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这几天首板封板率有点高啊 尤其是十点前的
0
这两个确实是短板 数据分析就不多说了 目前我是通过择时来开程序 而切片行情对打板影响太大了 很多想法实现不了
0
诱高包不包括炸板的情况?即诱高是否仅仅到离涨停价差一档然后跳水,还是诱高是到了涨停价再炸板?如果诱高指的是摸一下板再迅速炸掉的话,我这里有准确的数据统计了首板封板率,三年半的平均封板率是70%。
关于二板,我应用了一个简单的标准筛目标股,测试了一下,严格按照标准的话,三年半共计800余个交易日共有大致500次符合条件的交易,凡是符合条件就买入的话,封板率是77%以上,如果不加条件的话,遇到板就打的封板率是70% 。
打二板,封板率如果优化到80%,不知是否够用。
0
感觉你这样太死板了,价格不一样涨停价也不同,有的9.6%有的10.1多。你这样虽然能买到,但是很容易被那些诱高的骗进去。即使你通过股性筛选一遍。我是感觉你的封板率长期下去高不到哪里去。
0
全市场监控的封板率没有股性活的票封板率高,这个经验至少对于2016年5月16日到2019年11月1日的打板交易是成立的,我只相信数据,封板率大概相差7个百分点。如果只开仓不到两个月,短期数据样本不够,不足为信。
0
一年内涨停次数,只是指标之一。你还可以使用上影线与量的乘积,下影线与量的乘积,甚至是前低的高点,前高的高点......其实可用的择股技术指标很多很多。所谓智能选股就是技术组合,不是说用1、2个指标就能决定择股,用20个甚至更多指标来综合择股才好。更重要地是,相同指标的权重对于不同股票都是动态变化的,而不是所有股票的同一个指标的平均权重一样。
你问某些指标在回测时有点效果“看上去怎么样?”,我的观点就是指标之所以作为指标,一定是回测时有点管用。而已。没啥新鲜的,一般人都懂使用这些指标来择股。难点就在于程序中能体会
人工智能。
0
回测,我觉得只能是证明某个策略不行,而并不能能证明某个策略行。千万不要靠回测来选择策略。
选择策略靠经验,而排除哪个策略时才靠回测。
0
你缺一个数据分析大拿 你是裸打,必然是均值概率,用的是切片,自然也是劣势,我们天天全自动
0
0
不是历史封板率,是一年内涨停次数。你可以测试一下。历史封板率必然是没用的,因为有的票一年才涨停一次,封板率100%,这种数据有用吗?能反映股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