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材也是有两层含义,一是题材绝对意义上的大小(想象空间),二是题材相对意义上的强弱
题材绝对意义上的大小决定了题材爆发的强度(封板数与成功率),比如雄安,创投,昨天的深圳,均是国策级别的题材,当晚发酵后次日就顶起数十个一字板;也决定了题材预期的高度,比如业绩题材,只是改善基本面,通常高度只有一个涨停,第二天就不会有人去接力,另外,一些轮动题材,比如近期的华为轮动补涨,每个龙头均止步四五板高度,那么接下来的龙头也就差不多在这个高度,到达了这个高度就会少很多接力资金,比如有时科技与金融涨停潮作为套利题材,第二天没有连板预期。
题材相对意义上的强弱指的是题材间的竞争,比如贸易战开打时正好是
欣天科技带领5g,但是与后起的农业与稀土竞争时5g被抛弃,以至于欣天最后几板都是孤军作战,比如现在正在炒深圳时又出了上海自贸区,超清视频,焦炭的消息,有的是存在竞争的关系,有的是存在叠加的关系,在无题材时,老师们可能会去炒上海自贸区的
畅联股份,但是深圳当前,会选择去的人就寥寥无几了,我们往往可以通过盘中题材涨停的时间顺序与数量来看出孰强孰弱。第二天自然更愿意参与强势的题材,除非行情低迷,走的是题材间的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