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登录/ 注册
主页
论坛
视频
热股
可转债
下载
下载

中国首批氢能“储油”在湖北宜都量产

19-04-07 16:16 1982次浏览
星辰666
+关注
博主要求身份验证
登录用户ID:
中国首批氢能“储油”在湖北宜都量产2

019-03-29 08:21:00来源:湖北日报
我国首批氢能“储油”在宜都量产,解决了常温常压下氢气储运的世界性难题

图为:技术人员对首批氢能“储油”进行抽样检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刘曙松 通讯员朱灿义 摄)
湖北日报讯(记者张乐克、通讯员张学智、朱灿义)国内首批液体有机储氢材料——“储油”,在近4层楼高的化工设备中生成,注入密封桶。3月28日,在我省宜都化工园区氢阳新材料基地,这一改变氢能储运方式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实现量产。
氢气极易燃爆,如何在常温常压下储运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宜都这一项目,通过催化把氢气存储在有机溶剂内,使用时再通过化学反应释放氢气,为国内首创。清华大学氢能研究室主任徐华池说,与国际上同类技术相比,该项技术在脱氢温度、氢气纯度、脱氢速率、催化剂成本等方面均居领先地位。
“最大优势是安全和高效。”中国地质大学特聘教授、氢阳能源创始人程寒松介绍,国内目前广泛采用高压密封储运氢气,安全成本较高。使用“储油”后,氢气溶于有机溶液,常温常压下不可燃、不挥发,即使点燃火柴扔进去,也不会烧着。此外,同样体积下,“储油”储氢密度比高压氢要高,运输成本降低70%以上,“储油”还可重复使用。理论上,每升有机溶液中可以储氢60克,氢燃料电池卡车加一箱135升溶入氢气的储油,可以跑400公里。
据悉,氢阳能源宜都“储油”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建成后可年产100万吨液体有机储氢材料,目前一期工程年产1000吨,主要用于各地产业导入示范运营项目。去年以来,氢阳能源与扬子江汽车、三环集团 合作氢燃料电池汽车和卡车,已经试运行。今年将在汽车、轮船、轨道和发电站离网储能等领域推广,并在宜都建设年产1万吨的催化剂生产基地,在枝江建设年产45万吨的氢能储油工厂。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称,宜都液体储氢材料项目投产,意味着我省从氢气制备、储运、加注到氢燃料电池、整车研发的氢能生态产业链初步形成。
湖北储氢技术破解氢能产业化痛点
氢能源被称为“终极能源”,氢能产业也被称为“没有天花板的产业”,但目前尚未大规模应用,瓶颈在于氢气在常温常压下难以存储和运输。围绕氢能源产业发展的这一痛点,世界各国的科研界和企业都在寻求解决方案。有专家评价,氢阳能源公司液体有机储氢材料的量产,将推进氢能源产业化进程。
有效破解加氢难
与电动汽车面临充电桩不足的“尴尬”一样,加氢站数量少,成为制约氢燃料在交通领域推广的重要因素。加氢站投资贵,一座日储存约1吨的加氢站,仅设备成本就超过4000万元。更大的难题是安全隐患问题。目前国内加氢站采取350个标准大气压(一般居民家用高压锅是2个标准大气压),氢只要混入4%的空气,就容易引发爆炸,在市中心建设加氢站,目前各地都或多或少存在顾虑。采用常温常压有机溶剂储氢,则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地质大学特聘教授、氢阳能源项目创始人程寒松介绍,其常温常压下不可燃、不挥发,而且同样体积下,有机液体储氢密度比高压氢要高。350个大气压下高压氢气,每1升含20克氢,有机液体储氢每1升含氢近60克。由于性质接近,有机液体储氢跟现有加油站可以“无缝对接”,只需要对现有加油站进行少量改造,就可以快速建成一个加氢站。目前氢阳能源和三环集团已在武汉市东西湖区进行试点,把加油站变成加氢站,改造成本不到30万元,氢气价格有望大幅降低。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最大的问题就是氢气的使用价格。据了解,国内加氢站氢气是70元到80元每公斤,可供一辆小轿车运行100公里,价格昂贵。如果改用有机液体储氢技术后,氢气价格有望降低到40元每公斤,比烧汽油划算得多。
与有机液体储氢匹配的氢燃料汽车即将走向市场。氢阳能源有限公司总裁刘波介绍,经过1年多测试,喝“氢油”的三环新氢卡物流车已经向国家发改委申报氢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项目,年内有望拿到“准生证”。按照目前测试的结果,这款车加满一次“氢油”,续航里程可达400公里。在行驶过程中,“氢油”汽车只排放水,没有污染。
由于氢燃料电池成本较高,目前主要开发方向是商用车、轮船、高铁和发电站离网储能领域,普通人群想开上便宜氢燃料汽车尚需时日。
打开淘股吧APP
3
评论(8)
收藏
展开
热门 最新
习者酉神

