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K线需要忍耐。我这句话其实也就是说说,自己做得并不是很好。做股票的时候,极其能忍,无论是等买点还是买了被洗盘,都很淡定。做现货的时候就很差,会被洗得心浮气躁不愿看盘不愿开单。忍耐包括了几个方面。一是等买点,二是等卖点,三是买了一次以后接受各种洗、忍着不随便加仓。等买点,首先要会算买点。最初浅的买点分析,是看分时主力放量。这个理论的根据,就是我不认为主力会做无意义的事情。每一个比较重要的买卖动作,都一定是包含了某种目的。 这只股票在前低位置形成了三重底,极度缩量以后开始放量,价格上扬,那么要找主力的进场点就是去看对关键均线突破的点位。1月17日站上的144半年线,分时放量点就在10.3x,结合大单买入的情况,可以判断这大概率是主力单,低位,有散户肯买5W股的,毕竟是少数。换句话说,回头要是跌下来,第一次跌到10.35的时候买进首仓,套死的概率很小。后面一个K线是年后第一天,3700多只股票只有极少数量没有开盘跌停,这只股票就是其中之一。没法跌呀,主力刚建仓,怎么跌,跌给谁看?跌了套自己。就算是散户看着大盘难受要出掉,也完全可以平推,大把的时间给你考虑卖不卖。不卖,后续给10%的盈利机会。所以慢慢了解了股票基本的运行,主力常规的套路和打法以后,你会发现赚10%是件很容易的事情。而买点选择不正确的,就代表了买在相对高位,不割,怕套死。割了,又亏很多,好纠结的。我的态度就是情愿买不到,都不随便买。股票不比现货,股票买了当天卖不掉,现货这分钟买的都可以下一秒钟卖掉,只要你手速有这么快。所以股票买错了很容易出现第二天到竞价结束就亏了百分之一十几,那是卖呢还是不卖呢?那五分钟可以烦恼得抽掉几根烟。何况,股票最终是要涨的,可以等涨上去了看明白了再买啊。无非就是原来低位敢买一千股,高位只敢买五百股而已。少赚就少赚,比没得赚要好,比亏钱更好。学会控制自己的贪婪,当你真正了解了做股票的方法以后,有很多机会都可以把钱赚进来,而且是用很安全的方式。
0
写刚才那段的时候,右边的屏幕一直在循环播放《妈阁是座城》里梅晓鸥和段总在餐厅里的对话。整部片子水准一般,但是这一段,一流。上一次看对话看得循环播放的,是几年前金士杰和舒淇的六分钟对话。“怎么搞定啊?窟窿永远是越来越大。你怎么会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搭积木一样,越高,就越想高,到了一百就想两百。你心里有个数吧?是不是?多少啊,你觉得一定会到那个数吗,想没想过到了一定的数,它会塌的呀?你都输成这样了,还没有一点真诚。你想过吗,一两根柱子的坠落,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大厦的坍塌,你还可以这么自信……”做股票做K线,先要学的不是什么技术什么看盘,而是先要学会别贪得无厌,学会控制。 第一创业是个从28跌到4块的次新股,券商板块。从4块的底报了三次量打到9块,然后又回调破所有均线再又站回,年线已经由下降转走平。之后就是反复对450日均线的触碰、洗盘。做的时候就是打到红线就出,跌到绿线就买,无脑操作。因为这样的股票还要下跌破底,短期内是不太可能了。到19年11月1日不回到绿线就站回红线的时候,买了就不卖了。依然是底仓,不出现明显的上涨迹象坚决不加仓。后面的走势需要提前想好:必然是打610日均线的,否则反复触碰450日均线干嘛?打到610可以跌,也可以大涨,也可以站上去了又对610日均线进行各种回踩各种洗,怎么加?谁能保证加仓是安全的呢?谁都无法保证。