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与保时捷: 一场史诗级的金融酣战 (ZT)
(注:转的人太多,原创作者我不确定,现只能分段转,看审核不通过的原因是什么)
现实比故事更魔幻。
这场史诗级的金融战,至今仍让人难以忘怀,谁也没有想到,他们相爱相杀,争夺近百年,恩怨情仇,竟如此精彩。
而他们的故事,距今还不到十年,未来甚至还在不断上演,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第一幕
一家汽车公司,
让一群对冲基金跪下叫爷爷,凭什么?
时间要从2008年初说起。
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全球经济火热得不要不要的,卖跑车的保时捷公司赚钱赚得那也是不要不要的,当年纯利润就高达64亿欧元,创下历史记录。
赚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有了这么多钱,该怎么花呢?
给股东分红?
NO!NO!NO!
有了这么多钱,我们正好可以买下另外一家著名的汽车公司——德国大众。
早在2005年9月26日,保时捷就已经对全世界宣布,他想要收购大众公司。
按照咱们我们股市的规律,一家公司宣布要收购另一家公司,被收购那家公司的股票还不蹭蹭蹭地来几个涨停板,不涨个一倍两倍的,都对不起“上市公司”这四个字。
可奇怪的是,大众公司的股票并没有上涨,反而有所下跌……
商场如战争,要搞收购,保时捷公司首先需要搞清楚,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保时捷公司当然是看多方,但奇怪是市场上的资金居然在使劲儿卖空大众的股票,难道他们都是猴子请来的救兵么?
谁是卖空方?为什么他们居然不做多大众公司的股票,反而使劲儿卖空?
答案是:欧洲各大对冲基金在卖空大众。
对冲基金这不傻么?
一点儿都不傻!
凡是上市公司收购,都是不成功便成仁,如果成功,被收购公司当然是股价看好;但如若收购不成,被收购上市公司股价来一波下跌那是免不了的事儿。
那对冲基金为何断定,这场收购玩不成呢?
因为,大众公司不是一般的公司,真的是所谓的大众的公司。
虽然说,德国大众与保时捷一样,都是家族企业也是上市公司,但大众还有一个特殊之处。
二战期间希特勒曾经征用过这家公司,由此产生了官方股份,战后为了防止这家公司被外国公司收购,德国政府专门为大众公司量身定做了一部《大众法案》。
德国的《公司法》规定,只要对一家公司持股达到75%,就算取得了该公司的控制权。
但《大众法案》规定,持有大众公司的股份20%以下时,按实际持股比例计算投票权,当持股比例超过20%,其投票权不再增加,除非,除非你持有80%以上的大众公司股份。
德国政府为啥脱裤子放屁,不多不少就规定个80%呢?
答案也很简单,因为大众的政府持有股份刚刚好是20.1%,换句话说,只要政府的股份不出售,任你保时捷把市场上的股份买完,你也控股不了大众公司。
那政府股份到底有没有可能出售呢?
20.1%的政府股份由大众公司所在地下萨克森州政府持有。
法律上讲,归全州纳税人所有,若要释放股份,必须提交州议会表决,弄不好还得启动公民投票,这动静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所以,大家很清楚保时捷公司几乎不可能拿下些许的政府股份——即便是去拿,那个动静也会闹得人人皆知,对冲基金向来消息灵通,肯定早就会知道这事儿。
为什么保时捷宣布收购大众都快3年了,还一点儿进展也没有,就是因为,官方股份它始终搞不定,所以无法对市场上的股份动手。
这正是对冲基金敢于做空大众股票的原因。
没想到的是,2007年大赚之后,保时捷公司真的开始在市场上购买大众公司的股份了,而且量还不少——这可引得一众对冲基金窃喜不已,这下不仅是欧洲,连美国的一些对冲基金都跑来做空大众公司的股票了。
保时捷公司傻么?
当然也不傻!
保时捷为了收购大众公司,早就把《大众法案》研究清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2005年起它就直接向欧洲法庭起诉,指控《大众法案》违反了欧盟的《公平交易法》——这个法案在欧盟号称是“经济领域的宪法”,高于各国经济相关的法律,如果《大众法案》真违反了《公平交易法》,就会被判无效。
对冲基金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他们认为,找欧盟法庭打官司旷日费时,诉讼的难度极高,而且欧盟法庭也不值得为一家企业直接怼败欧盟第一强国德国政府的立法机构,所以市场一边倒看衰保时捷的举动。要不然,也不会引来那么多放空的对冲基金。
嘿,你还别说,经过两年多的诉讼,2007年底欧洲法庭正式判决《大众法案》无效,保时捷收购大众将和收购其他任何德国公司一样,只要股份达到75%,就能控股大众公司——这也正是保时捷在2008年开始在市场上大举买入大众公司股份的原因。
一众看空的对冲基金第一局战败。
没想到的是,对冲基金居然不思悔改,反而大举加码做空。
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德国的《证券交易法》规定,通过买入股票对一家上市公司持股超过30%之后,如再增持便属要约收购,必须公告——熟悉我们股市的人肯定也明白这个规定(中国规定是持股5%以上就必须公告)。
保时捷虽然打赢官司废了《大众法案》,但却躲不过《证券交易法》,就在打赢官司的时候,保时捷对大众的持股刚好是31%,这意味着保时捷公司对大众股份的增持以后,每进行一步都要公之于众,在阳光下晒一晒。
可想而知,这个规定对空方无比有利。
31%的股份占比距离75%还有相当的距离,接下来,保时捷在明处,对冲基金在暗处,随时可以相机离开,who 怕 who 啊!
