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寒山佛光线之米字形——斜顶起柱!

20-04-29 08:29 716次浏览
寒山道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寒山古诗(股市)之划线战法:米字形——1、斜顶起柱,2、倍量过左峰,3、水平突破,4、向上打拐!

寒山佛光线之米字形——斜顶起柱!突破斜下降趋势压力线就突破大涨!
打开淘股吧APP
1
评论(3)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寒山道

20-04-29 08:46

0
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野情多放旷,长伴白云间。
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石床孤夜坐,圆月上寒山。
寒山道

20-04-29 08:45

0
“寒山深,称我心。纯白石,勿黄金。泉声响,抚伯琴。有子期,辨此音。”——高山流水遇知音出处!
寒山道

20-04-29 08:44

0
《寒山大师》禊子文/薛家柱 寒山文化 3天前
拉手手亲口口屈亮龙 - 民歌

  大雪纷飞,撒向漫山遍野。放眼大千世界,玉宇一片,晶莹银白,真可谓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川草木均被冰雪所笼罩。不光黄叶枯草、泥潭陷阱全被皑皑白雪掩埋,连人世间的灾难和不平,也暂时被冰雪所覆盖。
  大地,那样岑寂,辽阔。世界,那样宁谧、光明。仿佛从地心透出一股清泉,把大地荡涤干净。


  在这万籁俱寂的浩渺天宇中,缓缓地飘起一首歌:“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开始,歌声有些缥缈,宛若雪花随风飘荡,又好似云雾在山谷间沉浮。但是歌声愈来愈响.愈来愈清晰,它来自浙东的天台山,从最高的山头传出来,一如山泉直泻潭底发出雷响,也如雄狮啸傲出林。
  在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风雪山野,尤其是在海拔一千余公尺的天台山顶,向来都是人烟稀少,虎狼出没的深山幽谷.哪来的歌声、哪来的人?
  一个身披簑衣,头戴笠帽,手持火铳(土猎枪)的壮年汉子,循着歌声向山顶寻踪而去。他是天台山下附近村庄的农户,一年到头忙于犁田开沟,插秧割稻,从小到大还从未登过天台山顶。这个冬天趁农闲,不知为什么对打猎发生了兴趣。开始的一段日子,只是在山脚山腰打一些野兔.山雉而已,今夭见大风好雪,突发奇念,想到山顶猎获一些野猪,角鹿等野兽。于是就在棉鞋外扎上稻草,踩着“咯吱,咯吱”响的厚厚积雪,向山顶险峰攀登。
  他知道这条路叫寒山道,山顶有个地方叫寒岩。他还会唱一首山歌:“寒山道,无人到。若能行,称十号。有蝉鸣,无鸦噪。黄叶落,白云扫。石磊磊,山隩隩……”这首山歌在山脚一带很流行。
  山,愈登愈高。有的地方是羊肠小道,有的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路,只有凄深的林莽草木。因为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也就更加不管路不路只顾一直向前闯。
  只见两山夹峙,巨岩峭立.山石峻嶒,远远望去如一只只野兽。有的像骏马,有的如雄狮,有的似大象,有的如狼似犬……现在披着白雪,更是像玉雕粉琢一般。
  越近寒岩山顶,四周峭壁如城。只见幽谷深邃.山石幽怪,奇岩磊磊。有形似一把大雨伞的“伞岩”,有形似一朵大灵芝的“灵芝岩”。真是景色幽美,别有天地。
  歌声是从岩壁下的一个大岩洞中传出来的。猎人朝这黑黝黝的大山洞一看,洞高五丈,宽约十六丈,深约有二十六丈。洞门顶上,有四个刻在石岩上的大字:“寒岩洞天。”
  这样的高山,这样幽深的洞穴,特别在这样冰天雪地的寒岩古洞,难道有人住吗?竟会传出如此高亢动人的歌声。该不会是天山的鬼神、羽仙,或者是山魈精怪,用歌声在引诱人?猎人禁不住感到一阵寒栗,脚步停住了,怔怔地立在洞口……
  但是,歌声是那样洪亮,奇特,一声声在岩壁发出回响……宛如一条洁净透明的白绸,在拉着你步步向前;也像一双无形的圣手,在推着你向山洞深处走去。
  岩洞越走越宽敞,越走越豁亮。只见洞底深处放射出熠熠光华,反射在岩壁上,绚丽夺目。



