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方法论——学主升龙头真经记录

19-09-10 22:02 14116次浏览
wondergxedu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如题
从此,只谈方法论!工具论和个股只字不提了。
本贴以学偶像“主升龙头真经”的精华为主。
打开淘股吧APP
6
评论(114)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十倍投资法

22-01-10 12:48

0
写文章的主人有参加实盘比赛吗?学观摩一下。
panwei007

21-12-25 11:07

0
还继续收集吗?
股海小C

19-11-24 20:56

0
怎么找不到主升龙头真经了
wondergxedu

19-10-01 21:39

0
利用三阶思维打磨自己的高胜率+稳定性的操作模式



答案是利用分阶思维最有效

什么是分阶思维?用一个有趣的故事给你讲明白

看到地上有100块钱,你伸手去捡。这是一阶思维,发现机会就行动。大多数人都这样。

但是,如果你养成了二阶思维,就会多想一层:慢着,如果地上真是100块钱,早该被人捡走了,所以,它不会是钱,所以,我不要浪费时间,视而不见继续走路才是正确的。(8月12日PCB世运电路开盘秒板2连板,上午广东骏亚就涨停了,当时生益科技作为基本面龙头还是水下绿盘就是二阶思维的“愚蠢”,随后尾盘被纠正涨停是三阶思维的事儿了)。二阶思维很高明,但有时高明得有点犯傻。如果地上真躺着100块钱,放着钱不捡就是犯傻。二阶思维犯傻是因为它过度依赖一个前提:别人都是一阶思维。

经典经济学就是典型的二阶思维。这既是它最强大的地方,也是它被最招人批评之处。它假设别人不会傻到有钱不捡,所以聪明地替自己省下了捡钱的功夫。它认为市场总是有效的,因为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能影响价格的信息。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地上没有白捡的钱。

三阶思维:地上有钱,因为别人都是二阶思维,有钱也不去捡,所以地上还是有钱。那不捡白不捡(于是生益科技下午14点以后和尾盘被拉升到涨停就是体现)

认知(资金)一阶一阶上升,很像电影《盗梦空间》的剧情节奏,一层层穿透梦境,最后似梦似真。到底地上有钱还是没钱?高阶思维比低阶思维想得深

站在当下面向未来,要想拿出能捡到钱的策略:
首先,你必须具备多阶思维的能力,除了零阶之外,任何一阶上,你都要有思考的能力。(主线是什么)
其次,你每次启用第几阶思维,取决于你对其他人思维在哪一阶的了解。(情绪拐点的判断)
呆在人多(资金多)的地方才知道别人对信息的处理是在哪个阶次(盘口),相应确定自己应该调整到哪个阶次。(做热点板块的底层逻辑之一)

高阶思维和低阶思维可能驱动表面上同样的行为。

一阶思维去捡钱,三阶思维多想了两圈还是去捡钱;零阶思维不去捡,二阶思维也不去捡。我们很难从行为去倒推别人是聪明还是愚钝。 就像常常有人说市场愚蠢,我想来想去觉得这话不对,现在终于想明白怎么说才对了:市场不是零阶意义上的愚蠢,它是二阶意义上的愚蠢,只是我们看不出它是零阶还是二阶而已。

那么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如何才能培养自己的分阶思维并且灵活运用呢?

要想用高阶思维研究问题,你得把思考给正规化。咱们举个例子。
一个小孩踢足球,他竭尽全力也没踢出去多远,他踢不动。而一个大人飞起一脚,球就会被踢得很远。有人对这个现象总结了一个规律,说踢球的力量越大,球飞得就越远。

这是很不错的观察和思考。足球运动员通过训练能对“球性”有深刻的体察,但是如果你让他谈谈力量和距离的关系,他大约就只能说到这个程度。各种成语典故,什么唇亡齿寒、扬汤止沸,包括古代军事将领写的兵书战策,也都是这个水平的思考。这些思考都是有用的……但是,这种思考方式太落后了。 道重要,但是要建立在术的基础上,没有术就谈道(大多数散户的误区)就是坐而论道的空谈,就好像大学毕业生工作第一年就和马云任正非企业战略是一样的可笑

复杂世界里的现代人,可不能靠成语典故和寓言故事指导决策。那种水平的思考没有精致推演的能力。
高手都使用更高级的思考方式。

最起码的一点就是一个数学公式能抵千言万语。想要知道踢球的力量和球的飞行距离的关系,我们首先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描写力量和加速度的关系,然后通过加速度和触球时间计算速度,再考虑地球引力和空气阻力……这听起来比较麻烦,但是这一套思考允许你做精致的推演。

