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卫星互联网主升浪将来临,下列股都将翻倍

20-02-11 18:27 35857次浏览
新塘古怪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卫星互联网这个概念才起步,将会远超预期,许多人现在还认识不足。美国不发展5G6G,直接发展卫星互联网,钢铁侠马斯克要发4万颗卫星,基本上低轨天空全是他的,按他布局低轨中其他国已无法发射并运行卫星,已决定超常规举全国之力大力发展卫星互联网,,否则中国无立足之地,华为也将沦为人家的小配套商。

所以这是个空前的大计划大谋略,这事比美国打压我们的华为5G要大几倍,事关中华民族的未来。.
而这产业链非常庞大,远超安可和华为,一是要全球发展,(就是量很大,远超北斗),二是产业链长,涉及芯片,卫星制造,基带基站,骨干网,地面接收,天线(上传下传),等等,第三,我国计划卫星互联网和遥测等天象卫星多用途合一,卫星的芯片种类更多更广,参与和受益的行业就更加多。
第四,我们不要只看卫星,要眼光放大看全产链,国家也找到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新增量。
所以这个题材将是唯一不疫情好坏影响的新兴行业和题材,时间跨度远超炒作5G和华为的时间(一两年),以后会出卫星互联网概念的几倍股,十倍股,更多倍股。

我希望有缘看到我这段话的人,好好自己去了解和阅读一些材料,能形成你们自己理解的逻辑,不要因为短期获利回吐而朦上自己的眼睛。
祝福大家都能从中赚到钱

附主要个股,中国卫星600118
中国卫通 601698  
航天电子,600879
300045华力创通,
天银机电300342
旋极信息300324
沪工股彷603131等等
当然产业链还有很多股
打开淘股吧APP
59
评论(125)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52020

20-02-11 21:24

1
吹毛,都炒半天了,吃剩饭啊!
老王炒股1

20-02-11 21:19

4
卫星互联网核心标的:
  制造龙头:中国卫星
  运营龙头:中国卫通
  核心配套企业:和而泰(卫星互联网射频芯片三强唯一民企)、航天电子(航天电子设备龙头)、上海沪工(卫星总装民营唯一))
  其他配套企业:华力创通欧比特苏试试验康拓红外航天发展
  战略级新基建:
  ——天基基础设施是大规模物联网的基础:厘米级地理信息+全区域低延时数据传输+全球时频同步
  副线北斗导航产业:振芯科技航天宏图四维图新海格通信华测导航
老王炒股1

20-02-11 21:19

1
上帝给我们送牛股,谢谢耶稣之手
老王炒股1

20-02-11 21:18

2
老王炒股1

20-02-11 21:15

2
邹刚S0350519090002
zoug@ghzq.com.cn
——旋极信息
旋极信息( 300324 )动态
动态点评
点评
最近一年走势
相对沪深300表现
表现
1M
3M
12M
旋极信息
45.2
50.6
64.3
沪深300
-5.2
-1.8
20.1
市场数据
2020-02-07
当前价格(元)
8.84
52周价格区间(元)
4.36-9.53
总市值(百万)
15462.35
流通市值(百万)
10158.47
总股本(万股)
174913.46
流通股(万股)
114914.87
日均成交额(百万)
305.70
近一月换手(%)
126.03
投资要点:
投资要点:

行业高景气叠
行业高景气叠加新品导入,智慧防务有望高速增长
加新品导入,智慧防务有望高速增长军品采购有
前低后高的规律,
随着进入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军工行业有望迎来
采购最高峰。此外,随着军改的完成,前期积压订单释放,将进一步
推升行业景气度。
公司在保持原有业务的基础上,
不断扩大产品矩阵,
多个重要产品进入定型阶段,有望进一步贡献增量业绩。

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价值凸显,智慧城市发展有望加速
价值凸显,智慧城市发展有望加速本次疫情爆发后,
人员的管理和控制,
物资的保障和调配等需求集中爆发,
城市管理的
复杂和压力凸显。
智慧城市是通过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

析、
整合各项关键信息,
使得城市管理更加的智能化,
能大幅提升城
市管理的便捷性。
本次疫情中,
泰豪智能在北京延庆和江西宜春配合
政府开展疫情防控,
充分展现了智慧城市在城市管理中的优势。
随着
疫情影响下城市精细化管理不足的暴露,智慧城市建设有望加速推
广。

夯实底层支撑技术,加速
夯实底层支撑技术,加速智能
智能化战略发展
化战略发展公司军民融合数字化、
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清晰,并不断强化和拓展在底层芯片等方面的布
局,
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的同时,
业绩增长和发展潜力进一步强化。
公司旗下旋极星源是国内领先的射频及混合信号芯片研发设计公司,
产品应用于通信、
物联网、卫星导航等领域,在支撑公司智慧城市业
务发展的同时,随着物联网建设、
大数据应用的推进,
以及卫星产业
的高速发展,芯片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未来重要增长点。
-0.4000
-0.2000
0.0000
0.2000
0.
耶稣之手