果不其然,当保时捷持有大众股份的仓位增加到42.6%之后,这个数字就再也不往上涨了。
市场纷纷传言保时捷的收购遇到障碍。于是,做空大众股份的融券余额开始大幅飙升,最高峰时放空大众的空单总量竟然占到了流通盘的13%,这在德国DAX30指标股中,可是从来没有过的(大众股价记入DAX30指数)。
各大对冲基金疯狂做空,孰不知灭顶之灾正笼罩在他们头顶。
因为,用惯了杠杆的他们,完全忽略了法兰克福交易所的一项特殊交易规则,而这项交易规则可以让保时捷规避必须公告的那个要求。
这个规定是什么呢?
是关于高杠杆的期权交易的。法兰克福交易所规定,如果购买股票期权的人按照股票的全额价款支付期权金,也就是说,不使用融资杠杆,就可以自行决定何时公布自己的期权仓位。
特别说明,《证券交易法》关于持有股份超过30%必须公布的规定,是针对现股买卖,而交易所的期权交易规则则是针对衍生品,两者并不矛盾。
对冲基金忽视这个规定,其实再正常不过了。
众所周知,期权是一种以小博大的高杠杆交易,对冲基金都是拿着别人的钱,在挣钱过程中唯恐资金不够,所以期权交易中肯定愿意使用杠杆——如果按照股票全价支付期权金,还不如直接买股票好了,使用购入期权而又付出全款,那不是傻逼了么?
嗯,的确没有对冲基金傻逼,所以,法兰克福交易所的这一规定,从来没有被人使用,自然也不会被人注意到……
保时捷就利用这条规则,支付全款的期权金,将自己本来处于阳光下每走一步都要晒一晒的股票仓位悄悄地转移到了暗处。
而对冲基金们却对此一无所知,一直还以为保时捷持有的大众公司股份只有42.6%。
实际上呢?
保时捷早已悄悄地购买了大量的大众股份的认购期权,而且全部采用全款购买,由此控制了额外31.5%的大众流通股股份。
相加之后,保时捷可以控制的大众股份已经高达总股本的74.1%,距离75%只有一步之遥。
再考虑到政府不可能出售的股份,市场上可供交易的大众公司股票,实际上仅剩下5.8%。
与此同时,正如前文所述,在2008年10月23日,由于空头肆无忌惮,大众的空单总量已经高达流通盘的13%,这相当于总股本的10.4%。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空头是当前的空头,在不持有股份的情况下,按照现在的价格卖给人股份,到了交割日,空方必须履行交割义务,也就是买到股票支付给多方的,所以,只有股票跌了,空方才能够挣到钱。
现在,如果空单总量高达总股本的10.4%,而市场上可供交易的股份只有5.8%,这意味着空方即便把市场上的股票买光,也不够给期权多头交割。
这样一来,理论上说,大众公司的股价可以上涨到无限高。
鉴于股份达到75%就可以控股大众公司,保时捷将公告自身持有大众看多的期权仓位公布日期选在了2008年10月26日——这天是星期天,股市不交易。
当保时捷公布自己持有的大众公司股份+期权总股本已经占比74.1%之后,那天晚上,那些看空的对冲基金经理肯定都是彻夜难眠。
10月27日周一一开盘,法兰克福交易所就爆发了史上最大的轧空行情,凡放空大众的机构,谁也不想被甩在无券可补的4.6%里,空头们疯抢股票,即使是比当初放空时高N倍的股价也忍痛购买。
大众公司的股价两天之内暴涨500%,从200欧元暴涨至1005欧元,大众公司的总市值超越当时的
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第一大公司……
因为大众公司的股份是法兰克福指数的重要成分股,大众股价飙升让整个的德国股市都完全扭曲,如果继续放任下去,不知道会出现啥情况……
法兰克福交易所出面了,交易所把保时捷和无法平仓的空方叫到一起协商,由保时捷主动释出5%的股票让空头得以平仓,由此德国股市的交易才恢复正常。
平仓价格呢,当然按照当时的最高价平仓——这可是市场价格!
就这,还是保时捷给了你们机会,你们才能平仓,要不然,你们跪着叫爷爷,把大众公司股份给买成2000欧元,也不给你们平仓!
就在这一过程中,各大对冲基金至少赔了几十亿欧元,很多基金经理一辈子挣到的钱,都不够这一次赔,而保时捷公司则挣了有史以来不靠卖车的最大一笔钱!
据说,有年过6旬的基金经理流着眼泪回到座位上敲单回补,更有两个基金经理因此而自杀。
动静闹得实在太大,搞得德国金融监管当局介入调查,但调查结果却是,保时捷毫无违规之处,一众对冲基金经理们只能咬碎了牙和着血咽下去。
金融界的人物,一向是“赢了装牛逼,输了扮苦逼”,于是很多人说这是保时捷和大众公司之间的一个阴谋,更有人抨击保时捷不好好造车却来玩金融,这是不务正业!
没想到,保时捷的发言人则轻轻一句话给全部怼了回去,“我还没听说有哪家对冲基金也生产跑车。”
啥意思涅?
其实就是说,你们这些对冲基金经理,玩了几十年金融,却被我们做跑车的公司给玩这么惨,你们所谓的赚钱无非是运气,说到底,你们就是一帮傻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