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2019年3月21日,央行前行长戴相龙就曾在一场活动中提出:支持大型商业银行兼并收购境内中小型证券公司。席上有工行前行长姜建清等
金融 界的老人,也有现任的领导。
海通证券 总经理瞿秋平在结束前提了最后一个问题。他说,“这点我很感兴趣,我的问题是:近期这能成为现实吗?”
戴相龙提出了几点主张:第一,大型银行可以兼并中小型券商。对于银行在香港成立控股公司做投行业务的模式,他认为“太慢了”。他说,“不能再等了,不能再犹豫了。”
第二,投资
银行业 要重组,现在太分散了。“几家大的证券公司兼并中小型证券公司,在中国形成三五个中国的
高盛 。”
第三,“从现代金融发展的战略利益出发,调整我们的国有资本的结构,组建大型的投资银行。”他对比的是银行和保险,都有副部级的机构,但证券没有。当然,他认为银行本来就不应该有行政级别。
银行兼并券商的理由在他看来也很充分:内部来看,这是调整融资结构的需要——股本融资2035年应当占到25%,而现在5%都不到。外部来看,强敌虎视眈眈,外资投行进入中国可比外资商业银行进入的竞争力强得多了,“投行不靠网点”。
II
2019年
交通银行 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发表了《突破银行资源进入证券业的制度障碍》。
III
2019年4月1日,在社科院的一场活动上,
天风证券 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的演讲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他嘲笑了过去中国券商在小黑屋子里定价,像纸牌屋一样。他对投行不吝赞美之词,“华尔街的伟大是高盛、大摩的伟大”,他认为,美国强大的投行能够“用嘴说话”,即凭借自身的信托责任、声誉、专业精神和技术等成为资本市场定价的上帝。
资本市场要承担天降大任,其中关键就在于强大投行,然后很幽默地说了一句,“我们先快速从体重上先上去。”
IV
2018年,
兴业证券 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对于金融机构开放,内外资理应一视同仁。外资商业银行可以持股(或者通过控股公司)投行,内资银行业应该也可以。
V
2018年7月,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正局级研究员刘青松做了题为《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投资银行建设之路》的公开演讲。
VI
2015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上通过的《关于进一步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优化金融结构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品牌影响力的一流
现代投资 银行。稳步推进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风险隔离的基础上申请证券业务牌照。”
内容参考前沿君的历史文章。
大佬站台,一路铺垫至今,这里面的预期差机会相当大,各位看官可以仔细品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