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资金,作为节后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两天终于还是发挥威力了。
更低的估值水平,更公开透明和法制化的监管,更公平的交易制度,港股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在现有AH溢价水平情况下,如果港股那边持续加速上涨的话,对A股的抽血效应后面会越来越严重。而这种资金的流出,对一些大盘蓝筹的影响或许要超过小盘股。那些AH两地同时上市,且严重高溢价的A股,最近几天已经和港股走出了完全相反的走势。前两个月只是那边涨的多,我们涨的少而已,至少都在涨,但这两天就直接变成了港股大涨,我们大跌的格局了。几周观察下来,我觉得现短期内大多数A+H股票几乎不存在跟随港股上涨的可能性了。典型的例子就是
中芯国际这样的,作为有定价话语权的机构,如果看好这个公司,就直接去买港股了,因为那边要便宜得多,同时可能还会斩掉部分A股的仓位而导致A股不涨反跌。这就是现在的残酷现实。后面如果内地资金持续南下的话,部分无法参与港股的投资者可能要痛苦一阵子了,有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吧:
1, 如果开通
港股通的人,可以去直接去参与港股,首选科技蓝筹,比如中移动,中芯,华虹,美团,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其次是
金融股,汇丰,友邦,港交所,以及部分内资
券商股等等,再次是资源股,比如
中海油,
中石化等。港股有涨跌幅限制,波动相对较大,所以不建议大家去炒一些三四线的股票。
2,如果没有开港股通的,那么只能在A股中选择目标,短期内先回避一些A+H且超高溢价的股票。同时把近期选股重点放在年报预告上,尽量选一些行业龙头,没有在香港上市,并且也很少有同行业公司在香港上市的标的。稀缺性会导致这些股票在内地持续吸引机构投资者关注和长期享有高溢价。说白了就是找茅台这样的,我们这边有而他们没有的,但未必是酿酒行业,其他各个细分行业都可以。
3,这两天由于港股抽血,导致我们流动性出现了一定问题,因此大盘股肯定要承压的,那些成交量太大的股票,要注意短期波动的风险,大而美的格局暂时要被打破了。
4,最近两天港股ETF被爆炒,有些已经溢价十几个点了,这种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啥也不用干,动动鼠标,做个申购赎回的动作,十几个点利润就到手了,所以如果不想当韭菜,至少最近两天不要再去追买港股ETF了,尤其那些溢价超高的品种。等待回调之后,可以逢低买入。有些溢价只有两三个点的ETF,现在可以考虑适当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