19-04-08 12:20

0
是不是真的?若真,这个技术就解决的氢燃料的最大瓶颈。利好哪个上市公司?
HWXF

19-04-07 19:25

0
666
polidot

19-04-07 18:11

0
要飞的节奏啊,顶
股市飞奔

19-04-07 17:09

0
这是不是在吹美锦能源
牛的新娘

19-04-07 16:51

0
@星辰666 都在吹凯龙股份,周一还让不让人上车了?
星辰666

19-04-07 16:49

0
把氢气变成“油”首辆“氢油”卡车问世2018-07-24 17:22:32类型:转载来源:长江日报作者:连迅编辑:王鹏小大
6月27日,世界首台常温常压液体有机储氢燃料电池物流车——三环“氢卡”在汉问世。这一卡车由武汉企业——三环集团、武汉氢阳能源、武汉金凰实业联合研制。

至此,国内氢能汽车领域又闯入一条“鲶鱼”,搅起一股“氢油”漩涡,与现有高压、低温储氢技术一起,构成氢能产业化的多元技术路径。

三环氢卡不烧汽油,能量来自于氢能燃料电池
从外表来看,“氢卡”与普通卡车并无太大区别,内部却别有洞天:与燃油车不一样,“氢卡”没有燃油发动机,动力来自于氢燃料电池;与普通氢能汽车也不一样,氢卡没有储氢罐,氢则以“氢油”的形式,存储在“油箱”内。

氢油加注站外形与现有加油站十分类似,建设成本低廉
“200升的油箱,可以装200公斤氢油,其中含12公斤氢,加注时间只需3分钟,跑400公里没有问题,可从十堰跑到武汉。而且由于没有发动机,开起来十分安静。”工作人员介绍。

 氢卡生产方——三环专汽公司有着30余年的商用车制造经验,具备年产各类整车6万辆的能力,图为三环专汽生产车间
目前,市面上氢能汽车普遍使用的是高压储气罐,国内采用350个大气压,国外则采用700个大气压。而这一氢卡独创“氢油”技术,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液态存储和运输。
“氢油”是一种特殊的有机溶剂,利用不饱和芳香烃化合物催化,让氢气变成“氢油”,攻克了氢在常温常压下液态存储和运输这一世界难题。“氢油”不可燃、不挥发,即使把燃烧的火柴扔进去,也不会烧着。在行驶过程中,“氢油”汽车只排放水,没有污染。
最重要的是,“氢油”可利用现有加油站等基础设施进行“加油”,就跟加汽油、柴油一样。和700个大气压下的“高压氢”相比,“氢油”单位体积储氢量每升还要多出30%,可实现规模化安全运输,运输成本仅是目前长管车成本的四分之一。
专家评价,氢油技术是一种更贴近现实的路径,将加速“氢能时代”的到来。
当前,氢能汽车市场已进入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宇通客车、福田、成都客车、江苏奥新等企业,均已生产出氢能汽车。在郑州、张家口、江苏如皋、成都等地,已有氢燃料电池客车、货车或公交线路投入运行。不少商用车企业都在储备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
●  “风乍起”,距“台风口”形成已不远
三环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湖北省属大型制造企业,旗下湖北三环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有着30余年的商用车制造经验,建有集重、中、轻型、纯电动车底盘柔性化生产的总装配线,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工艺齐全,具备年产各类整车6万辆的能力。公司还拥有自主的车身、车架、车桥等总成研发、制造能力。
扎根于全国汽车大省、强省——湖北,三环集团以大力发展新能源卡车为突破口,提前布局氢能汽车这一“风口”,并以氢油技术为突破口,杀出一条崭新的路径,将引发一整串产业链的变革。
去年12月,三环专汽便启动了氢燃料电池资质申报及样车开发,并选定武汉氢阳能源公司作为合作伙伴。今年6月27日,三环专汽的努力终于收获回报,全球首台常温常压液体有机储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在武汉正式亮相了。
“氢能汽车与燃油车的关系,就好像iPhone与诺基亚,数码相机与柯达胶片一样,我们正处在氢能变革的前夜,氢油将会成为主流技术之一,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产品研发,力求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三环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  氢能产业爆发将比想象中来得更快