做K线的时候就需要有这种谨慎,太乐观了,命好大赚,命不好做错,因为仓位太重超过了心理承受能力,原本赚钱的操作被自己做成亏损,那不是失败的打击,那是耻辱,会影响很长时间的心态。不要认为什么可以迅速调整过来呀,反手再做再买呀。有几个人能做到呢?说句不好听的,能做到的人,是真的能切换过来,还是带着赌徒的心理去开单,不知道。一段整理以后股价放量站上610均线,因为是一个突破形态,所以在突破的时候再度加仓。后面就是证券板块的大涨。但是这样的大涨,跟第一创业一点关系都没有了,它从一个积极吸筹、积极洗盘、积极蓄势的股票,变成了其他证券股的跟风股,这怎么可能?别的证券股天天涨停,创业变成了越涨幅度越小。这只能说明,主力没打算在这个时间拉升走主升浪。会幻想吗?当然会。会难过吗?当然也会。跟了两个月的股票不涨,其他的同类股票大涨特涨,没情绪是不可能的,还没练到那个程度。但是自己的情绪是一回事,主力怎么做是另外一回事。打不上去当然要老老实实出掉所有的筹码了。这就是控制。很多人做单的时候,做着做着就慢慢地变了,刚开始还知道自己是散户,到了后来走势越来越符合自己预期的时候,就莫名其妙把自己当成了主力。主力一旦没有按照预期打盘,散户不是去检讨或者是调整,而是发脾气:怎么能这样呢?为什么呢?不行,老子就要看你那样,老子就要看你涨上去。这种情况,我一般称之为:膨胀了。
0
罗老师顶一顶
0
会重复无数次的看看,直到把自己所有的钱都看进别人的口袋里。
0
在这一点上,我经历过无数次肾上腺素飙升的状态。深刻明白那是一种什么样子、什么感觉。刚参加工作就是做业务,和周边同事、生意上合作的老板一起赌博,赌了几年,几天几夜也赌过。后来又是做股票,几万几十万砸下去然后要么等涨要么等跌,跌了心跳加速恐惧环绕,涨了也心跳加速兴奋感爆棚。15年睡一觉起来就赚了四万,再睡一觉起来就赚了五万。后来做现货也是几百上千批一砸,每一分钟过去都是赚一千块或者亏一千块。对这种感觉因为太熟悉,知道它对人极其有害,所以就深恶痛绝。再也不想让自己在紧张、兴奋、极度刺激的状态下去做K线,或是做任何事。满仓操作,分析对了就大赚,资金可以迅速翻倍。出现不对的情况就怎么样止损,以小损换大赚,这是绝大部分人的理想,包括我曾经也是这么认为的。为什么说它只是个理想呢?实战当中,我就没见过谁肯每次都无条件执行自己之前既定的策略的!说得都不晓得几漂亮,真到要做起来的时候,哈,各种理由各种借口迅速被找出来,然后“再看一眼”、“再等下根K线打完”。我通过看几百个真实的人,得到的观察结果如此一致。慢慢才发现,只有损失的金额降低到了一定的数值的时候,操盘手才能根据原定策略迅速果断地处理手上的筹码。这个数值,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值,和每个人自身的原定策略、自身的经济情况、自身的盘口认识有关。打个比方,A君银行卡上有五万块。那么他需要做一千左右的止损时,会很坚决。B君口袋里有五千块,那他就不可能对已经形成了事实亏损的一千块做止损动作了,而是会出现拖延,不断地希望行情反转,能把他这已经亏损了的一千降为一百两百再去止损。真的打回去了、亏损降低到两百了,B君肯止损吗?我也没见过。真的没见过。好一点的,亏一千→亏两百→又亏到五百了,肯剁掉。差一点的,亏一千二三的时候绝望止损。最没药救的,是从亏一千到了亏一百两百的时候,开始想要赚一两千再出单了。这都是事实。我知道看的人有的完全无法理解,那是因为你还没到这份上。有的感同身受,那是你也做过这样的事情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做错了不止损更有害的操作行为,就是扛单扛回来了,不但扛回来了还赚了钱,不但赚了钱还赚了很多钱。我用股票举个例子。如果我那位11.25买了四万股安居宝的朋友,跌下来以后不管是否补了仓,后期价格如果打回去了,涨到了13、14、15.25让他赚钱出局,那就彻底完蛋了。从此以后,这位股民脑子里再也不会有止损的概念。上一次差点就剁出去了亏死,幸好坚持了一下,结果还赚了几万块。那这一次也继续看看。再看看。再坚持一下。会重复无数次的看看,知道把自己所有的钱都看进别人的口袋里。