20-02-11 21:15

1
老王炒股1

20-02-11 21:13

4
两卫以外航天板块四个标的:1,亚光科技,4板,核心亮点是并购业绩超预期,3.1亿军工芯片利润(军工+航天+微波),价值低估逻辑类似航锦科技,而军工芯片的利润还比航锦更大。除了眼前的估值修复和叠加卫星炒作,未来更大的看点是微波核心射频技术军转民,2020年或与华为、中兴通讯、爱立信中国移动和中国铁塔签订供货合同。2月6日亚光调研纪要中确认如下信息:收购的成都亚光,是10所和25所的核心供应商,与13所、55所并称“两所一厂”,位于微波军工电子行业前三,是目前国内上市公司中体量最大的军用射频芯片及元器件研制企业,下游包括雷达、电子对抗、通信导航、航天器载荷等;公司芯片主要是微波单片集成电路的芯片,以砷化镓为主,少量涉及氮化镓;T/R组件应用于天基互联网项目,成都亚光收入中有20-30%是来自航天卫星相关的领域,是公司毛利率最高的产品。其中,在微波组件领域的相关企业包括:航锦科技里的长沙韶光(18年2.7亿收入)、红相股份的合肥星波(18年1.2亿收入)、和而泰的浙江铖昌(18年1.03亿收入)等。根据2018年数据,亚光的收入(18年10.15亿收入)基本上是他们的4-10倍,55所和13所收入规模也是亚光的5-8倍,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成都亚光(970厂)与两所的规模都非常接近,加之产品系列齐全且几乎完全一致(全产业链自研),都是特定军品定点供货单位,有多条军方认证的批产生产线,所以业内和客户一直有“两所一厂”的叫法,认为两所一厂是第一梯队,至于其他的应属二三梯队。(非常罕见的公开怼人)2,和而泰,2板关于和亚光科技谁最大的说法,和而泰的董秘并不认输,在互动上强调:收购铖昌科技和亚光各自产品侧重点不同,铖昌主要做TR芯片,亚光主要做TR组件。(非常鲜明的回怼)综合信息可知,铖昌科技实力也不可小视,属于行业里较新的民营公司,主要优势在TR芯片环节,甚至有消息称国内唯一掌握核相控阵雷达微波毫米波射频 T/R 芯片技术的民营企业(次于国有研究所)。天风证券在推荐和而泰,认为毫米波通信是必须要用相控阵的技术,和而泰的相控阵射频芯片产品也会在这次到来的产业大的机遇之中,可以明显的获利。亚光科技收购97.38%的成都亚光上半年净利润0.8亿,全年利润超过承诺达3.18亿;亚光科技原主业快艇,暂时亏损额推测约8000万;和而泰收购80%的铖昌科技上半年净利润0.55亿,全年利润暂
晨曦飞扬

20-02-11 21:11

3
大产业趋势—卫星互联网谣言更正:
我们天风机械军工团队是市场第一家提出卫星互联网商业元年概念的券商,卫星互联网这个领域不是一个炒主题的概念,而是一个确定性的商业建设和国家战略的机会,类似于去年AK热点发展机遇。未来全球G2体系,近期市场存在着较多谣言,再次更正下:

这两天市场上有一些质疑的声音,传递一些错误的信息,我稍微做一些简单的更新:
1、现在市场上传言说互联网卫星一共就打800颗卫星,单颗价格1亿元,然后就不再打卫星上去了,这是错误的,我们把谣言给澄清一下。
(1)从数量上讲:800多颗只是2021-2022年的一期计划,把一期的发射数量计划当成全部的发射计划是一种错误,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结果,要想达到实际上用价值和抢夺轨位资源,大几千颗到上万颗是必要的,参考美国和马斯克,这两天卫星互联网的实际供应商——天银机电、星际荣耀都做了解答。部分人拿此体系外的门外汉专家说法,是错误的。
(2)从价格上讲:卫星的价格和飞机不一样,是具备量级差距,也就是10的次方(价格可相差100倍),航空没有量级差距,因此不能做简单的卫星造价对标,一定要对应轨位和公斤数。市场传言单颗卫星0.7、1亿的价格是中轨。航天科技集团领导在2019年商业航天论坛上明确提出(有据可查),一颗低轨小卫星(500km~1000km)的质量是400公斤,价格在3000万元/颗,这个价格不仅在建设上具备商业可行性,在更新替代成本上也具备商业可行性。
(3)第三,从产能上讲:中国卫星60%左右的收入来自卫星制造(对应40亿左右收入),一颗东方红卫星单价大约是3亿元,每年大概有10多颗东方红卫星,这种属于1吨左右的大卫星。一般来说卫星的制造难度、制造速度与其价格正相关,400公斤的小卫星单价3000万/颗,对应的是年产100颗以上的卫星制造数量。我们之前测算的明后年预计出现年产400-500颗卫星,在目前量产的条件下是很有可能性完成的(SpaceX现有产量已经做到10颗/天),不是市场有些传言说一年只能做十几颗卫星。
(4)第四,主导者:卫星和星座设计的总体是航天、商业模式是三大运营商\华为\中电子、核心分系统配套是中电科,并不是某些传言说的,主体是中电科而非航天,这事错误的,大家分工合作。
(5)第五,投资怎么看:抓制造和运营两端,抓真产业配套,问实际配套,而不是可能干什么。
制造龙头依然坚定推荐中国卫星(小卫星的中国一半以上产能,具体看报告)、运营龙头推荐中国卫通(唯一卫通运营商)。核心配套关注价值量从高到低:和而泰(星载相控阵射频唯一民企,10%价值链)天银机电(单星1-2颗100w,星敏感器今年100颗、明年400颗)、上海沪工(民营总装,总装总测20%占比)、航天电子
柴尔德888