这就是思考方式的正规化。

完善的理解情绪和资金真实意图的模式体系,是对真实世界的一种主观抽象描写,代表正规化的思考。模型通过严谨的定义和数学逻辑关系,允许我们做精致的推演,从而获得精确交流、解释、判断、设计、预测、探索和采取行动的能力。而选择什么样的模型、选择一个还是几个模型,则是智慧

今天的灵感来源于斯科特·佩奇 ( Scott E. Page) 的《模型思考者》一书。有空可以去翻来看看,收获一定颇丰
wondergxedu

19-10-01 21:37

0

我是如何做到“0回撤”


我是如何做到“0回撤”的呢?利用了情绪拐点和资金的“涌现”内核

什么意思呢?

人工智能的先驱赫伯特·西蒙,启发我们想象这样一个画面:蚂蚁费力地穿过沙滩回家,沿途要爬很多山丘,绕很多鹅卵石。如果我们通过对每条可能的路线进行编程(盘中那么多拉升的票),那么我们注定会失败(买不过来最后眼花了就开始胡来了),因为路径可能无穷多(盘中81和83异动实时变动)。但反而是蚂蚁社会的简单算法,能够找到最佳答案(同步资金的共振点)。蚂蚁们不断重复尝试,走得最多的路留下了最多的信息素,它一定就是最短的路(龙头的诞生)。 所以蚂蚁找路本质是一种很先进的算法

不同时刻的想法(分阶思维)之间的关系、反馈、奖赏和连续性,就是资金的算法。通过这样的比喻,我们就能理解,人和人之间看起来差别不大,为什么差距会那么大。

差距就在于,有些人是有系统的,有些人根本就没有系统。

有系统的人,就是有算法的智能系统。这样的系统能够不断进化,可以创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奇迹。这就是“涌现”。

那怎么搭建自己的系统呢? 答案是:找到自己的内核。

巴菲特说:“我可以告诉你个好消息,要做伟大的投资者,智商不必高得惊人。假如你的智商有160,把其中30都卖给别人吧。”也就是说,你智商有130就够了。因为你找到了自己模式的内核那么智商高低真心无关,小学毕业一样可以成为一代游资,反之博士毕业也可能亏得惨不忍睹

那我们在自己的操作中,应该怎样找到自己的内核呢?

其实人们无非是用两种方式。用中奖来打比方,这个世界上想发财的人分为两种:
1. 一种是想中头等大奖的,一次暴富管终生;(散户的满仓进进出出)
2. 还有一种呢,是只想中100块钱的小奖,但是发现其中的规律,然后反复去买,中很多次100块钱,天天都中(稳定性+总体高胜率)

巴菲特有句话给这两类想法打了个比方,很恰当。第一种想中大奖的,他们是“试图跨过七英尺的栏杆”;第二种,愿意每天中点小奖的,相当于是“跨过了一英尺高的栏杆”。

我们对比一下这两种方法:
方法一:跨过7英尺高的栏杆
这大概是一种适合于极富天赋的人才用的学方法,例如达·芬奇、比尔·盖茨等。他们能够快速学,还可在不同学科之间自由穿梭。可惜,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采用这种方法,风险极大,很难复制

方法二:跨过1英尺高的栏杆
也就是说,找到可重复的“简单动作”。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成功的概率要远大于方法一。假如找到这一类方法,你只需重复、坚持,就能取得超乎想象的回报。
巴菲特怎么选呢?
巴菲特说:“在投资方面我们之所以做得非常成功,是因为我们全神贯注于寻找我们可以轻松跨越的1英尺高的栏杆,而避开那些我们没有能力跨越的7英尺高的栏杆。”

所以,我们的难题不在于做好一件大事,而在于找到一堆可重复(成功)的小事。每天获利1%几年你就无敌了,所以相比较进攻性我更看重回撤控制

好的“内核”,要看起来简单。但简单的背后它要是一个大概率事件,有大规模复制和形成系统的潜力。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不是要做好一件大事(买了以后就连续7个涨停翻倍),而在于找到一堆可重复的小事,然后形成系统。剩下的就是每天专注这样高胜率+稳定性的模式就够了,因为滚**越滚越大,数学概率都决定的时候,就不要自己YY去打破了,你要做得就是遵守数学模型而已
wondergxedu

19-10-01 21:36

1
利用风险思维获利


越是指数弱势,资金越是抱团,越是容易出妖股,要有逆向思维,股市盈利的模式就是一套风险学:怎么测量风险,怎么给风险定价,怎么替这些风险产品创造市场流动性,怎么样在流通中实现风险在时间维度上的转移和社会维度上的重新配置。金融市场,本质上就是关于“风险”这个虚拟商品的市场。

那么股市盈利的模式在面对风险的时候是如何处理的?