0
昨天上午做单的时候,接到朋友的电话,问我安居宝要是开板了是不是就说明要二次启动,他想再买一万股进去补仓。我都没看几眼这只股票,奇怪他为什么会买安居宝,正在看自己的盘呢,就随口问为什么会认为跌停板开板以后可以买入?他说在搜狗浏览器上看到的文章,写得极好,里面讲的就是首阴战法。我刚想问他看清楚人家写的什么不,突然想起他说的是补仓,马上问他之前买了多少?哪里买的?他说:“11.25买了四万股。”此前真的是对这只股票一无所知,好像是看到经常出现在60涨幅榜第一页。点开股票软件看一眼,头有点发昏。我问他一口气买了四十多万,刺激不?他说好刺激,昨天一晚上睡不踏实,睡不着就去看那篇写得极好的文章,然后就踏实了,睡着了。今天就是想问下我的意见,能补就补,我说不能补那就算了。我只有回答说我看不懂。最近都没看股市,不知道股市怎么样了。最好是不要补仓。但是最终如何,心里没底。这位朋友就是去年七八月份帮他赚了40%的朋友,也是那位认为我做股票太累、要是满仓做一只股票早就发财了的朋友。我基本上已经知道了最终结局,这两天一直心里都不太爽。和做现货的朋友讨论股票,要好一些。都知道做单必然伴随着正确和失误,买错了就要止损,卖错了就要追回。这些都是每天复盘里必讲、听得耳朵起茧的内容,所以根本不需要为了谈股票又去讲什么分仓、止盈、止损、反手之类的话。但是跟行业外的朋友,我基本上不谈论任何关于投资的话题。别人如果讲股票,我听着。要我发表什么意见,我打哈哈。实在是不能讲不能说。见过太多的实例,说哪只股票可以买,什么价位买,听的人往往忍不住,会提高几个价位甚至几个百分点买进去,唯恐错过了就买不到。买就算了,还动不动就是半仓、满仓买。命好,赚一单。命不好,平推都难,亏了就扛单。我经常会感叹,肾上腺素对人体的刺激真的是会成瘾的。
0
做股票要知道怎么去看风险大还是机会大。心态要好,脑子才会清醒,才能把之前学到的东西用上来。否则就白花了时间去学席,看到有风险的K线也觉得后面还会大涨,那就很容易被套死。上面的股票,从低位12块涨到32块,足够了。还能涨吗?概率很低,32.88基本上就是宣告了跟新高撒哟那拉。连续用六个涨停板离开成本区开始盈利以后,主力就已经在故意告诉散户一些手法了。高开灌阴线,别害怕,后面还有涨。踩20日线就回升,不用等太久就可以继续赚钱。再暴力洗盘,又是踩20日均线就大幅涨停,日内幅度15%,跟送钱也没什么区别。这就慢慢培养了散户的一个思维惯:大胆做,不会套死的,每次都是洗盘,主力故意骗人的,然后打到20日生命线就跟书上讲的一样止跌大涨,这是个好股票!主力多次告诉散户有发财的机会以后,剩下的大概率就是主力自己发财走人了。一次是这样,两次又是这样,三次呢?第三次就不能这样再看到有发财的机会。有可能还会踩20日线告诉散户止跌,但是未必还能创新高。有可能会破20日去踩30日均线“止跌”,让散户“虚惊一场”然后继续对这种股票充满幻想,从主力手上接好旗帜开始站岗。当然,也有可能是继续创新高,目标是星辰大海是天空尽头。选择哪个看法,代表了口袋里金钱的涨跌。从量能上来看,目前的高位没有出现过大的放量。那么如果是见顶,采取头肩顶的概率偏大,把出货量放在右肩上。因为,只有再次回到20日均线又分时上攻的时候,才会涌现出大量"千金难买牛回头“的资金。
