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家普遍认为次新让人很痛苦,结合历史和这次行情,我说说我对次新的看法。
其实历史上首次次新为主线的行情诞生于15年行情中后期,在估值和故事无法支撑,减持问题凸显的时候,大家开始了筹码业主的炒作,当时的代表标的后期是
全通教育 和
安硕信息 。早期的标的是低价的
兰石重装 。随后在股灾后的大反弹中,次新也出现了大规模行情。所以次新的逻辑很简单,就是筹码逻辑,利用制度在风偏和减持中的炒作产物。
那么问题来了,减持问题是不断升级的,这次减持问题更是史无前例,按道理次新行情会提早到来。
事实上次新行情这次已经来的很早,只是大家以为是炒作金融罢了,我认为是个误会。所谓金融次新的炒作,只是符合了低价次新的逻辑,在
中信建投 和人保大涨的时候,我们看到同时期的
中铝国际 ,
中国外运 ,
青岛港 ,也有很大的涨幅,而所谓金融逻辑,其实大家也是自己拍脑袋的,并没有合理的理由去阐述为什么一定要炒金融,如果说建投是因为券商牛,那银行并不是热点,为什么要炒紫金?次新金融为什么不能带次新?因为从低价向低板位产生联动的3月8日被易打断了。8日低价的情绪在向低板位估值低的例如
宁波水表 ,
利通电子 ,青岛港,
华致酒行 ,包括蔓延到了十几元二十几元质地不错的
明阳智能 ,
新乳业 等等。在建投封死跌停的情况下,一批次新在下午大盘暴跌中依然尝试封板。
随之3月8日是个重要的日子,次新股开始出现了从低价位到低估值低板位的切换。也就是这天人保和建投被出了看空报告。那天有很多猜测,基本都是调侃,很多人说为什么不写
人民网 ,
东方通信 ,巴拉巴拉,其实被看空的两家有个共性,那就是全是次新股。
那么问题来了,比如东方通信,都可以容忍自生自灭,为什么次新不可以?我个人猜测次新有历史任务没有完成。此前我一直认为炒科技炒估值去迎接科创的说法是不靠谱的,对于大部分被忽悠的人来说,不会真的懂估值和科技,只是看到新股上市后炒作空间大而已,真要迎接科创板,次新股的大涨来迎接更站得住脚。
我们再看看历史,14年12月的次新在
上证50 到达第一波顶峰后,情绪进入冰点,这也表现出次新在行情前端的不受待见,而目前指数也处于相似的情绪和位置点,次新指数大概率已经见底,情绪疗伤和修复后将在科创前再次成为主流板块。这是减持潮流的产物,不应该怀疑。