1. 风险思维是一种底线思维

因为控制最大回撤,本质上是控制风险的下限——在对抗风险的过程中,我们并不是要消除向上的波动,而是希望下行的那个底部能够被控制。

这意味着,风险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底线思维”。决定投资结果的,不是赢而是输。输得少的,能熬过最难时刻,活下来活得久的,就是赢家。(这8月第一周和本周专注我模式下的龙头战法0回撤就是一个模式成熟度的体现)

2. 风险思维还是一种突破思维

底线思维是风险思维中比较容易理解的部分,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风险思维的另一面其实是突破思维。
绝大部分普通人是“不确定性(风险)”的接受者,理所当然地将“现在的不确定性”当做一个静态的概念,但实际上,市场每天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你如果不能突破“当下”,就无法去接触未来。

风险是相对概念,会随着时间、地点,甚至人种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风险解决方案一定不能仅仅着眼于当下,将现有风险视为理所当然,而是要从未来回溯到现在,动态思考。如果不能突破现有思维框架,寻找到未来的风险趋势,是无法完成“替风险定价,实现风险的转移和配置”

所以,风险思维是个非常二元对立的思维。一方面是要守住安全下限,另一方面则是要大胆突破当下框架的约束。具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通常都更容易成功——他们既对底线有非常清晰的认知,但又能快速进行认知迭代,并将认知付诸现实行动。 具体到A股就是同步资金的抢筹行为,读懂资金的选择,跟随即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wondergxedu

19-10-01 17:55

1
运气的提高从选择高概念区域开始



今天有一个朋友说昨天打板银之杰四方精创,被砸了,后悔难受,还看到一个朋友说昨天低吸某个票,然后今天走弱割肉了,逻辑没问题想不通于是难受……

我们总是埋怨自己的运气不够好,那我们能对运气这件事做点什么呢?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改变运气,但可以改变“运气的运气”。

那我们怎么能改变“运气的运气”呢?我们需要先理解基础比率的概念。

我们来看一个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例子。话说小明和小强两人是高中同学,小明又丑又笨脾气还臭,小强又帅又聪明情商特高,两个人高中毕业后去了不同城市的两所大学。

上了两年大学,一个寒假,高中同学聚会,出现了让人惊讶的一幕:小明带回来一个特别漂亮的女朋友,小强却只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为什么呢?原来,小明考上了一所外国语大学,班上一共只有三个男生,满校都是女生;小强考上了一所著名理工科大学,整个系只有五个女生。

你所在学校的女生所占的人数比例,就是女生的“基础比率”。小明的学校女生的基础比率高达90%,而小强的学校女生的基础比率只有可怜的5%。所以自身条件更普通的小明找到漂亮女朋友的概率反而更高。

从校园恋爱的角度来说,小强同学不幸福是因为选错了赛道。

芒格有一句名言:钓鱼的第一条规则是,在有鱼(主线热点)的地方钓鱼。钓鱼的第二条规则是,记住第一条规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是不是理解基础比率还挺简单?改变运气的运气,也就是去基础比率高(量能集中的局部热点概念)的地方。但放到现实中,这个道理却会让大多数人犯晕。

再说一个对我影响很大的感受的例子,泰德•威廉姆斯是顶尖的棒球手,是过去70年来唯一的一个单个赛季打出400次全垒打的运动员。他在《击球的科学》这本书中写道:对于一个攻击手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等待最佳时机的出现(所以我经常空仓,因为不符合高胜率的模式就不去单纯赌运气)。

和一般的棒球运动员不一样,他的策略是这样的:
第一步:把击打区划分为77个棒球那么大的格子(挖掘龙头的各种属性,包括位置,盘子,价格,题材,地域,股性,K线形态)。
第二步:根据击球概率给格子打分(主线热点的叠加程度)。
第三步:只有当球落在他的最佳“格子”时(最小阻力即最大胜率原则),他才会挥棒。即使可能三振出局,他也坚持这个做法,因为挥棒去打那些“最差”格子会降低他的成功率。

