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既有对上一年工作的总结,也有今年工作的重点。
这份报告,每一字每一句,都可能蕴藏着无数的致富代码。有些内容,其实资本市场已经在反复炒作,即市场已经预期了,而且价位不少在高位,这需要耐心的等待买入点的到来;同时,也有些内容,则是在预期之外!比如,停车难的问题。在最终的政府工作报告,是这样表述的:
促进汽车消费,大力解决停车难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新增“促进汽车消费,大力解决停车难问题。”这条表述确实和之前不一样,地方债也配套好了,智慧停车场建设预计进入快速发展期。 首先,为什么要促进汽车消费?一来,因为疫情,外需减弱,国内的经济除了因涉疫而获益的少部分行业外,多数行业受到冲击,政府想要大量
挖掘内需,汽车行业是一个政府比较好的选择。二来,也是因为疫情,私人拥有汽车,作为保护自身健康的一个替代选择吗,即: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事实上,公共交通工具因为防范疫情,也减少了单次搭载的数量。
其次,为什么要大力解决停车难问题。中国的发展太快,以前的设计规划,没有充分预计到汽车行业的发展,致使部分老旧小区甚至都没有停车位,有停车位的也是严重供给不足。以笔者所在的三线城市的小区为例,2006年底开始卖房的相对较新的小区,其套房数与停车位的比例是按2:1配置。即2户配一个车位。那个时候的政策,就是这个要求,必须大于0.5。因为当时的车位的价值相对较低,开发商大量向下挖掘建停车位的收益比较低,大多数开发商是贴着政策走,只提供最低比例的车位。这就造成停车位严重不足。当然,最新的政策,好像是1.2(这点没有去求证)。
再者,我国虽然地域广阔,但可供开发的土地仍然较为稀缺。在这样的国情限制条件下,只能优先发展立体停车场以解决这个冲突。
人人拥有汽车,相信这是大多数人的梦想。疫情的蔓延,更是刺激了这一欲望。然而,停车位的不足,也是绝大多数司机的烦恼。所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解决这个停车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无非:1、大量新建立体停车场,对应利好 ;2、提高现有停车位的使用效率,对应利好无人停车场经营龙头 。我想,未来停车位的信息必然走向全国联网,也即线上化。当你要去某个地方办事的时候,如果是自己开车,显然通过手机即可查询附近的停车位的供求情况,可以预定停车位,可以设定停车的时间,以便这个车位的精准高效利用。这在技术上实现并不难,难的是停车资源及停车场建设规划基本掌握在一个个地方政府手里,以上是公共停车位的问题。私人停车位的联网,比如私人停车场的建设管理,这个私人老板也有充足的动力去做这个事。
五洋停车 ,主要是停车场建设及运营,这个短期内非常受益,甚至不排除有变成ETC炒作的可能。当然,从政策力度上来讲,刺激强度没有那么大。如果你留心本地地方政府的新闻及工作报告,往往每年都有要新增提供多个停车位的内容。
捷顺科技 ,说说捷顺科技的2大创新业务:“停车场云托管”+“捷停车”。捷顺在大力发展的停车场云托管,本质就是
SAAS。一个SAAS该怎么估值?捷顺科技的集中托管,显然成本最低,越来越多的停车场选择云托管是必然选择。同时,云托管之后,捷顺科技可以做很多衍生业务,比如停车场的广告运营等。另外,捷顺旗下的“捷停车”,是面向TO C的业务的,联网停车场数量越多,对用户的粘性越大,最终像滚一样,越滚越大,越大业务越好开展。捷停车已于2018年引入蚂蚁金服的投资,占比20%。如果捷停车发展大到一定程度,成为支付宝上的停车服务商,这将是最大的看点。我引用下国信
计算机 的有关捷顺研报里的一些数据: 3)“云托管+捷停车”创新业务保持强劲增长。2020 年初至今,云托管车道数新增超过 1800 条,目前累计约 3300+ 条;捷停车方面,目前联网车场超过 12000 个(增长约 1000+),用户数突破 1500 万(增长约 300 万),日均线上 交易笔数接近 140 万笔(去年底约为 130 万笔,经历疫情期间低谷后现已恢复增长)。持续看好公司智慧停车 2B、2C 业务布局。
综上,五洋停车短期上受益于立体停车场的快速扩建,也受益于自有停车场的经营;捷顺科技 中长期发展空间巨大,如果能够建成中国最大的停车平台,这个该怎么估值?公司在多次调研中均强调:捷顺目前是行业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