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亚光科技(300123)最便宜的芯片和军工概念股!

20-02-08 14:20 8512次浏览
六路向北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首先,芯片行业是未来10-20年最优秀的赛道。

在中美的背景下,美国对中国进行全方位的长期技术封锁已成必然。芯片行业作为科技和技术含量最高的行业,因涉及国家安全,处于这场竞争的最前沿和最核心位置,加之又最具暴利的属性,因此成为中美两国的战略必争之地,也是未来科技竞争的最关键、最焦点领域。2019年,美国封堵中国进口荷兰光刻机,意图影响台积电 7纳米制程的芯片生产,都是这一战略竞争之下的具体举措。
在此背景下,芯片国产化替代是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大趋势,市场空间极为巨大。目前,我国从国外进口芯片每年在3000亿美元左右,合人民币2万亿。注意,是每年要花2万亿。未来,芯片概念股出现10倍、20倍甚至100倍、1000倍股也并不为奇。
用进口芯片虽然既贵又不安全,但在民用方面也是无奈之举,可以勉强接受。但军工芯片涉及国防安全,必须用国产芯片。因此,军工芯片的国产化任务更为紧迫。
其次,国产芯片概念股价值已经全面重估。
闻泰科技汇顶科技 等1500亿左右市值的芯片股(2019年均翻3-4倍),市盈率在80倍至100倍;澜起科技 总市值1200多亿,市盈率133倍;韦尔股份 市值近1700亿,市盈率达400倍;中微公司 总市值1000多亿,市盈率500多倍;北方华创 700多亿总市值,市盈率250倍;士兰微 200亿总市值,市盈率300倍;北京君正 总市值200多亿,市盈率230多倍,等等不一而足。
而芯片股平均下来,市盈率也在100倍左右。
至于军工股的估值,有心的朋友自然清楚。200-300倍市盈率的个股很常见。为什么,因为具备垄断性特征。
再看亚光科技(300123),从业务上看,29家机构调研资料显示,亚光科技2017年收购的亚光电子是原电子工业部最早建立的半导体 器件厂家,是我国第一批研制生产微波芯片、电路及器件的骨干企业,也是我国军用微波电路的主要生产定点厂家。50多年来,,始终处在国内军用射频微波行业的前列。
亚光电子核心业务为军用芯片、微波电路、微波器件业务。
其产品主要有各类军用微波混合集成电路、微波单片集成电路和微波二极管、微波三极管等微波器件产品,广泛应用于军用雷达、电子对抗、航空航天、卫星通信、微波通信、广播电视、微波测量等领域,主要客户为国内相关军工院所、军工厂等。
公司有200多家国内主流军工客户,均为军工集团的科研院所及相关工厂,包括中航工业集团、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技 集团、中国电科集团、中船重工集团等。配套产品的覆盖领域包括雷达、电子对抗、通信导航、遥感遥测等,公司产品基本覆盖了各个细分领域最领先的整机院所。
公司具有4条军方认证的国军标生产线,拥有一条国内最先进的6D数字化微组装生产线,氮化镓、砷化镓等材料芯片90%以上为自主设计及封测,后道线生产设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批量生产的芯片有400多款。注意,芯片产品有400多款,这有多牛。很多企业只一种芯片,估值就达500亿甚至1000亿。
从估值来看,亚光科技(300123)2019年预计净利润2.1-2.6亿元。
其中,第4季度净利1-1.5亿。
作为正宗的芯片股,又是具有垄断性质的军工概念,按2020年净利润4-6亿计算,在目前130亿市值的情况下,市盈率仅20-30倍,考虑到其军工属性的超级垄断性,属于严重被低估。
2020年公司订单饱满,业绩大幅超预期概率极大。在目前13元价格基础上,再上涨3-4倍算是价值回归。
从资金面上看,近5个交易日,该股净流入资金15亿以上,仅2月7日大单净流入就达8亿以上,可以看出主力建仓意愿非常强烈。
通过以上分析?大家怎么看?应怎么办?是看着办?还是凉拌?
打开淘股吧APP
4
评论(34)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gymdb

20-03-10 13:36

0
还会
gymdb

20-03-10 13:18

0
爆发
gymdb

20-03-10 13:11

0
还会
六路向北

20-02-09 10:20

0
涨了五个,后面最少还有二个,最多可能还有十个;
veron985

20-02-08 21:02

0
都涨了5个了,才知道,他和中国卫通是龙一、龙二。
六路向北

20-02-08 20:51

0
明明发了,怎么看不到发的消息呢?
六路向北

20-02-08 20:50

0
Q:全国做微波组件的上市公司有很多,比如航锦科技里的长沙韶光、红相股份的合肥星波、和而泰等,咱们公司的产品与他们有很大区别吗?地位上谁更有优势?
A:在微波组件领域,民营企业是很多的,比如你们提到的航锦科技里的长沙韶光、红相股份的合肥星波、和而泰的浙江铖昌等,他们都非常优秀,也发展得很快。我们与他们的区别主要有收入利润规模、产品种类、行业地位等方面,根据2018年各自年报披露的数据,我们的收入基本上是他们的4-10倍,收入规模决定了各自的能力,能承接多大的项目。当然55所和13所收入规模也是我们的5-8倍,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成都亚光(970厂)与13所、55所的规模都非常接近,加之产品系列齐全且几乎完全一致,都是特定军品定点供货单位,有多条军方认证的批产生产线,所以业内和客户一直有“两所一厂”的叫法,认为两所一厂是第一梯队,至于其他的应属二三梯队了吧。
  2018年收入:亿元  倍数
成都亚光  10.15  1.00
长沙韶光  2.70  3.76
浙江铖昌  1.03  9.85
星波通信  1.20  8.46

