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既然理论上测试了极端情况的超大资金的进出没有问题,那么就需要长期的模拟测试,以实盘的认真态度去做模拟盘。
在2003年,有一次在一个网站里看到可以做模拟账户,十万块一个虚拟账户。当时随便买了手沪銅,
保证金就达到了40%。反正是模拟的,反正玩玩不在意,就放着再也没看。一个月之后再次打开账户,资金增加了30%,赚了。这也是我第一次模拟盘经历。感觉就是玩儿,因为不是真钱,盈亏也没有多少感觉。
对于新手模拟盘和实盘的本质区别
1态度
模拟盘可以随意操作,不用讲什么原则,反正不是真钱,输赢无所谓
2内心感受
这个也是两者的最大区别,盈亏对于操作者的内心冲击。
实盘赢了,内心膨胀漂浮,人立马飘了。如果输了,心里懊丧郁闷,急切的想抓住下一次机会回本。在实盘中,操作者的内心时刻承担着真实的市场冲击,时刻面临选择。内心承受着颠簸。这一点是做模拟盘无法感受的。
所以,对于新手一定要明白模拟盘的意义。不是给你玩玩体验发财梦的,那样对待的话只能让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有了不切合实际的高估。其实自己什么都不是,在市场面前稚儿一样。
假如有自己成熟的交易体系,借助做模拟去发现系统漏洞,认真去做,那是另外一回事。
这个是模拟盘和实盘的区别,态度很重要。
还有一个类似情况就是关于行情历史回测
以前有个国外的学历很高的博士,做了个外汇交易模型,用测试软件一跑效果非常不错,在过去的行情背景下,简直盘整趋势大小通吃。所以他就筹集资金大干一场,结果一上来就遇到了极端黑天鹅行情而惨败,自己也承受不了从极端自信到极端失望的打击自杀了。
要我看就是在软件静态测试环境下,交易者体会不了实战环境下面对的心理波动问题。
理论数据好没用,实际上作为一个交易者的心理素质是没有经过任何实战检验的,也就是说是非常脆弱的。
有不错的理论数据,还要辅以实战中的经验,各种情况之下的应对之策,这样两者结合才会有好的实战成绩。
在公园里看到一帮老人拿着乐器排练。有的拿二胡,有的拿琵琶,乐队里居然掺杂着拿大提琴的。呵呵,这奇怪的组合,有中有西,会玩儿。一个头发花白带着眼镜鸭舌帽做指挥的老人乍一看竟然有点像父亲。
每个老人面前竖着乐谱架子,排练的曲子是梅艳芳的《女人花》。我在一旁看着,恍惚间仿佛回到童年,在父亲厂子的大礼堂。一群年轻的叔叔阿姨拿着各种乐器在父亲的指挥下排练。
这群老人当年同样的风华正茂过,英俊帅气的小伙儿,艳若桃花的姑娘,一群活力四射的文艺青年。如今老了,经历世事冲刷,重新沉醉艺术一种寻找单纯的乐趣。像孩子一样的认真投入的去学。
我在一旁静静的看着,观察着他们的动作,感受他们的愉悦。虽然时有差错,但也没人在意,哈哈一乐接着来。怎么玩都可以,都是为了愉悦身心,到了这个阶段,能玩到一起,是否有趣,能否给大家带来欢乐才是他们所看中的。儿时玩伴,简单纯粹,到老了才会觉得这样的关系最重要,情真意切,沁人心脾。
一种伙伴关系,没有高低上下,只有投缘与否。没有基于我执的观点和立场,没有争执和指责,只是共同在玩游戏的简单关系。
一起玩乐一起开心不就得了。
远处的凉亭里一群披着丝巾的大妈拿着乐谱在唱歌,张雨生《我的未来不是梦》。那会儿我听的时候还是个十几岁的少年,推算下来,她们应该那时候正是二十几的姑娘。她们唱的不是歌,是曾经的青春回忆。
美人迟暮,英雄白头,时光飞快的流逝着。变幻无常,最珍贵的是记忆中的欢乐点滴。什么都留不住,感受当下的欢乐才最重要。
河边有几对老年男女坐着谈话,男的花白头发快七十了。无意间走过听到几句,老奶奶对老爷爷说,你既然说喜欢我,干嘛每次来不带些礼物来看我呢?
哎哟喂,寒,赶紧离开。
九三年看的一部电影《太极张三丰》,里面有个片段至今记忆深刻,天宝和君宝被赶出来,天宝愤愤不平的冲师傅抱怨自己没有错。师傅叹了口气说:这世间的对对错错又有谁能说的清楚。
一个人有好有不好,有优点也有缺点,就像阳光照射下一个石像必然有阴阳两面,这样才显得立体。阴暗面对错只是角度不同,是非总是阶段性的。所以我懒得去争辩。
如同市场里的多空方向,中线短线,不同交易模式之争,只不过是不同的存在方式罢了,争个对错没有必要,埋头走自己的路,走出来了,有了成绩就是对。否则哪怕理念再对,没有个实际成绩做出来又有什么用。
交易在一个层面上和武术类似,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衡量标准直接显性。先不谈最直观的收益率高低,只说一个长期的问题,是不是立得住,长期稳定的存活,擂台上一直屹立不倒。谁能说你不对?这是市场对你的认可!任何人的评判,毁誉都是阶段性的,次要的,市场授予的勋章才是实实在在。
我需要为操作大资金做准备,理论通过,在实战上还要验证。五十亿的资金量测试可行,日后不指望有这么多真实资金操作。决定用五千万规模的资金量持续模拟实战测试。这样的资金体量算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基金产品,比较常见。看看在严格执行自己的体系之下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这时候,在交易中心行政事务工作中接触到的就派上用场了。严谨的工作态度,流程化的精细操作,让我在模拟训练中更加的细致专业化,基本和实盘没有区别。
首先是做交易计划,大框架,怎么去执行,各种细节写上,力求落实在每个细小步骤,环环相扣。这是日常写各种风控流程培养出来的好惯,对于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考虑的比较细。
再者就是做表格,这个东西也就这一年从事文案工作比较多才接触到。以前十多年工作哪里会用到这个。
一开始我把每日的交易表格就简单的统计一下,就是个一般的数据表格。后来怎么看怎么别扭,自己过去毕竟是从事广告行业,对平面设计好歹有些底子,好歹看过好多。必须独树一帜与众不同。于是就一次次的修改,一点点的完善。最终,经过十几次的细节修改,最终定型。整个表格生动,主次分明,无论外行内行都可以看得懂,一目了然。
通过在论坛贴每日表格日报,每月资金曲线图,详细的观察自己的系统,践行自己的战略风控体系。并制作详细总结文档记录期间发现的漏洞。
每日公开贴单很多人认为会有压力,我认为这也是一种考验。期间各种人都会遇到,各种话都会听到。是坚持自己的体系不为所动,还是被围观群众吐沫星子淹死,板砖横飞,迫于压力,中途仓皇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