  正中一块岩石上,端坐着一个人。披头散发,须眉皆白,衣衫褴褛,形容枯槁。只见他双腿盘坐在一个稻草包着箬壳的蒲团上,嘴里念念有词,不时从胸中发出低吟长啸。一双眼睛如电炬火石,闪闪发亮。顶有一轮七彩光环,不住发出奇光异彩,消瘦的身体,更见灵气。

  “你,你是人,是佛,是仙、还是鬼怪?”猎人止住脚步,向后退了几步,惊骇地问道。
  对方没有回答,仍是口中念念有词,只是用明亮的双眸凝注着这个不速之客。
  “老丈,恕我唐突。”猎人定了定神,心里已不像先前进洞时那样骇怕,连忙躬身施礼。“请问老丈,尊姓大名,为何风雪天独坐此地?”
  老人开口了,回答用半歌半白的语言:
  “寒山子,长如是。独自居,不生死。”
  猎人惊讶了,双眼睁得老大:
  “你长年住在这高山深洞?我在山脚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呢?”
  回答的仍是半吟半唱的诗歌:
  “我居山,勿人识。白云中,常寂寂。
  “重岩中,足清风。扇不摇,凉风通。明月照,白云笼。独自坐,一老翁。
  “寒山寒,冰锁石。藏山青,现雪白。日出照,一时释。从兹暖,养老客。
  “寒山深,称我心。纯白石,勿黄金。泉声响,抚伯琴。有子期,辨此音。”
  这一首首似歌似吟的自言自语,自述其况,如高山流水,如伯牙抚琴,叮叮咚咚流人人的心田,使这个憨厚质朴的青年山民茅塞顿开,心胸顿然豁亮。他如同听到九天的梵音,灵魂变得澄明,像是受到很大启迪。他敬仰地望着眼前的老人说道:
  “老丈,恕晚辈无知无识。您长年隐居在这寒岩山上,为何我一向未有所闻呢?”
  这位自称寒山子的老人,丝毫没有生气的样子,只是略带幽默与嘲讽地微微一笑:
  “多少天台人,不识寒山子。莫知真意度,唤作闲言语。” 他一边说,一边用瘦骨嶙峋的手朝四周岩壁一指。
  青年猎户朝他手措的方向看去,只见四周岩壁上,题满一首首诗。大多是用木炭写的,也有用墨笔和朱砂。一句句、一行行、一字字,笔迹分明.字字珠玑,灼灼发光。
  青年猎户读过几年私塾,这些诗通俗易懂,他一下领悟于心.有的竟会随口背诵出来。他赞叹不已:
  “老丈,这么多年,你就这样在寒山诵经念佛,写诗吟歌过日子?”
  “对!”寒山大师点点头,声音变得深沉悠长:“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闲书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
  “请问老丈今年高寿几何?”
  老人似乎微微回想了一下.咧嘴一笑说:
  “不多也不少,大概一百来岁总有吧!”
  青年猎户肃然起敬,翻身倒地就拜:
  “活菩萨在上,恕晚辈有眼无珠,竟不识活佛就在眼前。晚辈从此不再打猎杀生,愿皈依佛门。请活佛引渡点化我吧!”
  寒山大师看他一脸虔诚的样子,觉得这个后生可以教化,也就很诚恳地说:
  “善哉,善哉!你想念经求佛,诚心可嘉。但一切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所住。若达心地,所作无碍。君不知达道见自性,自性即如来,不假寻文字,直人如来地。你还是下山回去吧!只要平日多做善举,心净无绳索,就能进人万机俱泯的佛门境地。去吧!‘寄语食肉汉,食时无逗留。今生过去种,未来今日修。只取今日美,不畏来日忧。老鼠人饭瓮.虽饱难出头。”


  诗歌吟罢,寒山大师就不再言语,低眉垂首,一动不动在蒲团上打坐,任青年猎户一再恳求他说出真名和法号,打听他的祖籍与身世,他概不作答。正如这风雪大山,也如亘古历史,进入永恒的静寂,成为一个古老的谜。
  是年,正好是唐德宗贞元九年(公元七九三年)。风雪寒岩上,恰逢寒山大师,留下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也成为我们开启寒山大师心路历程的一把钥匙。

分享: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