Q:公司芯片的情况?
A:主要是微波单片集成电路的芯片,以砷化镓为主,少量涉及氮化镓,有两个团队在做芯片。我们砷化镓电路的芯片基本可以满足我们自己的需要,另一个是控股子公司华光瑞芯,是一个独立的子公司,主要是对外参与市场竞争、整机单位和用户的产品服务;另外我们亚光电子内部有一个团队主要为内部需求提供服务和保障。几乎是在所有的芯片产品领域,我们水平与国内一流的水平几乎相当。氮化镓这部分,我们也开展了设计、流片、测试、封装,逐步在开始市场在市场上得到应用并逐渐推广。
Q:T/R组件是否应用于天基互联网项目上?
A:T/R组件是微波雷达上最重要的部分,现在也开始在通信上得到应用,因为卫星主要是做通信用的,现在在卫星上也是用了T/R组件。天基雷达上,技术构成有T/R组件雷达体制,也有不是T/R相关政策的体制,我们已经给现有卫星提供组件配套,包括T/R组件。包括国网星系统里,我们也提供了配套,后面要取决于整机、整星竞标和运用情况。
六路向北

20-02-08 20:50

0
Q:公司竞争对手有哪些?
A:13所、55所是我们行业中两个领先者,他们的规模大概是我们的五倍到八倍左右,从产品角度来说,我们跟他们是完全一致的,但我们比13所多一个微波二极管,与55所完全一致。相对来说,因为我们是民营企业,我们的竞争优势在成本控制、对用户响应的速度和服务上,作为上市公司,我们也进行了股权激励,决策上也比国有企业更快。在产品和技术上,我们在努力与他们看齐。
Q:公司的供应商和客户有哪些?
A:我们的下游(用户)主要是十大军工集团,最大的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科集团的整机研究所,他们做通信、雷达比较专业,是我们的第一大用户;第二大包括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其次包括航天、船舶、核工业等都是我们的用户;从最终用户来说,包括武器装备角度,主要是海陆空天都有我们的配套。我们的上游主要是一些元器件的供应商,我们的微波组件,我们生产需要的一些元器件的配套商,包括电阻、电容等,另外还有一些结构件的加工,这些都是我们的上游。
Q:成都亚光的业务与公司无关联性,收购后如何对成都亚光管理?是类似于股权投资吗?亚光电子未来是否会分拆上市?
A:成都亚光本身的业务与公司有一定的关联度,当初在做这个项目时的核心考虑是:我们船上面也需要雷达、通导等电子设备,相关设备占我们船的建造成本的30%左右,成都亚光这个标的核心产品40%-60%是服务于雷达的,它处于我们产业链的上游,所以我们有一定的关联性。如前所讲,我们有些船体也是它的应用平台,如船用雷达等。对它的管理,当时收购时有一点判断:成都亚光这个企业发展了50多年,一直在不断做大,中间有一些变动,包括重要人员的变化,但是它的业绩整体上在平稳发展,因此这个行业、这个公司与客户的合作属于系统对接,与核心客户的发展长期紧密融合在一块,不会因为短期人员变动发生重大影响。实际上,在我们收购后,除了一个管民品的高管离职,其他的核心高管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对它的管理侧重于财务管理和战略管理。在激励方面,一方面成都亚光核心管理层组建的合伙公司于去年10月以1930万元的价格获得了成都亚光剩余2.62%的股权;另一方面,本次1月15日披露股权激励方案中,总激励额度的60%是分配给电子业务相关对象,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是7.84元,有直接与成都亚光业绩挂钩的,也有直接和亚光集团业绩挂钩的,从两个方面来激励了成都亚光的核心骨干,进一步确保了未来业绩可持续平稳发展。
亚光电子本部分拆上市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有规定上市公司利润和收入占50%以上的业务是不能分拆上市的。不过船艇业务目前在集团的比重不大,去年8月份对船艇业务组织架构进行了整合,未来不排除船艇业务分拆上市或整体引入有实力战略投资者;另外成都亚光子公司华光瑞芯,专做半导体芯片的设计,未来它也有可能进行单独上市,因为它在行业里历史悠久,技术积累也不错,芯片业务发展迅速。
六路向北

