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到,
角度可以用相位来理解。
现在流行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以前学的物理几乎忘了,有点模糊的印象。于是,查了
百度 。如下:
简谐运动(Simple harmonic motion)(SHM)随时间按余弦(或正弦)规律的振动,或运动。又称简谐振动。简谐运动是最基本也最简单的机械振动。当某物体进行简谐运动时,物体所受的力跟位移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它是一种由自身系统性质决定的周期性运动。(如单摆运动和弹簧振子运动)实际上简谐振动就是正弦振动。故此在无线电学中简谐信号实际上就是正弦信号。如果质点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正弦函数的规律,即它的振动图像(x-t图像)是一条正弦曲线,这样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
如果做机械振动的质点,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正弦(或余弦)函数规律,这样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又名简谐振动。[1-2] 因此,简谐运动常用 作为其运动学定义。其中振幅A,角频率,周期T,和频率f的关系分别为:角频率(或称角速度)=2πf,(2π /T)。
另外查了电流方面的简谐公式:
相位、初相和相位差上述公式中(ωt+Φ)称为正弦量的相位,它是表示正弦量变化进程的物理量。例如:当相位ωt+Φ=90°,e=Em,当(ωt+Φ)=180°时,e=0,如此等等。可见,相位随时间不断变化,电动势e也就不断变化。由于相位是用电角度表示的,所以也称相位角。
公式中Φ称为正弦量的初相角。它是t=0时的相位角,简称初相。
在交流电路中经常要进行同频率正弦量之间相位的比较(比如电压和电流之间)。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之差称为相位差,用△Φ表示。在上右图中,电压u与电流i的相位差为:
△Φ=(ωt+Φu)-(ωt+Φi)=Φu-Φi
即为两正弦量初相之差。虽然相位是时间的函数,但相位差则是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常数。
如果两同频率正弦量的初相相等,相位差为零,我们称它们同相,即它们同时达到正或负的最大值,同事到达零值;如果它们的相位差等于±π(180°),则称它们是反相,即它们在任意瞬时方向总是相反的;如果它们的相位不同,相位差不等于零,则称在本格周期内谁先达到最大值的正弦量比后到达同方向最大值的正弦量是超前的,或称后者滞后于前者,也就是初相大的超前初相小的。在上右图中u超前于i,即u比i先到达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