20-02-11 21:10

0
Q:公司目前客户主要是个人还是政府、事业单位?如何定价?
A:公司目前的客户是政府和事业单位没有个人。未来公司开展卫星互联网接入服务尤其是航空基站业务时,就是对个人了。对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定价是以谈判方式,这些客户都是十年以上的客户,非常稳定,价格通常是延续下来的。
 
Q:公司卫星建设出资方?卫星制造商是哪几家?是否由公司决定?
A:卫星建设是公司自己出资建设,一颗卫星建设需要15亿左右,根据卫星载荷规模不同也有所出入。卫星制造商是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目前只有这家能制造出符合公司和客户要求的同步轨道通信卫星。之前采购过美国和法国的卫星,目前在运营的还有法国的卫星。自98年之后,美国就不向中国出口卫星了,也不允许欧洲向中国出口带有美国生产的零部件的产品。
 
Q:商业航天是布局全球的重资产行业,是否意味着航天通信运营公司需要较大的收入体量来覆盖每年上亿的资本摊销?
A:卫星运营在财务报表上最大的特点资本摊销、折旧的问题。一个卫星通常是15亿,寿命是15年,所以一颗卫星一年的折旧就是1亿,所以公司投资卫星十分谨慎,首先要有比较大的市场,稳定的客户,才会投资。而且卫星运营的投资受到很多限制,并非有钱就能投资,尤其是低轨通信卫星,轨道位置是战略性稀缺资源,需要365度的一条线才能发射,所以轨道位置和频率资源都是稀缺资源,是由国际电信联盟分配的,有轨道位置才能发射卫星,出轨道位置和频率资源之外,还需要人力资源等技术运营资本。所以中国移动虽然有资本,但是没有这类条件,所以由公司向其提供服务比自己做要好。
柴尔德888

20-02-11 21:10

1
Q:卫星通信运营的国内格局是什么?公司的优势?
A:国内只有我们一家,一方面是因为国家的战略,形成国家队,进行国际竞争,另一方面是因为传输性行业是外商禁入的,在境外注册的公司是不能在国内经营运输业务的。因此在卫星通信方面公司在国内的市占率比较高。优势是在国内市场非常稳定,比如在国外广播电视节目实际上被网络电视逐渐取代,在中国广播电视节目重在宣传而不是重在节目,因此短期内电视台是不会被取代的,电视台也会继续是公司重要的客户,而且比较稳定,因为节目源也在不断更新,比如从标清到高清,传输高清的电视节目占用公司卫星转发器的带宽是标清的1.5倍-2倍。未来节目源还会发展到4K、3D等等,对公司卫星转发器资源的需求就会更多。目前这类业务占到公司业务收入的50%。公司卫星互联网接入服务主要面向三个市场,积极向国外拓展,瞄准一带一路,实现全球覆盖,进入国际竞争。
 
Q:从国际市场看,公司的水平?公司长期发展更倾向于国内客户和商业模式的拓展还是要抢占国外市场。
A:在国际固定通信运营商中,公司处在第六,前三位是欧洲和美国的,第四位是加拿大的,第五位是日本的。日本排在公司前位主要是因为有ETH业务,ETH业务占整个卫星业务的70%,日本的公司在这块业务开展的比较好,因此其收入规模高于本公司。但是未来公司目标要成为亚洲第一。公司未来会稳定发展国内客户,除广电业务之外,对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卫星主要有两个应用,一个是远端基站的回传,在中西部地区光缆传输不到,那么在该地区建立基站收到的信号是通过公司的卫星来传输的,占用了公司一整颗卫星资源;另一个是做备份,例如一旦某个地区发展自然灾害导致光缆断了无法传输,就会紧急征用公司卫星进行传输,保证通信正常。随着5G技术的发展,中西部基站数量会增加,使用公司卫星资源的需求也会增加。在国外,公司的竞争非常充分,排名前三的运营商的规模和实力非常强,公司主要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抢占市场。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