氢能,被认为是“21世纪的终极能源”,氢能汽车,也被认为是氢能产业化的突破口,被寄予厚望。
“氢能电池、氢能汽车是公认的战略新兴产业,这是一轮重大机遇。”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张清杰曾表示。
然而,前途光明,道路却十分崎岖。据媒体报道,2015-2017年,国内总计生产了燃料电池乘用车、客车、专用车1911台,在我国超过2亿辆的汽车保有量中,简直不到“九牛一毛”。
另一则信息显示,截至2017年5月份,已经在日本上市两年之久的丰田氢气燃料电池车“爆款”——Mirai,至今的登记数量不足1500辆,在2016年底,该数据仅为1370辆。
氢能汽车为何叫好不叫座?氢能汽车离进入千家万户还有多远?氢能推广应用的“脖子”到底卡在哪里?
●  制氢:大量副产氢被当作废气烧掉,“中国不缺氢”
“中国不缺氢。”日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程寒松介绍,我国能源结构,油少煤多,“神华公司一家产生的氢,就可供4000万辆汽车使用,而中国目前车辆总数还不到2亿辆。能提供工业副产氢的企业国内还有很多。”例如,中国有大量的氯碱工业,电解水时产生大量副产氢,现在大部分都被“点天灯”,当废气烧掉了。“这些氢如果能够利用起来,氢源不成问题。”据悉,在湖北,武钢、葛化等企业也有大量的氢气产生。
随着科技的进步,氢燃料电池的寿命、成本已不再是瓶颈。当前,世界最好的氢燃料电池,已在大巴上运行超过了3万个小时,基本与车辆寿命相同。
丰田的氢燃料电池轿车,可保证使用5000小时不坏,按一天开一个小时算,可以开十来年,与传统汽车寿命差距已经不大。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燃料电池市场之一,有200多家燃料电池公司,尽管在经验、材料、控制等方面,与国外一流公司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随着用量扩大,技术进步只是迟早的事。
制氢、用氢两端的技术难度已非不可逾越,氢能应用的“脖子”,就卡在储氢、加氢这些中间环节上。
●  储氢:高压、低温方法成本均太高
程寒松介绍,目前,全球氢气储运主要有三种路径:高压、冷冻,以及吸附。
最主流的储氢方法是高压。在欧美,储氢罐的气压标准是700个大气压,在中国为350个大气压。加氢站压力还要大一些,欧美是900个大气压,中国是450个大气压。
“高压是一种成熟的技术,包括丰田等国际知名公司都采用,但对储氢罐要求很高。要知道,一个家用高压锅的压力只有2个大气压,350-400个大气压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程寒松介绍,高压储氢罐用铝做内胆,外面用碳纤维缠绕。问题是,这种储罐太贵,离量产还比较远。
第二种方法是冷冻液化,让氢气在零下253摄氏度以下变成液体。上世纪80年代,美国航天飞机使用的燃料液氢,就是采用冷冻法制成的。这一方法的缺点,是制冷需要耗费大量电能。而且,制成的液氢无法长期保存。
这两种方法制备的,均为纯态液氢。在运输上,需要采用专用的“鱼雷管车”。而鱼雷管车也存在缺点,一辆鱼雷管车,拉十来个管子,只能运输不到300公斤氢气,而且充满一个鱼雷管,就要花费六七个小时,时间太长,难以规模化复制。钢瓶内的压力达到200个大气压,不能进入市区。此外,这种鱼雷管车特别贵,租一天就要1000元,成本太高。
●  氢油:氢能储运的另一条路径
