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分享一个对我影响比较大的观点,也是形成我操作模式的心法逻辑之一:美国空军的“OODA循环”体系:飞行教练让自己的学生提前40秒钟占据一个优势位置,然后自己和学生开始做模拟空战。教练在位置很劣势的情况下,但教练很快就制服了学生。
学生问教练,“在时间落后的情况下,你为什么总是能够找到优势位置呢?”飞行教练的回答就是“OODA循环”。
“OODA循环”是观察(Observe)、调整(Orient)、决策(Decide)以及行动(Act)。你需要迅速完成从观察到行动这四个环节,完成之后就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循环,然后你进入下一轮“观察”,这时你已经比那些还停留在上一轮“观察”的状态下的人看到的东西要多得多了。
学生用40秒钟,甚至80秒钟都不能完成一个OODA循环,而飞行教练每10秒钟就能完成一个——他能迅速从一个场景、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事态中的表现,这就是“反思”。
事业和人生的成败取决于你完成了多少个循环。所谓“完成了多少个循环”,就是你不断进入下一个循环的时候,看你上一个循环的状态。事业和人生的成功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反思的速度和次数。
不幸的是,我们很多人一辈子基本上也就反思了一次,就是躺在病榻上,老泪纵横,在自己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终于明白了对错是什么。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而且是最没有用的一次反思。而散户没有反思,每天只是在重复追涨杀敌不理解主力的视角和情绪切换的拐点关系
这个市场没有一劳永逸的屠龙术。假如真的有屠龙术,假如我们的目标是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那么这个屠龙术应该是“决策能力”。
好奇感知(为什么
美盈森 早盘逆势强势?),灰度认知(星星可以和
联络互动都是虚拟现实),黑白决策(
文化长城和
智度股份都是游戏属性),延迟行动(需要等下午右侧拉回买点的确认);
扩大认知半径(理解明暗属性),控制探索半径(找到共性和市场认可的分支),减小行动半径(只做资金共识度最大的,错过核心也不做后排跟风)
为什么很多聪明人干不成大事?
他们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却缺乏黑白分明的拍板能力。(自选股里都是好票,但是都没买或者卖飞)
索罗斯说:世界上最大的麻烦是,愚者十分肯定,智者满腹狐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