20-02-08 20:49

0
Q:氮化镓项目的进展情况
A:2014年我们与三安光电合资成立了三安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主要做砷化镓和氮化镓微波集成电路的生产线,现在生产线以砷化镓微波电路为主,也开发了氮化镓,氮化镓工艺能做到0.25微米。目前我们在合作优化工艺模型,不断开发完善生产线。我们自己的氮化镓产品会从国内其他厂家买一些做微波组件,也会研发一些功率放大器等,都已经做好了,包括K波段和X波段的功放,水平和国内一流水平基本旗鼓相当,需要继续完善才能投入更多商业用途。
Q:12.4亿的舰艇海外订单进展
A:这个是和东南亚一个国家签订框架协议形成的订单。由于没有军贸资质,所以还在想办法解决,但周期比较长,所以变数比较大,结果不确定。我们船艇业务的老总说还在积极跟进中,按照原来的框架协议,可能没有那么快了,变数还是比较大,不像国内的,结果还需要再等待。
Q:微波组件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
A:微波组件主要应用于微波信号的传输、收发,我们信息系统很主要的信息渠道都是微波空间传播,另一个还有互联网用固定线路传播,用处很广泛,几乎所有军事电子装备。包括民用通信上都有很大的应用,主要在通信、遥感遥测、电子对抗等领域。细分也分为军用和民用。商业航天部分,因为我国这部分刚刚起步,一般不称为商业航天,而称为军用或者民用,如果说从民用角度来说,刚开始规划如国网星等项目,主要还是卫星通信;从微波组件来说主要是星上和星地间的通信和交流,主要在卫星上应用更多,在地面上,手持方面也需要使用。看今后发展的情况,现在来说,因为还没有大规模的使用,这部分还不好准确判断,从我们亚光的角度来说,对商业航天卫星上,包括一些型号、项目上,不管最后是航天科工、航天科技还是其他民营公司,我们都给他们提供一些配套支持。
六路向北

20-02-08 20:48

0
一、疫情对公司的影响?
船艇业务:冬天温度低,假期比较长,1月20号到2月1号,原计划2月1号开工,改到了2月10号,有些影响,后面会补上来,对客户的交付可能会有些影响,公司已经做了沟通。冬天本来就是淡季,影响不大。
电子产品业务:成都亚光1月31号已经陆续在加班了,政府有些要求,没有全面开工。几个主要的所已经开始加班了,全面开工也要到2月10号,后面会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补上来,对军工影响就不会特别大。

二、公司2019年以及未来军品的成长性?
2019年公司新接电子订单将近翻倍,其中970厂本部新接电子军品订单已过11亿元,增长50%左右,与航天二院、中电科天奥电子集团战略合作得到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拓展了下游客户,未来仍将有产品放量。
展望2020年,订单非常饱满,结转订单同比增长80%。今年很多任务很可能会延到明年,所以十四五初期也会有所增长。现在整机单位任务都非常饱满,从国内外形势上看也还是需要加强建设。

三、公司射频产品在民品领域应用?
民品主要是子公司华光瑞芯在做,包括放大器、收发相关的射频芯片等等,目前民品还没有批量订单,产能上还是有限制,成本上也有差距,批量做的利润也不高;但军品外销芯片增长较快。
后续还要加快民品方面的工作,加大投入。但确实目前公司军工任务比较重,2020年将再加大人员、资金的投入,希望在民品5G产品有批量上的突破。

四、射频芯片内外销的情况?
芯片是微波电路的核心竞争力,公司从2008年就开始研制芯片。孙公司华光瑞芯主要是外销,亚光本部主要满足自己元器件上的需要,去年也开始对外大量提供芯片销售。
华光瑞芯在2019年部分竞标中胜过了竞争对手,在这个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虽然体量比不上竞争对手,但比绝大多数民营企业都要强。这个芯片给下游的配套还有个过程,希望在2020年有进一步的突破。

五、公司在射频微系统方面做了哪些技术储备?
射频微系统包括系统的设计、微系统工艺两部分,整机单位做微系统设计,都是系统级的考虑,包括航天发展下属的微系统研究院,他们主要做系统的考虑和设计,提出对工艺的要求、电子兼容、参数指标的综合优化;公司的特长在芯片和工艺,因此主要做芯片研发和工艺,比如多功能芯片、多层板技术、封装技术、散热技术、高密度集成技术等等,有些成果、样品已经在整机单位试用了。两者是一种合作的关系。

六、在低轨互联网卫星星座中的对外合作与技术储备有哪些?
公司分别跟科工、科技集团的星座提供了配套的支持,参与了项目的研发过程,在配合做整机的试验。星座最后怎么运营还不是特别明确,但是这个星的技术已经初步验证了,公司的产品也都配上去了,还有专门针对航天产品的生产线,成都亚光收入中有20-30%是来自航天卫星相关的领域,是公司毛利率最高的产品,某些上卫星的芯片单个价格就过百万元,技术含量非常高。

七、公司本部与船艇业务情况?
船艇业务方面,海警局可能会在2020年上半年重启大额订单的招标,一旦启动,公司按照以往的惯例和能力,竞争优势明显。如果这一部分订单出来,盈利会有较大增长。从2013年,这个订单都停了,现在2020年了,也该采购了,公务艇大额订单招标和无人隐身艇可能是今年船艇方面的一些看点。
刷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