氢气储运,还有第三种方法:吸附法。
程寒松介绍,这种方法将氢元素“粘”在某种材料中,不需要压力和冷冻,常温常压就能存储。
“金属材料,如钛铁合金、镁铝合金都可以形成氢化物。但这些材料是固体,吸附量有限。”程寒松介绍,业内数家企业已研发出“液体吸附法”。
第一类是以日本Chiyoda公司为代表,用苯或者甲苯作为吸附载体。“苯或者甲苯是非常强的吸附剂,一般要采用40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加入大量贵金属作催化剂。”
第二类是以德国Hydrogenious公司为代表,使用二芐基甲苯作载体。这种方法脱氢温度在320-350摄氏度,但是需要贵金属铂作为催化剂,铂在地球含量稀少。
第三类,是以程寒松创立的武汉氢阳公司为代表,利用有机不饱和化合物(储油)吸附氢气,生成烷烃类化合物(氢油)。这是一种较弱的化学吸附,可逆性较好,200摄氏度的温度下,就可以脱氢,且纯度较高。
在加氢工厂,储油吸收氢气变成氢油;在行驶过程中,氢油中的氢被释放出来,又变回了储油,循环利用。释放出的氢气与氧气在燃料电池中发生电化学反应,变成电能,这一过程中,只产生水,没有污染。
“氢油”技术,在高压、低温之外,开辟了氢能储运的“第三条道路”,解决了常温常压下氢能储运的世界性难题,且容易推广,没有安全和基础设施的问题。
氢油可用普通罐车运输,不但可以进入市区,且运输成本仅为高压氢成本的1/4左右。
●  氢:氢油加注站成本仅为高压加氢站1/50
氢能要最终抵达用户,离不开加氢站。450-900个大气压的加氢站,让人们“谈氢色变”。
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毛宗强介绍,加氢站是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加氢站怎么批,怎么建,当前全国都还缺乏经验。
目前,国内在建的加氢站有8座。今年6月11日,湖北首座固定式加氢站已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破土动工。
这些加氢站大部分都建在郊区,除了对安全的顾虑之外,鱼雷管车无法进入市区也是重要原因。加氢难,打击了企业、个人购买氢能汽车的积极性。
“氢油”的加油装置,与现有加油站并无太大区别。只不过,氢油站有两个泵,一个往里加,把“氢油”加进车里,一个往外抽,把“储油”抽出来再利用。
在成本上,氢油加注站只有高压加氢站的1/50。据悉,在国内,建设一个高压加氢站需要投资1000万元-1500万元,且只能容纳约500公斤氢气,成本很高,而一个氢油加注站的建设成本在30万元左右,成本低得多,并且可以与现有汽柴油站并站,无须新建。
专家认为,氢能源的爆发期将会来得很快,快到不可想象。当前,大批能源公司,比如中节能、华能、南方电网、国网等,都在布局抢占氢能产业先机。
“氢取之不尽,用不之竭,用完了以后又变成水,并不会消失,是最好的能源载体。未来的经济将建立在氢能的基础上,正如现在全球经济都建立在石油的基础上一样,经济价值是无可估量的。”程寒松表示。
股乐kkk

19-04-07 16:24

0
氢阳能源凯龙股份有投资
Scheisse

19-04-07 16:22

0
刷新 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末页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