泰德•威廉姆斯的秘密在于,将自己的“概率世界”变成了两层。别人都只有执行层,就是看到球过来了就击球(看到拉升就追)。但他在执行层上面还有一个配置层,就是决定要不要击球(没把握的错过不可惜)。

在执行层,无论他多么有天赋,多么苦练,他的击球成功概率达到一定数值之后,就基本稳定下来了,再想提升一点点,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他多的这个配置层,让他有机会改变“运气的运气”,主动选择要不要挥棒击球。当球落在基础比率有优势的区域时(符合自己的模式),泰德•威廉姆斯就全神贯注地挥棒击球。

有了“配置层”,泰德•威廉姆斯其实是用大脑在打球,所以他胜过了其他靠直觉赌运气打球的球手。

伟大的球员(交易高手)需要做到两个能力,第一是强大的运动能力(知行合一,不盘中临时起意),但是不是击中球还是有运气成分在。这就需要第二个能力,杰出的决策能力,去主动设计自己“运气的运气”。

巴菲特认为泰德•威廉姆斯的原则,正是他投资的哲学: 等待最佳时机,等待最划算的买点,一旦出现,重拳出击。

芒格说过,大部分时候我和巴菲特就拿着现金(空仓)坐在那里什么事也不做。我能有今天,靠的是不去追逐平庸的机会,恰恰是放弃自己看不懂的机会和很多平庸的机会才有今天的成就(只做资金追逐的龙头)。

我们也需要意识到,只有当机会落在基础比率高(量能集中的局部热点概念)的区域时,这才可能是个好机会。

总结一下:
你无法改变运气,但你可以改变运气的运气。对于个人而言,把自己带到有优势(主线热点和量能活跃)的地方(强势股),是一切努力的第一步。你应该在水多的地方挖井(围绕强势股做文章),不是以在荒漠上(有形无神强势之末的龙头也是荒漠)打出水而自豪。

即使你拿的那手牌,现在不算太好,也可以通过资源配置,来改变运气的运气。像芒格那样,对平庸和看不懂的机会说不。通过巧妙配置,令自己的运气最大化。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专心致志地打好球,也要懂得用大脑去计算“好运气的算法”。 那么最后你想要的自然水到渠成,时间不会亏待善于思考的大脑
wondergxedu

19-10-01 17:46

0
双我思维决策

什么叫双我思维?

就是你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把自己拆成两个人,左边一个你,右边一个你,让他们俩对话。不要小看这个说法,我们常常说中国人缺乏批判性思维,这个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有意识地训练你思维的“批判性”。

很多在自己领域非常成功的人,就是应用了“双我思维”的决策方式。

“第一层思维的我”是普通的我,想法和别人差不多(看到高开就想追,怕踏空,忽略了市场选择)
“第二层思维的我”是高人一等的我,要把第一层所有人的想法考虑在内,甚至能做出和别人完全相反的思考。(先不动,等分歧以后做回封或者做尾盘套利板,比如特力A)

建立了双我思维,在自己心里多住了一个人和自己对话,反复探讨、考验自己思维的正确性。
运用双我思维,我们能通过第一个挑战,克服盲从,独立地、批判地作决策。

有了双我思维,你就可以区别果断和武断了,就可以从容下单做决策操作了,然后再进一步,复盘的时候,你如何评估作过的决策?

其实,对于决策者而言,最大的挑战不只是按下按钮这个动作,还有事后对决策本身的评估。因为你下一个决策,会根据你这一次决策的评估而进行优化调整。

大多数人都是按结果的好坏来给决策作评价。这样的做法忽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决策和结果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这中间还可能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存在,比如风险、运气,其他人的不理性等等。

所以,我们恰恰不能只看结果来评估自己作决策的质量。
你不能因为这一次的结果,就混淆了决策水平和运气。
正确的决策可能导致输牌,但绝不能因此认为决策就是错误的。
复盘的目的,就是要能区别评估,决策水平和运气。

总结一下:
武断,是决策的大敌。要想作出好决策,我们要应对三个挑战。
第一个挑战,你可以用双我思维去决策,让两个你在脑海里打架,避免武断决策。
第二个挑战,你复盘的时候要理性,不能简单从结果出发评判决策的好坏。

