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序曲里,我聊到了当时自己对成交量和均线的学并不能解决买卖点相对精确的问题,按我现在的认知就是无法形成有效的交易系统。现在想来也正常,没老师带,全靠自己实战摸索,对交易的认知没有形成全面而清晰的框架。
但收获总会在你努力前行的过程里悄然而至的,我记得那是2012年,有一天我在鼎砥论坛闲逛看帖子,当时的鼎砥很热闹,创始人之一百年一人学识渊博,全息未来线在鼎砥被争相膜拜,
新浪 名博徐小明坐镇超级版主,儒雅稳健的寂寞青山分析技术也让人颇为佩服;波浪版的独孤兄、黑嘴,牙混混对波浪的运用让我吃惊。这些记得住名字和那些记不住名字的前辈都让我学到了知识。那天我偶然看到一篇用MACD指标来解读趋势级别和个股的帖子,我第一次清晰明朗的看到一篇文章有条理、定量化的分析趋势级别,让我对趋势级别和MACD指标有了耳目一新的认知,同时也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我细细看了帖子几遍,强烈得感觉自己碰到了高人,我私信作者向他请教,同时也表明了拜师的意图,作者问了我几个有关MACD的问题,侥幸回答及格,于是我比较顺利的拜到了我股市生涯里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老师!
这篇帖子放到现在都可以是一篇含金量颇高的佳作,可惜最近鼎砥论坛登录不上去了。
拜师后不久进入了老师建立的QQ群,这是我那些年加几十个QQ群里最有意义的一个群,加上老师总共不到11个人,后来最多也就加到了13个。最大的师兄师姐当年都快50了。我在里面都算年轻的。老师基本每天都在群里对我们的提问针对性解答,如何用MACD指标定量化趋势级别,如何量化顶底背离的级别,以及多次复合背离的意义。接下来又教会我们从均线角度、走平与否、是否顺滑、多级别均线佐证等方面深度应用均线。同时又提出用成交量、均线、级别定量化三方面综合制定买卖点。在老师倾心传授的过程里我很快对自己所学的技术分析做了有效的加减法,同时消除了杂乱无序的认知混沌和应用瓶颈。这让我的交易技术有了质的飞跃,也让我有了初步可行的研究方向和自信。
老师期间还给我开了几次小灶,可能是觉得我悟性还行,夸了我几次。这对于当年在迷茫和绝望中坚持的我来说,绝对是莫大的鼓舞了,在这里对老师再次致以我深深的敬意。
到现在我看均线基本不看金叉死叉,看的最多的就是角度,尤其留意不同级别均线走平的初期以及线型的流畅度,根据成交量以及位置判定突破均线的有效性。角度大于45°的均线我认为没有啥借鉴意义,说明行情此刻比较极端,处在主升主跌的阶段,涨跌与否全在于市场内部参与者的意愿博弈,这时候看走势形态和成交量反而更容易去判断当下的行情。找机会开篇讲一下成交量的应用技巧。目前就是根据当年学技术分析路程做一个介绍,写的有点乱,大家凑合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