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卫星互联网主升浪将来临,下列股都将翻倍

20-02-11 18:27 35858次浏览
新塘古怪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卫星互联网这个概念才起步,将会远超预期,许多人现在还认识不足。美国不发展5G6G,直接发展卫星互联网,钢铁侠马斯克要发4万颗卫星,基本上低轨天空全是他的,按他布局低轨中其他国已无法发射并运行卫星,已决定超常规举全国之力大力发展卫星互联网,,否则中国无立足之地,华为也将沦为人家的小配套商。

所以这是个空前的大计划大谋略,这事比美国打压我们的华为5G要大几倍,事关中华民族的未来。.
而这产业链非常庞大,远超安可和华为,一是要全球发展,(就是量很大,远超北斗),二是产业链长,涉及芯片,卫星制造,基带基站,骨干网,地面接收,天线(上传下传),等等,第三,我国计划卫星互联网和遥测等天象卫星多用途合一,卫星的芯片种类更多更广,参与和受益的行业就更加多。
第四,我们不要只看卫星,要眼光放大看全产链,国家也找到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新增量。
所以这个题材将是唯一不疫情好坏影响的新兴行业和题材,时间跨度远超炒作5G和华为的时间(一两年),以后会出卫星互联网概念的几倍股,十倍股,更多倍股。

我希望有缘看到我这段话的人,好好自己去了解和阅读一些材料,能形成你们自己理解的逻辑,不要因为短期获利回吐而朦上自己的眼睛。
祝福大家都能从中赚到钱

附主要个股,中国卫星600118
中国卫通 601698  
航天电子,600879
300045华力创通,
天银机电300342
旋极信息300324
沪工股彷603131等等
当然产业链还有很多股
打开淘股吧APP
59
评论(125)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柴尔德888

20-02-11 21:09

1
问答环节:
Q:卫星产业如何细分,各领域比重如何,公司处于哪个细分领域?
A:分为:卫星制造、发射、运营及地面系统应用与制造,从全球行业来看,其中卫星运营占到整个产业的绝大多数,往年份额比例能达到70%,卫星运营全球市场份额为1000多亿美元,这两年数据显示其中有70%由广播电视来提供,欧美国家主要通过卫星电视直播提供服务,国内是由有限公司提供服务;剩下的200多亿美元是卫星固定运营商的市场份额,我们就是卫星固定运营,在其中我们是第5位,前两位有50颗卫星左右,第三有30-40颗卫星左右。
 
Q:卫星通信相比于地面通信的优势是什么?从前景角度看,未来通信的增长点?
A:卫星通信和地面通信相比,优势就是广覆盖和全球覆盖。92、93年美国就有铱星计划和地面GSM,铱星计划当时建立了全球网但是运营成本和维护很难做到。现在是建立低轨星座,是互联网接入。从现在的卫星制造技术和火箭发射技术,以及全球通信安全运营的角度看,技术能否实现还不确定。中国还比较难具备卫星制造规模化的能力,因为要形成一个网络提供全球服务就需要上万颗卫星,卫星一般寿命是5年,5年内很难发射上万颗卫星,也就是说还没有进行组网的情况下,之前发射的卫星就需要用新卫星接替,接替是组网的一个系统难题,因此是否能够实现,多少颗卫星才能提供商业服务还不能够确定。如果卫星制造技术和发射技术提升,解决了技术难题,形成网络能够提供商业服务,那势必会替代地面网络。因为首先地面的基站无法为飞机提供服务,距离海岸几十海里之后也没有地面信号;其次低轨星座是无缝覆盖。中国目前一些偏远地区也没有实现互联网接入,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实现所有地区接入互联网。但是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低轨星座的运营成本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天然的全球覆盖,在低轨的层面形成一个网,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需要切换不同的卫星,就像在高铁上需要切换不同的基站一样,所以必须形成一个全球的网才能提供服务,目标客户就是全球的用户,让中国的客户能接入美国的网可能性比较小。因此从安全或者管制的角度看,国家之间、政府之前不一定能协调,这种全球的网将来要支撑3万颗卫星5-10年的接替,所以运营成本较高。如果能解决技术问题和运营成本问题,低轨卫星互联网肯定能取代目前的地面通信网络。
柴尔德888