0
虽然是事实,能做到、知道要这样做的人也是少数。没有办法,这就是钱,大家都喜欢钱,尤其喜欢马上有钱。所以就会体现在进入到一个充满了金钱的市场时,各种贪得无厌、急功近利的贬义词行为。买股票就要买到连续涨停的,光是涨停还不过瘾,最好是688系列连续涨20%停的、连涨20天的。
人在金钱面前容易变得很可笑。我98年就知道了有股票这个东西,但是在2010年之前,从来没有动过炒股的念头。因为07年的时候,在公司上班,每天周围的话题不是业务,不是服务,全是股票,还有个什么权证。然后就天天听着一个个牛在天上飞的话题从一张张嘴里蹦出来,什么四楼的前台她老公买权证两天赚了30万,什么会计室的小李一上午就赚了30万,什么我隔壁单元的老王这个月做股票赚了一两百万……充满了各种羡慕和嫉妒,全是赚钱的全是发了财而且是秒富的。
那种感觉非常不好。
如果被贪婪的欲望支配着去做股票做K线,容易出现各种失常。
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和道理有太多,愿意认真想一想的人太少。
2
但是很多人还没有醒悟,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一赚二平七亏的零和市场,都觉悟了,我也怕我没饭吃。
这个事情是个非常非常操蛋的事。我自认为,这几年,我把我所有知道的东西都讲出来了。不懂的例如什么市场情绪啊,打板打龙头啊,不懂就不装大师傅,讲不来。但是讲了、讲多了,也就发现确实是没什么用。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或者说,每个人都会先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勇敢、坚强、果决、反正就是优秀。
然后,我在讲解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提醒自己用什么方式、什么语言。别适得其反,造成听的人起潜在的逆反心理。
真累。
怕会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吗?不怕。第一,我讲的未必是正确的;第二,是正确的也没人坚信并且执行。
我自己有时候都会怀疑我做的是否正确。脑子一旦拎不清的时候,做现货可以做得对一单错十单,难以从执念里面跳出来。看股票,实在是因为节奏慢,在他打之前就基本上想完了所有可能的打法。另外,只需要去考虑能不能涨,不需要考虑怎么从跌当中赚钱。
所以我知道:我讲故事的人,都会如此,那听故事的人,会怎么做、怎么想,猜都猜得到。
很多迷茫和痛苦的股民,挣扎了几年,都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股票。剁了就涨回去了,没剁没割就彻底套死。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你们可以看看我的例子。下了几万单的人,给很多人讲过几百次课的人,也是十来年才懂怎么去看盘、怎么去计算风险和收益,从而做到看对的概率很大。但还只是敢说看对的概率很大。
做了几年股票就认为自己可以吃这碗饭的人,拿着杠杆追暴涨了的股票的人,你们有没有去统计过一个简单的事实——持续一年赚过钱吗?是买十次对了七八次吗?做对了赚的钱高于止损的钱吗?任何一只股票拿到你手上都能做出分析,并且找到止盈止损点吗?
大家人性共通,智商也差不多,那么为什么你们就认为自己可以赚钱呢?
