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
国华融(02799.HK)清理非核心业务、回归资管主业的背景下,其子公司华融(天津自贸区)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融津投”)却在资本市场砸下6.28亿元,入股延华智能(002178.SZ)。
5月8日,延华智能披露《关于股东所持公司股份被司法拍卖的进展暨权益变动的提示性公告》,称华融津投通过司法拍卖获得约1.24亿股延华智能股票(占总股本17.41%),已完成过户登记。
控股股东两度延期增持
按照持股比例,延华智能只有三名股东持股5%以上,其中华融津投的数量最多。但延华智能却在公告中将其列为二股东。为此,深交所5月9日向延华智能发出《关注函》和《年报问询函》,要求其说明将华融津投列为二股东的原因及合理性,同时说明司法拍卖事项对延华智能控制权稳定性的影响及拟采取的应对措施。
5月13日,延华智能证券事务代表王垒宏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称:“按照直接持股数来看,华融津投是第一大股东,但上海雁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雁塔’)还包括间接持有的股权,合计的权益超过华融津投。我们的控股股东还是上海雁塔。”
截至5月17日记者发稿,延华智能尚未回复深交所。
王垒宏向记者证实,若《投票权委托协议》不续签,上海雁塔会失去控股股东地位。如果续签,延华智能会及时披露新的协议。
记者注意到,上海雁塔已两度延期增持计划。深交所要求上海雁塔说明未能完成增持计划的真实原因,期间其资金状况是否发生重大变化,是否充分提示不能完成增持计划的风险以及是否有意终止此次增持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延华智能去年年报,上海雁塔所持前者股份的质押比例已达100%,冻结比例为51.93%。实际上,早在2018年3月1日,上海雁塔就将所持延华智能全部股份质押用于融资。
因此,在上海雁塔作出增持承诺时,是否具备增持的资金实力值得怀疑,上交所认为,其存在“忽悠式增持”的可能。
上海雁塔解释称,公司长期处于窗口期,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在窗口期不得买卖上市公司股份,因此公司未找到合适时机实施增持计划。如《增持替代方案》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上海雁塔承诺在通过之日起6个月内实施完毕。
不过,实施的前提是上海雁塔作为延华智能的控股股东身份,如丧失相关身份,增持计划将终止实施。
王垒宏向记者表示:“增持是股东自己的事情,现在他们要延期,我们就披露信息,后续会在增持的期限内督促。但是否增持,是股东经营层面的事情。”
有意思的是,已有投资者表达出希望华融津投控股的愿望。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留言称:华融津投很有实力,延华智能控股股东现在的股权都被冻结了,没实力增持股票,是否打算让华融津投上位?延华智能回复:“感谢您的关注,我们会将意见转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