,就是所谓的All in
看起来极端,其实很多人都是这么干的,我自己也经历过,谁没年轻(蠢)过啊。

我们来做个简单的计算吧。
你本金一百万,第一把赢,第二把输,第三把再赢,如此持续下去。
直觉上看,100万本金,赢了是赚50万,输了是亏40万,为什么不能玩儿呢?
拿张纸,用中国当前幼儿园小班的数学能力计算一下:
100万(1+50%)(1-40%)(1+50%)(1-40%)......
一直这么玩儿下去,你会发现,没有几把就没钱了。。

这难道不是绝大多数普通人做投资的现实吗?
对比左轮手枪的例子,这个关于"遍历性"的解释,更像一把慢刀子。
韭菜自己被割起来更加无痛,没准儿还觉得是自己被割的时候姿势没摆好,天天继续勤学苦练,把辛辛苦苦的钱接着拿去All in下一个风口。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