我看了十年的K线,看得老老实实做能做的,知道了只有用赚来的钱去博概率,才会赚得更稳更快。我是在说一个事实。
1
谈到估值,这个就很有用了。在我研判个股的时候,经常会去算个股的估值。当然,我说的估值更多的偏向于算流通市值。不是很搞得清概念里面的分别,但是大致上可以算到股价还有没有可能涨,对我就够了。15年4月底,把中国远洋卖了以后,再去看股票,发现一个都不敢买。随便哪只股票都是看着涨到天上去了,追进去搞不好辛辛苦苦的博来的钱又要送出去。坐家里想了三四天,无果。还是不敢买。天天看着股票还在涨,又想赚钱,又怕亏钱,想赢怕输的赌鬼心理。后来突然想起了很早以前看到的一句话,实在忘了哪本书上说的了,先表示感谢。那一章解释的是07年的牛市怎么做涨上来的股票。其中就谈到了估值(我后来理解为流通市值,因为这个可以直观看到。一个公司的估值多少,我想我没那个能力去整明白。能赚钱就行,所以也懒得去弄懂两者的区别)的问题,大意是市场上股票都涨起来了,选估值还在低位的。我想了半天,估值我是没能力弄懂了。我哪儿知道一家公司到底值多少钱。但是我知道去算流通市值,而且知道通达信里面可以查到。 在通达信里敲60,然后移到后边有个流通市值的排名,从高到低,从低到高。然后当时就选出了60多只股票。刨掉实在看不过眼的,还有一半。再仔细从形态到量能挑了半天,剩下了9只自选股。5月8日的时候,就先买入了其中一只,苏大维格,买了就涨。然后底气瞬间就足了,看了看还有谁顺眼的,发现“金字车城”,好名字,都不管是做什么的了,反正金字招牌的车城就是好的。剩下半仓全买。然后过了半个月就觉得自己是股神了。不光是因为赚了钱,而是9只自选股没有一个怂的,全是走主升浪。后来细细想了半天里面的道理。当市场上某只股票已经有100亿的流通市值时,同行业同板块的不管短期涨幅多少,都会向100亿靠拢。就当是主力在赌气吧:隔壁老王都把手上的股票炒到100亿了还有人买,我比你差哪里了?我也要去炒到100亿。其实,这里面更真实的还是主力对散户心理的把握。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计算流通市值的作用:大致相同或者说具有某些共同点的股票,在上涨的时候市值会趋向一致。下跌的时候会不会?懒得管。股市又不能做空。 对容大感光的持续关注,就是基于这种理念。19年5月中旬,看着容大感光第三次以涨停站上450日均线,就开始纳入自选股。主力短期内不会大力运作的股票,股价大多只会轻轻地摸一下450日均线,摸完了就走。摸了还要摸的,基本上就是想征服这根均线了。我对所有反复触碰450日均线的股票都很有兴趣,专门有个编号“450”的自选股板块,“610”也有一个,不过数量就少得多了。所以,不管它怎么打,只要是还远低于其他具有相同特征(同行业,或是同时上市,或是相同流通盘)股票已经打上来了的流通市值,那就需要持续关注。先涨和后涨的区别而已。当然,实在不涨,也是常有的事情。但是关注和不关注、是不是会经常去看看,往往就能决定一次赚钱的机会、一只能大涨的股票能不能把握到。看了,就知道去算缩量,去算踩均线。不看,和股市上没有这只股票也没什么分别。在19年5月份,很多次新股都是个把月就涨到了60、80亿市值的级别。而容大感光,当时才12亿。怎么算,都可以预判到20亿的流通市值。又不是个收益负数的公司,大盘又不是熊出了天际的大空阶段。除此以外,还可以根据其他的信息去判断个股目前是价高了还是价低了。打个比方,有个公司,目前还处于次新股阶段,从70块跌到了11块。这间公司不属于目前任何热点、热门概念,但是买的时候市值才36个亿。高了吗?其他巨型公司跟他签个合同就是50亿。如果你是个几千万的老板,你会找一个口袋里满打满算只有300万的人签个500万的合同?起码你也得找个有1500万的人去签吧?万一砸了,告到法院好歹还有钱赔给你,对不对?这么一算,就很容易可以算出36亿流通市值高不高,大概能涨到多少了。现在这只股票还是半死不活地拖着,但是做这种股票不至于患得患失、心里没底。只要大跌,就买。只要跌到重要的中长期均线,就可以买,买满三分之一仓为止,剩下的能真正看出要走主升浪了再买三分之一。止损?不存在,这种股票不考虑止损,就是通过控制自己的仓位去把风险降到最低,永远不追高,永远不让自己毫无余地的套死。大涨了,手上有筹码,赚多赚少的问题。套死了,公司的价值在那里,打出来的量能在那里。反正手上还有大半的钱,随时可以介入其他股票。基于逻辑性的合理分析,亏死的概率很小,赚钱的概率很大。我喜欢这样去做股票。财不入急门,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大的事。虽然醒悟得有点儿晚,但好在还不算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