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环节:
Q:卫星产业如何细分,各领域比重如何,公司处于哪个细分领域?
A:分为:卫星制造、发射、运营及地面系统应用与制造,从全球行业来看,其中卫星运营占到整个产业的绝大多数,往年份额比例能达到70%,卫星运营全球市场份额为1000多亿美元,这两年数据显示其中有70%由广播电视来提供,欧美国家主要通过卫星电视直播提供服务,国内是由有限公司提供服务;剩下的200多亿美元是卫星固定运营商的市场份额,我们就是卫星固定运营,在其中我们是第5位,前两位有50颗卫星左右,第三有30-40颗卫星左右。
Q:卫星通信相比于地面通信的优势是什么?从前景角度看,未来通信的增长点?
A:卫星通信和地面通信相比,优势就是广覆盖和全球覆盖。92、93年美国就有铱星计划和地面GSM,铱星计划当时建立了全球网但是运营成本和维护很难做到。现在是建立低轨星座,是
互联网接入。从现在的卫星制造技术和火箭发射技术,以及全球通信安全运营的角度看,技术能否实现还不确定。中国还比较难具备卫星制造规模化的能力,因为要形成一个网络提供全球服务就需要上万颗卫星,卫星一般寿命是5年,5年内很难发射上万颗卫星,也就是说还没有进行组网的情况下,之前发射的卫星就需要用新卫星接替,接替是组网的一个系统难题,因此是否能够实现,多少颗卫星才能提供商业服务还不能够确定。如果卫星制造技术和发射技术提升,解决了技术难题,形成网络能够提供商业服务,那势必会替代地面网络。因为首先地面的基站无法为飞机提供服务,距离海岸几十海里之后也没有地面信号;其次低轨星座是无缝覆盖。中国目前一些偏远地区也没有实现互联网接入,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实现所有地区接入互联网。但是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低轨星座的运营成本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天然的全球覆盖,在低轨的层面形成一个网,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需要切换不同的卫星,就像在高铁上需要切换不同的基站一样,所以必须形成一个全球的网才能提供服务,目标客户就是全球的用户,让中国的客户能接入美国的网可能性比较小。因此从安全或者管制的角度看,国家之间、政府之前不一定能协调,这种全球的网将来要支撑3万颗卫星5-10年的接替,所以运营成本较高。如果能解决技术问题和运营成本问题,低轨卫星互联网肯定能取代目前的地面通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