20-02-11 21:08

0
  现在我们开展的是高轨通信卫星,我们从2017年发射中国的第一个高通量卫星,通过其就可以实现卫星互联网接入,这个业务是对现有国际上卫星发展趋势的国内补充,我们这部分业务与地面业务的互联网接入采取互补策略,在地面互联网光缆能够达到的地方,不进行补充,而是在地面互联网达不到的地方开展业务,如偏远地区,天上,民航航空,海上。真正通过卫星接入互联网后,才能够实现海陆空卫星互联网的无缝覆盖,这部分业务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处于商业试用阶段,尤其在航空互联网接入方面,目前才刚起步,还没有正式商业运营。
  从中国卫通本身来看,01年成立,成立之初是国资委直属的集团公司,既做卫星业务也做地面业务,地面业务当时做的不好,在2008年时电信运营商重组时将中国卫通的地面业务划到了中国电信,中国卫通集团公司的总部及拆分的业务整体划到了航天科技集团,变成了其从事卫星通信运营服务的二级专业公司。当时,中国卫通下还有导航遥感模块的一些应用业务,在2012年开始谋划在国内进行整体上市,后面通过公司分立的方式剥离了导航业务,真正只有卫星通信业务,我们实际从2015年开始启动在国内整体上市的相关工作,2017年正式申报,2019年6月28日正式上市。我们下面有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亚太卫星,主要负责在境外的业务,15颗中有5颗由亚太卫星运营。
柴尔德888

20-02-11 21:07

1
中国卫通证券事务部部长赵总:
  中国卫通所处行业是卫星通信,卫星应用可以分为三个模块:通信、遥感、导航,导航就是美国的gps和中国的北斗,遥感是气象卫星、地理信息测绘等方面的卫星,我们中国卫通做的是通信卫星,不包含遥感和导航。在中国北斗是由军方运营,遥感也是由政府相关部门运营,通信卫星是三个模块中主要做商业运营的,其他两个不做商业运营。
  通信卫星目前主要是传输两类内容:广播电视,也就是接受、转播卫视节目;多媒体信息,通信的信息传输。中国卫通现在运营15颗卫星,这15颗都是高轨同步轨道卫星,同步轨道就是和地球自转同步,在赤道上空36000km以上的位置,一颗卫星可以覆盖地球上1/3,但是卫星位置是很稀缺的,因为只有在赤道上空36000km的地方才能和地球自转同步。另外地球上的天线位置固定的,对于卫星有个天然的广播特性,即一点对多点的广播特点,所以广播电视卫星节目的传输,主要依靠通信卫星。
  中国卫通主要业务就是广播电视的传输,中国境内的95%以上的电视节目都是由中国卫通的卫星进行传输的,大概有400多套电视节目,加上广播节目应该有1000多套,这部分是我们的主要业务。第二部分业务是通信多媒体信息的传输,这部分客户主要是三大电信运营商,一些政府和企业客户,如外交部、通信社、三桶油等,特点是广播和保密性好,我们现在的卫星也是自主可控的。
  中国卫通现在是唯一一家在国内拥有自主可控商业通信卫星资源的公司,“唯一”是因为我们实际也是重组制的。在2006年时做卫星通信的基本是项目公司,当时是一家公司有1颗卫星,国内大概有6家公司,这6家公司在国际竞争上很难实现规模效应,因此国家提出要对行业进行重组,在2007年的时候对这些公司进行来整合成为一家公司,国内主动重组和实现来国内通信卫星运营的唯一。重组原因主要有:卫星通信有两个特点,天然覆盖面积较大,实际国际化运营和全球运营是行业的特点,越规模越经济;国家想通过重组后形成国家队,真正融入到国际竞争中。重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在我们上市前,中国卫通通过重组由原来的每家小公司,在2008年重组完成后,由5颗卫星发展为15颗卫星,发展比较迅速,在国际上固定通信运营商排名中达到第5位,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广播电视和通讯加一起)。我们的客户主要是B2G和B2B的客户,目前没有个人客户。
  中国卫通的上市
晨曦飞扬

20-02-11 21:07

0
今天机构都哄抢 300447 全新股份了。好戏在后头。
柴尔德888

20-02-11 21:04

1
603131 唯一民企卫星制造企业,值得拥有
柴尔德888

20-02-11 21:03

0
后期还有更大的主升浪
doublesun99

20-02-11 21:03

1
欧比特300053,宇航芯片龙头
柴尔德98

20-02-11 20:57

2
好,增加自选
柴尔德98

20-02-11 20:49

0
卫星互联网核心标的:
  制造龙头:中国卫星
  运营龙头:中国卫通
  核心配套企业:和而泰(卫星互联网射频芯片三强唯一民企)、航天电子(航天电子设备龙头)、上海沪工(卫星总装民营唯一))
  其他配套企业:华力创通欧比特苏试试验康拓红外航天发展
  战略级新基建:
  ——天基基础设施是大规模物联网的基础:厘米级地理信息+全区域低延时数据传输+全球时频同步
  副线北斗导航产业:振芯科技航天宏图四维图新海格通信华测导航
柴尔德98

20-02-11 20:45

0
据安信证券测算,组网侧初期市场规模超过800亿,补网需求每年稳定100亿。参考GIS及5G应用的市场规模,空天互联网 应用市场空间或超万亿。作为革新性极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项目,将带来自建设至应用的全盘国产化替换。建议重点关注组网市场核心标的中国卫星 、中国卫通 、亚光科技 、天银机电 、全信股份 、欧比特 等,以及应用市场核心标的华力创通 、和而泰超图软件 、航天宏图 、四维图新 、中海达 等。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