补充一下,关于每天我复盘说一些“思路思维”内容,并非我是纯理论派,恰恰相反,我是一个惯性地将思考所得用于获利。我对于纯理论兴趣不大。我不是为了思考而思考,而是为了提高下注胜率而思考。我更关心理论与现实之差,因为这里有获利机会。 如果能搞明白为什现实(市场选择的龙头)和理论(你觉得的龙头)有冲突但都对的话,那么你不仅会大幅提升自己能力,还能赚钱。

祝你成为这样的思考,复盘,决策的赢家。
wondergxedu

19-10-01 17:41

0
决策与时间——聚焦


昨天早盘只分享了三角防务这一个低吸票,是因为高胜率背后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细节和“秘密”就是专注和聚焦(学会放弃)

决策只存在于“现在”。所以你需要极度专注,主动选择正确的思维模式,分配“过去”和“现在”的资源,进行理性的计算未来的预期才是决策买入和卖出核心。有预期下跌也可以岿然不动,没预期拉升也是兑现不留恋

在过去的教训上模拟未来,是人类进化出智能的重要原因。但是我们必须记住,什么叫理性的思考方式?就是你的所有决策,仅仅是对未来负责任(开仓的唯一理由是只看次日预期,不看日内涨幅高低)

所谓时间的的魔法,就是专注于“现在”,将“过去”串起来,或者“放下”,通过重新配置和理性计算,用于不可知的“未来”。然后依靠时间的分秒推进,周而复始(重复高胜率模式)。

以前我们经常听说时间是我们的朋友,其实时间并不是做短线的人朋友,如果你相信时间是你的朋友,那你应该去买茅台作价值投资,但如果你喜欢做短线,尤其是隔日超短,那么时机才是你的朋友。

每个人的每天都是二十四小时,每个人的每一分钟的长度都是一样的。
但是为什么在相同的时间里,有些人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呢?
除了实力和资源上的区别,最大的不同,就是那些厉害的人,能够在大家看起来都一样的时间里,挖出更多宝藏。

秘密在哪儿呢?
答案是两个字-------聚焦。

时间有时候和光一样,当我们能够极度专注、极度聚焦时,时间就像激光一样,产生强大的切割力。
对于所有的人来说,时间都是稀缺的。要事第一,用80%的时间去做20%最重要的事情,而不是陷在紧急但并不重要的琐事当中。

所以我以前经常每天复盘选股几个小时,什么MACD金叉死叉,30分钟15分钟60分钟120分钟各个级别的量能K线量价关系综合分析,左边压力位,黄金凤波浪尺,消息面刷论坛看舆情……累到歇顶,其实然并卵,因为懂得聚焦,懂得同步资金的共识,懂得如何把握和发酵每一次的“骚乱”的关键节点,懂得时机和减少操作频次(也是聚焦)才是核心,反而收益率大增,而且获得还轻松,不必想太多,有计划是应该的,想太多就是YY了,你有你的计划,市场另有计划

向每天坚持看复盘的你鼓掌加油,每一步都算数,你的付出都会在“牛市里”成为软性杠杠放大你的收益,相信我这句话!
wondergxedu

19-09-28 16:51

0
提升决策能力的五个级别


第三点嘱咐:你要不断提升,可计算部分的决策能力。
人的决策能力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我们可以用五个级别来划分。你可以通过这五个级别来定位,看看你现在的决策水平属于哪个级别。同时它也展示了,下一步你可以往哪个方向去提升。
这五个级别是这样的:
第一个级别,是依靠直觉,你只能依据一个点(单一属性或者形态)来作条件反射式的判断(自我主观YY)。这个级别理性还没有启蒙。
第二个级别,是主动思考后的选择,你可以在好几个方案里作选择。这个级别,你的决策锦囊里有好几个点(做好预案推衍),你已经能成熟地解决一些问题
第三个级别,你通过决策树(竞价加权理解资金选择),形成了概率化、结构化的认知(梯队和高标的意义)。到了这个级别,你就能解决复杂的问题,你可能已经走上部门的管理岗位,为一些决定负责。
第四个级别,是形成了可重复的算法(高适应性模式)。到了这个级别,在大多数人眼里,你已经是人生赢家了。你已经可以独立作决策,带领一支队伍,做出一番事业来。‘
第五个级别,是能够通过贝叶斯定理持续更新你的决策算法(快速临盘理解市场当前最有效的赚钱模式)。能攀登到这一步,你肯定能持续保持领先,不断跟随世界的变化,自我进化,成为了真正的人生赢家。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