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供需方面来看:疫情前我国口罩的总体产能是2000万只/天,这个产能基本供需平衡,而且已经占了全球近一半的产能,医用外科口罩产能是220万只,医用N95是60万只。目前的疫情下的需求呢?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国内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合计就业人数5.33亿(学生群体不在这个数据里面),(目前疫情状态下)全面复工一人一天一个口罩那就是5亿,前几天纺织业协会采访时候说2月底口罩产能预计可以达到1.8亿只(我觉得根本达不到,短时间扩产到平时产能的9倍哪有那么容易),这中间的缺口是没有准确数字的,只能靠大家自己心算。再从产业链扩容方面看,口罩生产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能扩产,有动力的话扩产也会比较快。
国家鼓励口罩防护服等用品扩产,多余的产能国家收储备用,各种提供低息加急贷款审批支持,但敢用能用想用的人其实没有那么多的,为什么:
1,现在扩产,行业外部资本介入有极高的成本和风险:组装口罩的口罩机价格暴涨几倍,还得排队等,且不说等到了有口罩机疫情是什么一个防控状态,就是现在能平价买到现成的口罩机,还要有洁净厂房、原材料、人力、准入许可(特殊时期简单),都有了后再灭菌7-10天解析期……各材料都是涨价,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
2,行业外资本介入这个口罩行业是极不具有经济价值的且有不确定性:即使满载几个月的产能但高峰过后面临的就是设备折旧、产业链饱和等一系列问题,行业外资本哪里来的销售渠道掌控?大概率的亏。国家承诺收储过剩产能,怎么个收法?什么样的补贴什么样的价格都没有可执行标准,不确定因素大。除了我们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外,所有资本是逐利的,行业外资本介入肯定会权衡。
3,
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富士康都投入口罩生产,这些企业生产口罩本质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复工,买不到口罩,自产口罩优先满足自己,剩余的产能才外放。但是就算比亚迪上马生产口罩,他还是买不到原材料……
口罩需求端的帐大家都能算到,除了学生群体外的就业人口是5.3亿,按现在的疫情情况,必须带口罩复工。疫情爆发以前,国内的口罩产能是2000万只/天,如果行业外资本不计一切经济代价扩产那么极限产能是2亿只/天(注意是不计代价的扩产)。
药店老板卖口罩都心惊胆战被举报,资本投入生产端金额更大,成本回收周期更长,更得抖腿。鼓励生产+忽略经济规律过度控制价格,这矛盾很难解决。
所以最近想买到口罩的唯一情况是疫情得到迅速的控制和解除,否则一罩难求会继续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